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在現代漢語中有多種含義。最常用的是指一種原始的海洋貝類,屬於單殼軟體動物,其隻有半面外殼,殼堅厚、扁而寬,鮑魚是中國傳統的名貴食材,位居四大海味之首。直至現今,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多次國宴及大型宴會中,鮑魚經常榜上有名,成為中國經典國宴菜之一。被人們稱為“海洋的耳朵”。和古代“用鹽醃制的魚”是兩種東西。那麼鮑魚要怎麼燒才好吃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鮑魚要怎麼燒才好吃

清蒸鮑魚

清蒸燈籠鮑魚〔材料〕新鮮鮑魚200克左右,鹽5克,料酒10克,小蔥10克,味精2克,薑30克,醋20克,花椒5克,醬油15克,香油5克。

〔做法〕1. 將鮑魚兩面剞上斜直刀,由中間切開;2. 蔥薑洗凈,蔥切條,薑一半切末,另一半切片;3. 將鮑魚擺盤中,加料酒、味精、湯100毫升、蔥條、薑片、花椒和鹽,上屜蒸;4. 蒸10 分鐘左右取出,揀出蔥、薑、花椒;5. 碗內加入醋、醬油、薑末、香油兌成薑汁;6. 食時,將薑汁與鮑魚一起上桌,蘸薑汁吃

紅燒鮑魚

紅燒鮑魚方法1:

〔材料〕幹紫鮑、老母雞、凈火腿、幹貝、烤魚翅湯、幹貝湯、白糖、精鹽、醬油、料酒、淀 粉、雞油等。

〔做法〕將幹紫鮑用水發制好,加入雞肉,火腿,幹貝,上火燜3小時後,將鮑魚取出,原湯過羅備用;將鮑魚剞上花刀,再斜切成半厘米厚的片;將100克燜鮑魚的原湯和kao魚翅的湯,幹貝湯一起放進雙耳鍋,煮沸後放入鮑魚片,滾煮10分鐘,加入白糖、精鹽、醬油、料酒等調料,以淀粉調成濃汁,出鍋前加少許雞油。

方法2:

〔材料〕活鮑魚;老雞、老鴨、脊骨、火腿、蔥、薑;調料:鮑魚醬、上湯、雞汁、雞粉、生油、鹽、雞油、濕淀粉。

〔做法〕將活鮑魚宰殺去內臟,留肉用牙刷刷幹凈、清凈,取沙鍋底部墊雞、鴨骨塊加湯,上面將處理幹凈的鮑魚擺上以水沒過鮑魚為準,中火燒開,小火煨8-9小時即可,將煨透入味的鮑魚裝盤;另起鍋加上湯、加調味品,調準口味及色澤,用生粉勾芡加明油澆在煲好的鮑魚上即成。

方法3:

〔材料〕鮑魚4隻(重約750克),西蘭花適量。上湯、精鹽、味精、醬油、香油、米酒、濕淀粉各適量。

〔做法〕 鍋置火上,倒入上湯,加精鹽、醬油、米酒,下鮑魚燒入味,再用濕淀粉勾薄芡,待收汁時加味精、香油和勻起鍋,裝盤,西蘭花點綴於盤邊即可。

清湯鮑魚

清湯鮑魚〔材料〕罐頭鮑魚250克, 熟火腿15克, 筒鮮蘑15克, 豌豆苗15克, 鹽10克, 料酒15克, 味精3克, 雞清湯800克,

〔做法〕(1) 將鮑魚用刀切成斜片。鮮蘑切薄片。熟火腿切成小象眼片。豌豆苗留嫩葉、去根、洗凈。(2) 將雞清湯300克倒入炒勺用旺火燒開,將熟火腿片、鮮蘑片、鮑魚片和豌豆苗下勺煮透撈出,倒入10個湯碗中,勺中湯如不要可倒掉。(3) 將餘下的雞清湯500克入勺上火,並加進鹽、味精、料酒調好味,撇去浮沫,盛入10個小湯碗中即成。

鮑魚的藥用價值

中醫認為鮑魚具有滋陰補陽,止渴通淋的功效,是一種補而不燥的海產,吃後沒有牙痛,流鼻血等副作用。《食療本草》記載,鮑魚“入肝通瘀,入腸滌垢,不傷元氣。壯陽,生百脈”。主治肝熱上逆,頭暈目眩,骨蒸勞熱,青肓內障,高血壓,眼底出血等癥。鮑魚的殼,中藥稱石決明,因其有明目退翳之功效,古書又稱之為“千裡光”。石決明還有清熱平肝,滋陰壯陽的作用,可用於醫治頭暈眼花,高血壓及其它類癥。現代研究表明,鮑魚肉中能提取一種被稱作鮑靈素的生物活性物質III。

