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炎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影響著老年人的晚年工作生活,應該引起足夠重視。那麼你知道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怎麼應對膝關節炎方法呢?下面為大傢簡單的介紹一下。我們一起看看吧。

膝關節炎怎樣治療好

1:自我鍛煉。養成運動鍛煉的習慣,在鍛煉時量力而為,不要過度,因為膝關節是人體承重最大的關節,負荷過量易造成膝關節炎,一旦發病也不能完全停止運動,隻要根據情況調整運動量,或做遊泳、騎單車等不負重的運動,對膝關節炎還是很有好處的。

2:推拿療法。推拿治療多在患病局部采用揉法、摩法、拿法、穴位指壓等方法治療,應用得當對膝關節炎療效也很好,但在急性炎癥期最好不用推拿法。

3:針灸療法。針灸有消炎止痛、退腫、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通過改變患處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把一些致病炎性因子帶走,以達到改善癥狀的目的。也是膝關節炎很好的治療方法。

中老年人如何應對膝關節炎

老人要積極應對膝關節炎

膝骨關節炎是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致軟骨丟失、破壞,伴有關節周圍骨質增生反應的疾病,又稱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女性45歲以後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使關節軟骨代謝減弱,容易發生退行性改變。長期慢性關節勞損、膝關節負荷加重是引起該病的又一病因,而需經常站立、行走的職業如紡織工、售貨員等,多為女性,加上中年女性特別在絕經後大都發胖。因此,膝骨關節炎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女性多於男性且發病年齡比男性早。近年來,膝骨關節炎發病率在退休後熱衷於體育鍛煉的女性中有所增加,這可能與過度的膝關節活動有關。

中醫治療膝骨關節炎是從補肝腎入手。中醫理論認為:腎主骨生髓,肝主筋藏血,肝腎同源,筋骨相連。腎精盛,骨髓充,可供骨之營養使骨堅實;肝藏血,供給筋骨活動所需血液使之屈伸靈活。女子中年以後肝腎精血逐漸虛弱,絕經以後肝腎功能更衰,筋骨失養。筆者在臨床上以補月於養血柔筋為法。自擬補肝養血柔筋湯治療女性膝骨關節炎:取當歸、川芎、白芍、雞血藤、杜仲、續斷、牛膝等諸藥合用,以養血柔筋,強筋壯骨,舒筋活絡止痛。補肝養血柔筋為治療該病之本,再根據癥狀加減,如疼痛甚、遇冷加重者,加附子、烏頭、細辛等;遇熱加重者加白花蛇舌草、忍冬藤、虎杖等;關節腫脹者加防己、蜂房、炒山甲等。水煎服,日一劑,三星期為一療程,一兩個療程後大都取得滿意效果。

中年女性平時可服用一些補腎養肝的中成藥如滋補肝腎丸、益腎堅骨丸等,對膝骨關節炎的防治有益。局部理療或敷一些具有活血祛風止痛作用的膏藥,對緩解疼痛有一定幫助。

有些人患瞭膝骨關節炎後擔心今後會殘廢,以為必須鍛煉才能保持關節功能;有人認為得這病是因為年紀大瞭活動減少造成的,隻要多活動就能減輕疼痛,越蒲越要活動。於是,他們忍著疼痛反復屈伸膝關節,揉按髕骨,活動膝關節,甚至長途步行1—2小時或去登山、跑步。還有人利用健身器材達到強化膝關節運動的目的。其實,這都是不正確的,因為過度的活動使關節軟骨磨損加重,可誘發滑膜充血引起關節積液。上下臺階、跑步都使關節受力加大,這種鍛煉隻能使關節疼痛加重。即使是那些本無關節疼痛,僅有X線攝片發現“骨刺”的患者,這樣鍛煉一段時間後也會出現關節疼痛甚至關節積液。因此患瞭膝骨關節炎需要休息,當然不能走極端,因為完全休息不動,肌肉會因廢用而萎縮。應適當運動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及肌力。

