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中受到這個骨質疏松影響的患者可是非常多的,對於這個疾病很多的人並不是特別的在意,往往拖延以後更為嚴重的後果就會找上門來,所以骨質疏松的治療不可延誤,一旦發現患有骨質疏松就要及時的去接受治療,現在小編就為大傢介紹關於骨質疏松的相關知識!

引發骨質疏松有三大因素

1、日照不足:現代人都知道補鈣的同時必須補充維生素D方能有效。而陽光是維生素D的絕佳來源,因為紫外線能刺激某些皮脂制造維生素D。對於老年人和臥床病人,室外活動少,日照不足,維生素D缺乏,所以容易發生鈣缺失而致骨質疏松。

2、運動不足:規律的負重型運動有助於強化骨骼,事實上,現代生活裡缺乏體力運動,可能是骨質疏松發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的下降,運動日益減少,這也是老年人骨質疏松發病率高的又一原因。事實證明,退休後仍堅持體育活動的老年人,骨質疏松的發病率較從不參加體育活動的老年人低。此外,久臥病床的病人容易發生骨質疏松,也說明運動的強化骨骼作用。which is good眼霜左旋肉堿哪種牌子好日霜增高方法眼線快速瘦腰瘦腿去痘印最有效的產品日霜周公解夢大全查詢減肥按摩霜排行榜豐胸什麼牌子防輻射服好護膚去眼袋眼霜推薦評價精油好的細致毛孔推薦

3、雌激素不足:婦女在絕經後,其雌激素的分泌量迅減,而雌激素又是鈣吸收的必要物質。這就使得婦女在絕經後體鈣的流失量迅增。據統計,一般婦女在絕經後的5年內,每年丟失骨鈣1.5%-2%:第6-10年,每年丟失l%-2%;第10-20年,每年丟失1%,也就使得這一人群成為骨質疏松的主要患者源。

老年人骨質疏松吃什麼

適當補充鈣質

老年人每日應攝取800毫克—1200毫克的鈣,富含鈣的食品有奶制品、豆制品、部分海產品、蔬菜、水果等。

合理補充鈣鎂磷

維持食物正常的鈣磷比值,因為當鈣磷比值小於1∶2時,會使骨骼中的鈣溶解和脫出增加,因此建議鈣磷比值保持在1∶1或2∶1的水平。富含磷的食物有各種傢禽、大蒜、芝麻、杏仁、牛肉等。另外,還應適當補充富含鎂的食物,如豆腐、脫脂酸奶、麥芽、南瓜籽等。

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C

適當補充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C,有利於鈣的吸收。奶中的乳白蛋白、蛋類的白蛋白、骨頭裡的骨白蛋白都含有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可促進骨的合成,因此奶制品、豆制品都是鈣的良好來源。維生素C對膠原合成有利。

補充維生素D和維生素A

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有利於鈣的骨化,除瞭適量補充維生素D外,還應多曬太陽。維生素A參與骨有機質膠原的合成,老年人每日應攝取的維生素A為800微克,維生素A的來源包括蛋黃、動物肝臟、黃紅色蔬菜以及水果等。

骨質疏松前期癥狀

1.疼痛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癥癥,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一般骨量丟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老年骨質疏松癥時,椎體骨小梁萎縮,數量減少,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腰疹肌為瞭糾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縮,肌肉疲勞甚至痙攣,產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亦可產生急性疼痛,相應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強烈壓痛及叩擊痛,一般2~3周後可逐漸減輕,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壓迫相應的脊神經可產生四肢放射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肋間神經痛、胸骨後疼痛類似心絞痛,也可出現上腹痛類似急腹癥。若壓迫脊髓、馬尾還中影響膀胱、直腸功能。

2.身長縮短、駝背

多在疼痛後出現。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松質骨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體的支柱,負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負荷量更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松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攣拘顯著。每人有24節椎體,正常人每一椎體高度約2cm左右,老年人骨質疏松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mm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6cm。

3.骨折

這是退行性骨質疏松癥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並發癥。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後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

