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疾病。主要特點為大便次數增多和性狀改變,可伴有發熱、嘔吐、腹痛等癥狀及不同程度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腸道外感染、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過敏、喂養不當及氣候因素也可致病。是2歲以下嬰幼兒的常見病。詳細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小兒腹瀉食療方

大約有40%~50%的小兒腹瀉“禍首”是輪狀病毒。由於目前缺少針對消滅輪狀病毒的藥物,應用食物療法和註意忌口顯得非常重要。

【傷食型】

表現腹脹、腹痛,瀉前哭吵,大便酸臭伴有不消化奶塊,食欲不好,有口臭。多見於秋季腹瀉伴有消化不良患兒。

食療方

炒米粥:取粳米50克,放入鐵鍋中幹炒至有香味溢出時加水適量,燒湯服。

蘋果湯:取蘋果一隻,洗凈,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鹽,煎湯代茶飲。凡大於1歲的小兒可吃蘋果泥。

【風寒型】

腹瀉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味少,伴有腸鳴腹痛。多見於秋季腹瀉的早期。

食療方

薑茶飲:取生薑10克,綠茶3克,加水150毫升,煮沸,加紅糖少許,飲用。

扁豆幹薑蘿卜仔飲:取扁豆10克,幹薑3克,蘿卜仔6克。以上加水適量煎湯。煎成後加紅糖少許,再煎3分鐘,取汁分數次飲用。

【濕熱型】

表現大便呈蛋花湯樣,有少量粘液,伴有發熱,口幹,尿深黃而少。此型在秋季腹瀉較多見。

食療方

葛根黃芩粥:取葛根10克,黃芩10克,加水煎湯,去渣取汁加糯米50克,煮粥,加紅糖少許服用。

烏梅車前草湯:取烏挴10隻,車前草30克加水500毫升,煎湯,酌加紅糖,代茶飲。

【脾虛型】

腹瀉久而不愈,大便稀薄,帶有白色奶塊,食欲減退,消瘦乏力。多見秋季腹瀉後期或久瀉不愈者。

食療方

山藥蛋黃粥:取山藥500克去皮搗碎,加適量水,先用武火燒開後再用文火煮10分鐘,再調入雞蛋黃2隻,再煮3分鐘即可。分數次食用。

八寶粥:取茯苓、太子參、白術、扁豆各10克,加水煎湯,去渣取汁,加芡實、山藥、蓮肉、炒苡仁各10克,糯米50克,煮粥食用。

扁豆茯芩車榴湯:取扁豆30克,茯苓50克,車前子12克用佈包,石餾皮15克,以上四味共入砂鍋,加適量水,煎湯服用。

究竟什麼是小兒腹瀉

除輪狀病毒腹瀉外,引起嬰兒腹瀉的原因還有飲食因素(如喂養方法不當、食物不適宜或突然改變、食物量過多或過少),腸道內感染、環境因素、體質因素(如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癥),都有腹瀉癥狀。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

小兒非感染性腹瀉主要是由於喂養不當,飲食失調所致。如母乳不足或人工喂養兒,過早過多地以粥類與粉糊喂養小兒,碳水化合物過多能引起發酵產生消化紊亂。未按時添加輔助食品於斷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改變食物成分,因不能適應而產生消化紊亂發生腹瀉。也有由於不定時喂養,或由於食量過多過冷影響胃腸道消化功能,均可以引起腹瀉。如進食過多、過少、過熱、過涼,突然改變食物品種等引起,也可由於食物過敏、氣候變化、腸道內雙糖酶缺乏引起。

小兒感染性腹瀉主要是由病毒(以輪狀病毒為最多)、細菌、真菌、寄生蟲感染腸道後引起。

防治小兒腹瀉要註意什麼

小兒腹瀉病是指小兒大便性狀的改變或次數的增多,可由不同病因引起,亦可伴有嘔吐、發熱等癥狀。長時間腹瀉,機體會丟失大量的水分和營養物質,同時會丟失大量的電解質,如鈉、鉀、鎂等,導致電解質紊亂,甚至出現酸堿平衡失調。本文總結出以下4點註意事項,幫助傢長正確防治小兒腹瀉。

合理喂養,不要盲目禁食。腹瀉脫水患兒除嚴重嘔吐者暫時禁食4~6小時外,均應繼續進食以緩解病情,縮短病程,促進恢復。腹瀉時,會丟失大量的水分和無機鹽,禁食或過度的飲食控制,會影響到小兒健康。因此,如果是母乳喂養的小兒,應繼續純母乳喂養,但是要註意少量多餐。如果是人工喂養小兒,可改為無乳糖奶粉。正在添加輔食的小兒可以適當減少輔食量,也可暫停輔食。適當調整飲食,以清淡為主。

