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關節脫位是肘部常見損傷,多發生於青少年,成人和兒童也時有發生。由於肘關節脫位類型較復雜,常合並肘部其他結構損傷,在診斷和治療時應加以註意,防止誤診。那麼,肘關節脫位有什麼臨床表現?肘關節脫位如何治療?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

什麼是肘關節脫位

肘關節脫位占全身關節脫位之首,多見於青壯年,當跌倒時,上肢外展,手掌著地,傳達暴力可致肘關節後脫位。脫位的橈、尺骨上端可同時發生橈側或尺側移位,也可合並骨折或尺神經損傷。肘關節脫位在關節脫位中,肘關節占首位,根據脫位情況不同,可分為前脫位、後脫位與側方脫位,其中後脫位最為常見。

肘關節脫位占全身四大關節脫位總數的一半。構成肘關節的肱骨下端呈內外寬厚,前後薄扁。側方有堅強的韌帶保護,關節囊前後部相當薄弱。肘關節的運動,主要為屈伸。尺骨冠狀突較鷹嘴突小。因此對抗尺骨向後移動的能力要比對抗向前移動的能力差。所以肱關節後脫位遠比其它方向的脫位較為常見。新鮮脫位經早期正確診斷及適當處理後,不會遺有明顯的功能障礙。如早期未能得到及時正確的處理,則可能導致晚期嚴重的功能障礙。此時無論何種精心治療,都難以恢復正常功能,而僅僅是得到不同程度的功能改善而已。

肘關節脫位的診斷與治療肘關節脫位有時合並肱骨內上髁骨折,尺神經損傷,喙突及橈骨小頭骨折等。如肘關節從後方受到直接暴力,可產生尺骨鷹嘴骨折和肘關節前脫位。肘關節後脫位,使肘部變粗,上肢變短,鷹嘴明顯後突。如並有側方移位,還可見肘外翻或內翻畸形,肘關節彈性固定於半屈曲位。X線檢查,可瞭解移位情況及有無並發骨折。骨關節後脫位手法復位後,應用超肘關節夾板,或長臂石膏托將肘關節固定於屈肘90度位。用三角巾胸前懸吊2~3周。固定期間應做肩、腕、手各關節的活動,解除固定後,肘關節應加強鍛煉,爭取盡早恢復功能。

肘關節脫位如何檢查

對於本病,X線輔助檢查是診斷的依據,肘關節正側位片可顯示脫位類型、合並骨折情況,並與髁上骨折相區別。

肘關節外傷性骨折、脫位關節周圍軟組織X線征象變化,除肌間隙顯示模糊、消失、密度增高外,肘關節脂肪間隙X征象改變是關節囊出血積液非常重要的間接征象。外傷後關節囊被撕破時,血液流至關節囊外,此時肘關節脂肪間隙顯示模糊不清、消失。關節囊積液量較多時肘關節前後脂肪墊受推移呈"八字征"改變。關節囊積液量少時,僅可發現肘前脂肪間隙上抬變形。認為觀察肘關節周圍軟組織X線征象的變化,對於避免肘關節細微骨折的漏診有重要臨床意義。並且認為肘關節細微骨折、脫位脂肪間隙間接征象呈“八字征”不僅常見於幼兒、少年,在成年患者中也同樣常見。

肘關節脫位有幾種分型

肘關節後脫位(30%):

這是最多見的一種脫位類型,以青少年為主要發生對象,當跌倒時,手掌著地,肘關節完全伸展,前臂旋後位,由於人體重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引起肘關節過伸,尺骨鷹嘴的頂端猛烈沖擊肱骨下端的鷹嘴窩,即形成力的支點,外力繼續加強引起附著於喙突的肱前肌和肘關節囊的前側部分撕裂,則造成尺骨鷹嘴向後移位,而肱骨下端向前移位的肘關節後脫位。

由於構成肘關節的肱骨下端內外髁部寬而厚,前後又扁薄,側方有副韌帶加強其穩定,但如發生側後方脫位,很容易發生內,外髁撕脫骨折。

肘關節前脫位(30%):

前脫位者少見,又常合並尺骨鷹嘴骨折,其損傷原因多系直接暴力,如肘後直接遭受外力打擊或肘部在屈曲位撞擊地面等,導致尺骨鷹嘴骨折和尺骨近端向前脫位,這種損傷肘部軟組織損傷較嚴重。

肘關節側方脫位 (20%):

