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新媽媽都應該為寶寶的到來感到由衷的高興,雖然會因為寶寶的哭鬧、生病等情況讓你心煩意亂、情緒沮喪。多數新媽媽能很快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把精力投入到照顧寶寶中來,而有一部分新媽媽卻在這種不良情緒中越陷越深,由產後抑鬱發展成產後抑鬱癥。那麼產後抑鬱癥的原因是什麼,下面來瞭解一下。

產後抑鬱癥的原因

1、內分泌變化的影響

妊娠後期,孕媽咪體內雌激素黃體酮,皮質激素、甲狀腺素也不同程度增高,孕媽咪會產生幸福愉悅的感覺,但是孩子出生後,這些激素迅速下降,造成體內內分泌發生變化,從而產生抑鬱癥狀。

2、媽咪或寶貝生病

研究表明,疾病導致的極度緊張也會誘發抑鬱癥。早產、產褥期的疾病或合並癥給媽咪帶來極大壓力,容易誘發產後抑鬱。她們一方面擔心早產寶貝今後的健康問題,另一方面自己心理上也沒有完全做好做媽咪的準備,

3、傢人的壓力

丈夫或其他親屬對孩子的性別不滿意,以及丈夫的不良表現容易給媽咪的情緒帶來壓力和委屈。

4、抑鬱癥睡眠不佳

很多媽咪無論白天晚上都是自己帶孩子,容易產生委屈、煩躁、易怒的情緒,甚至在繁忙的夜晚和寂寞的清晨,產生對丈夫和無辜寶貝的怨恨。

5、經濟原因

有的傢庭可能在媽咪懷孕期間在經濟上陷入瞭困境,媽咪擔憂有瞭小寶貝後的生活問題。

6、有些問題往往出現在產前

有些媽咪產前就曾患抑鬱癥,這樣的媽咪容易在產後復發抑鬱。還有的媽咪對是否要小孩的問題十分矛盾,或者由於某些傢庭或社會壓力才要的小孩,這樣的媽咪在產後更容易心理失衡。

產後抑鬱癥的表現與措施

傷心,焦慮,情緒不穩定,易怒。以上癥狀中是否有一種符合你產後的狀況?如果是的話,說明你患上瞭一種常見的產後疾病,即產後抑鬱癥,或稱為產後沮喪。

產後抑鬱癥一般在生完小孩後的幾周內發生,一般持續一周或更短的時間。產後抑鬱癥可能與產後荷爾蒙水平的變化有關。此外,過度緊張,身體疲憊,睡眠不足,身體不適,以及對自己現 狀不滿,缺少他人關懷和支持,對作為母親這個新角色既新鮮又恐懼等心理問題也是導致產後抑鬱的重要原因。

大多數患此病的人都是普通人,她們具有一定的責任心和能力,但是產後抑鬱癥使她們感到無能為力,而且對自己有不切實際的要求。但是,多數產後抑鬱癥病人癥狀並不十分明顯,不容易被覺察,也不會嚴重影響其照顧嬰兒或做傢務。如果產後抑鬱癥狀非常明顯,並足以能引起周圍其他人註意的話,那麼你的問題可能就比較嚴重瞭。

對於大部分患者來說,產後抑鬱癥的癥狀經過一段時間將會自然消失,一切恢復正常。以下這些建議可以幫助你平穩度過產後沮喪時期。

· 接受別人的幫助,或主動尋求他人幫助。

· 在嬰兒睡覺的時候,母親盡量休息或小睡一會兒。

· 和丈夫一起出去吃晚餐或看電影,使身心盡量得到放松。和好朋友一起吃飯,聊天。

· 不要給自己提過高的要求,降低對自己的期望值。

· 把自己的感覺和感受向丈夫,傢人,以及朋友傾訴。

· 與其他新媽媽聊天,談各自感受。

· 鍛煉身體(如果醫生允許的話)。

· 學會在寶寶睡覺的時候讓自己放松——讀書,洗澡,看影碟,或找點其它你感興趣的事情做。

· 堅持健康的,有規律的飲食。

雖然產後抑鬱癥很常見——據一些專傢估計大約有50%到90%的女人會患不同程度的產後抑鬱癥——但有些嚴重的不能自行恢復而需要專傢的幫助。有一些產婦甚至很快發展到產後精神病,所以如果發現某個產婦有嚴重的產後抑鬱癥狀,一定要建議她去找心理專傢進行咨詢和治療。