能夠提高免疫力,破壞癌細胞代謝過程,提高抑瘤率,卻不損害正常細胞,有保護免疫系統的作用。鮑魚能“養陰,平肝,固腎”,可調整腎上腺分泌,調節血壓,潤燥利腸,治月經不調,大便秘結等疾患。鮑魚肉和其粘液中能分離出不被蛋白酶分解的3種粘蛋白:鮑靈素I、鮑靈素II、鮑靈素III。藥理研究證實,對癌細胞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鏈球菌,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皰疹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經常燉食鮑魚或與黑白木耳、黃花菜煮食,可以增強體質,預防腫瘤的發生。

[性狀]味甘、咸,性平,肉質有彈性鮑殼是著名的中藥材(石決明),古書上又叫它千裡光,有明目的功效,因此得名。石決明還有清熱平肝、滋陰潛陽的作用,可用於醫治頭暈眼花、高血壓及發燒引起的手足痙攣、抽搐,其他炎癥等。

鮑殼那色彩絢麗的珍珠層還能作為裝飾品和貝雕工藝的原料。補而不燥,養肝明目歐洲人早在年前,已把鮑魚當作一種活鮮食用,譽作“餐桌上的軟黃金”;中國在清朝時期,宮廷中就有所謂“全鮑宴”。據資料介紹,當時沿海各地大官朝聖時,大都進貢幹鮑魚為禮物,一品官吏進貢一頭鮑,七品官吏進貢七頭鮑,以此類推,鮑魚與官吏品位的高低掛鉤,可見其這味享有“海味之冠”的價值。中醫稱鮑魚功效可平肝潛陽,解熱明目,止渴通淋;主治肝熱上逆,頭暈目眩,骨蒸勞熱,青肓內障,高血壓眼底出血等癥。

鮑魚的營養價值

1. 鮑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還有較多的鈣、鐵、碘和維生素A等營養元素;

2. 鮑魚營養價值極高,富含豐富的球蛋白;鮑魚的肉中還含有一種被稱為“鮑素”的成分,能夠破壞癌細胞必需的代謝物質;

3. 鮑魚能養陰、平肝、固腎,可調整腎上腺分泌,具有雙向性調節血壓的作用;

4. 鮑魚有調經、潤燥利腸之效,可治月經不調、大便秘結等疾患;

5. 鮑魚具有滋陰補養功效,並是一種補而不燥的海產,吃後沒有牙痛、流鼻血等副作用,多吃也無妨。

孕婦能吃鮑魚嗎

孕婦能吃鮑魚,而且建議吃鮑魚補充營養。孕婦在懷孕第4個月起必須增加能量和各種營養素,以滿足合成代謝的需要,孕中期能量每日增加200千卡,蛋白質4—6個月時增加15克,7—9個月時增加25克,鈣增加至1500毫克,鐵增加至28毫克,其他營養素如碘、鋅、維生素a、d、e、b1、b2、c等也都相應增加,膳食中應增加魚、肉、蛋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動物性食物,含鈣豐富的奶類食物,含無機鹽和維生素豐富的蔬菜、水果等,蔬菜、水果還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蠕動,防止孕婦便秘。而鮑魚本身營養價值就高,富含蛋白質、鈣以及維生素,孕婦適量吃鮑魚是有利於更好地孕育寶寶。

再者,鮑魚是中國傳統的名貴食材,四大海味之首,營養豐富,具有通便、補血益氣、亮發、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治療頭痛頭暈,健腦明目,調經,養陰補虛。孕婦適量吃鮑魚可以增強自身體質,還可以補充營養,但在食用鮑魚時,一定要選擇新鮮,需熟透後再食用為宜,另外忌與雞肉、野豬肉、牛肝同食。

鮑魚並不是人人都適宜

不宜吃鮑魚的人群

1.痛風患者及尿酸高者不宜吃鮑肉,隻宜少量喝湯;雖然鮑魚人人愛吃,但感冒發燒或陰虛喉痛的人不宜食用;素有頑癬痼疾之人忌食。

2.寶寶秋冬易便秘,飲食是一個不容忽略的問題。一個三歲的孩子因為常吃鮑魚而引起便秘,專傢提醒,寶寶脾胃功能較弱,像鮑魚、海參、花膠等富含蛋白質的食材,寶寶攝入過多不僅無法及時消化,還會加重腸胃負擔。

適宜多吃鮑魚的人群

夜尿頻、氣虛哮喘、血壓不穩、精神難以集中者適宜多吃鮑魚;糖尿病患者也可用鮑魚作輔助治療,但必須配藥同燉,才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