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該疾病的發病原因也比較多,如腸道內、外感染,飲食護理不當,過敏性腹瀉、氣候因素等等,嚴重侵害著孩子的身體健康。傢長在發現孩子出現小兒腹瀉癥狀時,還需盡早就醫診治。此外,治療期間傢長也應該重視孩子的飲食調整,可以幫助孩子促進病情恢復。那麼,謹防踏入小兒腹瀉的誤區?為瞭便於大傢瞭解,下面就做下詳細的介紹。

小兒腹瀉的並發癥

1.消化(消化食品)道外感染 消化道外感染可能是腹瀉的病因,但也常因腹瀉後全身抵抗力低下而受感染。常見的有皮膚化膿性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靜脈炎和敗血癥。病毒性腸炎偶有並發心肌炎。

2.鵝口瘡 病程遷延或原有營養不良的患兒易並發鵝口瘡,尤在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後更多,如不及時停藥,真菌可侵及腸道,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3.中毒性肝炎 腹瀉病程中可出現黃疸,多見於原有營養不良的患兒。可能大腸桿菌引起的腸炎,並發大腸桿菌敗血癥,導致中毒性肝炎。腹瀉後病情很快加重,出現黃疸後很快死亡。但如及早發現及時註射多粘菌素、氨芐或羧芐青黴素,多數可治愈。

4.營養不良和維生素(維生素食品)缺乏 腹瀉遷延日久,或反復多次禁食、長期熱量不足,易導致營養不良、貧血和維a缺乏。久瀉致肝功受損,維生素k吸收減少和凝血酶原減低,而致出血。

5.其他 脫水重時可並發急性腎功能衰竭。此外有:中毒性腸麻痹、腸出血、腸穿孔、腸套疊和胃擴張。還可因輸液不當引起急性心力衰竭、高鈉或低鈉血癥,或高鉀血癥。小嬰兒嘔吐護理不周時可引起窒息。

謹防踏入小兒腹瀉的誤區

1. 濫用抗生素:腹瀉的病因很多,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的腹瀉也不一定完全是細菌引起的。小兒腹瀉多數系病毒感染和消化不良所致(占80%以上),細菌感染而致腹瀉隻占少數,但不少兒科醫生常不問青紅皂白,一概用抗生素。這種做法不僅浪費藥材,更嚴重的是使不少患兒毫無必要地遭受抗生素毒副作用的侵害,甚至出現耳聾、腎損害、嚴重過敏反應等。舉例說明,小孩子常見的秋季腹瀉,就是由輪狀病毒引起,此時如果用抗菌素,不但治不好腹瀉,還會加重腸道菌群的紊亂,延長病程。對於一些因為天氣忽然變化或喂養不當引起的非感染性腹瀉,也根本不用抗菌素,用些腸黏膜保護劑等,一般來說就可以瞭。隻要患兒大便是水樣便,一般都不需服用抗生素。

2. 不重視補液:由於頻繁的腹瀉,患兒容易脫水。傢長隻顧忙亂喂藥,忘瞭給孩子補充液體,不知補液是最重要的治療,沒有足夠的耐心。其實早期可喂口服補液鹽水,應該耐心,少量多次地喂,每2-3分鐘喂一次,每次用匙喂10-20毫升;這樣積少成多,約4-6小時即能糾正脫水。如果孩子腹瀉較重,脫水明顯,就應帶孩子去醫院看兒科醫生,用靜脈輸液的方法補液。

3. 腹瀉應該禁食:以往患兒腹瀉,為瞭讓胃腸道得以休息,比較強調限制飲食,或幹脆禁食。近年來,專傢們認為禁食有害無益。特別是在腹瀉大量丟失水分的情況下,會加重脫水和酸中毒;同時進食太少,孩子處於饑餓狀態,會增加腸壁消化液的分泌,加重腹瀉。所以,孩子腹瀉時,不必禁食,應該多補充水分,特別是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米粥、面條等。隻要孩子能吃,精神好,給予適當的飲食,孩子即使腹瀉次數多一些,也會逐漸好起來的。

4. 腹瀉就要馬上止泄:許多傢長治病心切,要求馬上要給孩子止泄,否則就認為你水平差。其實腹瀉就象發燒一樣的道理,也是機體的一個防禦的反應,身體裡有瞭“臟東西”,它就要設法排出去,例如得瞭痢疾的孩子,如果用厲害的止泄藥,腸道內的“膿”排不完全,反而會加重病情。又例如秋季腹瀉,是自限性疾病,一般腹瀉要一周左右,不可能馬上好,住院主要是補液治療,防止脫水引起並發癥。有些傢長不理解,意見很大,他們認為在醫院沒有治療效果。另外,臨床上偶爾也用復方苯乙哌啶止瀉。苯乙哌啶是一種抗腸蠕動藥物,具有較好的止瀉作用。 但是,苯乙哌啶的“致命弱點”一直未引起人們的重視,這就是它有嚴重的神經毒性。用苯乙哌淀止瀉,對於中樞神經尚未發育健全的小兒來說,可影響大腦功能發育。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發出呼籲,要求各國衛生管理部門采取措施,停止該藥的臨床應用。

