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大量低脂食品易造成營養不良如果從兒童時代就開始吃低脂肪食品,成年後得心臟病的危險會減少,然而,讓兒童長期大量吃低脂肪食品,可能會使他們患“營養不良綜合征”,嚴重妨礙兒童的生長、發育。如何平衡兒童膳食營養?如何應對兒童營養過剩綜合征?一起來看下。

營養專傢建議如何平衡兒童膳食營養

1—3歲兒童膳食指南

中國營養學會在2007年修改制訂瞭新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由於兒童營養的特殊需要及生長發育的特點,對各年齡段的膳食指南專門作瞭詳細的說明。

2—3歲幼兒仍處在快速生長發育的時期,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相對較高,各項生理功能也在逐步完善,但是對外界不良刺激的防禦功能仍然較差。他們的膳食安排,不能完全與成人相同,需要特別關照。除保證乳類外,同時應根據幼兒的牙齒發育情況,適時增加細、軟、碎、爛的膳食,不斷增加數量及豐富種類,向食物多樣化過渡。

1.繼續提供乳制品,逐步過渡到食物多樣化

滿2歲後雖停止母乳喂養,但是每日應繼續提供配方奶粉(不少於相當350毫升液態奶的幼兒配方奶粉)或其他的奶制品。

2.選擇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

遵循食物多樣、易消化的原則,充分考慮滿足幼兒能量需要,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以保證生長發育的需要;適當增加鐵質的供應,可以避免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的發生。魚類脂肪有利於兒童的神經系統發育,可適當多選用魚蝦類食物,尤其是海魚類,同時增加動物肝(制成肝泥)以及維生素A的攝入量。特別記住的是,不宜給幼兒直接食用堅硬的食物、易誤吸入氣管的硬殼果類(如花生)、醃臘食品和油炸類食品。

3.采用適宜的烹調方式,單獨加工制作膳食

食物切碎煮爛,特別註意要完全去除皮、骨、刺、核等;大豆、花生等硬果類食物應先磨碎,制成糊漿狀態進食,宜采用蒸、煮、燉、煨等烹調方式,不宜采用油炸、拷、烙等方式。口味清淡不應過咸,更不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盡可能少用或不用含味精或雞精、色素、糖精的調味品。註重花樣品種的交換更替,以利於幼兒保持對進食的興趣。

4.在良好環境下規律進餐,重視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

一日安排主餐三次,上下午兩主餐間安排以奶類、水果和其他稀軟面食為內容的加餐,晚飯後也可加餐或零食,但睡前應忌甜食。逐漸做到定時、適量,有規律地進餐,不隨意改變進餐時間和進餐量;鼓勵和安排較大幼兒與傢人一同進餐。培養孩子集中精力進食,傢長也要以身作則,避免出現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

5.鼓勵幼兒多做戶外遊戲與活動,合理安排零食,避免過瘦與肥胖

6.每天足量飲水,少喝含糖高的飲料

全日總需水量約為1500—2000毫升。除奶類、湯汁外,約有一半的水需要通過直接飲水來滿足,最好的飲料是白開水,約1000毫升,一日分次均勻飲用。

4—7歲為學齡前兒童,與嬰幼兒時期相比,生長速度減慢,各器官持續發育並逐漸成熟。應該堅持供給其生長發育所需的足夠營養,幫助其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為其一生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是學齡前兒童膳食的關鍵。

針對4歲以上學齡前兒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有八條:

1.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2.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3.經常吃適量的魚、禽、蛋、瘦肉;

4.每天飲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5.膳食清淡少鹽,正確選擇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飲料;

6.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證正常體重增長;

7.不挑食、不偏食,培養良好飲食習慣;

8.吃清潔衛生、未變質的食物。

兒童易犯4個營養錯誤

吃大量低脂食品易造成營養不良

如果從兒童時代就開始吃低脂肪食品,成年後得心臟病的危險會減少,然而,讓兒童長期大量吃低脂肪食品,可能會使他們患“營養不良綜合征”,嚴重妨礙兒童的生長、發育。

餓瞭才吃飯易得胃炎

有些孩子不是按時就餐,而是不餓不吃飯,這些做法易損害胃,也會削弱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因為食物在胃內僅停留四五個小時左右,感到饑餓時胃內食物已排空,胃黏膜這時會被胃液進行 “自我消化”,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道潰瘍。

