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是全身最大的關節,承受人體的大部分重量,是最易損傷的關節之一。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由於膝關節的退行性改變和慢性積累性關節磨損,引起膝部關節軟骨變性,關節軟骨面反應性增生,骨刺形成,導致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伴關節活動彈響及摩擦音的一種病癥。現在小編就為大傢介紹下膝骨關節炎的推拿療法!一起來看看吧!

膝關節痛的常見誤區

1、忽視體重對膝關節炎的影響。超重的人更易患膝骨關節炎,因為超重增加瞭承重關節的負荷,加快瞭軟骨退變和磨損,因此,肥胖對老年人而言並不是件好事。

2、很多患者認為膝關節痛是骨頭病,是骨質增生瞭,長骨刺瞭,害怕去醫院大夫讓換關節,不敢治療。其實骨刺不是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臨床治療發現,很多膝關節痛都是因為膝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及滑膜損傷引起的,而這些都可以治療好。

3、膝關節炎是小病。不少患者認為膝節炎是小病,沒有接受有效治療,關節病必然越來越嚴重,嚴重的最後可致殘。

4、缺少對關節的保護。平時不註意自我保護,如經常蹲下或跪下取物、坐矮凳子,尤其是下脆擦地板是最忌諱的,這些活動會增加關節的摩擦和負重。錯誤鍛煉也可加劇關節炎,如膝骨關節炎患者喜歡用打太極、爬山等運動來鍛煉關節,這些都會使關節磨損更厲害。

膝骨關節炎的推拿療法

1、取仰臥位,傢人用拇指指腹端自上而下旋推其患側膝關節周圍5分鐘。

2、取仰臥位,傢人立其患側,一手患者髕骨外側緣,一手握患肢踝部,屈伸膝關節十數次,直至完全屈曲膝。

3、取仰臥位,傢人將其患側膝關節屈曲至90度,小腿內旋或外旋,搖轉2~3次,然後伸直,繼而屈曲,使足跟與臀部接觸。

4、取仰臥位,傢人用拇指指端按壓患肢陰陵泉、血海、足三裡穴各1分鐘,以有酸脹感為度。

5、取仰臥位,患側膝關節屈曲,下肢肌肉放松,傢人用兩手拇指橫放於膝關節兩側膝眼處,其餘四指置於膝關節外後方,兩手拇指沿膝眼,用適當力量作向心性攤擠,然後兩拇指再沿膝關節間隙自前向後推擠,重復操作10遍。

膝關節炎患者應如何鍛煉?

1、有氧鍛煉,如騎自行車、遊泳及行走。因膝關節的最大負荷出現在上下樓梯時,故此項鍛煉不適合它會影響關節的正常結構和功能。震蕩或沖擊膝關節的運動可能進一步損傷關節軟骨。

2、增強肌力和活動范圍的鍛煉。

對膝關節炎的患者,膝關節的伸直力量可降低達60%,所以要增加膝關節伸肌的力量。首先是股四頭肌等長收縮。

①坐在凳子上時,將下肢伸直,緊緊收縮大腿肌肉,用力將膝關節推向地面;

②如果躺在床上,將下肢伸直,緊收大腿肌肉,將膝關節向床的方向推進;

③保持5秒;

④此後放松,反復10次—15次,漸進性加大活動量。

①坐在凳子上或躺在床上

②交叉雙踝,將左下肢擱在右下肢上方,下肢伸直,將足跟觸地或緊貼床墊,將左下肢盡量推向下,而將右下肢盡量推向上方,使踝關節推擠在一起;

③保持5秒;

④將下肢位置交換,重復以上動作,10—15次。

膝關節炎患者日常須知

1、膝關節骨關節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盡量註意少上下樓梯、少遠足、少登山、少久站、少抱小孩、少提重物,避免膝關節的負荷過大而加重病情。

