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果患有低血壓,則會經常出現頭暈、冒冷汗、四肢無力的癥狀,嚴重的還會休克。多發生於愛節食減肥的女性和年老的老年人。那麼低血壓的范圍是多少?女性低血壓的原因有哪些?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低血壓的范圍是多少

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正常的狀態。低血壓由於高血壓在臨床上常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而備受重視,高血壓的標準世界衛生組織也有明確規定,但低血壓的診斷尚無統一標準,一般認為成年人肢動脈血壓低於 12/8 kpa(90/60 mmhg)即為低血壓。

一般成人肱動脈血壓<12/8kpa(90/60mmhg)時,稱為低血壓。當血壓由正常或較高的水平突然下降至明顯低於正常范圍時,稱為急性低血壓,可表現為暈厥和休克(請查閱相關癥狀);慢性低血壓則指血壓呈持續降低的狀態。本部分討論慢性低血壓

女性低血壓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缺乏運動。不少低血壓女患者都表述,為瞭繁忙的工作和學習,每天極少進行體育運動,一天到晚屁股總粘著凳子。久而久之,血管的活動也隨之減少,使血管的反應慢慢變差,一個簡單的蹲下站立的動作也會使血管一時間反應不來,血壓不能輕易的回升。

二是營養不夠。現在物質豐富,吃飽已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很多年輕女孩為瞭保持自己苗條的身段,體現骨感美,長時間不吃脂肪含量以及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結果導致體內營養供應不足。

為什麼高血壓突然變成低血壓

在臨床上,的確會發現有的高血壓患者,在某種情況下血壓不高瞭或反而出現血壓偏低的情況。這種高血壓突然變成低血壓低的情況,一般對患者來說不是好事,尤其對一些老年患者來說,是一種危險的征兆,且低血壓可能造成心臟,腎臟,大腦等重要生命器官供血不足,容易導致危險。

高血壓患者,突然出現血壓偏低,需要查明原因。最為常見的是發生急性心腦血管病變時,如腦梗塞,腦出血後,常導致血壓偏低,原因可能與血管中樞的自我調節有關。另外,降壓藥物引起的可能性比較大。某些疾病,如腹瀉、失水、大量出汗等,也會引起血壓降低。

高血壓突然變成低血壓,如為降壓藥物引起,且持續血壓處於比較低的水平,可在當地醫生的指導下減少降壓藥的使用,但不可停藥。

低血壓易得老年癡呆癥嗎

在患有低血壓或血管疾病的患者中,收縮壓下降超過15個點,會增加3倍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患血管疾病的人,隨著血壓下降,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逐步上升。

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顯示瞭收縮壓下降的極限,特別是患有血管疾病的人,收縮壓下降低於極限水平,會加速老年癡呆癥的進程。

藥物治療高血壓是重要的,但避免將血壓降到危險極限以下,是十分必要的。

導致低血壓的病因如何分類

病因分類

一般根據低血壓的起病形式將其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急性低血壓

急性低血壓是指患者血壓由正常或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顯下降,臨床上常因腦、心、腎等重要臟器缺血出現頭暈、眼黑、肢軟、冷汗、心悸、少尿等癥狀,嚴重者表現為暈厥或休克。有關本部分內容可參閱本書暈厥和休克章節。

慢性低血壓

慢性低血壓是指血壓持續低於正常范圍的狀態,其中多數與患者體質、年齡或遺傳等因素有關,臨床稱之為體質性低血壓;部分患者的低血壓發生與體位變化(尤其直立位)有關,稱為體位性低血壓;而與神經、內分泌、心血管等系統疾病有關的低血壓稱之為繼發性低血壓。

慢性低血壓一般可分為三類:

①體質性低血壓

一般認為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多見於20-50歲的婦女和老年人,輕者可無任何癥狀,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更明顯。

②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是患者從臥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時,或長時間站立出現血壓突然下降超過20mmhg,並伴有明顯癥狀,這些癥狀包括:頭昏、頭暈、視力模糊、乏力、惡心、認識功能障礙、心悸、頸背部疼痛。體位性低血壓與多種疾病有關,如多系統萎縮、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發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礙、血液透析、手術後遺癥、麻醉、降壓藥、利尿藥、催眠藥、抗精神抑鬱藥等,或其他如:久病臥床,體質虛弱的老年人。

③繼發性低血壓

由某些疾病或藥物引起的低血壓,如脊髓空洞癥,風濕性心臟病,降壓藥,抗抑鬱藥和慢性營養不良癥,血液透析病人。

④心血管疾病所致的低血壓

高度的主動脈瓣狹窄、二尖瓣狹窄、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特發性或肥厚性心肌病等,由於血液輸出量減少,常伴有低血壓。無脈癥是指由於主動脈弓的分支受累以致上肢缺血,橈動脈搏動消失,血壓甚至測不到。

患有低血壓的人,除瞭藥物治療外,最好的方法是服用靈芝。靈芝不但能使血壓高的下降,也能使血壓低的升高。這是由於靈芝中多樣的有效成分發揮綜合作用所產生的神奇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