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病是小兒的常見病、多發病,但是隨著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及衛生知識的進一步普及小兒腹瀉病的發病率已明顯下降。這其中對腹瀉病的預防工作起桌相當重要的作用。那麼,預防小兒腹瀉的大招是什麼?下面一起瞭解一下。

小兒腹瀉註意與以下疾病相鑒別

1.生理性腹瀉

小兒外觀虛胖,出生後不久大便次數即較多,稀薄,呈金黃色,但不伴嘔吐,體重增加正常。至添加輔食後大便逐漸轉為正常。

2.急性壞死性小腸炎

感染及變態反應是發病的重要因素。本病具有腹瀉、腹脹、便血、高熱及嘔吐五大癥狀。大便初為水樣便,繼而轉暗紅色、果醬樣或血便,腹脹多較嚴重,可早期出現休克,甚至昏迷,驚厥。

3.急性細菌性痢疾

夏季發病率高,患兒多有不潔食物史,潛伏期24~72h。大多數病人起病急,高熱、腹痛、嘔吐、腹瀉、裡急後重,大便多呈黏液膿血便,排便次數每天數次至10多次。中毒性菌痢者可出現高熱驚厥、嗜睡或昏迷,甚至休克等癥狀。病程長短不等。糞便培養可確診。

預防小兒腹瀉的大招

1、提倡母乳喂養:由於母乳中含有一種稱為分泌性IgA(SigA)的免疫性物質,對保持和增強消化道局部的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也就是使消化道具備強有力的抵禦病原微生物侵入的能力,保證孩子消化道的機能健全,不易發生腹瀉病及消化功能紊亂。因此,可以說,母乳是嬰幼兒最好的健康食品。母乳喂養對生後4-6個月的小兒及孩子的第一個夏天尤其重要,並應註意避免在夏天給孩子斷奶。

2、為防止孩子發生腹瀉,食品及食具的衛生相當重要。特別是人工喂養的孩子, 應註意飲食衛生及水源衛生。保證食品制作過程的清潔衛生;所用的食具必須每天煮沸消毒一次,每次喂食前還應用開水燙洗。清除瞭食具上附著的病原微生物,孩子就會少得腹瀉病瞭。

3、在小兒的腹瀉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喂養不當所引起的。小兒的胃腸道比柔弱,其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因此,母乳喂養或人工喂養的孩子在添加輔食時都應持慎重態度。註意一要按時添加;二要作到添加一種食品時遵守“從少到多”的原則;還要避免同時添加幾種食品。這樣就可有效防止因喂養不當造成的腹瀉。

4、小兒消化道原本嬌嫩,患病(如發熱、呼吸道感染、食欲不振等)時消化功能明顯減低,在喂食過程中,應減少奶或食物的量,稍大的孩子則應給予容易消化又營養豐富的食物,切忌生冷油膩之品。病情需要時還可用口服補液鹽配制成飲料,隨時口服,以避免患其他疾病時因喂養失誤,發生腹瀉,反使孩子病情加重。

5、 感染性腹瀉如大腸桿菌、傷寒、副傷寒或輪狀病毒腹瀉的患兒、除醫生給予必的藥物治療外,作為傢長要特別註意傢庭中的消毒、隔離,以免傳給他人。消毒時可采用消毒劑—新消凈擦拭桌面、地面或洗滌患兒接觸的用具、玩具等。

小兒腹瀉患者吃什麼藥好

一、內服

1.傷食型:

癥狀:腹痛腹脹,泄瀉量多,酸腐穢臭,常伴有不消化食物殘渣,口臭噯酸,口渴納少,嘔吐酸溲,舌苔厚膩微黃,脈滑數,指紋沉滯,色紫。

導滯通下:一捻金、七珍丹等。

健脾止瀉:保和丸、山楂健脾丸等。

2.虛寒型:

癥狀:便稀多沫,甚如水樣,色淡臭味小,腸鳴腹痛,面色淡白,小便清長,可伴有惡寒發熱,鼻塞流涕,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緩,指紋色紅或淡紅。

用錢乙六味白術散或益黃散,酌加益智仁、補骨脂、吳茱萸或枳術丸。

3.濕熱型:

癥狀:腹痛即瀉,大便黃褐熱臭,一日十餘次,可表現為暴註下迫,便如水樣,亦可為瀉下粘滯不爽。肛門灼熱發紅,身有微熱,煩躁口渴,尿少色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指紋紫紅。

