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肩關節脫臼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情。雖然說這種病情復位起來比較方便,但是如若拖延的時間太久,就必須要通過手術才能達到治療。很多朋友不知道肩關節脫臼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就從兩個方面來告訴大傢吧!

為什麼會導致肩關節脫位

肩關節脫臼的原因 杠桿作用力

當患者的上肢舉高、外屜或者往外旋轉的時候,肪骨的大結節與肩峰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就形成杠桿的支點。若是手掌撐在地上通過暴力過度使上肢往外伸展的時候,肱骨頭會在受力之後向前方的下部滑落,出現盂下脫位。而又因為胸大肌和肩腫下肌的拉扯,肱骨頭又滑落到肩前,成為喙突下脫位。從而,造成瞭患者肩關節脫臼。

肩關節脫臼的原因 外傷

當肩關節脫臼患者側向的跌倒,患者的一側手掌或者後肘著地,暴力會就通過肋骨幹傳到肋骨頭,使肋骨頭將比較薄弱的關節囊前臂沖破,從而滑到除突下間隙,造成吸突下脫位,這種情況在醫學上比較常見。要是受到沖擊的暴力太大,會使肋骨頭被推移到鎖骨的下部出現鎖骨下脫位,相對來說,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一些。

所以,引起肩關節脫臼的原因還是比較多。不過,大多的肩脫臼患者都是因為暴力所引起的。因此,各位朋友們在和他人起沖突的時候,千萬不要使用暴力,這樣既會傷害對方,也會傷害自己。萬一情況太過嚴重的話,還會帶來不堪設想的後果。

肩關節脫位如何護理

在骨科急診病人中,肩關節脫位是最常見的骨科疾病之一,多發生於青壯年,男性多於女性。關節脫位除有明顯的外傷史和患部疼痛、腫脹外,最主要的特征是肩關節功能的喪失。有時亦可合並血管、神經的損傷,以及受傷關節所具有的特有體征,如方肩畸形等。據我科接診關節脫位病例統計,肩關節脫位是臨床最常見的脫位,可出現外傷性肩周炎或復發等並發癥。手法復位後采用我院特有的黃水外敷, “8”字包紮固定。常規門診處理復位後可不必住院,定期門診復診、換藥。

在康復期間,如何護理?

1、妥善固定、為使受損的組織有充足的時間修復,肩關節應保持內收位,時間2~3周。固定期間要克服一切不利於關節穩定的因素;經常檢查繃帶的松緊程度,應註意末梢循環,如出現患肢青紫,高度腫脹應及時到醫院處理。固定期間鼓勵病人積極進行功能鍛煉,進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舒縮練習,活動肘、腕、手指關節。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避免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為宜。禁忌外展外旋活動。每天或隔日淋適量黃水於關節處。

2、解除固定後進行功能鍛煉時,也應適當限制肩關節的外展外旋活動,如潑洗臉水、伸手高處取物、以毛巾展臂擦背等動作。習慣性脫位者,固定時間不少於3周。

3、藥物治療,給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藥物,如內服田七口服液、去傷片、消脫止等。

4、飲食調護,宜食易消化、清淡且富有營養之品,忌食辛辣之物。

肩關節脫位功能鍛煉方法

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約占全身關節脫位的50%,這與肩關節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有關,如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關節囊松弛,其前下方組織薄弱,關節活動范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肩關節脫位多發生在青壯年、男性較多。

肩關節是全身大關節中運動范圍最廣而結構又最不穩定的一個關節,外傷時很容易引起脫位,在全身關節脫位的發身率中,肩關節居第二位,它可分為前脫位於後脫位兩種,常見的時前脫位。

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約占全身關節脫位的50%,關節活動范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肩關節脫位多發生在青壯年、男性較多。那麼,肩關節脫位功能鍛煉方法是什麼?專傢具體做瞭如下介紹:

伸指、握拳練習:用力張開手掌保持2秒,然後以最大的力量握拳,保持2秒,放松後重復,每小時練5~10分鐘。

肱三頭肌等長收縮練習:患肢上臂背側肌肉等長收縮練習,可在健側肢體協助保護下進行,每組30次,每天3~4組。

聳肩練習:聳肩至可耐受的最大力量,保持2秒,放松後重復,每組30次,每天3~4組。

腕關節的主動屈伸練習:盡量大范圍活動腕關節,每組30次,每天3~4組。

術後3天左右:根據情況開始肩關節"擺動練習。體前屈(彎腰)至上身與地面平行,在三角巾和健側手的保護下擺動手臂。首先是前後方向的,待適應基本無痛後增加左右側向的,最後增加繞環(畫圈)動作,逐漸增加活動范圍,但不超過90°,每個方向每組20~30次,每天1~2組,練習後即刻冰敷 15~20分鐘。術後第2~3周∶繼續並加強以上練習,逐漸加大負荷和被動活動的角度。

