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們都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營養不夠,長不壯長不高,所以拼命的鼓勵孩子多吃,吃好的。而且每次孩子有一點不舒服或者異樣,爸媽就會開始擔心是不是缺這缺那,然後大補一通。這樣其實不僅沒能讓孩子吸收,反而會因為營養過剩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養成小胖墩後就會帶來無盡的隱患。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兒童營養過剩不是好事情

一、蛋白質過多 蛋白質的代謝產物氮是經腎臟排出的,腎臟排氮量有一定限度。嬰幼兒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善,不能將體內過多的氮排出。若小兒長期攝入蛋白質過多,可引起高脂血癥。一般對嬰幼兒的蛋白質供給以每公斤體重計算不超過3~4克,並註意供給定量的水分。

二、脂肪過多 脂肪過多可發生肥胖病,兒童在1歲內攝入脂肪過多,大多數在成年後易患肥胖病。肥胖者的體重增加瞭心臟的負擔,極易發生心血管病。

三、碳水化合物過多 食糖屬於精制碳水化合物,兒童攝入過多後,除代謝需要外,其餘則轉為脂肪儲存於體內,可發生肥胖癥並導致心血管等疾患。

四、維生素A過多 如果服用維生素A制劑每日大於50000單位(相當於濃縮維生素A兩粒,濃縮魚肝油滴劑30滴),連續3個月就可能發生中毒癥狀。其癥狀為食欲不振、皮膚發癢、易激動、毛發脫落、骨膜增殖性改變(骨痛)、口腔粘膜脫落等。

五、維生素D過多 如果小兒每日服用2000~5000單位的維生素D,可發生中毒癥狀。其癥狀為無力、胃納差、惡心、嘔吐、腹瀉甚至導致腎損害和血管鈣化等。

六、維生素C過多 維生素C是水溶性維生素,一般認為攝入過多無害,實際上攝入過量的維生素C也有許多害處,主要易發生腎結石,可使鈣磷從骨內移出,還可造成腹瀉、腹痛等癥狀。

小心兒童營養過剩造成四大危害

營養過剩會對兒童造成四大危害

1、體重超標:血脂高的肥胖兒童更容易發生脂肪肝、脂肪性肝炎。醫學研究表明,在肥胖兒童中脂肪肝的發生率可達31.4%,患脂肪性肝炎達7.8%肥胖發生的年齡越小、肥胖病史越長,各種代謝障礙就越嚴重,成年後患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膽石癥、痛風等疾病的危險性就越大。

2、導致兒童齲齒率上升:一份全國中小學生齲齒與牙周疾病調查數據顯示,城市7-9歲兒童患齲齒的比率為79.6%。其中的原因是因為兒童進食的多為高蛋白、高能量的黏糊狀食物,營養物質在乳牙邊積累,變成瞭齲齒的溫床。

3、導致兒童性早熟: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盲目進補、過量攝入激素可能導致性早熟。各種高能營養食品中一般都暗藏有促使兒童性早熟的激素,這些激素可能會擾亂兒童自身的內分泌狀態:在生理上,可能會導致兒童骨骺提前閉合,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最終身高;在行為上,由於兒童的心理發育尚未成熟,性器官的過早發育和性意識的過早覺醒,將導致兒童不具備相應的自控能力,女孩可能會出現早戀、早婚、早孕,男孩則可能出現性攻擊、性犯罪等。

4、給兒童帶來心理問題:肥胖兒童經常是同伴嘲笑、捉弄的對象,因此與正常兒童相比,肥胖兒童容易表現出更多的心理問題,如孤獨、自我封閉、逃避社交,進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小胖墩”預防全傢總動員七步走

1、從小做起:從出生時就抓起,把握住容易發生肥胖的3個關鍵期:嬰兒期、5-8歲及青春期。

2、全傢共同參與:父母是孩子的楷模,全傢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從小給孩子以影響,幫他形成好習慣。

