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關節炎的術後的修復方式?骨性關節炎這樣的慢性骨科疾病,我們要及時檢查確診及時的采取治療措施,避免錯過瞭治療的最佳時機,避免骨性關節炎的發生帶去太多的危害,早一些遠離骨性關節炎疾病很關鍵,一起來瞭解骨性關節炎的術後的修復方式?

骨性關節炎的檢查項目有什麼

1.實驗室檢查

(1)一般檢查血、尿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生化(肝、腎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電泳、補體等。

(2)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抗環狀瓜氨酸抗體、類風濕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等。

(3)遺傳標記HLA-DR4及HLA-DR1亞型。

2.影像學檢查

(1)X線片關節X線片可見軟組織腫脹、骨質疏松及病情進展後的關節面囊性變、侵襲性骨破壞、關節面模糊、關節間隙狹窄、關節融合及脫位。

(2)CT檢查包括關節CT和胸部CT檢查。

(3)MRI檢查關節的MRI檢查對發現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早期關節病變很有幫助。

(4)超聲關節超聲是簡易的無創性檢查,對於滑膜炎、關節積液以及關節破壞有鑒別意義。

3.特殊檢查

(1)關節穿刺術對於有關節腔積液的關節,關節液的檢查包括:關節液培養、類風濕因子檢測等,並做偏振光檢測鑒別痛風的尿酸鹽結晶。

(2)關節鏡及關節滑膜活檢對關節炎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很有價值。

骨性關節炎的術後的修復方式

1、對膝關節骨關節炎,有人主張先行關節鏡下關節清掃術,這一類手術對有些病人術後近期有一定的療效,但遠期效果則不能肯定。

2、關節置換手術對於大多數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緩解疼痛、恢復關節功能方面具有顯著效果,但由於關節置換手術存在一定的近期和遠期並發癥,如部件的松動和磨損、骨溶解,這些並發癥目前還不能完全解決。因此,嚴格掌握關節置換的手術指征顯得十分重要。嚴格地講,手術指征包括:①有關節損害的放射學證據;②存在中到重度的持續疼痛或者已造成殘疾;③對各種非手術治療無效的病人。

3、由於人工關節置換的效果與手術時間的長短、醫師的經驗、病人術前的身體條件、圍手術期處理和康復訓練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一個好的關節外科醫師應具備多方面的知識,並且訓練有素、技術熟練,才能獨立勝任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治療骨性關節炎偏方

1、用川芎末6--9克,山西老陳醋適量,藥用凡士林少許。將藥末加山西老陳醋調成糊狀,然後混入少許藥用凡士林調勻。隨即將配好的藥膏塗抹在患者增生部位,塗好後蓋上1層塑料紙再貼上紗佈,用寬膠佈將紗佈四周固封。2天換藥1次,10次為1療程。

2、取白芍30克,木瓜、甘草各12克,雞血藤、威靈仙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頸椎增生加葛根12克;胸椎增生加狗脊12克;腰椎增生加杜仲、懷牛膝各12克(亦適用於膝關節以下關節病)。此方重用白芍、若效果不顯可逐漸將其增至60克。若腹瀉,可加炒白術15克、茯苓12克,水煎服,1日1劑。

3、用花蛇(銀環蛇)4條,威靈仙72克,當歸、土元、血竭、透骨草、防風各36克,共研細末,過篩。日服2次,每次3克,開水送服。

4、取活蚯蚓數條加白糖適量,使其化為粘液,塗抹患處,覆以幹凈白紙,紙外再包白佈,用暖水袋加熱至適量溫度,反復加熱,直至粘液燙幹為止。每天2次。此方治療骨質增生療效較佳。

5、用雞腳250克,桑枝15克,洗凈同煲湯(用水量以一次食用量為宜)。1小時左右即可,吃雞腳喝湯。食用幾次後,腳跟不痛,即可以著地行走。

6、取紅花(中藥店有售)50克,浸泡在500毫升米醋中,1周後便用可來塗擦患部,使其軟化、消除,痊愈。如果嚴重者,多制作幾次使用,效果更佳。

7、用活蚯蚓數條,加白糖適量,使其化為粘液,塗抹患處,覆以幹凈白紙,紙外再包白佈,用暖水袋加熱至適量溫度,反復加熱,直至粘液燙幹為止。每天2次。此方治療骨質增生療效較佳。

8、用枸杞子、茄子根、鱉甲、當歸、人參、松節、龍骨、牛膝、羌活、蠶砂、獨活、防風各6克。將其碾成粗沫兒後浸泡在500毫升的白酒裡,兩個星期後取出,撇去渣子。每次服用30毫升,一天三次。

如何對骨性關節炎進行檢查

1、X線檢查對於發現骨性關節炎有很大幫助。X線檢查不僅能發現骨性關節炎而且還可觀察疾病的發展,病情的嚴重程度,可對治療做出有效檢測。

2、經常感覺膝關節疼痛,X線顯示有骨驁的人如果年齡在50歲以上,或是出現持續30分鐘以上的膝關節關節僵直,或是能聽見骨摩擦的聲音,那麼您的膝關節十有八九招致瞭骨性關節炎。

3、除瞭實驗室檢查骨外,判定骨性關節炎還應以臨床癥狀為標準。性關節炎可侵害到人體的許多關節,如手關節,膝關節,髖關節等。

4、骨性關節炎手關節受累及的患者病患處會有疼痛和僵直的癥狀。如果雙手第2、3指的遠指和近指關節和第一腕掌關節中有兩個以上出現硬組織肥大,少於3個掌指關節發生腫脹,並有1個以上關節出現畸形,那麼聯合X線檢查結果基本可確診為骨性關節炎。

是什麼誘發瞭骨性關節炎

發生於老年的特發性、慢性進行性疾病。病理特點為局灶性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軟骨下骨質變密(硬化),邊緣性骨軟骨骨贅形成和關節畸形。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性關節疼痛,滲出性滑膜炎、關節僵硬和進行性運動受限。 X線檢查,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致密增厚,軟骨下囊腫和邊緣性骨贅。退變過程先從關節軟骨開始,由表層關節軟骨改變進行性延及關節軟骨全層。隨生物化學的改變,出現對壓力和張力承受能力降低,大量纖維組織形成,深部劈開碎裂,最後軟骨完全侵蝕,軟骨下骨外露。與軟骨表面早期改變的同時,軟骨下骨血管增多,血管深達鈣化層,穿透病灶。由於關節軟骨被侵蝕,軟骨下板層骨及其相鄰骨小梁增厚和變粗。

目前病因尚不明確,但認為主要與年齡增長和肥胖有關。另外可能與關節過量活動(如關節經常劇烈活動)、關節外傷、遺傳、骨內高壓、骨質疏松、代謝及內分泌異常有關。年齡增長及肥胖引起關節退變,這種退變就像老年人皮膚變皺一樣,是一種自然衰老的表現。退變首先發生在軟骨,使軟骨成分發生改變,從而使軟骨彈性降低甚至消失,承重軟骨面從正常的光滑狀態變為破棉絮狀,軟骨下骨露出,由於不斷摩擦,骨面變得很光滑,呈象牙樣骨,而非承重軟骨面出現修復,新骨形成,在關節緣形成骨刺。另外疾病的整個過程還涉及韌帶、關節囊、滑膜及關節周圍肌肉,最終導致關節疼痛和功能喪失。

本病可發於全身各關節,但好發於負重較大的膝關節、髖關節,脊柱及手指關節等部位。尤以膝、髖關節病變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