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是很多見的一個疾病,尤其是發生在老年人身上最多,日常生活中每次活動都會用到膝關節,一旦關節發炎瞭,就會影響到日常的行動,比如走路的時候膝關節炎發作瞭就會特別的疼痛,甚至也會影響到工作生活瞭,隻有好好的保健才行的,那麼,膝骨關節炎有什麼方法能緩解?

膝關節炎的保健方法是什麼呢

在病變早期也應當采取適當的保健和預防措施: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可使癥狀晚發生,對癥狀明顯者也可以有減輕痛苦和治療疾病的作用。骨性關節炎患者因年齡較大,常合並有心血管和肝、腎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疾病,在治療時,尤其手術治療時,必須全面考慮,以防發生腦血管意外等嚴重並發癥。骨性關節炎發展緩慢,早期癥狀較輕,無明顯功能影響,所以不是所有病人都需要治療的,隻有出現關節僵硬,劇烈疼痛,才為治療指征。

適當休息:在病情允許的范圍內工作和生活,不可使受累關節過度負重、受潮、受涼、過於勞累,並應避免久坐、久站。不應使膝關節處於某一體位長久不動,應適當活動關節。

消除關節勞損因素:肥胖病人應節制飲食,減少體重;或堅持多乘車(包括騎自行車)少走路,尤其少上下臺階及走不平的路。

理療:可解除疼痛和肌肉痙攣,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減輕腫脹。可用熱敷,最好是濕熱敷。熱氣浴、溫泉浴也可應用。透熱或超聲療法可用於解除亞急性期疼痛,感應電可用於肌肉萎縮。超短波、微波、離子透入均有消炎止痛的良效。有條件作溫熱礦泉浴、旋渦浴則效果更好。

藥物:非甾體抗炎鎮痛藥仍是治療骨性關節炎的常用有效藥物,常用常用藥為佈洛芬、奈普生、芬必得、扶他林等。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藥因副作用較大,應慎用。配用緩解肌肉痙攣的藥物,如氯挫沙宗、舒筋靈、強筋松,芬那露等,效果較好。還可以加服維生素類藥物,如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 等。急性炎癥期,紅腫熱痛者,還應給予抗生素,因有些骨性關節合並有低毒性感染。

註射療法:分局部痛點註射和關節腔內註射兩種,均應嚴格消毒,定位準確。註射療法的特點是藥物直接到達病灶局部,可以消除炎癥刺激,阻斷病理反射的發生和發展,消除炎癥滲出增生腫脹,緩解肌肉緊張或肌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制止原發和激發疼痛。

自我治療膝骨關節炎的6個小妙招

1.緩步行走

膝痛緩解後首先應進行行走訓練,開始時緩步行走,腿要緩抬輕放,避免膝關節骨面撞擊,加重損傷。步速可控制在60步/分鐘以內,每日進行20-30分鐘。以後逐漸加長鍛煉時間,在3周內達到每次鍛煉可以維持20~30分鐘的標準。

2.騎自行車

每天30-40分鐘的騎車運動,可以令膝痛老人收到意想不到的療效。

3.慢跑

對於膝關節癥狀不是很嚴重的老人,慢跑是增強關節韌帶彈性的好方法。跑步時最好用腳的前半部分先著地,以緩沖腿的震動,防止膝關節損傷。跑步結束後不宜馬上停下來,而應緩慢步行或原地踏步。

4.高位馬步

兩膝稍變曲(10-30度),以膝關節不痛為宜。靜蹲不動,兩手平舉,目視前方,開始堅持幾分鐘,並逐漸增加時間。一般達到每次10分鐘左右即可,每天早晚各做1次。

5.仰臥抬腿

仰臥床上,患腿上抬15度左右,初做時可保持1~3分鐘,練習一段時間後,空中抬腿時間爭取達到10-15分鐘。隨後也可練習用腳挑一個枕頭,增加力量,每天2-3次。

6.直身跪坐

晨起後或晚上臨睡前,兩膝跪在床上練習跪坐。跪坐時腰桿保持直立、臂部盡量向後坐,盡力能接觸到腳後部。

膝關節炎患者應如何鍛煉

1、有氧鍛煉,如騎自行車、遊泳及行走。因膝關節的最大負荷出現在上下樓梯時,故此項鍛煉不適合它會影響關節的正常結構和功能。震蕩或沖擊膝關節的運動可能進一步損傷關節軟骨。