3、鼓勵母乳喂養:人工喂養要按需進行,不要過早添加輔食。在人工喂養時,父母常將配方奶粉的量沖得很多,並常在滿月後就將營養米粉或奶糕調入奶粉中讓孩子吃,這樣容易造成過度喂養,並使嬰兒的胃容量擴大,攝入量也增大。

4、定期檢測體重:定期去兒保門診檢查,測量體重、身高,當發現體重增加過快時,應及時引起父母的註意,並要適當控制孩子的飲食,尤其是飲料、冷飲、甜食和油炸食品等的攝入。

5、增加運動量:從小培養孩子熱愛運動,讓孩子多爬、多走及參加各類體育活動,或幫助父母做傢務,而不要長時間看電視、玩遊戲機。

6、不和其他孩子比:有的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比其他的同齡孩子瘦小,心量焦急,不斷給孩子增加營養因而引起肥胖。實際上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很大,有各自的生長軌跡,隻要孩子在正常范圍內生長,生長速度正常,即是正常的孩子。

7、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從小培養孩子不吃或少吃零食和油炸食品,不要用食物作為獎勵的方法。養成孩子喝白開水的習慣,讓孩子在饑餓時再進食,且進食要定食定量。

我國兒童營養過剩與營養不良並存

今天的營養關乎未來 是疾病還是健康

目前,我國兒童營養健康狀況呈現營養低下及營養過剩並存的局面。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低體重、消瘦的患病率雖然在快速下降,但目前並不樂觀,特別是生長遲緩的患病率仍處在9.6%這樣高的水平。另一方面,兒童肥胖以及代謝綜合癥這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病率在快速增加。而兒童期的營養狀況對後期的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目前我國兒童各種膳食營養素補充情況如何?今天的營養狀況對未來有著怎樣的影響?

●我國大城市兒童青少年肥胖及超重達到30%,正在逼近發達國傢水平。

●我國兒童35.5%存在鐵缺乏,年齡越小,鐵缺乏率越高。鋅的缺乏率將近40%。

●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在基因穩定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缺乏會導致DNA損傷從而引發疾病

目前我國兒童面臨的營養低下與過剩的雙重挑戰,不僅直接威脅著兒童期的生長發育和健康,而且還會通過表觀遺傳方式,增加成年期乃至後代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風險。日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市兒科研究所營養研究室齊可民博士就目前我國兒童營養狀況及早期營養與成年後的健康關系向記者闡述瞭他的觀點。他認為,成人期慢性疾病防治的關口應前移,從兒童期、胎兒期甚至育齡期婦女開始,保持均衡的營養。

我國兒童營養狀況不容樂觀

城市兒童青少年肥胖及超重已達到30%,正在逼近發達國傢水平;從學齡前兒童貧血的全球分佈情況來看,我國處於中等嚴重水平;我國兒童鐵與鋅的缺乏占三到四成;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還很嚴重,特別是學齡前兒童,為40%—56%。

數據顯示,從1985年到2010年這25年間,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檢出率從當初的0.1%上升到5%,增加瞭50倍,並表現出城市高於農村,男孩高於女孩的特點。目前,城市兒童青少年肥胖檢出率在15%,加上超重,已經到瞭30%,正在逼近發達國傢水平。北京地區的形勢更加嚴峻,2013年數據顯示,北京地區學齡兒童肥胖檢出率男孩在21.5%,女孩在11.6%,在這些肥胖兒童中有20%—60%存在高血壓及脂代謝紊亂、胰島素抵抗糖尿病等代謝的異常。