5.骨密度測量

瞭解瞭骨質酥松的前期癥狀,這對於大傢能夠更好地認識骨質酥松這個疾病也是很有幫助的。不僅如此,知道瞭骨質酥松的前期癥狀,這對於骨質酥松患者本身來說也是有著一定的好處的。在以後的生活中,大傢就可以利用骨質酥松前期的癥狀來對自身或者他人進行有效的判斷瞭,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證瞭骨質酥松癥的及時治療。

輕松面對骨質疏松

1.運動

在成年,多種類型的運動有助於骨量的維持。絕經期婦女每周堅持3小時的運動,總體鈣增加。但是運動過度致閉經者,骨量丟失反而加快。運動還能提高靈敏度以及平衡能力,鼓勵骨質疏松癥患者盡可能的多活動。

2.營養

良好的營養對於預防骨質疏松癥具有重要意義,包括足量的鈣、維生素D、維生素C以及蛋白質。從兒童時期起,日常飲食應有足夠的鈣攝入,鈣影響骨峰值的獲得。歐美學者們主張鈣攝入量成人為800~1,000mg,絕經後婦女每天 1,000~1,500mg,65歲以後男性以及其他具有骨質疏松癥危險因素的患者,推薦鈣的攝入量為1500mg/天。維生素D的攝入量為 400~800U/天。

3.預防摔跤

應盡量減少骨質疏松癥患者摔倒幾率,以減少髖骨骨折以及Colles骨折。

4.藥物治療

有效的藥物治療能阻止和治療骨質疏松癥,包括雌激素代替療法、降鈣素、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以及二磷酸鹽,這些藥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對骨形成的作用特別小。用於治療和阻止骨質疏松癥發展的藥物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抑制骨吸收藥,包括鈣劑、維生素D及活性維生素D、降鈣素、二磷酸鹽、雌激素以及異黃酮; 第二類為促進骨性成藥,包括氟化物、合成類固醇、甲狀旁腺激素以及異黃酮。

(1)激素代替療法 激素代替療法被認為是治療絕經後婦女骨質疏松癥的最佳選擇,也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存在的問題是激素代替療法可能帶來其他系統的不良反應。激素代替療法避免用於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以及不能耐受其副作用者。①雌二醇 建議絕經後即開始服用,在耐受的情況下終身服用。周期服用,即連用3周,停用1周。過敏、乳腺癌、血栓性靜脈炎及診斷不清的陰道出血禁用。另有炔雌醇和炔諾酮屬於孕激素,用來治療中到重度的與絕經期有關的血管舒縮癥狀。②雄激素 研究表明對於性激素嚴重缺乏所致的骨質疏松癥男性患者,給予睪酮替代治療能增加脊柱的BMD,但對髖骨似乎無效,因此雄激素可視為一種抗骨吸收藥。③睪酮 肌內註射,每2~4周1次,可用於治療性腺功能減退的BMD下降患者。腎功能受損以及老年患者慎用睪酮,以免增加前列腺增生的危險;睪酮可以增加亞臨床的前列腺癌的生長,故用藥需監測前列腺特異抗原(PSA);還需監測肝功能、血常規以及膽固醇;如出現水腫以及黃疸應停藥。用藥期間應保證鈣和維生素D的供應。另有外用睪酮可供選擇。

(2)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 該類藥物在某些器官具有弱的雌激素樣作用,而在另一些器官可起雌激素的拮抗作用。SERMs能防止骨質疏松、還能減少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這類藥物有雷洛昔芬,為非類固醇的苯駢噻吩是雌激素的激動藥,能抑制骨吸收、增加脊柱和髖部的BMD,能使椎體骨折的危險性下降40%~50%,但療效較雌激素差。絕經前婦女禁用。

(3)二磷酸鹽類 二磷酸鹽類是骨骼中與羥基磷灰石相結合的焦磷酸鹽的人工合成類似物,能特異性抑制破骨細胞介導的骨吸收並增加骨密度,具體機制仍未完全清楚,考慮與調節破骨細胞的功能以及活性有關。禁用於孕婦以及計劃懷孕的婦女。第一代命名為羥乙基膦酸鈉稱依替膦酸鈉,治療劑量有抑制骨礦化的不良反應,因此主張間歇性、周期性給藥,每周期開始時連續服用羥乙基膦酸鈉2周,停用10周,每12周為一個周期。服用羥乙基膦酸鈉需同時服用鈣劑。

