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起跑線”是中國父母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很多人希望把孩子想培養成註明的鋼琴傢、文采飛揚的少年作傢,又或者是唱作俱佳的歌星。在培養的過程中對孩子們要求又嚴格,往往有些智商低點的孩子是承受不瞭的,傢長們就開始挖掘孩子們的智商,那麼影響兒童智商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為大傢介紹下。

影響兒童智商的因素

一、父母的文化程度與職業對兒童智力的影響父母的文化程度與職業做為構成傢庭智力環境的基本因素,對兒童年智力發育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父母不僅通過自身的文化素質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還通過對子女教育的形式與投資產生影響,父母職業對兒童智力發育的影響,主要是由其文化程度所決定的。因此,提高兒童父母的文化素質,對兒童的智力充分發展是十分有利的。

二、心理行為偏異對兒童年智力的影響

兒童行為偏異對兒童智力發育是不利的,此類問題的發生率達50%以上,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心理行為偏異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主要可歸為二大因素,即是兒童自身的因素和環境因素。因此需從這二方面入手,采取綜合措施,積極防治。

三、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對兒童智力的影響

通過直接或間接地造成腦組織不程度的損傷,而影響瞭兒童腦組織的健全發育,使其智力發育受到影響,影響程度取決於腦組織損傷的程度。因此加強母親孕、產期保健,積極防治兒童早期易致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疾病,以利其大腦的健全發育,對兒童日後智力的正常發育十分重要。

寶寶智力開發的四個誤區

1、不要強迫孩子背詩識字要正確理解智能的內涵

不少父母認為孩子能多背幾首唐詩、多識幾個漢字就是智力好,於是強迫孩子去背詩、識字,提高孩子的智力。其實這些父母所認為的智力隻是記憶力,是智力多種內涵中的一種。開發孩子的智力應從多方面入手。比如,讓孩子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生長過程中出現的變化;讓孩子自己制作小模型;讓孩子自己重新裝配被自已拆散的鐘表或玩具等。

2、不要過分限制孩子的活動

孩子的動作的發展與3歲前孩子的智力發展密切相關。3歲前孩子動作的發展有一個從大到小、從粗到細的過程,比如,孩子剛開始時隻能用整個手或手臂去拿東西;過瞭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就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去拿很細小的東西。孩子的這種動作變化是與大腦層運動神經的發展相一致的。多讓孩子拿取各種小東西、小玩具,讓孩子去觀察各種事物,既可以通過動作和活動去促進大腦神經的成熟,也可以讓孩子在拿取物體的過程中知道各種事物的性質,如鐵是硬的,鹽是咸的,杯子裡的水是燙的,讓孩子增長瞭見識和經驗。因此,父母不要過分限制孩子的活動,應該放手讓孩子去摸、爬、滾、打,讓他在活動中增智力、長見識。當然,在讓孩子自由活動的過程中,應讓孩子註意安全。

3、不要忽視孩子對語言的感知

語言是智能發展的基礎。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從孩子一出生起,父母就要給孩子講故事,閱讀優美的文章,不斷地對孩子說話。雖然在1歲以前孩子不會說話,但是他能聽懂別人說的話。對1歲前的孩子進行言語刺激有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等到孩子會說話時,父母可以采取與孩子談心的方式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父母還要給孩子看的書籍(最好是生動有趣、圖文並茂的書),為孩子配備優美的配樂詩(散文、故事)的磁帶,讓孩子在娛樂中學習語言,增長智力。父母還要以與孩子一起閱讀,去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這既有助於豐富孩子的語言,也有利於密切親子之間的關系。

4、不要以賞罰和物質報酬的方式去刺激孩子智慧的發展

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熱情是影響孩子智慧的重要因素。不恰當的賞罰和物質報酬會降低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心和熱情。如果父母想對孩子的進步予以鼓勵,可以給孩子買一些有利於滿足其好奇心的、能讓他自己看的書籍,不可對孩子事先允諾物質報酬的多少,而應讓孩子體會到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不斷求知是一種快樂,是自己的事,無需外在的刺激。

兒童智力開發的重要性

心理學傢認為,人格的健全與否在3歲左右就奠定瞭基礎。3 ~7歲是大腦發育最迅速的時期,約70%~80%的腦細胞在3歲以前形成,並且,這期間形成的主要是語言、音感和記憶等代表主要智力功能的細胞。其它一些聽覺、視覺、知覺和部分運動功能,也是出生後開始迅速發育的。因此,教育開始得越早,智力開發得越好。尤其是某些特殊才能的發展,更需要選擇好開發的最佳期。

父母教養對孩子的智商幾乎無影響

讀睡前故事,與孩子們談話並陪同孩子吃晚餐,這都被視為是認真教育子女的父母該有的行為。但是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盡管這可能有利於拉近父母和孩子間的距離,這對他們的智力卻沒有影響。

支持智商實際上主要是由基因決定的這一論調的證據。當孩子們上初中、高中、18歲以及26歲時對他們進行IQ測試。先前的研究已經發現,父母的教養行為會影響孩子智商的論斷可能是不正確的,因為它沒有考慮基因傳播因素。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父母通過閱讀教授他們社會知識的孩子會比父母不參與這種活動的孩子聰明。

但其他研究認為,智力是由父母通過基因遺傳給孩子的,而不是社會給予的。為瞭調查的這些理論是否正確,比弗教授研究瞭被普通傢庭收養的孩子。當我們通過這項收養兒童研究測試這兩個相互矛盾的假設時,我們發現,一旦我們算上遺傳的影響後,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日後的智商並沒有影響。

研究收養兒童,可消除養父母DNA的影響,能證明父母的社會化的可能性實際上隻是基因傳播的一個標記。先前的研究表明,似乎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智力有影響,但實際上卻是智商更高的父母更傾向於做這些事,從而掩蓋瞭孩子智力使通過遺傳轉化的事實。

忽視或創傷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前途。父母在正常的范圍內教養孩子,其對智商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兒童長期便秘會影響智力發育

兒童便秘會變得“呆頭呆腦”。在研究中發現,2~6歲的兒童長期便秘者,精力不集中,缺乏耐性,貪睡、喜哭,對外界變化反應遲鈍,不愛說話,不愛交朋友。但是,他們在通過藥物治療,大便通暢後的幾天裡,情緒就明顯好轉,“呆頭呆腦”的各種反應減輕。然而,這種兒童大多又很快便秘,恢復到原來那種“呆頭呆腦”瞭。經常性的便秘,兒童會感到腹脹不適,但因無法表述自己的這種不適,更不能引起傢長的重視,其註意力過多集中在便秘不適上,故會對外界事物淡漠而“呆頭呆腦”。

兒童便秘多發的原因是,飲食內容和生活明顯變化所致。沒有接受母乳喂養者,飲食大多以牛奶、糖類為主,又沒有註意添加有益排便的輔食,常在嬰兒期就產生便秘。到幼兒期,若以市售精細軟類兒童食品為主食者,便秘就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