齊可民認為,導致我國兒童營養缺乏及過剩的原因,主要與近年來我國居民膳食結構以及膳食行為的轉變有很大關系。從1980年到 2008年,我國成年居民每天的膳食能量攝入已經從2300—2600千卡,上升到2900—3200千卡,從全球來看人們的能量攝入也都在增加。從三大營養素的攝入情況來看,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在逐漸下降,而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在增加。目前從大城市的數據來看,脂肪的供能比已達到36.9%,蛋白質的供能比為15.5%,已超出膳食推薦攝入量。蔬菜水果的攝入也在發生變化。6—17歲兒童自1991年至2009年,淺色蔬菜的食用率沒有太大變化,都在95%左右,深色蔬菜、水果的食用率雖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實際攝入的量是很低的,目前有25%—26%的兒童達到蔬菜的推薦攝入量,隻有13.9%的兒童能達到水果的推薦攝入量。

隨著營養素與疾病健康關系的深入研究,作為指導膳食的營養素推薦參考攝入量也在變化更新,2004年WHO(世界衛生組織)就對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作瞭修訂,其中一個主要內容就是調低瞭兒童期的能量的攝入量。2014年中國營養學會發佈瞭2013版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與2000年版相比,最主要的變化是對能量和蛋白質進行瞭下調,為將來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生與預防可能會具有重要的作用。

貧血

WHO2008年全球貧血的數據顯示,整個人群的貧血率在24.8%,兒童和婦女是高發人群,學齡前兒童和孕期婦女都在40%以上。從學齡前兒童貧血的全球分佈情況來看,我國處於中等嚴重水平,貧血患病率在20%—40%,在東南亞、印度、非洲、南美洲地區貧血的情況更加嚴重,患病率在40%以上。

鐵、鋅

最近一項對3—14歲兒童的研究顯示,目前我國兒童有35.5%存在鐵缺乏,並且年齡越小,鐵缺乏率越高。鋅的缺乏率也在較高水平,將近40%。同樣是年齡越小,鋅缺乏率越高。

維生素A

維生素A缺乏一直是威脅兒童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嚴重缺乏維生素A可以導致失明,從1988年到2009年我國兒童維生素A缺乏率從40%降到10%,但是,邊緣維生素缺乏下降幅度不是太理想,目前仍然有25%的兒童存在邊緣維生素A缺乏。我國兒童維生素A缺乏在全球處於輕度缺乏的水平。印度、中東地區、非洲一些國傢兒童維生素A缺乏還在20%以上。

維生素D

維生素D缺乏造成佝僂病,這也是兒童要重點防范的4種疾病之一,其他3種是兒童貧血、肺炎和腹瀉。隨著嬰幼兒魚肝油的普遍應用,維生素D缺乏造成佝僂病的患病率在大幅度下降。以杭州地區為例,維生素D缺乏已降到3%以下,但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還很嚴重,特別是學齡前兒童,為40%—56%。

鈣的攝入量在過去的20多年中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但不是太明顯,我國4—17歲兒童青少年鈣攝入量(mg/d)不到膳食推薦攝入量(800—1200mg/d)的一半。鈣的來源主要是植物性食物,奶制品來源的鈣占的比例較小。

Ω—3脂肪酸

Ω—3脂肪酸特別是EPA和DHA的攝入情況,美國、加拿大北美地區攝入量隻有膳食推薦量的一半,丹麥、挪威等北歐國傢和日本居民的攝入量相當高。齊可民表示,目前我國缺乏大數據資料,但是根據對孕婦的研究結果,推測我國居民Ω—3脂肪酸攝入量還是相當低的。比如在山東日照這樣魚攝入多的地區,孕婦EPA和DHA的攝入量也隻有推薦攝入量的一半,而日本孕婦攝入量則很高。

生命早期營養決定後期健康與疾病

兒童期的營養狀況,不管是營養低下、營養素缺乏還是營養過剩,不僅影響兒童即時的生長發育和健康,引發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肥胖等疾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成年期的健康與疾病的發生。