用葛根芩連湯加減。

口渴目陷,小便短赤,欲傷陰津:加用連梅湯,酸甘化陰。

四肢不溫,神萎情淡,陽氣衰弱:急用參附龍牡湯,或酌加人參、附子、五味子等。

神情淡漠,昏睡露睛,手足蠕動,欲致慢脾風:加附子、人參、肉桂等,或加固真湯。

煩躁不寧,欲化火內陷:加用鉤藤、石決明、玳瑁、天麻、羚羊角粉、紫雪丹之類。

二、外用

止瀉散敷臍:

取白芍2g,陳皮1g,升麻1g,吳茱萸1g,丁香1g,薑半夏1g,共研末備用,充分混合。

此為3 次用量,用時取上藥末1 / 3 食醋調成稠糊狀,外敷於用75%的酒精消毒後的患兒臍窩內,剪取稍大於藥糊的塑料薄膜壓蓋藥糊上,外用醫用紗佈塊覆蓋,膠佈固定,24h 換藥1 次,3 次為1 療程。

小兒腹瀉有哪些臨床表現

(一)腹瀉分期

1.急性腹瀉病程在2周以下者。

2.遷延性腹瀉病程持續2周至2月者。

3.慢性腹瀉病程持續2月以上者。

(二)腹瀉分型

1.腹瀉:按程度分2型:輕型(單純性腹瀉)、重型(中毒性腹瀉)。

(1)輕型腹瀉:多為飲食因素或腸道外感染所致,或由腸道內病毒或非侵襲性細菌引起。主要是胃腸道癥狀,其每日大便次數多在10次以下,少數病例可達十幾次,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帶水,呈黃色,有酸味,常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皂塊)和泡沫,可混有少量粘液。一般無發熱或發熱不高,伴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嘔吐,無明顯的全身癥狀,精神尚好,無脫水癥狀,多在數日內痊愈。

(2)重型腹瀉多因腸道感染引起

1)胃腸道癥狀腹瀉頻繁,10~30次/日以上,水份多而糞質少,或混有粘液的稀水便多,同時可伴有腹脹和嘔吐。

2)脫水:脫水程度分輕、中、重三度。脫水性質:分等滲、低滲、高滲性三種。 脫水一般分為三度: 輕度脫水:失水量約為體重的5%(50ml/kg)。精神稍差,皮膚幹燥、彈性稍低、眼窩、前囟稍凹陷,哭時有淚,口腔粘膜稍幹燥,尿量稍減少。

中度脫水:失水量約占體重的5%~10%以上(50~100ml/kg)。精神萎靡,皮膚幹燥、彈性差,捏起皮膚皺褶展開緩慢,眼窩和前囟明顯凹陷,哭時少淚,口腔粘膜幹燥,四肢稍涼,尿量減少。

重度脫水:失水量約為體重的10%以上(100~120ml/kg)。精神極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或昏迷。皮膚明顯幹燥、彈性極差,捏起皮膚皺褶不易展平,眼窩和前囟深陷,眼瞼不能閉合,哭時無淚,口腔粘膜極幹燥。

什麼是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根據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臨床綜合征。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1歲以內者約占50%。全世界每年死於腹瀉的兒童高達500萬~1800萬。在我國,小兒腹瀉是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見病、多發病。

幾乎每個寶寶都不止一次地發生過腹瀉,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寶寶。所以,它是寶寶們最容易患的“小兒四病”之一。寶寶上吐下瀉時,媽咪們的心裡都很著急,恨不能讓寶寶快快地好起來!於是,一股腦兒地給服用各種藥。然而,寶寶非但不見好,反而越來越止不住地瀉,甚至拖至幾個月不愈,使寶寶的生長發育受到很大影響,有時甚至危及生命。為瞭寶寶平安健康長大,媽咪對寶寶腹瀉病的防治及護理應該多多瞭解:

何謂寶寶腹瀉病?

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種病原及多種病因而引起的一種疾病。患兒大多數是2歲以下的寶寶,6—11月的嬰兒尤為高發。腹瀉的高峰主要發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瀉通常是由細菌感染所致,多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引起,以稀水樣或稀糊便多見,但無腥臭味。

腹瀉的發病率僅次於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治療,死亡率也很高。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瀉所導致的身體脫水和體內電解質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