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最大、結構最復雜的關節就是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前方的髕骨組成。主要的運動方式是屈膝和伸膝,半屈曲位時有輕微旋轉活動。膝關節疾病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那麼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怎麼正確應對膝關節疾病方法呢?

女人當心膝關節受寒

女人膝關節等部位最容易受寒

早春時節,一些愛美的年輕姑娘早早就穿起瞭五顏六色的裙子。但女性膝關節對冷空氣刺激較為敏感,遭受冷空氣襲擊以後,關節局部容易出現麻木、酸痛等癥狀,久而久之,容易發生風濕性關節炎。

容易流行呼吸系統傳染病

由於早春氣候寒冷,空氣幹燥,呼吸道黏膜的防禦功能會受到直接影響,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乘虛而入,造成流感、腮腺炎等傳染病流行。資料表明,在冬春交替的季節,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紅熱、氣管炎等呼吸系統傳染病的發病率,遠高於其他季節。

怎麼正確應對膝關節疾病方法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膝骨性關節炎是一種老年人特有的疾病。但近年研究發現,伴隨生活模式和運動方式的改變,人類的關節可以早在三十幾歲甚至更年輕的時候,就產生無癥狀或輕微癥狀的退行性改變,到四五十歲時出現癥狀,但那時關節的退化已廣泛侵犯到骨頭,導致軟骨大面積缺損,開始治療為時晚矣。不論醫生和病人,所能做到的就僅僅是盡量保護還未受侵犯的關節軟骨,延緩關節繼續退化的速度。因而,對於關節炎的防治,最好的方法是在最初發生癥狀時就給予足夠重視,防患於未然。

膝骨性關節炎是常見退行性關節軟骨疾病,發生發展是一個慢性的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它發生之前,很多時候還是會給我們提示一些“預警”信號,如果關節出現以下任何癥狀並持續2~3周以上,就應盡早請專科醫生檢查和明確診斷,對骨性關節炎患者而言,早發現早治療尤為重要。

上下樓梯時出現“打軟腿”。如果你還很年輕,但常在上下樓時“打軟腿”,自覺膝關節無力,並時時感覺關節酸痛,在醫學上稱之為髕骨軟化癥,又稱髕骨軟骨軟化癥、髕骨軟骨炎,是引起膝前痛的常見原因之一。

疼痛。早期膝骨性關節炎的疼痛特點是:一夜休息後重現,晨起後較重,可伴有關節僵硬感,但時間不超過15分鐘,疼痛僵硬稍事活動消失,活動增加時又會發生,關節疼痛與天氣變化有關。疼痛原因是由於骨質增生和骨刺摩擦周圍的組織引起。

關節活動困難。關節屈伸活動困難、關節僵硬,其特點是晨起及空氣濕度增加時敏感,隨病情的發展,關節屈伸不利和僵硬感會經常發生,並且進行性加重。

關節腫脹和積液。關節滑膜炎,由於勞損等因素損傷瞭關節內的滑膜組織後,關節內產生大量積液,導致關節內壓力增高,關節腫脹和疼痛。

以上膝關節的早期癥狀,大都是由於膝關節長期用力快速屈伸,增加瞭關節內軟骨的磨損,如快步健身走、自行車、羽毛球、登山、登樓梯等活動,都是本病常見原因。如果出現上述癥狀,應做如下處理。

首先膝關節停止活動1~2周,進行股四頭肌主動功能鍛煉,以增加膝關節穩定性。

腫痛劇烈時,應行冰敷治療(註意:不是用冰塊,而是冰水混合物),每日2次,上下午個2小時,後改用理療,每日2次,2~3周。

盡早請專科醫生檢查和明確診斷,同時在醫生指導下做相應治療。

中醫學稱關節疼為肢節痛,即四肢關節疼痛。因風濕、痰飲、瘀血流滯經絡,或血虛不能養筋所致。《丹溪心法·附肢節痛》中曰:“肢節痛,須用羌活,去風濕亦宜用之;如肥人肢節痛,多是風濕與痰飲流註經絡而痛,宜南星、半夏;如瘦人肢節痛,是血虛,宜四物加防風、羌活;如瘦人性急躁而肢節痛發熱,是血熱,宜四物湯加黃芩、酒炒黃柏;如倦怠無力而肢節痛,此是氣虛,兼有痰飲流註,宜參、術……”日常生活中增強體質,註意保暖不貪涼,適時適季節添減衣物,減輕肥胖、調養心志等,對於預防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生發展會有幫助。