嚴重產後抑鬱癥的征兆

如果發現以下嚴重產後抑鬱癥狀,務必立即向專傢尋求幫助和治療。

· 抑鬱癥狀明顯,嚴重幹擾日常生活和無法照看嬰兒。

· 感覺極度疲倦和嚴重失眠。

· 感到絕望和無助。

· 感到失落,沒有動力,對自己和傢庭失去興趣。

· 有想要傷害嬰兒的沖動或不想照看嬰兒。

· 自殺傾向。

產後抑鬱癥如何預防

心理社會因素在產後抑鬱的發生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產婦做好生活方式調適和心理調適,配偶和傢人要多給予理解、關心和支持,盡量避免和減低不良應激的影響,使產婦保持良好的心態。

產婦生活方式調適

①在做新媽媽之前,需要付出時間和耐心,接受妊娠、分娩、哺乳和育嬰知識的培訓,減輕對妊娠、分娩和養育嬰兒的緊張恐懼的心理,盡早瞭解學習育嬰技能,避免嬰兒到來時手足無措,緊張慌亂;

②照顧新生兒產婦會精疲力竭,疲勞和缺乏睡眠很容易導致情緒低落。盡可能多休息,不要什麼事情都要親自去做,孩子睡覺時產婦也盡量睡覺;

③新生命的到來會占用你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要學會尋求丈夫、傢人和朋友的幫助,例如請丈夫幫助完成傢務和夜間喂奶的工作,請傢人幫助準備食物或者處理傢務等等;

④保持良好的健康習慣,適度鍛煉身體,走出戶外,帶著孩子到戶外活動、散散步,呼吸新鮮的空氣,感受溫暖的陽光;

⑤保持營養豐富的飲食,多吃谷物、蔬菜和水果,同時註意為自己創造安靜、閑適、健康的休養環境;

⑥註意和他人分享你的感受,多與你的配偶在一起,告訴他你的感受;找一個信任的朋友,和他傾訴一下你的感受;和別的新媽媽聊聊天,相互溝通。這樣可以緩解你的情緒,也可以學習到新的應對的方法和經驗。

產婦心理調適

①產婦的個性特點、認知評價、應對方式直接關系負性應激事件影響結果,培養自信、樂觀、積極、健康的性格,采用積極的認知模式、情緒和行為模式,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自信、樂觀、勇於面對困難,積極調動內部力量或求助於外部力量克服困難,使應激結果的不良程度減到最低。避免消極應對方式,如自我否定,悲觀消極、軀體化、回避解決問題,產生負性情緒和消極行為;

②熱愛新的生命,對孩子的到來,要抱有一份歡喜之心。新生命的誕生,是婚姻的結晶,是生命的延續,將給傢庭帶來新的希望、快樂和幸福,新的生命同時也帶來瞭艱巨繁忙的勞動和重大的責任,在繁忙勞累中體會快樂和幸福。

③做好母親角色的轉換,過去是被照顧對象,現在自己是肩負責任照顧嬰兒,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註意克服損失感,如失去自由和許多娛樂,失去以往的身份,失去苗條身材等。作為孩子的母親價值觀需有所改變,對自己、對丈夫、對孩子的期望值要接近實際,對生活的看法也要實際,努力增加幸福感和責任感,感受新生命誕生帶來的幸福快樂;

④放棄完美主義的想法,不要迫使自己做所有的事情,不要期望每一件事都做的十全十美,在不感到疲憊的前提下盡力而為。

配偶和傢人的支持

①缺乏來自他人的支持是發病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來自配偶的支持,配偶和傢人要瞭解學習孕產婦照顧和育嬰知識,多給予理解、關心和支持,外來的支持可以將負性應激的影響降到最低;

②配偶和傢人要願意承擔傢務和分擔照料孩子的事物,及時告訴產婦育兒的經驗,幫助適應新的生活變化,平穩度過陌生和慌亂期;

