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關節脫位是指組成關節的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應關系。臨床上可分損傷性脫位、先天性脫位及病理性脫位。關節脫位是日常中非常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那麼對於關節脫位要怎麼來治療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問必答網專傢是怎麼說的吧,希望這些知識對你們的生活能夠有所幫助。

關節脫位的保健

關節脫位的保健:

1、妥善固定、為使受損的組織有充足的時間修復,保持功能位置。固定期間要克服一切不利於關節穩定的因素;經常檢查繃帶的松緊程度,應註意末梢循環,如出現患肢青紫,高度腫脹應及時到醫院處理。

2、解除固定後進行功能鍛煉時,也應適當限制關節活動。習慣性脫位者,固定時間不少於3周。

3、藥物治療,給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藥物,如內服田七口服液、去傷片、消脫止等。

4、飲食調護,宜食易消化、清淡且富有營養之品,忌食辛辣之物。

5、健康教育

(1)向病人和傢屬介紹關節脫位的基本知識,使他們能理解和配合所采取的治療措施。

(2)向病人宣教外固定的護理及註意事項,教會病人進行功能鍛煉的基本原則。

(3)對出院病人,應交待註意事項,讓病人知道在什麼情況下應立即來醫院檢查。

(4)加強勞動安全教育,在勞動工作時增強安全意識,避免或減少事故發生。

關節脫位的治療原則

傷後在麻醉下盡早手法復位,適當固定,以利軟組織修復;及時活動,以恢復關節功能。早期復位容易成功,功能恢復好;復位晚則困難大,效果差。復位中切忌粗暴,要註意防止附加損傷,如骨折、血管和神經損傷等。復位必須達到解剖復位,復位後及時正確的固定是保證軟組織損傷修復和防止再脫位的重要措施。一般固定3周後,早期活動,以利功能恢復。

開放復位的適應證:對手法復位失敗或陳舊性脫位,特別是合並大血管傷者,應行開放復位,如合並有神經傷,在手法復位後觀察1~3個月,大多數可自行恢復,如神經功能無恢復,即應手術探查神經。

開放性關節脫位的處理:應爭取在6~8小時內進行清創術,在徹底清創後,將脫位整復,縫合關節囊,修復軟組織,縫合皮膚,橡皮條引流48小時,外有石膏固定於功能位3~4周,並選用適當抗菌素以防感染。

引起關節脫位的原因

關節脫位臨床上可分損傷性脫位,先天性脫位及病理性脫位等幾種情形。關節脫位後,關節囊、韌帶、關節軟骨及肌肉等軟組織也有損傷,另外關節周圍腫脹,可有血腫,若不及時復位,血腫機化,關節粘連,使關節不同程度喪失功能。本文主要闡述引起關節脫位的原因。希望能對患者有所幫助。

肩關節脫位:

肩關節脫位按肱骨頭的位置分為前脫位和後脫位。肩關節前脫位者很多見,常因間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時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著地,外力沿肱骨縱軸向上沖擊,肱骨頭自肩胛下肌和大園肌之間薄弱部撕脫關節囊,向前下脫出,形成前脫位。

肱骨頭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脫位,如暴力較大,肱骨頭再向前移致鎖骨下,形成鎖骨下脫位。後脫位很少見,多由於肩關節受到由前向後的暴力作用或在肩關節內收內旋位跌倒時手部著地引起。後脫位可分為肩胛岡下和肩峰下脫位,肩關節脫位如在初期治療不當,可發生習慣性脫位。

關節脫位應該如何處理

①關節脫位又叫關節脫臼,是指組成關節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合關系,關節的功能喪失。患處腫脹,關節外部變形或出現劇烈疼痛。嚴重時可伴有血管、神經損傷。在日常生活中或勞動、體育訓練中,因外傷或用力不當可造成關節脫位,一般下頜、肩、肘、髖關節容易發生脫位。

②對脫臼的關節,要限制活動,以免加重傷勢。並且爭取時間及早復位,即用正確的手法將脫出的骨端送回原處,然後予以固定。如果對骨骼組織不大熟悉,那就不要隨意地復位,以免引起血管或神經的更大損傷。復位不成功,應將脫臼的關節用繃帶等固定好,送醫院處理。局部冷敷,可以減輕疼痛。

③脫臼有可能合並骨折,遇到這種情況,應及早送往醫院治療。

脫位常見的預防措施

首先關節脫位(dislocationofjoints)是指組成關節的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應關系。臨床上可分損傷性脫位、先天性脫位及病理性脫位。關節脫位後,關節囊、韌帶、關節軟骨及肌肉等軟組織也有損傷,另外關節周圍腫脹,可有血腫,若不及時復位,血腫機化,關節粘連,使關節不同程度喪失功...

預防及護理介紹:

一、預防

對本病的預防最主要的是要加強勞動保護,防止創傷發生,體育鍛煉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動作,防止損傷,對兒童應避免用力牽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