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脫位是運動傷害中,一種常見的骨科急癥。人體的關節分為不可動,部份可動及可動關節。關節脫位系指骨骼由關節中脫出,產生移位的現象。日常生活中因為總總因素會導致關節脫臼,那麼對於關節脫臼有哪些急救措施呢?

關節脫臼有哪些急救措施

關節脫位是運動傷害中,一種常見的骨科急癥。人體的關節分為不可動,部份可動及可動關節。關節脫位系指骨骼由關節中脫出,產生移位的現象。

脫臼通常會造成韌帶的拉扯或撕傷,嚴重者會合並骨折的發生。臨床的表徵包括:關節突出及功能喪失,關節變形疼痛,中度到重度的腫脹。若脫臼的骨骼壓迫神經,會造成脫臼關節以下的肢體麻木;若壓迫到血管,脫臼以下關節肢體會摸不到脈動且發紫。

對於任何骨折及脫臼的病患,一定要測量脈搏強度及檢查感覺功能,若摸不到脈動,則表示肢體已無足夠的血流供應,必須立即送醫就診。同時在急救過程中,不論是固定前與固定後,都要測量脈搏及運動感覺功能。

測量的方法如下:一,檢查脈搏:在傷側距離心臟的遠處摸脈搏,例如手肘脫臼檢查橈動脈,肩部脫臼檢查肱動脈,足踝脫臼檢查足背動脈等,並在病患傷肢的指甲上,施壓後放松,測其恢復正常顏色的時間,正常值應小於兩秒,若摸不到脈搏或指甲顏色恢復很慢,表示受傷嚴重或固定包紮的力度太緊,必須加以放松。二,檢查遠端運動及感覺功能:要求患者自行擺動上,下肢體,觸摸病患手指或腳趾,視其是否能辨識清楚,若患者意識不清,則輕輕掐患者觀察其疼痛反應情形。

肩部關節就如同一個球在手套中的感覺一樣,比較不穩固。若受到打擊,跌跤,抽筋,用力丟球等,都極有可能會造成肩部脫臼。百分之九十六的病患,其肱骨頭會被迫向前,肩關節脫臼還會合並上肢骨折,兼韌帶裂傷或血管及神經受傷。病患除無法動彈外,有時會因劇烈疼痛而昏倒,若僅有肩部痛而沒有任何外傷的情況下,就必須先將病患發生的原因來評估,如疼痛的位置,感覺,傷側與健側運動功能之比較,衰弱的情形與無力感等。

※急救處理方式

首先為避免病患再度跌倒受傷,應幫助其坐下或躺下,檢查是否有其他傷處,並檢查遠端脈搏,讓病患安靜,溫暖並防止休克,通常以坐姿最舒服。

固定脫臼部位是減輕疼痛最佳的方法,自救的方法可用雜志,厚報紙或紙板托住手肘,另外使用三角巾,將手肘固定在胸部,就可以避免肩關節的活動,減少疼痛。禁止進食,因為可能需要全身麻痹治療,可以聊天方式分散病患註意力,以減少其痛覺,另使用冰敷減少病患疼痛及腫脹,若要移動病患,盡量讓她自己動,若其無法自動,則以托手肘及腕部來幫忙他,同時可用一個小枕頭或軟墊,置放在病患傷側上肢內側及胸部之間。

如在關節脫位病患可以忍痛下,立即給予復位是非常好的。就肩部脫臼而言,可考慮雙手緊握病患傷肢手肘,呈九十度,施救者另一隻腳采著患部腋下,用力向前,向下拉,有時就可以使它恢復原狀。

小兒脫臼應註意的事項

在遊戲中“拉大鋸扯大鋸”,孩子們在歡快的歌聲中往往會忘情地牽拉對方,如用力過猛,很容易導致脫臼。另外,傢長領著孩子玩時幫助小兒跨臺階、上樓梯或為避免小兒摔倒,有時會突然用力牽拉小兒的前臂,急躁魯莽的拉拽,均可引起肘關節脫臼。這種現象多見於2~3歲的小兒,女孩更易發生。當孩子在遊戲中有牽拉動作,且突然喊疼痛,拒絕別人移動他的肘部;不肯用患側手拿取物品或上舉活動,試著前後旋轉肘部時因疼痛而啼哭,肘關節常表現輕度彎曲,手心向下旋垂於胸前,但表面無明顯變化,要想到有橈骨小頭半脫位的可能,應及時去醫院檢查。確診脫臼後,需及時給孩子進行復位。

