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骨關節炎患者的年齡、疼痛和功能障礙的程度是多少,如果進行規律的運動鍛煉,不但可以減輕疼痛,且還可以增加活動能力、減少心肺疾病的發生、延緩疾病的進展。所以,膝骨關節炎患者進行運動鍛煉十分必要。

骨關節炎患者需適當鍛煉

膝骨關節炎患者可以進行哪些運動?

最重要的運動鍛煉包括有氧運動訓練和肌力訓練。

有氧運動通常是中等運動強度且持續時間較長的耐力性運動,如行走、慢跑、蹬功率自行車、打太極等。可以做漸進性步行訓練,步行的強度以自身耐受為標準,即在行走後的幾天,疼痛不會逐漸加重。然後根據個人情況逐漸增加訓練強度,訓練的目標是每周訓練3至 5次,每次持續20至60分鐘。如果對步行耐受較差,可以在水中或者在推車的情況下行走,也可以改為蹬功率自行車訓練。同時,進行有氧運動訓練還可以減輕體重、減小下肢負荷,從而起到減輕疼痛的作用。

膝骨關節炎患者常出現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下降,這可是加重或促進骨關節炎進展的危險因素,所以需要進行相關肌肉的肌力訓練。可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等長肌力訓練或者等速肌力訓練。

骨關節炎患者還可能會出現關節活動度受限,所以進行主動牽伸也是必要的。如在仰臥位下,進行抱腿牽伸;或在坐位下,前方放一把椅子,進行伸直膝蓋的牽伸。

運動過程中需要註意運動量,在訓練時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以不加重關節疼痛或腫脹為原則。

骨關節炎不可不知曉的食療好方法

如今,骨關節炎不僅僅困擾著老年人,很多中年人也被此問題而困苦著。骨關節炎是因為年老或是其他原因如創傷、關節的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等能夠引起關節軟骨的非炎癥性的退化。從而造成膝、肘和肩關節以及脊柱關節容易受累,而腕、踝關節則較少發病。

專傢介紹,骨關節炎患者應多吃以下食物,以助益於疾病的治療:

1、多吃富含琢—3脂肪酸的食物

關節炎是一種發炎反應,而前列腺素是造成發炎反應的罪魁禍首,部分來自動物油的脂肪酸是前列腺素的先驅物,會加重發炎反應,所以烹飪食物時,應避免使用動物油。琢—3脂肪酸可阻止前列腺素產生,進而減輕關節發炎。最佳食物來源是深海冷水魚(鮭魚、鯖魚、鳳尾魚、沙丁魚)。如果不吃魚,也可服用魚油膠囊代替。

2、補充鈣質

成人每天的鈣質攝取量應達800毫克,其中,牛奶是最好的鈣質來源,成人1天應喝1~2杯牛奶(1杯為240毫升),也可多吃帶骨的小魚、蝦類、蛤和牡蠣等。此外,豆類、豆制品和深色蔬菜,也含有鈣質。

3、含類黃酮的食物

生物類黃酮可以加強關節內膠質的能力,減緩發炎的反應,加速關節傷害的復原。可以多吃柑橘、草莓等水果和具有顏色的新鮮蔬菜。

4、抗氧化劑的食物

身體裡有過多的自由基,會侵襲或摧毀關節組織。關節炎本身也可能引發或加速新的自由基形成,使用抗氧化劑,能夠對抗自由基,減輕關節炎。可以多吃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含維生素A和含維生素C(橙子、奇異果、葡萄、香瓜、番茄、青椒、芥蘭)、含硒(大蒜、洋蔥、海產類)、類胡蘿卜素(杏、桃、芒果、木瓜、南瓜、菠菜、番薯)、含維生素E(麥芽、葵瓜子、杏仁、核桃、腰果、花生、綠葉蔬菜)等。

骨關節炎的註意事項

骨關節炎的日常保健要註意事項:

控制體重:因肥胖者關節不堪身體的重壓,加速關節間軟組織磨損,使關節過早退化。

適當鍛煉:要多做關節無負荷運動,減輕對骨關節的壓力,增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以增加對關節的保護功能。遊泳是最好的預防方式,騎車、走平路也都很好,不要做長跑、打球、爬山等劇烈運動。

註意姿勢:經常變換,避免久坐、久站,避免某個部位關節長期處於負重狀態。減少上下樓梯,少走上下坡路,避免反復下蹲。

註意保暖:不要讓關節接觸涼風,冷天可帶護膝等。

飲食治療:多吃海參、海蜇皮等富含膠質的食物保護關節。牛筋、鹿筋、魚膠、鯊魚骨、烏蛇煲瘦肉或老鴨湯,有以形補形、驅風祛濕的功效。綠茶中含多種化合物有保護軟骨功效,可減緩關節腫痛。

食醋療法:將食醋加溫浸飽紗佈墊敷患處,再用電療機或暖水袋局部加溫20—30分鐘,使醋離子導入,效果更好。陳醋不僅有消炎止痛,還能軟化骨刺,但不宜與其它中藥混合使用。或者用黑木耳50克浸泡於適量醋中,一周後開始每日吃木耳飲醋,分數次吃,註意應生吃。