零食不限制影響食欲

大多數孩子都抵禦不瞭零食的誘惑,吃過量零食會影響食欲,妨礙正餐的攝入量。提倡兒童食用自然食物,比如堅果類或五谷雜糧類的零食。不要給孩子多吃油炸食品、香精含量太多的零食。

營養補過剩對健康不利

不少傢長怕孩子營養不夠,不是補鈣就是補鐵,這樣亂補孩子的身體反而吃不消。專傢指出,一定要到醫院進行檢查後,看孩子體內缺什麼,再適當進行補充。

如何應對兒童營養過剩綜合征

大多數父母都知道,營養不良會阻礙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所以,唯恐自己的孩子營養不足,影響瞭發育,於是就拼命給孩子吃這喂那,甚至濫用營養藥。結果事與願違,往往造成時下流行的現代病——“營養過剩綜合征”。

另一方面,近年來雖然嚴重的營養缺乏癥並不多見,但由於年輕父母缺乏必要的營養知識,同時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長期偏食、挑食、吃零食等,也造成瞭某些營養素的缺乏癥。實際調查發現,近年來小兒比較容易缺乏的營養素有維生素A、B1、B2、C、D以及無機鹽中的鐵、鋅、鈣等。

我國兒童營養觀存在的幾個誤區

國外最新研究表明,兒童應該按需喂養。因為人饑餓時胃液分泌旺盛,這時吃東西才能達到消化、吸收的最佳效果。這個饑餓的時刻隻有孩子自己清楚,所以什麼時候吃、吃多少應該由孩子決定,餓瞭自然就想吃,就吃得好。

與此對應,現在傢長在剝奪孩子饑餓權的同時,往往又放棄瞭自己的權力。不少傢長忽視為孩子的食物把關,不懂得選擇最有營養的食品、最好的食物搭配及科學的烹調方式,總問孩子想吃什麼。其實兒童並不知道應該吃什麼、怎麼吃才對自己有益,但他們與生俱來就會對食物挑來選去。正是這兩種權力的錯位,造成現在大量兒童存在不良飲食行為——偏食、挑食、多零食、貪食,對健康極其有害。

專傢介紹,輔食添加不及時是我國兒童特有的問題。有關部門曾做過調查,發現我國兒童6個月 以前無論身高體重都與發達國傢水平差不多,但6個月後就明顯落後,其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註意及時添加輔食。

現在“補”的觀念深入人心,一說到營養素缺乏,傢長首先想到吃藥,於是補鈣、補鐵、補鋅……其實兒童營養健康決不是用藥補出來的,而是均衡吃出來的。醫學專傢說,一旦出現營養素缺乏,肯定是吃的飯出瞭問題。傢長首先要檢查給孩子的食物是否正確、種類是否合適、搭配是否科學。找到問題後及時調整、糾正,同時增加營養價值高的天然食物,最後才能考慮暫時服用一些藥物來彌補體內已出現的不足。

濫吃營養素的危害

嬰幼兒生長發育快。根據科學測算,對各種營養的需要,按每公斤體重計算,如蛋白質及熱量的需要量約為成人的3倍。蛋白質是人體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也是構成生命的最重要原料之一。一般人隻知道蛋白質缺乏對健康的危害,對蛋白質過剩的弊病則知之甚少。

蛋白質在人體內的分解產物較多,其中氨、酮酸、銨鹽、尿素等在一定條件下可對人體產生毒副作用。尤其是兒童,如過量食用高蛋白食物,不僅會增加肝臟負擔,而且易引起消化不良。

