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科急診病人中,肩關節脫位是最常見的骨科疾病之一,多發生於青壯年,男性多於女性。關節脫位除有明顯的外傷史和患部疼痛、腫脹外,最主要的特征是肩關節功能的喪失。有時亦可合並血管、神經的損傷,以及受傷關節所具有的特有體征,如方肩畸形等,肩關節脫位還可出現外傷性肩周炎或復發等並發癥。醫生手法復位肩關節脫位采用 “8”字包紮固定,常規門診處理復位後可不必住院,定期門診復診、換藥。

肩關節脫位患者的保健常識

肩關節脫位保健常識:

1、藥物治療,給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藥物,如內服田七口服液、去傷片、消脫止等。

2、飲食調護,宜食易消化、清淡且富有營養之品,忌食辛辣之物。

3、妥善固定、為使受損的組織有充足的時間修復肩關節應保持內收位,時間2~3周。固定期間要克服一切不利於關節穩定的因素;經常檢查繃帶的松緊程度,應註意末梢循環,如出現患肢青紫,高度腫脹應及時到醫院處理。固定期間鼓勵病人積極進行功能鍛煉,進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舒縮練習,活動肘、腕、手指關節。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避免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為宜。禁忌外展外旋活動。每天或隔日淋適量黃水於關節處。

4、解除固定後進行功能鍛煉時也應適當限制肩關節的外展外旋活動,如潑洗臉水、伸手高處取物、以毛巾展臂擦背等動作。習慣性脫位者,固定時間不少於3周。

肩關節脫位後的復位就是使已脫出的肩關節頭回納到原來的關節窩裡,再固定3周,讓受到破壞的關節囊長牢。如果患者關節囊破損明顯,或肩周肌肉被撕裂,則應將患肢手掌搭在對側肩部,肘部貼近胸壁,用繃帶固定在胸壁。

適當進行功能鍛煉,身體即可恢復正常。在患肩固定期間,需活動患側手腕和手指。在解除固定後,鼓勵患者主動鍛煉肩關節各功能,常可通過彎腰垂臂、旋轉和帶臂上舉等方式加大肩關節活動范圍,但活動應循序漸進。

特別提示:即使肩關節復位成功,在肩關節復位期間也仍然要註意活動的手指和手腕,肩關節脫位後的復位期間盡量少抽煙,少飲酒,註意健康飲食,拆除固定肩關節的繃帶或三角巾後,可遵醫囑主動地進行一些手臂和肩部的活動或鍛煉,但註意不要用力過度,不要提舉過重的重物。

中醫怎麼推拿治療肩關節脫位方法

肩關節脫位是一種常見病,除瞭采用西醫的治療方式外,也可采用中醫推拿治療。中醫推拿治療肩關節脫位常用手法:按揉、捏拿、拔伸、搖法等。

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約占全身關節脫位的50%,這與肩關節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有關,如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關節囊松弛,其前下方組織薄弱,關節活動范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肩關節脫位多發生在青壯年、男性較多。肩關節是全身大關節中運動范圍最廣而結構又最不穩定的一個關節,外傷時很容易引起脫位,在全身關節脫位的發生率中,肩關節居第二位,它可分為前脫位與後脫位兩種,常見的是前脫位。

中醫推拿治療肩關節脫位

治則治法:活血祛瘀,理筋整復。

常用手法:按揉、捏拿、拔伸、搖法等。

推拿操作步驟:

(1)患者仰臥,術者坐於患側床邊,按揉肩髃、臂脯、手三裡、曲池等穴,再拿肩井及肩部諸軟組織,使痙攣緩解。

(2)用手牽足蹬復位法:醫者兩手握住患肢腕上,用一腳伸入患肩腋下(膝關節伸直),兩手用力,沿患肢的縱軸方向,使患肢在外展,稍外旋位拔伸,繼而徐徐內旋、內收,同時足蹬,利用足跟為支點,將肱骨頭擠放關節盂內,當聽到“咯噔”一聲時,即表示復位已經成功。