齊可民強調說,生命早期營養決定著後期的健康與疾病。首先提出這一觀點的是英國的流行病學傢David Barker教授,他最早發現低出生體重兒童與成年期的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等相關,因此提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胎兒起源學說,認為胎兒期的營養狀況與成年期的健康息息相關。後經過十多年的研究,人們對他的學說進行瞭完善,提出健康與疾病的發育起源學說,也就是我們現在通常說的都哈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不單是胎兒期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會對健康產生長久影響,嬰幼兒期、兒童少年期、甚至青壯年期的營養均會對其後期的健康起一定程度的決定作用。一個典型的例子是1944年——1947年二戰期間,荷蘭發生瞭饑荒,在這期間出生的嬰兒到中老年時,發現患冠心病、癌癥、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並且饑荒發生在孕早期的影響要遠大於孕中期和孕晚期,也就是說孕早期的營養更為重要。

齊可民介紹說,蛋白質含量是評價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重要指標,蛋白質過低導致營養不良。近期研究表明,奶粉中蛋白質含量過高,同樣對健康產生危害,特別是可能增加後期肥胖、糖尿病這些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分析的原因是,蛋白質含量增加會使兒童期生長速度加快,發育過快也是成年期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生的重要的高危因素。

早期維生素D的缺乏或過量會影響到骨骼的發育,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它還有其他的一些功能,比如維生素D缺乏與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等息息相關,還有研究發現早期維生素D的缺乏或過量會增加成年期精神分裂癥的發生風險。

營養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質可操控長相

膳食營養成分和一些活性食物成分在通過對基因表達的調控來參與機體多種生理代謝過程的同時,還可以調控長相等表觀特征。

齊可民介紹說,生命早期營養狀況對後期健康的影響主要通過營養素對DNA穩定性的影響以及對基因表達的調控而實現的。研究表明,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在基因穩定性方面發生著重要作用,如果這些維生素、礦物質缺乏,會導致DNA發生損傷,嚴重時染色體斷裂,從而引發疾病。比如孕期葉酸缺乏會引起神經管畸形兒的發生。另外,膳食營養成分和一些活性食物成分通過對基因表達的調控來參與機體多種生理代謝過程,比如細胞增殖分化、細胞凋亡、炎癥反應等,甚至還可以調控我們的長相等外貌特征。

齊可民解釋說,表觀遺傳是營養素對基因表達的調控方式之一,所謂表觀遺傳就是DNA序列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發生瞭修飾,比如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染色質重塑等,這些DNA改變在發育和細胞增殖過程中能夠穩定的傳遞給下一代,也就是說可以遺傳。研究發現,在個體的發育和衰老過程中,在環境、藥物、飲食營養的作用下,基因DNA都會發生表觀遺傳修飾的改變,從而在癌癥、免疫性疾病、神經精神病、心血管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過程中起到一定作用。而營養素是怎麼參與表觀遺傳調控的呢?

齊可民介紹說,在葉酸和維生素B12等代謝過程中可產生一些甲基基團,這些甲基基團會轉移給DNA和組蛋白,然後引起它們的甲基化改變,從而影響到基因的表達。在葉酸和B12缺乏的情況下,甲基就會減少,就會影響到DNA和組蛋白的甲基化,然後基因表達就會異常。目前發現,很多營養素都參與瞭表觀遺傳的修飾過程。

5個兒童營養誤區

1、營養過剩影響健康

不少傢長怕孩子營養不夠,不是補鈣就是補鐵,這樣亂補孩子的身體反而吃不消。專傢指出,一定要到醫院進行檢查後,看孩子體內缺什麼,再適當進行補充。

2、吃大量低脂食品會造成營養不良

我們知道,如果從兒童時代就開始吃低脂肪食品,成年後得心臟病的危險會減少,因而低脂肪食品一度暢銷不衰。然而,長期讓少兒吃低脂肪食品,會使他們患“營養不良綜合癥”,嚴重妨礙少兒的生長、發育。據不久前的一項調查表明:吃低脂肪食物的兒童占我國兒童總數的1/10,他們缺乏足夠的維生素B1、煙酸、核黃素等營養物質。在上海某中學,12%的學生患有營養不良綜合癥,其中大部分人是因為長期食用低脂肪食品的緣故。某市兒童醫院統計表明,全市1萬多名營養缺乏的兒童中,30%是長期吃低脂肪食品所致。