蛋類雖是富含蛋白質的優質食物,但光吃蛋也不行,它既缺乏碳水化合物,也缺乏維生素C。

嬰幼兒數月內大量服用高濃度魚肝油及其制品,會發生厭食、昏睡、頭痛、皮膚幹燥等癥狀。

寶寶究竟需要哪些營養素

食物中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質稱為營養素。它包括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維生素和水共六大類。前三種能產生熱能,也稱為產能營養素;後三種不能產生熱能,稱為非產能營養素。人體對這6種營養素的需要量隨著年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兒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的階段,所以對營養素的需要量也相對較大。蛋白質中必需的氨基酸,脂肪中必需的脂肪酸以及維生素、無機鹽人體自身都不能合成,因此必須從食物中獲得,稱之為必需營養素。

近年來嚴重的營養缺乏癥並不多見,但由於年輕父母缺乏必要的營養知識,同時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長期偏食、挑食、吃零食等,都會造成某些營養素的缺乏。實際調查發現,近年來小兒比較容易缺乏的營養素有維生素A、B1、B2、C、D以及無機鹽中的鐵、鋅、鈣等。為瞭保證小兒能獲得足夠的營養素,必須大力提倡母乳喂養。斷奶後或對人工喂養的孩子來說,應該選擇合適的代乳品和必要的輔助食品。孩子出牙以後,要充分註意食物來源的多樣化,以保證維生素的不缺乏。

營養過剩會對兒童造成四大危害

1、體重超標:血脂高的肥胖兒童更容易發生脂肪肝、脂肪性肝炎。醫學研究表明,在肥胖兒童中脂肪肝的發生率可達31.4%,患脂肪性肝炎達7.8%肥胖發生的年齡越小、肥胖病史越長,各種代謝障礙就越嚴重,成年後患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膽石癥、痛風等疾病的危險性就越大。

2、導致兒童齲齒率上升:一份全國中小學生齲齒與牙周疾病調查數據顯示,城市7-9歲兒童患齲齒的比率為79.6%。其中的原因是因為兒童進食的多為高蛋白、高能量的黏糊狀食物,營養物質在乳牙邊積累,變成瞭齲齒的溫床。

3、導致兒童性早熟: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盲目進補、過量攝入激素可能導致性早熟。各種高能營養食品中一般都暗藏有促使兒童性早熟的激素,這些激素可能會擾亂兒童自身的內分泌狀態:在生理上,可能會導致兒童骨骺提前閉合,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最終身高;在行為上,由於兒童的心理發育尚未成熟,性器官的過早發育和性意識的過早覺醒,將導致兒童不具備相應的自控能力,女孩可能會出現早戀、早婚、早孕,男孩則可能出現性攻擊、性犯罪等。

4、給兒童帶來心理問題:肥胖兒童經常是同伴嘲笑、捉弄的對象,因此與正常兒童相比,肥胖兒童容易表現出更多的心理問題,如孤獨、自我封閉、逃避社交,進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營養過剩會導致兒童近視嗎

兒童營養過剩可導致近視的發生:眼科專傢指出,時下除瞭電腦的普及、過早進行文化教育等因素會使兒童因弱視造成視力低下外,兒童營養過剩也可能導致近視。

眼科專傢指出,目前傢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傢長給孩子吃很多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而維生素、礦物質普遍缺少,由於維生素A、鈣是眼球發育必須的元素,一旦缺乏會使眼眶內壓力增大,近而導致眼球外凸,前後距拉長,形成近視,這也是目前很多兒童雖然眼部並沒有器質性病變,但依然表現出弱視等視力低下情況的重要誘因之一。

就造成兒童視力低下的原因,新視界眼科醫院專傢說,弱視兒童年齡越小、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傢長應每2至3個月帶孩子進行一次眼部檢查,進行散瞳視網膜驗光,最長也要保持每年一次,以及時發現弱視及其它眼病。此外,平時傢長應教育孩子正確用眼,註意看書間隔時間、距離、光線,做眼保健操、望遠、多做戶外運動等。特別是已患近視的兒童或有近視傢族史可能患近視的兒童,平時應不挑食,不偏食,少吃甜食,日常的飲食中應註意攝入與眼睛密切相關的營養素,如維生素A、B1、B2、D、E等,同時註意觀察孩子表現,如發現兒童喜歡靠近看電視、眼球震顫、頭位異常、看東西瞇著眼等現象,應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