2、飲食方面,應多吃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異黃酮的食物,如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魚蝦、海帶、黑木耳、雞爪、豬蹄、羊腿、蹄筋等,這些既能補充蛋白質、鈣質,防止骨質疏松,又能營養軟骨及關節潤液,還能補充雌激素,使骨骼、關節更好地進行鈣質的代謝,減輕關節炎的癥狀。

3、註意走路時的身體姿勢,不要扭著腰幹活、撇著腿走路,避免長時間下蹲。日常下蹲動作(如洗衣服、擇菜、擦地)最好改坐小板凳。避免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註意經常變換姿勢。比如,站立一段時間後可以抻抻腿、紮紮馬步,養成在日常生活中保護關節的良好習慣。

4、治療方面,膝關節一旦出現疼痛,要積極治療,采取熱敷、理療等簡易療法,如果保守治療無效而且影響行走及日常生活,應到大醫院用關節鏡技術清理膝關節,嚴重的骨關節病患者關節鏡治療效果不佳可選擇關節置換術,以恢復關節功能及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

5、冬天溫度下降時,膝關節遇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關節僵硬、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註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

6、保持合適的體重,防止身體肥胖、加重下肢關節的負擔,一旦體重超標,要積極減肥,註意調節飲食,控制體重。

7、騎自行車是非負重下鍛煉膝關節的良好方法。但在騎車時,要調好車座的高度,以坐在車座上兩腳蹬在腳蹬上、兩腿能伸直或稍微彎曲為宜,車座過高、過低或上坡時用力蹬車,對膝關節都有不良的影響,應註意避免。

8、盡量避免穿高跟鞋走遠路,高跟鞋會改變下肢的力線。老年人日常活動中應首選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沖擊力,避免膝關節軟骨發生撞擊、磨損。

膝骨關節炎的發生與什麼有關

1.年齡

隨著年齡增長,膝關節會纏上退行性變化,膠原蛋白在骨骼中占1/3,在關節軟骨中占到59%,人到瞭35歲以後,膠原蛋白和鈣逐漸流失,容易引發骨關節炎、骨質疏松等骨關節病。骨關節炎可從20歲開始發病,但大多數無癥狀,一般不易發現。骨關節炎的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見。世界衛生組織統計,50歲以上人群中,骨關節炎的發病率為50%,55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為80%。

2.肥胖

肥胖是重要因素。肥胖會誘發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發生,肥胖女性發生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發生率是正常體重的4倍。

資料顯示,37歲時超過標準體重20%者,男性患骨關節病的危險性為標準體重者之1.5倍,女性為2.1倍。以後36年中60%超重者發生膝骨關節病,患嚴重膝骨關節病危險性男性增加到1.9倍,女性增加到3.2倍,提示肥胖可能是嚴重膝骨關節病較大的危險因素。因此,過度肥胖者應該通過控制飲食來減肥

3. 不良生活方式,不註重鍛煉

長時間的久坐與不運動增加瞭患病的風險,特別是長期伏案工作者、電腦工作者、教師、打字員、會計、辦公室職員、長期手工業勞動者等,由於工作需要,長期關節活動減少,關節囊發生呢個攣縮或長時間受壓,久而久之,造成周圍微循環障礙,周圍肌腱、韌帶、關節軟骨發生退變,從而增加瞭患病的幾率。

4. 長期負累運動,關節受損

某些關節過度使用可能也會使骨性關節炎發生的危險性增加。酌情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應避免長期負重、登高、遠行、蹲起、跳躍等活動,可酌情選擇散步、慢跑、騎自行車、遊泳等運動。鼓勵參與合理的功能鍛煉,主要是增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度和耐力,有利於關節的穩定,保持關節的活動范圍。

5. 遺傳因素

不同種族的關節受累情況是各不相同的,如髖關節、腕掌關節的骨性關節炎在白種人多見,但有色人種及國人中少見,性別亦有影響,本病在女性較多見。

6. 長期雌激素水平降低

這與女性在更年期之後卵巢功能減退、內分泌紊亂、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此時,女性缺鈣較為嚴重,易引發骨質疏松或膝關節、軟組織脫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