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腦中風的因素,除瞭無法幹預的如年齡、基因、遺傳等,就是高血壓、低血壓、心臟病、心律失常、眼底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癥、吸煙、飲酒、肥胖等。而這些致病因素,很多會在寒冷的冬春季節會特別顯現出來。那麼,中老年應怎樣預防腦中風呢?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傢詳細介紹一下。

引起腦中風的原因都有哪些

高血壓(25%):

高血壓是原因,中風是後果,血壓與中風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高血壓會使血管的張力增高,也就是將血管“緊繃”,時間長瞭,血管壁的彈力纖維就會斷裂,引起血管壁的損傷,使血液中的脂質物質容易滲透到血管壁內膜中,這些都會使腦動脈失去彈性,動脈內膜受到損傷,形成動脈硬化、動脈變硬、變脆、管腔變窄。

而腦動脈的外膜和中層本身就比身體其他部位動脈的外膜和中層要薄。在腦動脈發生病變的基礎上,當病人的血壓突然升高,就很容易引起中風。

糖尿病(15%):

糖尿病屬於中風疾病的易患因素之一。據國內資料統計,約有20%的腦血管病吸煙會導致中風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並且糖尿病患者動脈硬化的發生率較正常人要高5倍,由於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其中以糖代謝紊亂為主。

胰島素不足使葡萄糖轉化為脂肪而使葡萄糖的貯存量減少,大量脂肪被分解成甘油三酯和遊離脂肪酸,尤以膽固醇增加更為顯著,以致造成高脂血癥,加速糖尿病患者動脈硬化,這是一個值得註意的問題。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微血管病變和大動脈硬化兩種病變。

高血脂(20%):

血脂是人體中一種重要的物質,有許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過一定的范圍。如果血脂過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小斑塊(就是我們常說的“動脈粥樣硬化”)這些“斑塊”增多、增大,逐漸堵塞血管,使血流變慢,嚴重時血流被中斷。這種情況發生在腦,就會出現缺血性中風。

肥胖(10%):

肥胖體態,臨床觀察發現,肥胖者與一般人比較,發生中風的機會要高40%。為什麼胖人容易發生中風呢?專傢稱,這與肥胖者內分泌和代謝功能的紊亂,血中膽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因素有關。此外,胖人還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這些都是中風的危險因素。

吸煙(5%):

煙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尼古丁可使人的體重下降、食欲減輕,但同時又有胰島素抵抗和皮質醇增加,這些都是導致血糖和血壓升高的因素,最終形成以上原因導致中風。

中老年應怎樣預防腦中風

1、晨練要看天氣

老年人習慣早睡早起,晨練就要看天氣,如果天氣正常就沒什麼問題;如果天氣陰冷、大霧,建議病人不要那麼早晨練。

中風患者適合做的運動是因人而異,一般老年人可以做比較輕緩,不要劇烈運動,如散步、太極拳;年輕人可以量力而行,打球、遊泳都可以,隻要不是競技比賽的都可以。

2、提防中風要關註血壓血脂

隨著影像學的發展,通過血管造影出來,發現一些血管的顱內動脈瘤,是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平常有頭痛的人做這方面的檢查,有助積極預防中風問題。

血壓最好連續幾天同一個時間測量,沒有什麼不適,血壓又比較平穩,那基本上是正常的。如果有突然的頭暈頭痛,那就要多次檢測血壓。血脂方面,隻要到醫院做檢測就可以。

3、健康生活習慣可降低中風幾率

預防首先要進行科普教育,像一些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進行健康教育,讓他們知道哪些病因會誘發疾病;另外,日常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要多註意,對高危人群進行藥物治療。