復位後疼痛立即消失,患肢不再拒動,肘關節活動完全恢復正常。但有些經常發生脫臼的小兒,手法復位後最好用三角毛巾或繃帶將患肢固定在胸前7~10 天,同時避免再牽拉,以免造成習慣性脫臼。幼兒脫臼雖經復位但很容易復發,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大致到瞭8歲以後,幼兒發生脫臼的幾率才會大大降低。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幫孩子穿衣服,還是同孩子做遊戲,傢長都應盡可能註意避免猛力提拉孩子的胳膊,即使要拉,也應選擇上臂部位,而孩子在遊戲過程中,老師則應告知孩子們遊戲中應該註意的安全事項。

關節脫臼應該如何預防與治療

1.治療原則

傷後在麻醉下盡早手法復位:適當固定,以利軟組織修復;及時活動,以恢復關節功能。

2.治療步驟

(1)復位 以手法復位為主。

(2)固定 復位後,將關節固定在穩定的位置上,固定時間為2~3周。

(3)功能鍛煉 固定期間,應經常進行關節周圍肌肉的舒縮活動和患肢其他關節的主動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避免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

3.治療方法

一旦發生關節脫位,應讓病人受傷的關節安靜地固定在病人感到最舒適的位置。盡可能在進行妥善固定後,迅速就醫。註意的是,在為病人脫衣服時,應先脫正常一側的,再脫受傷一側的,穿衣服時則反之。

(1)肩關節脫位 一般均需麻醉後或肌松弛下進行復位,常用手法復位有:①希氏法 傷員仰臥位,術者立於傷側,用靠近患肢術者一側的足跟置於患肢腋窩部,於胸壁和肱骨頭之間作支點,握患肢前臂及腕部順其縱軸牽引。達到一定牽引力後,輕輕搖動或內、外旋其上肢並漸向軀幹靠攏復位。②牽引上提法 坐位,助手握患肢腕部順應其患肢體位向下牽引,用固定帶或另一助手將上胸抱住固定。牽引後,術者用雙手中指或輔以示指在腋下提移位之肱骨頭向上外復位。復位後X線攝片檢查完全復位後,用膠佈或繃帶作對肩位固定3周。習慣性脫位時,可作修補術。

(2)肘關節脫位 平臥位,助手固定患肢上臂作對抗牽引,術者握其前臂向遠側順上肢軸線方向牽引。復位後上肢石膏托固定於功能位3周。

(3)橈骨頭半脫位 術者一手握患肢肘部,拇指觸及橈骨小頭,另一手輕握其腕部作輕柔的牽引及將其前臂旋前,當肘關節屈曲,同時前臂旋後時即感到橈骨頭清脆聲或彈動而復位。繃帶懸吊前臂適當保護患肢1周。

(4)髖關節脫位 ①若已有休克時,應取平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註意保暖並急送醫院進行搶救。②急送醫院在麻醉下進行手法復位。③復位後可用皮膚牽引或髖人字形石膏固定6~8周。④解除外固定後應繼續鍛煉髖部肌力,並逐步增加髖關節活動范圍。

(5)開放性關節脫位的處理 爭取在6~8小時內進行清創術,在徹底清創後,將脫位整復,縫合關節囊,修復軟組織,縫合皮膚,橡皮條引流48小時,外有石膏固定於功能位3~4周,並選用適當抗生素以防感染。