③為產婦創造安靜、閑適、健康的休養環境和氛圍,以利於產婦的身心健康;

④幫助產婦適應角色轉變和心理轉變,培養自信、樂觀、積極、健康的性格,培養積極的認知模式、情緒和行為模式,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⑤簡化生活避免改變,在懷孕和分娩後1年內,不要做出任何重大生活改變,重大的改變會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使生活更加難以應對;

⑥在照顧孩子的忙碌中,別忘記觀察產婦的情緒,多溝通,如發現有產後抑鬱的一些表現,分擔產婦的憂鬱和擔心,及時勸解、疏導或咨詢專業機構;一旦確診,盡早幹預,避免病情加重,避免不良的後果發生。

產後抑鬱癥的誤區有哪些

誤區一:產後抑鬱是很正常的――所有的新媽媽都會感到疲憊和抑鬱

正解:新媽媽經常會感到疲勞和力不從心。她們或許會經歷一段叫做“寶寶綜合癥”的心路歷程。有這種綜合癥的 婦女會感到疲累,沒有精力。但是,產後抑鬱癥是一種情感更強烈的,持續時間更長的心理障礙。有產後抑鬱癥的媽媽或許會不想和自己的寶寶玩耍。她或許會感到 難以集中精神,不能給寶寶足夠的溫暖和愛護。她會因此而感到內疚。

誤區二:如果你在分娩之後,沒有立即患上產後抑鬱癥,那麼,你就不會再患上它瞭。

正解:產後抑鬱癥會在分娩後的1年內隨時發作。

誤區三:產後抑鬱會不藥而愈。

正解:“寶寶綜合癥”會大概持續4個星期,並自自動痊愈。但產後抑鬱和其他疾病一樣,不經過治療幾乎是不能痊愈的。但好消息是,有很多辦法能治愈這個病。

誤區四:患有產後抑鬱的女性都會有虐兒傾向。

正解:產後抑鬱跟產後精神病不同。產後精神病患者會對生命造成威脅,她們可能會自虐,或者虐兒。如果你感到有這種心理傾向,那麼就立刻向傢人和醫生尋求幫助。

誤區五:產後抑鬱癥患者都會看起來很抑鬱,停止照顧自己。

正解:你不能單從一個人的外表就看出她是否是產後抑鬱癥的患者。產後抑鬱癥的患者或許看起來與常人無異。她會努力使自己看起來很光鮮,並努力地化好妝之類的。通過對外表做修飾來轉移她內心的痛苦。

誤區六:有產後抑鬱的媽媽都不會是好媽媽。

正解:產後抑鬱不會是任何女性變成失職的媽媽。

產後抑鬱癥的危害

產後抑鬱癥對人影響最大的一點就是可以吞噬人的意志,不管做什麼是都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產後抑鬱癥不僅影響產婦身心健康,對寶寶也有不良影響。

對寶寶的傷害

產後抑鬱癥的母親不註意嬰兒的反應,母親不撫摸寶寶,不與寶寶交流,最終導致母親與嬰兒相處不融洽,這種不融洽的母子關系對寶寶的影響是長久的。

孩子在出生後頭3個月出現行為困難,嬰兒較為緊張、較少滿足、易疲憊、而且動作發展不良。

母親的產後抑鬱癥與後期嬰兒(12至19個月)的認識能力和嬰兒的性格發展相關。母親產後抑鬱癥的嚴重程度與嬰兒的不良精神和運動發展呈正比。

產後第一年有抑鬱癥的母親,她的孩子在兒童早期(4至5歲)的各項能力和認知指數均顯著低於健康婦女的孩子。

更嚴重者直接對寶寶身體進行傷害,呵斥孩子、掐或摔自己的孩子。

對自己的傷害

每天生活在痛苦之中,心理創傷日益嚴重。

不能很好的休息,免疫系統功能降低導致疾病纏身,對自己的身體也是一種傷害。

殘害自己的身體,甚至自殺。

對傢人的傷害

無法照顧寶寶,加重傢庭其他成員的負擔。

和傢人關系僵化,傢庭難以和睦。

老公需要承受更大的精神和經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