肩關節脫位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外傷性肩關節前脫位均有明顯的外傷史,肩部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傷肢呈彈性固定於輕度外展內旋位,肘屈曲,用健側手托住患側前臂。外觀呈“方肩”畸形,肩峰明顯突出,肩峰下空虛。在腋下、喙突下或鎖骨下可摸到肱骨頭。傷肢輕度外展,不能貼緊胸壁,如肘部貼於胸前時,手掌不能同時接觸對側肩部 (dugas征,即搭肩試驗陽性)。上臂外側貼放一直尺可同時接觸到肩峰與肱骨外上踝(直尺試驗)。x線檢查可明確脫位類型和確定有無骨折情況。

應註意檢查有無合並癥,肩關節有脫位病例約30~40%合並大結節骨折,也可發生肱骨外科頸骨折,或肱骨頭壓縮骨折,有時合並關節囊或肩胛盂緣自前面附著處撕脫,愈合不佳可引起習慣性脫位。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可向後滑脫,造成關節復位障礙。腋神經或臂叢神經內側束可被肱骨頭壓迫或牽拉,引起神經功能障礙,也可以損傷腋動脈。

後脫位臨床癥狀不如前脫位明顯,主要表現為喙突明顯突出,肩前部塌陷扁平,在肩胛下部可以摸到突出肱骨頭。上臂略呈外展及明顯內旋的姿勢。肩部頭腳位x線片可明確顯示肱骨頭向後脫位。

搭肩試驗(dugas)陽性,患側手靠胸時,手掌不能搭在對側肩部。外傷性肩關節前脫位均有明顯的外傷史,肩部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傷肢呈彈性固定於輕度外展內旋位,肘屈曲,用健側手托住患側前臂。外觀呈“方肩”畸形,肩峰明顯突出,肩峰下空虛。在腋下、喙突下或鎖骨下可摸到肱骨頭。傷肢輕度外展,不能貼緊胸壁,如肘部貼於胸前時,手掌不能同時接觸對側肩部(dugas征,即搭肩試驗陽性)。上臂外側貼放一直尺可同時接觸到肩峰與肱骨外上踝(直尺試驗)。

以上這些都是肩關節脫位的臨床表現,所以大傢要提高重視。另外,肩關節是我們平常運用最多的關節之一,所以一定要做好該疾病的預防,盡量避免給自己帶來傷害。在此也提醒傢長們,孩子由於身體發育不完全,發生肩關節脫位的幾率是很大的,所以一定要增強防范。

關節脫位的急救措施都有幾點

1、可用健側手臂解開衣扣,將衣襟從下向上兜住傷肢前臂,系在領口上,使傷肢肘關節呈半屈曲位固定在前胸部,再前往醫院接受治療。如果有人救助,若救助人員對骨骼不十分熟悉,不能判斷關節脫位是否合並骨折時,不要輕易實施肘關節脫位的的法復位,以防損傷血管和神經,可用三角巾將傷員的傷肢呈半曲位懸吊固定在前胸部,送往醫院即可。

2、肘關節脫位手法復位:畫員呈坐位,助手握住上臂作對抗牽引。治療者一手握患者腕部,向原有畸形方向持續牽引,另一隻手手掌自肘前方向肱骨下端向後推壓,其餘四指在肘後將鷹嘴突向前提拉,即可使肘關節復位。復位後將肘關節屈曲90度,用三角巾懸吊於胸前,或用長石膏托固定。2~3周後去除外固定,輔以積極的功能鍛煉,以恢復肘關節的功能。

關節脫臼是運動傷害中,一種常見的急癥。人體的關節分為不可動,部份可動及可動關節。脫臼系指骨骼由關節中脫出,產生移位的現象。

脫臼通常會造成韌帶的拉扯或撕傷,嚴重者會合並骨折的發生。臨床的表徵包括:關節突出及功能喪失,關節變形疼痛,中度到重度的腫脹。若脫臼的骨骼壓迫神經,會造成脫臼關節以下的肢體麻木;若壓迫到血管,脫臼以下關節肢體會摸不到脈動且發紫。

對於任何骨折及脫臼的病患,一定要測量脈搏強度及檢查感覺功能,若摸不到脈動,則表示肢體已無足夠的血流供應,必須立即送醫就診。同時在急救過程中,不論是固定前與固定後,都要測量脈搏及運動感覺功能。

測量的方法如下:

一、檢查脈搏:在傷側距離心臟的遠處摸脈搏,例如手肘脫臼檢查橈動脈,肩部脫臼檢查肱動脈,足踝脫臼檢查足背動脈等,並在病患傷肢的指甲上,施壓後放松,測其恢復正常顏色的時間,正常值應小於兩秒,若摸不到脈搏或指甲顏色恢復很慢,表示受傷嚴重或固定包紮的力度太緊,必須加以放松。

二、檢查遠端運動及感覺功能:要求患者自行擺動上,下肢體,觸摸病患手指或腳趾,視其是否能辨識清楚,若患者意識不清,則輕輕掐患者觀察其疼痛反應情形。

我們在生活中做事情一定要註意安全,不要讓自己的關節出現脫位的情況。希望大傢盡早瞭解關節脫位的一些調理方法,而且要註意合理的進行保健,避免造成關節疼痛,帶來更多困擾,並且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要註意護理事項,有效進行鍛煉,平時也要註意自我保健,合理進行飲食,這樣才能避免造成更多的影響,避免導致更多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