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驟降,心腦血管疾病的“多事之秋”也拉開瞭序幕。眾所周知,氣溫降低,不但容易引起血管收縮,還會造成交感神經的興奮 百麗過膝靴,引起血壓的波動,這時候,各大醫院的急救中心就會增加許多原本就有血管狹窄病史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下面給大傢說說關於腦卒中的知識,防微杜漸,少些悲劇發生。

酗酒與腦卒中

正常人大約有140億個腦細胞,到大腦發育成熟後,每天要死亡1 000個左右。酒精是一種親神經物質,有神經毒性作用。它能直接殺傷腦細胞,使之溶解、消亡、減少。長期飲酒者腦細胞死亡速度加快,腦萎縮亦將越來越嚴重。伴隨腦血流量的減少,腦內葡萄糖代謝率下降,腦神經細胞活性減低,大腦功能便隨之消退。

酒精中毒不僅是青年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也是老年人腦卒中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長期飲酒不僅會升高血壓,還可以改變血液中某些成分(如血小板、紅細胞和纖維蛋白原),促使腦卒中的發生。中等量(乙醇<60克/天)和大量(乙醇>60克/天)飲酒者發生出血性腦卒中,特別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危險性是不飲酒者的2~3倍。隨每月飲酒量的增加,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性也增加。急性酒精中毒易發生動脈瘤破裂,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其近期腦卒中的發病率為65.3%,其中24小時內發病者占23.6%,72小時發病者占33.9%。酗酒為什麼會引起致缺血性卒中呢?它可誘發①心律不齊和心臟壁運動異常而引起腦栓塞;②引起血壓升高;③增強血小板聚集;④激活凝血系統;⑤刺激腦血管平滑肌收縮或使腦代謝發生改變而造成腦血流量減少。

研究表明,少量飲酒可起到防護作用,因為少量飲酒可以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和纖維蛋白溶解酶的活性及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濃度。

預防腦卒中記住三個六

寒冷的天氣,人們在衣食住行方面難免有些“貪暖”。人們在力求暖融融的同時,不要忘瞭腦卒中可能正在背後虎視眈眈。要阻止悲劇的發生,應重點防控好危險因素,尤其是遵守以下六項“基本原則”。一、控制好“三高”。二、積極、適度做鍛煉。三、管住嘴,常稱重。四、限制酒精攝入。五、不抽煙、不吸二手煙。六、避免情緒激動。

腦卒中不像腫瘤,它說來就來,不給患者任何思想準備,並且可能在一兩個小時就達到發病高峰。因此,老年人或有高血壓、高脂血癥等慢性病的人,要加倍留意自身的細微變化,一旦出現下述六個典型癥狀,就要及時去醫院。

1、突發顏面部、上肢或下肢的無力或麻木,尤其發生於單側時;2、突然言語困難或語言理解困難;3、突發單側或雙側視力減退、復視;4、突然行走困難或不能平衡;5、突發眩暈;6、突發不明原因的嚴重頭痛。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2010中國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就為防止卒中復發,保護患者免遭二次打擊,制定瞭治療準則。根據《指南》內容,二級預防涵蓋瞭六要素,分為三大基石和三個理念。前者包括抗血小板藥、他汀類降脂藥和降壓藥治療;後者主要是分層、長期和依從《指南》。尤其是三大基石,對患者至關重要。

大量循證醫學證據表明在二級預防領域,對於既往發生過缺血事件的患者(包括MA、缺血性卒中、TIA、不穩定型心絞痛、穩定型心膠痛、PCI、CABG、AF),抗血小板治療特別是使用阿司匹林可以防治約25%的嚴重血管事件。阿司匹林引起的出血(主要是胃腸道非致命性出血)發生率絕對值僅增加0.12%/年,其中出血性卒中絕對風險僅增加0.03%/年,胃腸道癥狀發生率絕對值可能性僅為4%。阿司匹林是循證醫學證據最充分的抗血小板藥物,它具有極高的受益風險和受益花費比值。對於已經具有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隻要沒有禁忌證,均應無限期終身服用阿司匹林。