腹瀉早期不宜使用止瀉劑。腹瀉是機體的一種反應,有利於毒素和不消化的食物排出。因此,小兒腹瀉時不必急於馬上止瀉,尤其是腹瀉早期不能使用抑制腸蠕動的藥物,而應該治療因腹瀉引起的脫水和營養不良。

不可濫用抗生素。小兒腹瀉多數為病毒感染及喂養不當引起,因此使用抗生素無效。因為在人體的腸道中生長著許多細菌,它們按照一定的比例在體內保持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如果使用抗生素,則會殺滅人體中的有益細菌,而那些對抗生素不敏感的葡萄球菌、條件致病菌、腸道致病性大腸桿菌等則會失去制約而大量繁殖,導致菌群失調,建議應在正規醫院的兒科醫師指導下用藥。

做好預防措施。註意飲食衛生,食物要新鮮。食具、奶具應定時煮沸消毒。小兒飯前便後洗手,勤剪指甲。平時註意增強體質,加強戶外活動,註意小兒體格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及不良刺激。嬰幼兒每次便後用溫水清洗臀部並吸幹,局部皮膚發紅塗以5%鞣酸軟膏並按摩片刻,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註意會陰部的衛生,預防上行尿路感染,尤其是女嬰。護理患兒前後要洗手,對腹瀉患兒的糞便,被污染的衣、被進行消毒處理,防止交叉感染。

小兒腹瀉警惕什麼樣的癥狀呢

警惕體溫升高:嬰幼兒腹瀉的體溫反應主要是發燒,且大多是中度發燒(38.5℃左右)。這常見於由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痢疾桿菌、沙門氏菌、輪狀病毒、腸道病毒等引起的腹瀉。發燒可能早於腹瀉或在腹瀉初起。同時,患兒還有不愛玩、不願吃東西、磨人、哭鬧等表現。有些病原體引起的腹瀉不發燒,甚至還略低於正常體溫。需要警惕的是,腹瀉時或早於腹瀉出現的高燒(39℃以上),這是細菌毒素中毒的癥狀表現,要及時就診。

警惕精神萎靡:一般輕癥腹瀉的患兒,是不會出現精神萎靡、嗜睡、抽搐、驚厥、抽風、昏迷等癥狀的,一旦出現這其中的某些癥狀,尤其是早於腹瀉或腹瀉初起的癥狀,應及時就醫。

警惕血水樣便:患兒腹瀉一般常見的是稀便、水樣便、蛋花樣便、黃綠色便或便中有少量黏液。每天患兒腹瀉5次左右。孩子腹瀉時,如果便中帶有血絲或出現血水樣便、膿樣便,每次便量較少,卻坐在便盆不願起來,就有可能是痢疾,或是空腸彎曲性腹瀉或是腸出血性大腸桿菌腹瀉,應立即就醫。

警惕脫水:如果孩子腹瀉次數多,排便量大,失水多,就可能出現脫水癥狀,此時應及時輸液,防止患兒酸中毒。

小兒腹瀉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桿菌痢疾 嬰兒痢疾表現多不典型。常無膿血便,臨床呈一般腹瀉的表現,較難鑒別。應註意流行情況,常能問出接觸史。排便前常哭鬧,顯示裡急後重。仔細觀察可見患兒大便頻繁,但每次量不多,有時可見水樣便糞質中混有膿血,鏡下有較多膿細胞、紅細胞和吞噬細胞。而大腸桿菌腸炎每次便量多,一部分每次可達20ml以上,大便中粘液常見,但極少稠膿,偶有少數白細胞與紅細胞,應培養鑒別。

2.嬰兒出血性腸炎 起病與大腸桿菌腸炎無異,但治療後腹瀉不止且病情加重,腹脹較重,高熱、頻繁嘔吐,重者吐咖啡樣物。大便早期呈水樣,潛血試驗陰性,以後出現典型的暗紅色果醬樣大便。脫水重,可早期出現休克。中毒癥狀重者可昏迷、驚厥。

3.“生理性腹瀉” 滲出性體質小兒可生後不久即開始排黃綠色稀便,大便次數多,但不吐,食欲好,體重增加正常。到添加輔食後,大便自然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