近年來不斷有新一代的磷酸鹽應用於臨床,如氨基二磷酸鹽(阿侖屈酯)、利塞膦酸(利塞膦酸鈉)、氯瞵酸(氯甲二磷酸鹽)(商品名骨膦)以及帕米膦酸納等,抑制骨吸收的作用特強,治療劑量下並不影響骨礦化。阿侖膦酸鈉(商品名福善美)證實能減輕骨吸收,降低脊柱、髖骨以及腕部骨折發生率達50%,在絕經前使用可以阻止糖皮質激素相關的骨質疏松癥。

(4)降鈣素 降鈣素為一種肽類激素,可以快速抑制破骨細胞活性,緩慢作用可以減少破骨細胞的數量,具有止痛、增加活動功能和改善鈣平衡的功能,對於骨折的患者具有止痛的作用,適用於二磷酸鹽和雌激素有禁忌證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國內常用的制劑有降鈣素(Miacalcin,鮭魚降鈣素)和依降鈣素(益鈣寧)。降鈣素有腸道外給藥和鼻內給藥2種方式,胃腸外給藥的作用時間可持續達20個月。

(5)維生素D和鈣 維生素D及其代謝產物可以促進小腸鈣的吸收和骨的礦化,活性維生素D(如羅蓋全、阿法骨化醇)可以促進骨形成,增加骨鈣素的生成和堿性磷酸酶的活性。服用活性維生素D較單純服用鈣劑更能降低骨質疏松癥患者椎體和椎體外骨折的發生率。另有維生素D和鈣的聯合制劑可供選擇,治療效果比較可靠。

(6)氟化物 氟化物是骨形成的有效刺激物,可以增加椎體和髖部骨密度,降低椎體骨折發生率。每天小劑量氟,即能有效地刺激骨形成且副作用小。特樂定(Tridin)的有效成分為單氟磷酸谷氨酰胺和葡萄糖酸鈣,與進餐時嚼服。本藥兒童及發育時期禁用。

對於接受治療的骨質減少和骨質疏松癥的患者,建議每1~2年復查BMD一次。如檢測骨的更新指標很高,藥物應減量。為長期預防骨量丟失,建議婦女在絕經後即開始雌激素替代治療,至少維持5年,以10~15年為佳。如患者確診疾病已知會導致骨質疏松,或使用明確會導致骨質疏松的藥物,建議同時給予鈣、維生素D以及二磷酸鹽治療。

5.外科治療

隻有在因骨質疏松癥發生骨折以後,才需外科治療。

骨質疏松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1.實驗室檢查

(1)血鈣、磷和堿性磷酸酶 在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中,血清鈣、磷以及堿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後數月堿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狀旁腺激素 應檢查甲狀旁腺功能除外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者血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標記物 骨質疏松癥患者部分血清學生化指標可以反應骨轉換(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狀態,這些生化測量指標包括:骨特異的堿性磷酸酶(反應骨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反應骨吸收)、骨鈣素(反應骨形成)、Ⅰ型原膠原肽(反應骨形成)、尿吡啶啉和脫氧吡啶啉(反應骨吸收)、Ⅰ型膠原的N-C-末端交聯肽(反應骨吸收)。

(4)晨尿鈣/肌酐比值 正常比值為0.13±0.01,尿鈣排量過多則比值增高,提示有骨吸收率增加可能。

2.輔助檢查

(1)骨影像學檢查和骨密度①攝取病變部位的X線片 X線可以發現骨折以及其他病變,如骨關節炎、椎間盤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質減少(低骨密度)攝片時可見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減少及其間隙增寬,橫行骨小梁消失,骨結構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 以上才能觀察到。大體上可見椎體雙凹變形,椎體前緣塌陷呈楔形變,亦稱壓縮性骨折,常見於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②骨密度檢測 骨密度檢測是骨折的預測指標。測量何部位的骨密度,可以用來評估總體的骨折發生危險度;測量特定部位的骨密度可以預測局部的骨折發生的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