腦中風急救法則

1、發現病人突然發病後切忌慌亂緊張,應保持鎮靜,切勿為瞭弄醒病人而大聲叫喊或猛烈搖動昏迷者,這樣隻會使病情迅速惡化。讓病人平臥,盡快撥打120。

2、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病人前額,以利止血和降低腦壓。

3、掌握正確搬運病人的方法。首先,不要急於從地上把病人扶起,最好2~3人同時把病人平托到床上,頭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動;其次,松開病人衣領,取出假牙,嘔吐病人應將頭部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堵塞氣管而窒息;第三,如果有抽搐發作,可用筷子或小木條裹上紗佈墊在上下牙間,以防咬破舌頭;第四,病人出現氣急、咽喉部痰鳴等癥狀時,可用塑料管或橡皮管插入到病人咽喉部,從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4、在送前盡量減少移動患者。轉送病人時要用擔架臥式搬抬。如果從樓上抬下病人,要頭部朝上、腳朝下,這樣可以減少腦部充血。在送醫院途中,傢屬可雙手輕輕托住患者頭部,避免頭部顛簸。

5、缺血性中風的病人大多數神志清醒,應防止病人過度悲傷和焦慮不安。此時應讓病人靜臥,並可安慰病人。同時做一些肢體按摩,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血壓進一步下降而使缺血加重。

6、對昏迷較深、呼吸不規則的危重病人,盡快撥打120請救護人員進行搶救,待病情穩定後再送往醫院。

7、在尚未明確診斷是出血性中風或缺血性中風時,不要急於用藥,因為兩者用藥是完全不同的。

腦中風老人的飲食原則

限制吃動物脂肪及含膽固醇較多的食物。如豬油、奶油、肥肉、蛋黃、動物內臟(肝、腎、腦、心等)。

最好食用植物油 (如橄欖油、花生油、豆油、麻油、菜籽油等)。因為植物油主要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可促使血清膽固醇降低。

應有適當的蛋白質。包括動物蛋白質(如蛋清,瘦的豬、牛、羊肉,魚,雞肉等)和植物蛋白質(如豆腐、豆漿、豆芽)等各種豆制品可降低膽固醇;飲用牛奶時最好將奶皮去掉(脫脂牛奶)。

多吃蔬菜和水果。因蔬菜和水果中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鉀、鎂等。維生素C可調節膽固醇的代謝,防止動脈硬化的發展,同時可以增強血管的致密性。

註意少吃甜食。食物中的單糖和雙糖對血甘油三酯有較大的影響,如攝入過多的甜食可使血甘油三酯增高,膽固醇也可增高。

每餐食量要適當,不宜過飽,更不能暴飲暴食。因為過飽將加重心臟負擔。

飲食以清淡為宜,不宜過咸。因為食鹽中含氯化鈉,而鈉的瀦留對於高血壓病是不利的。

不過量飲酒,尤其是烈性酒。因為酒精一方面可促進動脈硬化的發展,另一方面可引起強烈的血管反應,出現血管運動功能障礙,甚至誘發腦中風。

腦中風患者的診斷方法

腦脊液、眼底檢查及頭顱CT、核磁共振等有助中風的準確診斷。早期頭顱CT檢查有助於鑒別中風屬於出血性或者缺血性,還可以區分不同部位的出血,是中風必須的首要檢查。具體標準:

1、缺血性中風:常於安靜狀態下發病,發病急驟,多數無明顯頭痛、嘔吐等先兆癥狀;有頸動脈系統或(和)椎-基底動脈系統的癥狀和體征;腦血管造影檢查顯示不同部位腦動脈狹窄、閉塞或扭曲。造影攝片時應將頸部包含在內;急性腦缺血性中風發作24-48小時後,頭部CT可顯示缺血病灶。核磁共振檢查提示動脈系統的狹窄和閉塞;局部腦血流測定,可提示局部腦缺血病變。

2、出血性中風:既往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病史;突然出現意識障礙和偏癱;CT表現為高密度影區,出血可破入腦室。臨床上根據患者意識清醒與否、是否昏迷、偏癱程度等將出血性中風分為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