2、增強肌力和活動范圍的鍛煉。

對膝關節炎的患者,膝關節的伸直力量可降低達60%,所以要增加膝關節伸肌的力量。首先是股四頭肌等長收縮。

①坐在凳子上時,將下肢伸直,緊緊收縮大腿肌肉,用力將膝關節推向地面;

②如果躺在床上,將下肢伸直,緊收大腿肌肉,將膝關節向床的方向推進;

③保持5秒;

④此後放松,反復10次—15次,漸進性加大活動量。

①坐在凳子上或躺在床上

②交叉雙踝,將左下肢擱在右下肢上方,下肢伸直,將足跟觸地或緊貼床墊,將左下肢盡量推向下,而將右下肢盡量推向上方,使踝關節推擠在一起;

③保持5秒;

④將下肢位置交換,重復以上動作,10—15次。

膝關節炎的危害

1.關節軟骨完整性破壞

當人體逐步老化或創傷或疾病時,關節軟骨中Ⅱ型膠原纖維出現退化,隨後逐漸出現斷裂而變短,致使關節軟骨失去瞭彈性。接著便進一步發生裂縫,大皰,糜爛與潰瘍,從而使軟骨表面呈毛刷狀,粗糙不堪。不光滑的軟骨面相互摩擦,便加劇軟骨的磨損,膝關節軟骨便遭到完整性的破壞。

2.膝關節炎久而久之會出現關節變形,畸形

膝關節炎如果不及時的治療,長期性關節疼痛,這樣最易導致關節變形,畸形的癥狀。

3.出現軟骨下骨板的病變

隨著疾病的發展,因軟骨脫落使軟骨下骨板裸露,並可在軟骨骨板下出現大小不等的囊性變。

4.膝關節炎還易出現關節骨質增生

軟骨破壞伴隨著修復與增生,病變就會發生骨質增生。骨質增生的位置都在關節的邊緣。從而影響正常的關節活動。

膝關節炎的發病與什麼有關

軟骨下骨改變:若身體關節軟骨下骨出現瞭該病,也會導致人們患上關節疾病。中央部位軟骨下骨小梁數目增加,表現密度增加,間距變小,骨小梁方向與關表面更重直,而厚度無改變,呈“象牙樣”改變,外圍部位軟骨下骨質發生萎縮,出現囊性改變。軟骨下囊泡發生在骨質疏松區,骨小梁消失,骨髓呈纖維粘液樣物質,囊腔內有死骨、軟骨碎片和非定形物。

關節軟骨的退變:關節軟骨在關節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當其出現瞭病變,會對關節造成很大的影響。由於營養物質在基質內滲透擴散受阻,廢物蓄積導致軟骨細胞死亡,基質逐漸溶解,透明軟骨局部發生軟化、糜爛,軟骨表面出現不光滑、無光澤,可見龜裂,在重力摩擦下,軟骨將會被撞擊或消失,繼而“關節面”是增厚的高密度軟骨下骨的裸露粗糙面,X線表現關節間隙變窄。

骨贅形成:骨贅就是常說的骨刺,它的出現會刺激到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從而引發病變。在軟骨的邊緣或肌腱附著處,通過軟骨化骨,形成骨贅。骨質增生是人體生理性代償功能,也是人體為適應應力的變化而產生的一種防禦性反應,它既是生理的,又可能轉為病理的,它可以使失去穩定性的骨關節得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