如今吃貨當道,而身為一個合格的吃貨,少有不愛吃肉的。可上周,區區“紅肉”2個字卻成瞭吃貨界最大的熱點。上半周還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紅肉致癌論”,下半周,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多個國傢的專傢和肉品業界人士就對世衛組織的上述報告提出質疑。下面一起來瞭解一下。

不長肉的秘密肉類

不長肉的秘密肉類

肉類食物鮮香濃鬱,經過適當的烹調後會更加色香味俱全,很多人不吃肉並不是因為真正的厭惡肉食,而是因為想保持身材、促進健康等各種原因。很多愛美人士經常望肉興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啊。”其實,隻要選對瞭肉,魚和熊掌就可以兼得,既可以滿足自己的食欲,又可以補充各種營養物質,還可以不必擔心長胖之後如何減肥的問題。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我們趕快來認識一下這些吃瞭也不會長肉的肉類食物吧!

雞肉——老少皆宜

雞肉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脂肪含量較少,100克雞肉中隻含有1.2克的脂肪,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因為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所以孩子、老年人、體質虛弱者都可以食用。

鴨肉——滋補上品

鴨肉所含的脂肪數量適中,比雞肉高些,比豬肉要低,所含的脂肪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和低碳飽和脂肪酸,並且易於消化,不會加重腸胃負擔。因為含有多種維生素,對心臟疾病有顯著的預防作用。

鵪鶉肉——動物人參

鵪鶉肉有動物“人參”的美譽,肉質細膩,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極高,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很低,長期食用對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結核病及肝炎都有一定療效。

紅肉怎麼吃才健康

沒有任何一種食物是絕對安全的,不能這樣以偏概全,而紅肉攝入量最高的地中海人群,其癌癥並不高發。

其實,這一次矛盾的焦點直指“紅肉”,也就是牛肉、羊肉、豬肉這一類。對於老百姓來說,如果真不吃紅肉,那得告別多少美食啊。而對於營養專傢來說,他們考慮更多的是:假如真的“驅除”瞭紅肉,那麼對人體健康會不會帶來其他的健康風險?

答案,是肯定的。“不要說遠的,僅我們營養科裡就接診多例因為拒吃紅肉發生缺鐵性貧血的患者,盡管他們還吃其他葷食,比如白肉。”江蘇省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李群教授告訴記者。

所謂白肉、紅肉,其實是肉類常見的兩大類,紅肉以豬牛羊這類為主,多出自於畜類,自然情況下是紅色的; 而白肉則包括雞肉、鴨肉、魚肉、蝦肉等,多出自於禽類和水產,顏色也是白色。

“一般來說,白肉脂肪含量特別是飽和脂肪的含量比較少,而優質蛋白居多。所以從營養學上來考慮,我們會推薦人們多食用白肉,少食用紅肉。但是,白肉卻不能完全取代紅肉。”李群說,因為紅肉有一項“優勢”是白肉或者其他高蛋白食物所難以媲美的,那就是對人體所需鐵的有效補充。

人體之所以會發生貧血,原因很多樣,而不同的營養素缺乏也會引起不同的貧血。這其中,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而解決方法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補鐵。而要補鐵“補血”,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吃紅糖、吃紅棗或者吃菠菜,而是吃紅肉,因為紅肉中的鐵質含量比較高,而且都是二價鐵,容易被吸收利用。

相反,如果完全告別紅肉,那麼最容易遭遇的問題就是缺鐵性貧血。李群和她的同事們也接診過多例因為隻吃白肉、拒吃紅肉而出現缺鐵性貧血的患者。

科學傢破解多吃紅肉易患癌之謎

紅肉主要是指牛肉、羊肉和豬肉等哺乳動物的肉。此前研究表明,人類長期食用紅肉會增加多種癌癥風險,如胰腺癌、肺癌等,但其中的原因卻一直沒有弄清楚。但研究人員觀察發現,人類以外的其他食肉動物吃太多紅肉似乎患癌風險比較低。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研究人員當天在美國《國傢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紅肉中含有一種叫Neu5Gc的糖類分子,多數食肉動物自身會產生這種分子,但人類卻不會。因此,人類食用紅肉後會把其中的Neu5Gc分子當成外來分子,從而引發針對性的免疫反應,不斷產生抗體進而導致炎癥,而炎癥會促進腫瘤的形成。而其他動物由於體內有這種分子存在,免疫反應不會被觸發。

為驗證這一理論,研究人員利用體內無法產生Neu5Gc分子的轉基因小鼠進行試驗。結果表明,喂食Neu5Gc分子的轉基因小鼠患癌風險是對照組正常小鼠的5倍。

負責研究的阿吉特·瓦爾吉教授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首次直接證明,模擬人體內的實際情況——喂食人體自身不會產生的Neu5Gc分子和誘發抗Neu5Gc抗體——會增加小鼠自發性癌癥發生幾率。”但瓦爾吉也指出,要在人類身上獲得最終證據會困難得多。