關節脫臼的緩解方法

原則上以保守(非手術)復健治療為主,訓練肩關節周圍的肌肉,以加強肌力來幫助穩定關節。成效約為80%,除非得已,才以手術方式縮緊關節囊膜,減少關節活動的范圍以維持穩定。至於,創傷性肩關節脫位的治療則分兩方面來說:在急性期,也就是第一次脫臼發生時,以往都是使用保守關節復位術後就”靜觀其變〃,但是對於年輕人及愛好運動患者的高復發率 (80%―95%),也讓我們開始思考更好的治療方式以降低”明明知道,必然會發生〃的不良預後。近年來,由於關節鏡手術的發展,以微創傷口的手術技術,針對年輕人,運動員,愛好運動的患者,或特殊職業的軍人、警察等在其第一次肩關節脫臼後,適時予以修補剝離的肩盂唇韌帶,以減少日後復發的機會及所帶來的困擾,與復發後再治療的復雜性。關節鏡手術的結果可以將這些高復發率患者復發的機會降至10%―20%以下。另一方面,保守復健治療對於創傷後習慣性脫位的效果並不好,成功率不到20%。但這些病灶如果以手術的方式矯正,縫合撕離的韌帶並收緊松弛的關節囊膜,術後以肩吊帶保護二至四周,並開始被動關節活動,八周開始肌力訓練,十二周恢復日常生活活動,四至六個月恢復運動。我們統計過去10年間手術成功率可達95%。近年來,我們更開始使用關節鏡手術的方式來治療,除瞭前述急性期第一次肩關節脫位的患者,更對於某些習慣性脫位而其病灶受傷並不是太嚴重的患者進行修補。關節鏡手術的好處是傷口小(三個小洞),術後較不痛,較容易復健,關節不易僵硬,容易恢復正常活動范圍及功能。短期的治療效果和開放式手術的結果差不多。

別讓肩關節脫臼成“習慣”

肩關節為啥“愛”脫臼

高強度軍事訓練引起的脫臼中,肩關節脫臼最為常見。

為什麼肩關節容易脫臼,這得先談談關節的構造。人體有206塊骨頭,骨頭和骨頭之間連接的部位叫關節。根據不同的連接方式,關節可以分成“不動關節、微動關節和活動關節”,肩關節就屬活動關節。

構成肩關節的兩塊骨頭是肩胛骨和肱骨頭,肱骨頭的球形關節面正好落在肩胛骨的關節盂內,因此肩關節也被稱為球窩關節。肩胛骨的關節盂很像一個碟子,下凹部分很淺,雖然可以讓人體的上肢有很大的活動范圍,但由於關節臼淺特別容易脫臼。訓練中,用力過猛或不慎摔倒時,肩關節受到突然的外來暴力,導致一端骨骼沖出關節臼產生脫臼。由於肩關節臼淺,脫臼復位以後容易再次脫臼,形成所謂的習慣性脫臼。

習慣性脫臼危害多

肩關節脫臼屬一般性常見訓練傷,復位後疼痛消失快,不少受傷官兵對復位後的康復重視不夠。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關節囊撕裂、撕脫以及肱骨頭後外側凹陷、骨折、變平等病理改變,讓關節變得松弛失去彈性,埋下習慣性脫臼的禍根。

脫臼一旦成瞭習慣,日常訓練和生活就會受到許多限制。不僅無法從事器械、投彈、障礙等大強度的軍事訓練,而且在拉扯重物、穿脫衣服等日常活動中也可能會發生脫臼或半脫臼,以至往高處放東西、晾衣服、換燈泡等工作也要請人代勞,十分不方便。而且脫臼的次數越多,關節的活動范圍受到的限制就越大。最嚴重時,連平時走路顛簸、晚上睡覺翻身時,肩關節也可能會自動脫落。

脫臼切勿盲目復位

軍事訓練中一旦發生肩關節脫臼,應立即停止脫臼關節的一切活動,對開放性關節脫臼,需盡早做傷口包紮。在野外訓練時,可用毛巾或武裝帶將前臂吊於胸前,使上臂保持內收、內旋,肘關節屈曲90度,隨即送醫。

訓練造成的肩關節脫臼主要采取手法復位,通過關節鏡適時修補剝離的肩盂唇韌帶、收緊關節囊膜,以減少日後復發的幾率及帶來的困擾。復位後用肩吊帶保護2-4周,並開始被動關節活動,8周後開始肌力訓練,12周後恢復日常活動,4-6月後就能恢復正常訓練和工作。

肩關節脫臼復位的方法雖然簡單,但對施行者的技能和經驗要求較高,如果在治療過程中力道不準確,不但無法起到治療效果,還容易造成二次傷害。專傢提醒戰友們,非專業醫生不要盲目復位。第一次肩關節脫臼後,如果沒有正確固定、盲目自行復位、恢復不徹底擅自活動等,都有可能導致關節穩定性下降,造成習慣性肩關節脫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