正確的做法

多曬太陽,註意防寒濕,保暖,使膝關節得到很好的休息。疼痛緩解後,每日平地慢走一兩次,每次20—30分鐘。盡量減少上下臺階、跑步等使膝關節負重的運動,避免、減少關節軟骨的磨損,不得已上下臺階時最好扶樓梯或手杖。不要長時間處於一種姿勢,更不要盲目地做反復屈伸膝關節、揉按髕骨、抖晃膝關節等運動。鍛煉股四頭肌功能,讓股四頭肌強壯有力,可減輕膝關節疼痛。適合於中老年人的具體鍛煉方法是:坐位或仰臥位,將膝關節伸直,繃緊大腿肌肉,足向頭部背屈,同時繃緊小腿肌肉,每次堅持三四秒,每分鐘做10次,連續做三四分鐘。每天可做三四遍。

膝關節炎的6個臨床表現分析

1、年齡因素:膝關節在人體中負重大,隨年齡增大膝關節囊萎縮、變性和纖維化,關節變得僵硬而不靈活,滑液分泌異常,引起軟骨細胞營養不足,軟骨內水分的含量下降,軟骨的主要成分黏多糖也減少,關節軟骨缺乏彈性,則容易受到磨損而破碎。為瞭適應膝關節承受力的需要,關節軟骨邊緣有骨質增生,即老年人的骨性關節炎的發生。

2、內分泌因素:內分泌疾病患者,膝關節長期受到輕微的不容易註意的外傷,過度的不適當運動等,皆是造成膝關節載荷、傳導的紊亂,引起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繼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3、肥胖因素:本病與體重超負荷相關,更年期婦女體重增加可促使骨性關節炎的發生。

4、創傷:膝關節內骨折、脫位、半月板或韌帶損傷皆可造成膝關節的不穩定,是繼發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原因。

5、炎癥:膝關節化膿性關節炎及結核、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即使炎癥消退,關節軟骨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如關節仍保持相當的活動度,多繼發骨性關節炎。

6、關節異常:膝關節內翻與外翻畸形、大骨節病、多發性骨骺發育不良等皆能繼發本病。

飲食上膝關節炎註意什麼

1、多食含硫的食物,如蘆筍、雞蛋、大蒜、洋蔥。因為骨骼、軟骨和結締組織的修補與重建都要以硫為原料,同時硫也有助於鈣的吸收。

2、多食含組氨酸的食物,如稻米、小麥和黑麥。組氨酸有利於清除機體過剩的金屬。多食用富含胡蘿卜素、黃酮類、維生素C和E以及含硫化合物的食物。

3、經常吃新鮮的菠蘿,可減少患部的感染。

4、保證每天都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亞麻籽、稻米麩、燕麥麩等。

膝關節炎冷敷還是熱敷

冷敷和熱敷,是物理治療的兩個方面,人們似乎在應用上有些難以抉擇。冷敷會導致血管收縮,肌肉的血流變緩,長時間的冷敷會引起肌肉痙攣,但可以止血,消除滑膜炎癥,促進軟骨、肌腱內的膠原組織恢復和重建。相應的,熱敷會導致血管擴張,肌肉滑膜組織充血,雖可緩解肌肉痙攣,但會加重炎癥和出血,尤其是關節炎的急性期炎癥期間,過熱會導致病情加重。

下面舉兩個例子,說一說熱敷的壞處。其一,某青年男子從高處墜地,右足跟疼痛,村醫給男子熱酒進行挫擦、揉捏。當男子來醫院就診時已全下肢腫,皮下青紫,X線顯示跟骨骨折。這無疑是熱敷導致出血,而且出血量很大,如果就診時間再晚些,可能會發生筋膜室綜合癥,後果嚴重。其二,某老年女性右膝重度骨性關節炎,反復發作多年,某次受寒後出現膝關節劇烈疼痛,自行熱敷後卻更加腫脹,來門診做關節穿刺,穿刺液竟然是血性的。可見急性期關節內的滑膜是充血的,也很脆弱,遇熱即破,出血不止。

由此可見,在絕大多數的急性期損傷和至少半數的慢性勞損情況下,冷敷是沒有錯的,反之可能會很糟糕。隻有半數的關節慢性疼痛情況下,可熱敷。對於慢性期的疼痛,包括熱水、熱療、蠟療、中藥熏洗,隻有掌握好時間,才有利於炎癥因子的排出,起到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要記住一條經驗,急性炎癥像火苗一樣,應該去滅火,而不是加熱。對於處在中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作期,也就是關節比平時腫脹伴有疼痛劇烈的情況下,患者在自行護理時要慎重,在不能明確冷敷或熱敷的情況下,最好什麼都不做,隻需靜養休息,然後及時找醫生幫助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