腦卒中發作別搖晃患者

冬季是腦卒中的高發季節,急救專傢提醒市民,一旦身邊有人懷疑是腦卒中的癥狀,要及時撥打急救電話盡快送醫院,其間千萬不要搖晃患者,以免導致病情加重。 北京市急救中心專傢李堅韌指出,腦卒中多數在傢中發病,經常在患者過於用力、激動或活動中發病,也有人早晨醒來手腳不能動或不能說話。有的還表現為突發頭昏、頭痛,伴嘔吐、意識不清甚至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專傢還提醒,掌握正確的應急措施對減少腦卒中引起的合並癥很重要,因此撥打急救電話後,要讓患者仰臥,頭肩部稍墊高,讓頭偏向一側,防止痰液或嘔吐物吸入氣管造成窒息,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嘔吐阻塞,應設法摳出。如果患者還清醒,要安慰病人,緩解其緊張情緒,千萬不要慌亂,也不要哭泣或晃動病人。

腦卒中的八大癥狀表現

語言障礙

腦卒中發生前,最常出現的先兆癥狀就是語言障礙,主要表現為語言不利,說話不清,吐字困難,失語或者語不達意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腦動脈供血不足,影響瞭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導致的。

視覺異常

腦卒中發生前,患者常有視覺上的異常,而且視覺異常往往是腦卒中最早的預警信號。主要表現有一過性黑朦,患者突然眼前發黑,視物不清,但是往往數秒鐘後可以恢復,這是因為大腦內血流量減少,微小血栓通過視網膜動脈引起的,眼動脈是頸動脈的第一條分支,對頸動脈的缺血最為敏感,所以,黑朦可看作腦卒中的最早預警信號;再有就是短暫性視力障礙,患者出現視物模糊或視野缺損呈陣發性發作,一般在1小時內自行恢復,這是因為視網膜中心動脈或分支動脈因大腦血流量減少引起閉塞的結果,是早期腦卒中的預警信號。

意識障礙

在意識方面,腦卒中的先兆癥狀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覺或整日昏昏沉沉,很多患者會頻繁打哈欠,這是因為腦組織呈缺血缺氧狀態的緣故,有研究發現,70%的腦卒中患者在發病前5~10天內有頻繁打哈欠的異常表現。腦卒中發生前患者的性格也往往一反常態,有的突然變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動遲緩或多語易躁,也有的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這些都和腦缺血有關。

感覺異常

卒中前,患者往往有一側面、舌、唇或/和肢體麻木的感覺,有時還會伴有耳鳴、聽力減退或視物旋轉感。還有些患者是突然感到天旋地轉、搖晃不定、站立不穩,甚至暈倒在地,這種情況往往與眼睛看到雙重物像(復視)以及耳鳴一起出現,這是由於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影響瞭人體的平衡器官小腦所致的。

運動障礙

運動障礙也是卒中前的重要先兆癥狀之一,表現為一側的面部或者上下肢力量減弱,不受支配,出現口角歪斜,流涎,吞咽困難,或是一側肢體乏力,胳膊無法抬舉,手中物品忽然掉落,走路時一隻腳拖地甚至不能站立行走等。還有的患者出現扭頸麻手征,患者扭頭向一側時,突感手指無力,甚至還伴有言語不清,1~2分鐘後恢復。還有些患者甚至出現雙腿突然失去力量猝然倒地的癥狀。這都是由於腦血管供血不足導致運動神經功能障礙引起的。

血壓異常

腦卒中前血壓也往往出現異常,血壓如果突然持續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是發生腦出血的先兆;血壓如果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是腦血栓形成的先兆。