以青少年為多見,當肘部遭受到傳導暴力時,肘關節處於內翻或外翻位,致肘關節的側副韌帶和關節囊撕裂,肱骨的下端可向橈側或尺側(即關節囊破裂處)移位,因在強烈內,外翻作用下,由於前臂伸或屈肌群猛烈收縮引起肱骨內,外髁撕脫骨折,尤其是肱骨內上髁更易發生骨折,有時骨折片可嵌夾在關節間隙內。

肘關節分裂脫位 (10%):

這種類型脫位極少見,由於上,下傳導暴力集中於肘關節時,前臂呈過度旋前位,環狀韌帶和尺橈骨近側骨間膜被劈裂,引起橈骨小頭向前方脫位,而尺骨近端向後脫位,肱骨下端便嵌插在二骨端之間。

肘關節脫位如何治療

肘關節脫位西醫治療

1.肘關節前脫位

手法復位時,應將肘關節呈高度屈曲位進行,一助手牽拉上臂,術者握前臂,推前臂向後,即可復位。復位後固定於半伸肘位4周,有時尺骨鷹嘴不能手法整復,需手術復位固定。

2.手術治療

(1)手術適應證:①閉合復位失敗者,或不適於閉合復位者,這種情況少見,多合並肘部嚴重損傷,如尺骨鷹嘴骨折並有分離移位的;②肘關節脫位合並肱骨內上髁撕脫骨折,當肘關節脫位復位,而肱骨內上髁仍未能復位時,應施行手術將內上髁加以復位或內固定;③陳舊性肘關節脫位,不宜試行閉合復位者;④某些習慣性肘關節脫位。

(2)開放復位:臂叢麻醉。取肘後縱行切口,肱骨內上髁後側暴露並保護尺神經。肱三頭肌腱做舌狀切開。暴露肘關節後,將周圍軟組織和瘢痕組織剝離,清除關節腔內的血腫,肉芽和瘢痕。辨別關節骨端關系加以復位。縫合關節周圍組織。為防止再脫位可采用一枚克氏針自鷹嘴至肱骨下端同定,1~2周後拔除。

(3)關節成形術:多用於肘關節陳舊脫位,軟骨面已經破壞者,或肘部損傷後關節僵直者。臂叢麻醉,取肘後側切口,切開肱三頭肌腱,暴露肘關節各骨端。將肱骨下端切除,保留肱骨內、外髁一部分。切除尺骨鷹嘴突的頂端及部分背側骨質,喙突尖端亦切小一些,保留關節軟骨面,橈骨頭若不影響關節活動可不切除,否則切除橈骨頭。根據新組成的關節間隙,如狹窄可適當將肱骨下端中央部分切除0.5cm呈分權狀。理想的間隙距離應在1~1.5cm。

關節間襯以闊筋膜的關節成形術,對於骨性強直的肘關節有良好作用。註意襯縫闊筋膜作關節面及關節囊時,要使闊筋膜的深面向關節腔一側,將闊筋膜襯於關節面縫合後,檢查傷口,將肘關節對合,觀察關節成形的情況,逐層縫合傷口。術後用上肢石膏托將肘關節固定於90°,前臂固定於旋前旋後中間位。抬高傷肢,手指活動。幾天後帶上肢石膏托進行功能鍛煉,3周左右拆除固定,加強傷肢功能鍛煉,並輔以理療。

肘關節脫位後的註意事項

在全身各關節脫位中,肘關節脫位最為多見。常見於青少年中,因受到間接暴力傷害所致。例如突然跌倒時上肢外展、手掌著地,暴力沿前臂向上傳遞,肱骨前下端受身體重力作用突破薄的關節囊前壁,向前移動,導致肘關節脫位。受傷後患者表現為肘關節腫脹、疼痛、畸形明顯,前臂縮短,肘關節周徑增粗,肘前方可摸到肱骨遠端,肘後可觸到尺骨鷹嘴,肘關節彈性固定於半伸位。

發生肘關節脫位時,如果身邊無救助者,傷員本人根據肘關節的傷情判斷是關節脫位,不要強行將處於半伸位的傷肢拉直,以免引起更大的損傷。可用健側手臂解開衣扣,將衣襟從下向上兜住傷肢前臂,系在領口上,使傷肢肘關節呈半屈曲位固定在前胸部,再前往醫院接受治療。

如果有人救助,若救助人員對骨骼不十分熟悉,不能判斷關節脫位是否合並骨折時,不要輕易實施肘關節脫位的手法復位,以防損傷血管和神經,可用三角巾將傷員的傷肢呈半曲位懸吊固定在前胸部,送往醫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