膝關節炎要預防

裝備禦寒小配件 保護膝關節

人體的內環境變化就為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產生創造瞭條件。所以,女性朋友應根據溫度的變化增減衣物,在天氣寒冷的時候註意膝關節保暖(過於寒冷可佩戴護膝),不要穿短裙、短褲這樣容易使膝關節受寒風侵襲,誘發膝關節炎。

女性即使貪靚堅持穿裙,也應穿由較厚重的毛呢或粗呢做成的裙子,長度以到小腿肚甚至腳踝為宜,不能隻穿保暖功能相對差的連褲襪。為防止膝關節受寒,還可戴上護膝,避免在早晚氣溫較低時露天長時間行走。已經因受寒患病者,平時不要接觸冷水。

食療增強禦寒能力

女性要加強抵抗力及耐寒的能力,不妨嘗試下冬季進食的各色粥品。身體衰弱的女性可選用一些“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如大棗山藥粥、糯米八寶粥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可以食用具有健補脾胃作用的蓮子、山藥、扁豆、紅棗等補品。

“除燥”,應選食一些滋養潤燥的食物,如燕窩、銀耳還有白木耳。要註意養陰護陽,多喝蓮子粥、枸杞粥、牛奶粥以及八寶粥等,要適當補食牛、羊、狗肉,以補陽滋陰、溫補血氣、增強體質抵抗力,更起到潤澤臟腑、養顏護膚的效果。

為什麼女性要註意預防膝關節炎,相信大傢也有瞭一定的認識瞭,雖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健康也不可忽視,女性朋友們在愛美的同時,也關註一下膝關節的保暖和健康吧。

膝關節推拿

1、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患者仰臥,傷肢伸直並外旋。術者先點按血海、陰陵泉、三陰交等穴。然後在損傷局部及其上、下方施揉、摩、擦等法。急性損傷腫痛明顯者手法宜輕,日後隨著腫脹的消退,手法可逐漸加重。

2、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患者仰臥、術者點按髀關、伏免、雙膝眼、足三裡、陰陵泉、三陰交、解溪等穴,然後於患肢大腿前側及膝關節周圍運用袞、揉等法。對單純髕上滑囊出血的患者,術者一手握患肢踝部,另一手按住髕骨上緣血腫處,先使膝關節伸展,然後迅速靈巧地使膝關節充分屈曲,再伸直膝關節。

3、膝關節脂肪墊勞損:患者取仰臥位,將膝關節屈曲90°。術者先點按梁丘、血海、膝眼、陽陵泉、陰陵泉、足三裡等穴。然後將患肢伸直,術者施以一指禪推法和揉法於膝關節髕骨下方5-10分鐘。

4、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損傷初期,可在膝關節周圍和大腿前部施以袞、揉等法,以促進血液循環和加速血腫消散。

膝關節水腫如何治療

膝蓋積水是滑膜炎.屬膝關節滑膜炎.滑膜炎是多種疾病(如創傷,骨質增生,結核,關節退變,風濕病疾病,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手術等)在滑膜組織方面的某些特定表現.這些疾病可以使的滑膜 受到機械,生物,化學等刺激,引起滑膜組織充血,水腫,血管通透性增高,滑液過度分泌,吸收減少,從而導致關節腫脹,痛疼,活動受限等臨床癥狀.如不及時治療.則關節滑膜長期受炎癥刺激反應 ,逐漸增厚.且有纖維機化,引起粘連,影響關節正常活動.因此滑膜炎不是一種病,是許多病的共同表現.膝關節滑膜是人體關節中面積最廣,最復雜的,也是形成最大的滑膜腔,由於膝關節滑膜廣泛並位於肢體表淺部位,故遭受損傷和感染的機會較多,因此,臨床上滑膜炎多表現在膝關節滑膜炎.滑膜炎的發生是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內因主要為肝腎不足,筋骨不堅:脾失健運,水濕不化:絡脈不暢,痰淤內阻,而外傷或為跌打損傷,或為風寒外襲,或為日久勞損,或為邪毒感染.內因和外因相互影響,致使水濕滯於筋骨關節,絡脈不通,筋肉骨節失養,從而產生關節腫脹,疼痛,反復發作

建議最好采用外用藥物治療,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腫止痛,活血散淤,祛風散寒的邱醫堂中醫傳統外科膏藥治療,膏藥外敷治療,局部滲透力強,藥物分子經皮膚吸收參與血液循環,直達病處,並通過皮膚傳導至經絡,筋骨,激發肌體的調節功能從而增進關節及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保護滑膜,改善營養狀態,減少炎癥滲出,促進關節液吸收,以解除關節僵硬,水腫,疼痛癥狀.促進功能恢復而達到治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