女人愛吃紅肉當心惹乳腺癌

研究人員對9萬多名絕經期前女性進行瞭12年的跟蹤研究,在將其他風險因素,諸如體重、飲酒以及攝入水果和奶制品的數量排除在外之後,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自稱每天至少要吃1份半紅肉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是每周最多吃3份紅肉的女性的2倍。

研究顯示,愛吃紅肉的女性易患乳腺癌的一個原因是,紅肉在燒烤煎炸的高溫處理過程當中,尤其是烹飪得比較爛的情況下會產生雜環胺這種致癌化合物。在實驗室研究中發現雜環胺會與雌激素受體結合起來,並形成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在之前的一些研究中也顯示,那些絕經期過後的女性如果經常進食漢堡、牛排以及熏肉,其患乳腺癌的幾率將是其他較少吃此類食物的同年齡女性的4倍多。

這次的新研究還顯示,雜環胺對某些人產生的危害可能要高於其他人,與很多致癌物一樣,雜環胺必須被激活才能損害人體內的DNA並構成癌癥威脅,那些體內基因會更快激活雜環胺的人較之體內基因激活雜環胺稍慢的人就會更易患上乳腺癌。

盡管紅肉和白肉都會在高溫烹飪時產生雜環胺,但紅肉裡含有的易於人體吸收的亞鐵血紅素更多,研究顯示亞鐵血紅素有可能通過損害結腸黏膜加快癌變細胞生長來增加結腸癌的幾率。研究人員還稱,亞鐵血紅素還有可能與雌激素發生反應,促成乳腺腫瘤的生成。

另外,多吃紅肉與患乳腺癌之間的關系還取決於紅肉的組成,一些研究顯示,進食過多含有大量飽合脂肪的紅肉會導致胰島素水平上升,而無論女性對雌激素變化的敏感程度如何,胰島素水平上升都有可能加快乳腺癌細胞的發育。

孕婦健康吃紅肉一定要懂3件事

孕媽吃紅肉好處多

孕媽們對紅肉並不陌生。紅肉是一個營養學上的詞,指的是在烹飪前呈現岀紅色的肉,具體來說豬肉、牛肉、羊肉、兔肉等等所有哺乳動物的肉都是紅肉。紅肉中有豐富的鐵,同時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鋅、煙酸、維生素B12、硫胺、核黃素和磷等。

鐵是人體生成紅細胞的主要原料之一,孕期缺鐵會造成孕期缺鐵性貧血,貧血嚴重會影響到胎寶寶免疫系統的發育,所以孕期適量吃些紅肉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每天要吃多少肉比較合適呢?

孕早期準媽媽每天肉類的攝取量在100-150克為佳。孕中晚期要比孕早期每天多攝入蛋白質15-25克,相當於50-125克肉類。

孕媽要懂吃羊肉

根據民間的說法,孕婦吃瞭羊肉,生出來的寶寶會得“羊兒瘋”也就是醫學上常說的“癲癇”病。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科學。

羊肉是冬季滋補佳品羊肉屬動物性食物,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鉀、尼克酸等,所產生的熱量高於豬肉、牛肉等肉食,是補虛益氣的佳品。在冬天多吃羊肉大有裨益,它具有增加熱量、補虛抗寒、補養氣血、溫腎健脾、防病強身等作用。

如果準媽媽並無引起癲癇或其他疾病的因子,隻要按正常習慣食用羊肉,對準媽媽及胎兒均無害,更不會致病於胎兒。

孕媽要少吃兔肉

有一種說法:孕婦吃瞭兔肉,寶寶就會長兔唇,所以許多準媽們都不敢吃兔肉。孕媽們確實應該少吃兔肉,不過這是因為兔肉較寒,跟影響寶寶長兔唇沒有關系。

如果準媽媽傢族中並沒有兔唇的病例,孕期也沒有不良用藥和接觸X射線等,光憑吃兔肉是不會引起寶寶兔唇的。

兔肉屬於高蛋白質、低脂肪、少膽固醇的肉類,性涼味甘,具有補中益氣、涼血解毒的功效,故孕婦也不宜多吃,但不必擔心寶寶會長兔唇,偶爾吃一下並沒有大礙。

孕媽要懂吃驢肉

有些地區的朋友有吃驢肉的習俗,孕媽如果想吃也是可以的。隻要孕婦對驢肉沒過敏、沒不良反應是可以吃的。

但是,孕媽吃驢肉要註意食量和烹調方法。孕婦每天如果增加蛋白質的話,肉類增加一兩就可以瞭,至於烹調,應該盡量避免燒烤等不利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