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脫位也稱脫臼,是指構成關節的上下兩個骨端失去瞭正常的位置,發生瞭錯位。關節脫位的表現,一是關節處疼痛劇烈,二是關節的正常活動喪失,三是關節部位出現畸形。臨床上可分損傷性脫位、先天性脫位及病理性脫位等幾種情形。有的人手指也會出現脫臼的癥狀,那麼手指脫臼怎麼辦呢?下面為大傢詳細介紹下。

手指脫臼怎麼辦

手指出現脫臼的時候非常的疼痛,這時候你需要忍住疼痛,不嚴重的話隻需要讓有經驗的人把它拉直就好瞭,等到它恢復原來的樣子,然後用冰塊冷敷一下,差不多需要2到3天就可以痊愈瞭,這幾天你需要給手部進行按摩,慢慢的活動手部,這時候你需要噴一些雲南白藥噴霧劑,它可以起到消腫的效果,你在每次打籃球的時候,一定要愛護好手部,不要讓手指繼續在受刺激。

治愈方法有很多種,能復原,但要一定的時間,還有就是要多加練習,才能康復到原先的靈活度。手指關節脫位。不完全是單純脫位。和肩關節不同。手指關節脫位多伴有關節囊撕裂傷。如果單純復位。不固定關節不容易愈合。造成創傷性關節炎。

建議:

1固定關節,防止再度損傷,促進關節囊愈合(固定3-4周)。

2局部熱敷,或理療,(如果不愈合可以作關節囊修復或關節融合手術)。

3待疼痛消失後逐步進行功能練習。

手指脫臼吃什麼好

方1炒油菜莧。組成:油菜莧250克。用法:油菜莧洗凈,切成小段,菜油起油鍋,將油菜莧炒熟,加少許精鹽、味精,分次食用,每日2次,連續1周。功效:活血祛瘀通絡。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早期,腫脹明顯不退者。

方2赤小豆竹筍湯。組成:赤小豆100克,綠豆100克,竹筍30克。用法:將赤小豆、綠豆、嫩竹筍分別洗凈,置鍋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開3分鐘,文火煮20分鐘,分次食用,連服1周。功效:消腫活血,逐血利濕。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早期,局部腫脹明顯,瘀塊不退者。

方3薤白鯽魚湯。組成:鯽魚1條,薤白25克。用法:鯽魚活殺,去鰓、內臟等,洗凈,油鍋煎至魚背微黃,加清水500毫升;薤白洗凈,紗佈包紮,同置鍋中,急火煮開3分鐘,加黃酒、薑、蔥、精鹽等,改文火煮20分鐘,去薤白,食魚及湯,連續1周。功效:消腫行氣活血,利水濕。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早期,關節部脹痛明顯,關節活動受限者。

方4韭菜炒佛手。組成:韭菜250克,佛手200克。用法:韭菜洗凈,切成小段;佛手洗凈,切成小片。油鍋燒熱,將韭菜、佛手同置鍋內,熱炒炒熟,分次食用,連續10天。功效:行氣止痛,溫經通絡。主治:關節脫位復位中期,關節仍腫脹,活動不利者。

方5蔥油拌萵筍。組成:萵筍300克。用法:將萵筍洗凈,去皮切成絲,熱油加蔥末,與萵筍絲拌勻,分次食用。功效:通經絡,養筋骨。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中期,關節僵直不能動者。

方6百合桃仁湯。組成:鮮百合250克,桃仁20克。用法:鮮百合洗凈,桃仁洗凈,同置鍋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開3分鐘,文火煮20分鐘,分次食用,連續10~15天。功效:活血止痛,和營通絡。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中期,關節活動不利者。

什麼情況下會造成手指脫臼

手指挫傷常發生在籃球接球、排球傳球、攔網手形不正確時,手指挫傷可引起指間關節側副韌帶損傷或伸指屈指肌腱損傷。

指間關節側副韌帶輕度損傷時,在手指伸直位做挫傷關節遠端的側扳時,出現疼痛,但沒有松動或“開口”感。處理時,可用約1厘米寬的膠佈將傷指與其旁邊的未受傷手指固定在一起即可。

如關節側副韌帶斷裂時,則應到醫院手術縫合。

手指挫傷後如出現關節不能伸直或有畸形,應懷疑有肌腱斷裂或關節脫位及撕脫骨折。如有肌腱斷裂或撕脫骨折,宜盡早處理,根據情況采用保守治療或手術縫合;關節脫位應找有經驗者進行整復。

手指挫傷後,如果皮膚完整,無破損,可浸泡在冷水中或用冷毛巾做冷敷,有條件也可將冰塊敲碎,裝在一個佈套中,做局部冷敷。冷敷的目的是使毛細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組織腫脹及皮下瘀血,有止血作用;可抑制組織細胞的活動,提高局部組織的接觸痛閾,降低神經末梢的敏感性,有止痛作用;還可降低細菌和組織的活動能力,具有消炎、制止炎癥擴散的作用。但在冷敷時需提醒患者註意的是,要經常觀察局部皮膚有無變色、感覺麻木、發紫等,如果有這些現象,應立即取走冰袋,以防凍傷。

脫臼的治療方法

一、西醫治療

對關節脫位的治療,不同部位方法略有不同,現介紹幾個常見關節脫位部位的治療:

(1)肩關節脫位(dislocation of shoulder joint) 大多為後脫位,除老年肌肉松弛之新鮮脫位外,一般均需麻醉後或肌松弛下進行復位,常用手法復有:

①希氏法:傷員仰臥位,術者立於傷側,用靠近患肢術者一側的足跟置於患肢腋窩部,於胸壁和肱骨關之間作支點,握患肢前臂及腕部順其縱軸牽引。達到一定牽引力後,輕輕搖動或內、外旋其上肢並漸向軀幹靠攏復位。

②牽引上提法:坐位,助手握患肢腕部順應其患肢體位向下牽引,用固定帶或另一助手將上胸抱住固定。牽引1~2分鐘後,術者用雙手中指或輔以食指在腋下提移位之肱骨頭向上外復位。 操作時不可粗暴,以免引起肱骨外科頸骨折,復位後X線攝片檢查完全復位後,用膠佈或繃帶作對肩位固定3周。 手法復位不成功則去進行手術開放復位,習慣性脫位時,可作修補術。

(2)肘關節脫位(dislocation of elbow joint) 平臥位,助手固定患肢上臂作對抗牽引,術者握其前臂向遠側順上肢軸線方向牽引。復位後上肢石膏托固定於功能位3周。

(3)橈骨頭半脫位:術前一手握患肢,另一手輕握其腕部作輕柔的牽引及旋轉其前臂,當前、後輕旋時即感到橈骨頭清脆聲或彈動而復位。繃帶懸吊前臂適當保護患肢1周。

(4)髖關節脫位(dislocation of hip joint)

①預防休克,若已有休克時,應取平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註意保暖並急送醫院進行搶救。

②急送醫院在麻醉下進行手法復位。

③復位後可用皮膚牽引或髖人字形石膏固定6~8周。

④解除外固定後應繼續鍛煉髖骨活力和髖部肌力,然後持拐不負重步行。 三個月後X線照片證實股骨頭無缺血性壞死征象,可逐漸棄拐步行。 一年內應仍應定期檢查股骨頭情況。

二、關節脫位中醫治療方法

1、中醫診治藥物治療

a.內服:中成藥(丸劑、酒劑、膠囊、蜜丸、顆粒劑)、中草藥,並根據每個患者的個人狀況配以食療。

b.外用:貼劑、藥物熏洗、藥物熏蒸、藥物透敷、針灸、艾灸、藥熨、火療、藥物噴射。

2、理療

激光針刀、四肢疾病治療儀、全身康復治療儀、智能型極超短波治療儀、三維智能幹涉波治療儀、全科治療儀、藥物離子導入儀、電腦骨創傷治療儀、遠紅外線理療艙、經皮給藥治療儀、微波治療儀、偏振遠紅外光電腦疼痛治療儀、磁療儀、經絡導平儀。

3、靜態療法

架雙拐行走、下肢床頭牽引、推拿學位按摩、功能康復鍛煉。通過中醫治療打通微循環和經絡,促使壞死骨質吸收,骨壞死區域修復,同時應用靜態療法幫助恢復功能。

脫臼易導致什麼並發癥

(一)早期並發癥

1.骨折 是脫位常見的並發癥,多發生在關節的附近,或脫位關節的本身,亦有少數發生在脫位的同一肢體。如肩關節脫位並發肱骨大結節骨折,肩胛盂骨折,肱骨解剖頸及外科頸骨折,肱骨幹骨折等。

2.神經損傷 雖屬脫位少見的並發癥,一旦發生,則給脫位的恢復及預後造成不良結果。如髖脫位並發坐骨神經損傷,膝關節脫位並發腓總神經損傷等。

3.血管損傷 是脫位並發癥中少見的一種,若發生大的血管損傷,腫脹迅速,病人很快休克,因而必須采取緊急措施,不能拖延。

4.開放性脫位 亦屬少見,如有發生,會給脫位關節造成感染機會,關節感染後則預後不良。

(二)晚期並發癥

1.骨的缺血性壞死 由於關節脫位後損傷瞭關節囊、韌帶或有關肌肉,使骨的供血受到影響,久之則可出現骨因缺乏血液供應而發生壞死,引起持久性關節疼痛。

2.骨化性肌炎 對骨化性肌炎的產生機理多數人認為是由於損傷瞭骨膜,骨膜內的骨細胞遊離於關節周圍的血腫中,在血腫中進行骨化。

3.關節僵硬 由於脫位當時嚴重損傷瞭關節軟骨面、關節囊或並發骨折。而後關節面骨性愈合者稱為骨性僵凝、關節內僵凝和完全僵凝。關節囊和韌帶的疤痕攣縮或相互粘連者稱為關節外僵凝和不全僵凝,常見的有肘關節、踝關節、肩關節、膝關節。

4.習慣性脫住 關節復位後過早使用關節,關節周圍的軟組織或關節盂的軟骨損傷未能得到很好恢復,致使關節松動,筋膜松弛,引起關節不穩,偶有小傷,則引起脫位。

5.創傷性關節炎 多發生在脫位時關節軟骨面受到損傷,造成關節面不平的脫位者。如為下肢,則在負重或活動對關節面受到磨擦、擠壓等外力作用,引起關節面的不斷損傷。久之,則關節負重時痛,過累時加重,休息後疼痛減輕,x線片出現骨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