(3)再按揉肩關節周圍及曲池、手三裡等處。

(4)固定:上臂貼於胸壁,腋下墊一棉墊,將上臂用繃帶固定於胸壁,前臂屈肘90°,使上臂保持在內收內旋位,用三角巾懸吊於胸前,固定時間1~2周。

治療肩關節脫位的幾種手法

1.仰臥位拔伸足蹬整復肩關節脫位:(1)患者仰臥位,以右肩為例,術者立於病者患肢側,雙手握住患肢腕部,右膝伸直用足蹬於患者腋下,順勢用力牽引患肢,持續1~3分鐘,先外展、外旋,後內收、內旋,傷處有滑動感,即表明復位成功。(2)患者仰臥,以左肩脫位為例,助手位於患者左膝側,用左足後跟蹬著患者的左腋下,用繃帶一端縛患者左手腕上,另一端系於助手的腰部,助手扶平病人肘,身體向前傾,然後徐徐拔伸患上肢,術者用拇指按肩,以四指端托肱骨頭使之入臼。

2.側臥位拔伸足蹬整復肩關節脫位:患者側臥,用凳子一條靠緊患者背固定,助手彎腰坐於椅子上,用繃帶縛住病者的前臂,而另一端系於助手的肩上,用足蹬患者腋下,同時挺腰帶動病者前臂,徐徐用力牽引患肢,術者用手按捺脫出的肱骨頭使之歸臼。

3.仰臥位牽引過頂足踏整復肩關節前脫位:在復位前肌註地西泮或哌替啶。患者平臥位,在適度牽引下將患肢由胸前牽引到外展位,再至過頂位,牽引過程中盡量使患肢外旋位。然後,術者用另一側足弓抵住患者脫位的肩峰處,患肢外旋位拔伸,可以感覺到肱骨頭入臼的滑動感,在適度牽引下將患肢再由過頂位牽引到胸前。撕脫性骨折大多也能同樣復位。

4.拔伸足蹬法結合牽抖手法治療肩關節前脫位:患者平躺於治療床一側,患側腋窩墊毛巾保護,術者立於患側,雙手握住患肢手腕,術者同側足抵於患者腋窩,先在外展外旋位持續緩緩用力牽引,視患者粗壯程度持續約3~10分鐘,維持牽引下再緩緩內收內旋,以術者足跟為支點,把肱骨頭頂入肩關節。對整復未成功者,結合牽抖手法,維持牽引下牽抖患肢數次,使其復位。

5.足蹬皮帶牽引整復肩關節脫位:以右肩關節脫位為例,患者端坐凳上,身後有人扶持,以保持穩定。術者面對患者,將準備好約2米長的皮帶對疊、打結。將打好結的皮帶一頭牽紮於患肢腕部,使患臂處旋位,另一端套術者的右足上,術者雙手拇指置於患肩峰處,兩手餘4指扣在脫位的肱骨頭上,右足緩緩向身後伸開牽引患肢,力量逐漸加大;同時兩手拇指向下按壓肩峰,餘4指向上外提托肱骨頭,即可聽到肱骨頭入臼的聲音。

什麼造成習慣性肩關節脫位

習慣性關節脫位是指在無暴力的情況下,由於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動作造成的關節脫位。最多見的是肩關節的習慣性脫位。這種脫位多見於20~40歲的青壯年。

習慣性肩關節脫位的病人,往往在公共汽車上向上扶住把手時,甚至穿衣伸袖、展臂擦背、舉臂掛衣等日常生活的動作,都可引起肩關節的脫位。這些病人有的來醫院整復,有些病人由於多次脫位關節囊已很松,可以自行復位。習慣性肩關節脫位可由先天性肩關節發育不良,或關節本身或周圍結構薄弱所引起的關節脫位,常常是對稱的。還有損傷性脫位時,治療處理不當,肩關節脫位後,未及時送醫院復位,或有的肩關節脫位合並有關節其它部位的損傷撕裂,因治療不當導致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增加瞭肩關節的不穩定性,造成肩關節的習慣性脫位。更多見的是許多病人和醫生認為復位後便萬事大吉,無適當的外固定,回去後照樣從事各種肩關節的活動而可引起再脫位。

肩關節脫位時,關節囊已破,雖說肩關節已復位,但關節囊及周圍損傷的軟組織的愈合尚需約3周時間。因此關節復位後,必須將肩關節固定3周。方法是用三角巾或繃帶將肘關節屈曲90度,把前臂懸掛固定,同時鼓勵手腕和手指活動,嚴禁上臂外旋。三周後才能去掉固定,自主鍛煉。一般在復位後2-3個月,肩關節可恢復正常機能。傷後一個月可開始做不舉高患肢的輕工作,2-3個月後才能恢復原來工作。否則肩關節很容易再脫位,造成習慣性肩關節脫位。