有哪些偏方可以治療小兒腹瀉

1、取胡椒10粒,五味子15克,研細末混勻,用藿香水調成糊狀,敷於臍上,紗佈覆蓋,膠佈固定。每天一次,連敷3~5天。

2、取吳茱萸30克,蒼術30克,丁香6克,小茴香30克。用火焙幹研粉,混合均勻。取藥粉5克,用熱米湯拌勻敷貼臍部,外用紗佈固定,每日一次,連用3天。

3、吳茱萸6克,肉桂,廣木香各5克,丁香、地榆各4克,將上藥共研成細粉,混勻,用老陳醋調成糊狀,敷於臍上,紗佈敷塊,膠佈固定,48小時後換藥一次。

4、五倍子兩份(炒黃),幹薑兩份,吳茱萸一份,丁香一份。上藥研細合勻,每次取6~9克,用75%酒精或白酒調成糊狀,敷於臍部,然後覆蓋紗佈塊,其周圍膠佈固定,每日換藥一次。

5、山楂炭15克,青皮10克,共研極細末,混勻,加水150毫升調成漿水狀,加紅糖適量,隔水蒸20分鐘。每次服15毫升(約1湯匙),每日3次。

6、麥芽10克,谷芽10克,焦山楂10克,白糖30克。將3味藥加水適量煎15分鐘,取汁加糖即成。每日一劑,連服3~5天。

小兒腹瀉的檢查診斷

一、檢查

1、糞便檢查

消化不良:糞便有脂肪滴或少量粘液。

結腸性腹瀉:糞便量少,含黏液、膿血。

真菌性腸炎:糞便可見真菌抱子及菌絲。

腸炎:糞便含白細胞及偶見紅細胞及吞噬細胞。

原蟲、寄生蟲性腹瀉:排除其他原因,糞便中發現原蟲、寄生蟲或蟲卵。

小腸性腹瀉或肝、膽、胰腺功能低下性腹瀉:糞便性狀呈糊狀、稀便或水樣,量多或具惡臭,糞便中不含黏液、膿血或僅含脂肪。

因感染引起的腹瀉,糞便培養可分離出多種致病菌

註意事項:

糞便取材要新鮮,及時送檢。此

結果為陰性時,應多次送糞便培養。

2、小腸吸收功能試驗

(1)右旋木糖試驗:

口服一定量的D-木糖後測定血及尿中D-木糖的濃度。

小腸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減少。

(2)放射性核素標記維生素B12吸收試驗(Schilling試驗):

尿內放射性核素含量顯著低於正常。

(3)測定糞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纖維和糜蛋白酶含量:

糞便中肌纖維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

糞便中含氮量增加:糖類吸收不良。

蘇丹Ⅲ染色,顯微鏡高倍視野下脂肪球高達100個以上:脂肪吸收不良。

3、結腸鏡檢查

適用於回腸末端病變、大腸病變及其他潰瘍性病變。

4、逆行胰膽管造影檢查

適用於膽道及胰腺病變。

小兒腹瀉的飲食調整傢長需引起重視

1、供給主食類食物:要給兒童提供熱量,宜補充米飯等五谷食物,如嬰幼兒營養米粉、粥、白吐司等,但仍須視兒童的年齡及小兒腹瀉情況而定。一般而言,嬰幼兒營養米粉容易消化。

2、避免食用高纖維食物:大部分的植物纖維均有促進腸蠕動的作用,因此在小兒腹瀉時,應避免食用纖維較多的食物,如葉菜類、筍類、瓜類、全谷類等。若為輕微的小兒腹瀉,則可選擇葉菜較細嫩、纖維較少的食物,而且分量不宜過多。

3、註意蛋白質的攝取:建議選擇瘦肉、去皮的雞肉、魚類、蛋、豆腐等較不油膩且又含蛋白質的食物。海鮮類的油脂含量雖然很低,但若要食用,須確保新鮮、衛生、以免因儲存不當,食用後造成有害菌侵入體內,再度引起小兒腹瀉。

4、調整嬰兒奶粉濃度:輕微的小兒腹瀉,可以將牛奶沖淡一些,如果兒童喝配方奶,應讓兒童喝固定的品牌,不要隨意更換,以免兒童不適應。如要為兒童選擇另一種品牌的奶粉,則要註意換奶粉過程中兒童是否有不適的腸胃反應,若有不適情形,暫時停止換奶粉。

5、其他:母乳喂養者應繼續母乳喂養,有尿佈疹或體重增長不良時改用去乳糖配方;配方奶喂養者應使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喂養3-4周後再過渡到普通配方奶,可起到有效的治療作用,並能防止小兒腹瀉癥狀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