3、餓瞭才吃飯易得胃炎

有些孩子不是按時就餐,而是不餓不吃飯,這些做法易損害胃,也會削弱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因為食物在胃內僅停留四五個小時左右,感到饑餓時胃內食物已排空,胃黏膜這時會被胃液進行“自我消化”,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道潰瘍。

4、零食不限制影響食欲

大多數孩子都抵禦不瞭零食的誘惑,吃過量零食會影響食欲,妨礙正餐的攝入量。提倡兒童食用自然食物,比如堅果類或五谷雜糧類的零食。不要給孩子多吃油炸食品、香精含量太多的零食。

5、用副食代替母乳易造成兒童腹瀉

不少年輕的父母用牛乳、奶粉代替母乳,用雞蛋代替午餐,用果汁代替水果等。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做法。中國營養學會的有關資料表明,用副食代替母乳喂養的嬰兒,在出生6個月後,腹瀉發病的死亡率比用母乳喂養的嬰兒高15—25倍。而且,每年世界上有100多萬嬰兒因長期用副食喂養致使營養缺乏而夭折。

提醒傢長:兒童吃零食也要講學問。購買兒童食品應選擇正規生產廠傢的產品,不要購買街頭路邊小販的東西;提倡兒童多食用自然食物,不提倡給孩子吃各種保健品;不提倡給孩子多吃油炸食品;色素、香精含量太多的零食不能多吃;提倡給孩子多吃一些堅果類的零食,多吃五谷雜糧;零食不能在飯前吃,否則易產生飽腹感,影響孩子吃飯。“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加點肉”,掌握吃零食的學問,給予孩子食品多樣化的均衡膳食,不但不會讓孩子形成偏食的習慣,而且還能讓兒童更健康地成長。

兒童餐營養過剩不可小覷

兒童套餐是專為兒童訂制,自然應該符合兒童攝取營養的標準,營養成分不能過量,也不能過少,上海消保委比較試驗19傢知名連鎖餐飲企業提供的30份兒童餐中,有26份兒童餐的飽和脂肪酸的能量“超標”。這樣營養過剩的營養餐,對兒童來說也是一種傷害,不利於兒童成長,兒童經常吃這種營養過剩的營養餐,就容易出現肥胖,也可能導致其他疾病的出現。而大多數兒童消費者及其傢長對此並不知情。

傢長都註重孩子的成長,希望給予孩子最好的,商傢瞅準商機,打出兒童消費牌,兒童服飾、兒童套餐、兒童主題餐廳、兒童主題樂園等,針對兒童消費群體的生意,往往也生意火爆。可是不少商傢隻想賺兒童的錢,卻沒有真正替兒童消費群體著想。像一些兒童套餐,打著兒童套餐的名義,卻根本就沒有參考相關的兒童膳食營養標準。

這麼多傢知名餐飲企業的兒童餐都存在問題,可見兒童營養餐營養過剩的問題普遍而嚴重。這其中原因,在於涉事餐飲企業與監管部門的責任缺失,監管者可能都並沒有留意到兒童營養餐營養素含量是否不平衡的問題。

兒童營養餐營養素含量不平衡,這種問題具有普遍性,不止是這十幾傢知名餐飲企業存在問題,也很可能並不止存在於上海一地,食藥監部門必須順藤摸瓜,擴大檢查范圍,督促涉事企業立即改正問題,並追究涉事企業責任。監管部門還需做好事前監管,避免此類問題的再次出現。各地也要引以為鑒,吸取教訓,對當地餐飲企業的兒童套餐進行調查。

要讓兒童套餐名副其實,不至於成瞭忽悠傢長坑害兒童的“假把戲”,所以絕不能把兒童營養餐營養素含量不平衡當成小問題處理,唯有抓小抓早,才能嚴把食品安全關。賺孩子錢無可厚非,但萬不可丟失瞭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