肩關節脫位如何判定

外傷性肩關節前脫位均有明顯的外傷史,肩部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傷肢呈彈性固定於輕度外展內旋位,肘屈曲,用健側手托住患側前臂。外觀呈“方肩”畸形,肩峰明顯突出,肩峰下空虛。在腋下、喙突下或鎖骨下可摸到肱骨頭。

外傷性肩關節前脫位均有明顯的外傷史,肩部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傷肢呈彈性固定於輕度外展內旋位,肘屈曲,用健側手托住患側前臂。外觀呈“方肩”畸形,肩峰明顯突出,肩峰下空虛。在腋下、喙突下或鎖骨下可摸到肱骨頭。傷肢輕度外展,不能貼緊胸壁,如肘部貼於胸前時,手掌不能同時接觸對側肩部(Dugas征,即搭肩試驗陽性)。上臂外側貼放一直尺可同時接觸到肩峰與肱骨外上踝(直尺試驗)。X線檢查可明確脫位類型和確定有無骨折情況。

應註意檢查有無合並癥,肩關節有脫位病例約30~40%合並大結節骨折,也可發生肱骨外科頸骨折,或肱骨頭壓縮骨折,有時合並關節囊或肩胛盂緣自前面附著處撕脫,愈合不佳可引起習慣性脫位。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可向後滑脫,造成關節復位障礙。腋神經或臂叢神經內側束可被肱骨頭壓迫或牽拉,引起神經功能障礙,也可以損傷腋動脈。

後脫位臨床癥狀不如前脫位明顯,主要表現為喙突明顯突出,肩前部塌陷扁平,在肩胛下部可以摸到突出肱骨頭。上臂略呈外展及明顯內旋的姿勢。肩部頭腳位X線片可明確顯示肱骨頭向後脫位。

肩關節脫位的表現癥狀

肩關節其實是全身大關節中運動范圍最廣而結構又最不穩定的一個關節,外傷時也很容易引起脫位,在全身關節脫位的發身率中,肩關節位居第二位,它可分為前脫位於後脫位兩種,常見的時前脫位。

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約占全身關節脫位的50%,關節活動范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肩關節脫位多發生在青壯年、男性較多。

說說肩關節脫位的表現

外傷性肩關節脫位均有明顯的外傷史,肩部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傷肢呈彈性固定於輕度外展內旋位,肘屈曲,用健側手托住患側前臂。外觀呈“方肩”畸形,肩峰明顯突出,肩峰下空虛。在腋下、喙突下或鎖骨下可摸到肱骨頭。傷肢輕度外展,不能貼緊胸壁,如肘部貼於胸前時,手掌不能同時接觸對側肩部(Dugas征,即搭肩試驗陽性)。上臂外側貼放一直尺可同時接觸到肩峰與肱骨外上踝(直尺試驗)。

病人多采用坐位,頭偏向傷側,傷肩下垂,輕度外展,肘屈曲,並用健側手托著傷側前臂的姿勢,肩部變平,肩峰突出,腋前皺壁下降,呈方肩。檢查時,當患側肘部靠近胸壁時,患側手指不能摸到對側肩峰部,醫學士稱此為“杜加氏征陽性”。局部腫痛,在喙突下或鎖骨下可摸到肱骨頭,肩關節活動受限。主要表現為:

1、一般表現:

外傷性肩關節前脫位主要表現為肩關節疼痛,周圍軟組織腫脹,關節活動受限。健側手常用以扶持患肢前臂,頭傾向患肩,以減少活動及肌牽拉,減輕疼痛。傷肩腫脹,疼痛,主動和被動活動受限。患肢彈性固定於輕度外展位,常以健手托患臂,頭和軀幹向患側傾斜。

2、局部特異體征

①彈性固定:上臂保持固定在輕度外展前屈位,任何方向上的活動都會導致疼痛;Dugas征陽性:患肢肘部貼近胸壁,患手不能觸及對側肩,反之,患手已放到對側肩,則患肢不能貼近胸壁;

②畸形:從前方觀察患者,患肩失去正常飽滿圓鈍的外形,呈“方肩”畸形,肩峰到肱骨外上髁的距離多增加;肩三角肌塌陷,呈方肩畸形,在腋窩,喙突下或鎖骨下可觸及移位的肱骨頭,關節盂空虛。

③關節窩空虛:除方肩畸形外,觸診發現肩峰下空虛,可在腋窩、喙突或鎖骨下觸到脫位的肱骨頭。搭肩試驗陽性,患側手靠胸時,手掌不能搭在對側肩部。

肩關節脫位的表現有以上幾點,可以幫助你做好分析和應對措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