疼痛表現

腦溢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往往有劇烈頭痛的前兆,這種頭痛的形式往往與平常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間斷性變成瞭持續性,是一種難以忍受的局限性頭痛,有人還伴有惡心嘔吐,這些征兆表明患者血壓有波動,腦功能出現障礙;卒中前有些患者會出現舌痛,因為舌頭的血液循環十分豐富,舌頭血管中血液成分的微小變化都可以在舌頭上迅速反應出來。

其他方面

有的患者還表現出全身疲乏無力,出虛汗,低熱,胸悶,心悸,突然出現打呃、嘔吐等癥狀,這是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的表現。還有少數患者早期會出現喝水或進食時嗆咳的現象,這是因為腦缺血引起吞咽神經核受損,導致咽部感覺喪失,致使食物或水誤入氣管所致。另有一些人出現鼻出血的癥狀,因為老年人鼻黏膜多已發生形態和機能變化,鼻腔的毛細血管擴張,脆性增加,在血壓升高或腦內血管未破裂前先發生破裂所致,值得註意的是,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老年人,如果發生數次鼻出血,而且出血量較大,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的話,有可能在1~6個月內發生出血性腦卒中。

如果患者出現四肢麻木、言語障礙、嚴重頭痛、行走困難等癥狀,很可能是卒中征兆,應及時送往有急診CT設備和神經專業醫師的醫院就診。

腦卒中偏癱康復

腦卒中後常可遺留各種各樣的功能障礙,偏癱是最常見的運動功能障礙之一。“挎籃畫圈”是最常見的偏癱步態,過去常被認為是腦卒中患者必然的後遺癥。

目前認為腦卒中後經過正規的康復訓練可以明顯減少或減輕偏癱的後遺癥,近十年來,“卒中單元”治療集中瞭腦卒中後的各種治療手段,患者入院後康復醫生即介入到患者的治療中,病情平穩24小時,即開始主動的康復的訓練,大大縮短瞭康復進程,避免或減輕瞭腦卒中的各種並發癥。正規的康復訓練開始得越早,康復效果越顯著。康復訓練遵循一定的原則,體現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其依據是每個患者的具體的功能狀況而定。康復治療遵循“劑量依賴性、時間依賴性”的原則,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有人把康復看得特別簡單,甚至把其等同於“鍛煉”,急於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導致關節肌肉損傷、骨折、肩部和髖部疼痛、痙攣加重、異常痙攣模式和異常步態,以及足下垂、內翻等問題,即“誤用綜合征”。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形式:

用力過度造成關節損傷 如果患者傢屬或沒受過專門訓練的護理人員貿然在患者患側肢體不能主動做各種運動時幫其做過多的被動運動,就極易造成患者軟組織損傷,甚至引起關節脫位和骨折。雖然有些損傷較輕微,損傷後從外表看不到紅腫、淤血等現象,但這些損傷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引起關節內部的慢性炎癥和粘連。這種損傷最常出現於肩關節和髖關節。

不適當的肌力訓練可以加重痙攣,適當的康復訓練可以使這種痙攣得到緩解,從而使肢體運動趨於協調。一旦使用瞭錯誤的訓練方法,如用患側的手反復練習用力抓握,則會強化患側上肢的屈肌協同,使得負責關節屈曲的肌肉痙攣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復更加困難。其實,偏癱不僅僅是肌肉無力的問題,肌肉收縮的不協調也是導致運動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誤以為康復訓練就是力量訓練。

過早練習走路帶來“劃圈”步態 腦卒中患者偏癱側各關節均呈僵直狀態,上肢多表現為屈肘屈腕屈指,形似“挎籃”;下肢外旋伸膝,足尖下垂內翻“形似馬蹄足”,使得患肢“加長”,抬離地面必須借助向對側傾斜身體,並同時用力提胯,方可將下肢向上拉起,向前邁步時,還需患側用力向外側劃弧線後再落回身體前方,形似“劃圈”。如能在偏癱早期開始正規的康復訓練,在醫生指導依照偏癱康復的規律下循序漸進的進行,在患側肢體運動協調達到一定的基礎上再進行步行訓練,則能形成接近正常的步行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