骨關節炎患者的註意事項

1、多食含硫的食物:如蘆筍、雞蛋、大蒜、洋蔥。因為骨骼、軟骨和結締組織的修補與重建都要以硫為原料,同時硫也有助於鈣的吸收。

2、多食含組氨酸的食物:如稻米、小麥和黑麥。組氨酸有利於清除機體過剩的金屬。多食用富含胡蘿卜素,黃酮類,維生素C和E以及含硫化合物的食物。也可多食含硫食物如大蒜、洋蔥、芽甘藍及卷心菜。

3、保證每天都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亞麻籽、稻米麩、燕麥麩等。

4、禁服鐵或含鐵的復合維生素:因為鐵與疼痛、腫脹和關節損傷有關。茄屬蔬菜,如西紅柿、土豆、茄子、辣椒等及煙草中的生物堿能使關節炎癥狀加重。

5、不要經常使用鐵鍋烹飪:習慣用鐵鍋炒菜和類風濕風性關節炎病很容易舊病復發,發病後血清中的鐵含量下降。

【溫馨提示】幼年時營養合理,終身保持適度合理的運動,不過量運動並防止急慢性損傷,老年人應避免劇烈運動,以散步、太極拳等和緩運動為主。當關節疼痛、僵硬、腫脹時應減量甚至停止運動。同時應註意保暖,保持合適體重,對防治該病均有好處。關節病變較重的老年朋友應扶手杖行走,減輕關節負擔。

如何在秋季預防與保健骨關節炎

什麼是骨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又叫退行性關節炎,俗稱“骨刺”、“骨質增生”,實際上並非炎癥,主要為退行性變,屬關節老化與磨損,特別是關節軟骨的老化。骨性關節炎代表著關節的衰老,故稱之為老年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病,隨年齡增大,患病率迅速上升;大於65歲人群中50%以上有骨性關節炎的X線片證據,但是有25%會有癥狀。75歲以上人群80%會出現癥狀。骨性關節炎是老年人疼痛和致殘的主要原因。骨性關節炎的主要原因是關節軟骨受破壞,關節軟骨基質軟化並失去彈性,喪失強度,並引起軟骨下骨的硬化或囊性變及骨贅形成。從而產生疼痛和運動障礙,嚴重導致患肢病殘。骨性關節炎雖然從關節軟骨起病,但影響整個關節結構,包括軟骨下骨、韌帶、滑膜、關節囊及關節外肌肉,最終因關節軟骨全部脫失而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關節的退化性疾病,過去一直被認為是一種老年人特有的疾病,但是近來發現人類的關節可以早在30歲,甚至更年輕時就會產生沒有癥狀的退化改變。當年齡達到四五十歲時會出現癥狀,說明關節的退化已經侵犯到你的骨頭,這時才開始重視為時已晚,你能夠做到的事情僅限於盡量保護還未受到侵犯的關節軟骨,延緩關節繼續退化的期限。

全身關節都可有骨關節炎,表現出相應關節的疼痛、腫脹、摩擦音、變形和活動受限。但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最高。約41%的骨關節炎患者為膝關節骨關節炎。這是因為膝關節為負重大、活動多、易受外傷、勞累和風寒刺激的關節。單純的膝關節退化最早出現在髕骨關節,在三四十歲時即可出現膝關節的疼痛,表現為下臺階時疼痛,蹲下站起時疼痛,而走平路時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在下蹲時用手觸摸膝關節可以感覺到異常的摩擦感。還有些病人會出現關節的腫脹。這一階段的病變常被診斷為“髕骨軟化”。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發展非常緩慢的疾病,從第一次疼痛到病變的晚期需要十餘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然而許多因素能夠加速病變的進展:包括年輕時膝關節有明顯的內、外翻畸形,體重超重,或一些能夠加重膝關節負擔的工作,如長期蹲著作業、山區野外工作等等。

誘發關節炎的五大病因

體重過重:

體重過大會增加關節的負荷,並會由於姿勢步態運動等因素,導致關節生物力學改變,體重超重特別是超重的婦女,患膝骨性關節炎的可能性較大,研究提示婦女的肥胖和膝骨性關節炎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關節損傷:

關節或關節附近的創傷有時會誘發骨性關節炎,如骨折波及關節面、韌帶撕裂導致關節失穩,以及半月板撕裂引起關節軟骨的異常磨損等。如膝關節韌帶損傷、脂肪墊損傷、半月板損傷、創傷性滑膜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等都會引起膝關節疼痛。

關節過度使用:

膝關節長期用力快速屈伸,增加關節軟骨的磨損,如頻繁快步健身走、自行車、羽毛球、登山、登樓梯等活動,某些使關節反復受到應力刺激的活動,如頻繁或反復地抬舉重物及蹲、跪等動作,可造成關節的損傷,引起軟骨退變。

風、寒、濕、邪侵襲:

由於膝部的血循環較差,易受風濕寒邪侵襲,乃至傷及膝關節。如涉深水、運動後沖涼、久坐久臥濕地、漁民海上作業、農民在大棚內長時間工作、在冷庫工作者缺乏防護、軍人在雪地站崗執勤、騎摩托車冷風吹至關節處、女同志冬季穿短裙或經期產後下肢受寒等都容易受風寒侵襲而患病。

退行性病變: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器官功能逐漸減退,關節腔粘液分泌減少,關節軟骨幹燥,逐漸磨損、變薄,關節骨質增生加之關節周圍肌肉生理性萎縮,韌帶彈性減弱,膝關節活動能力逐漸減退。年齡增大,骨量減少,骨質疏松。單位面積上承載能力下降,從而導致的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