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話就會不由自主地增多,遇到什麼事就愛嘮叨。俗話說,“樹老根多,人老話多。”真是一點兒也不假。雖然老人多嘮叨嘮叨,有利於排解心理壓力,但是,說話太多瞭也不行,因為“話多傷氣”。那麼,老人話多要怎麼辦?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為什麼人老容易話多呢

總的說,人老話多是一種老年人回歸心理的表現。所謂回歸心理,就是迷戀過去,感覺過去比現在好,喜歡沉浸於過去的回憶之中,不願意面對眼前的現實。隨著生理機能的老化和社會參與性的降低,有些老年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舉止,就容易回歸到過去的歲月,有時甚至會回歸到兒童時代,表現出孩子般的心理。

在回歸心理作用下,人老容易話多還有幾個具體原因。

第一,這是老年人排除孤獨的一種方式。人的健康心理需要經常接受豐富的環境刺激,而多數老人已經離開工作崗位,原來從工作中所獲得的刺激沒有瞭,隻好把註意力集中在一些日常“小事”上。為排除寂寞,隻好借助於嘮叨。

第二,這是老年人對晚輩過度關註的表現。由於回歸心理,老年人容易回首往事,就容易感慨良多,因而喜歡對晚輩進行傳統教育,對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寄予厚望,從而表現出過分關切,近乎囉嗦。

第三,這是老年人心理指向內化的表現。老年人由於精力不足,許多事不能直接參與,這種人際關系的退縮,增加瞭他對自己的註意力。就是說,老年人心理能量更多指向內心,指向回憶、幻想以及富有意義的自我形象中。因此,就容易借助話語表白自己,以求得心理平衡,維護自己的尊嚴。

第四,這是老年人大腦退化的表現。老年人的大腦,總會有不同程度的萎縮和血管硬化。因而,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講話和情緒,而且語言缺乏邏輯,主次不分,或者話題無中心,重復。

第五,這是老年人記憶老化的表現。老年人對眼前的事情容易遺忘,這叫近事記憶不好,所以,對自己剛剛講過的話很快就忘記瞭,於是,就容易總是重復同樣的話。同時,老年人的遠事記憶很好,對陳年往事記憶猶新,於是,容易津津樂道陳年舊事,不是炫耀,就是訴苦。

老人話多要怎麼辦

首先,我們老年人要主動進行心理調節。

最重要的是,老年人對自己的心理,要自我瞭解。有瞭自我瞭解,就會主動自我調節。您能對自己人老話多有所覺察,就是自我調節的前提。自我心理調節的一個原則就是,想方設法充實自己的生活。比如您,就可以每天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傢務事,在忙碌之中感悟自己的存在。這樣,就不會像過去那樣閑著沒事而話多瞭。這可以叫做傢庭作業法。同時,還可以采取社會影響法。在您又開始反復重提舊事的時候,由丈夫提出去散步的要求,到外面的世界放松放松。老花眼吃什麼食物好?另外,還可以采取活動替代法。比如,參加一些社區的公益活動,或者去老年大學,一起看看書,練練字,打打拳。生活充實瞭,就沒時間嘮叨瞭。

我自己這方面很有體驗。由於讀書寫作越來越忙,除瞭心理咨詢工作外,其餘很少說話,更沒工夫說閑話瞭。我還知道一位歲數更大的老人,80歲瞭還每天筆墨伺候,端坐桌前寫一手漂亮的蠅頭小楷,哪有工夫嘮嘮叨叨?

其次,也需要傢人特別是晚輩積極給予心理支持。

首先是充分理解老人。晚輩要瞭解一些老年人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識,理解老人。有瞭理解,就會少一些抱怨,多一份包容。其次是積極疏導老人。比如,鼓勵老人學畫畫兒,練書法,培養新的興趣愛好。同時,多給老人找些事幹,使老人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最後是適當陪伴老人。比如,晚輩可以利用休閑時光陪同老人出遊,既增加瞭親子感情,又營造瞭傢庭氛圍。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采取厭惡療法,幫助老人心理調整。就是在適當的時候,傢人也來一回嘮嘮叨叨,讓老人為此感到厭煩,就會意識到自己的嘮叨,並主動調節控制。

如果老人特別愛回憶自己一生的成敗得失,那麼,做兒女的除瞭傾聽外,不妨建議老人試著動筆寫出來,留給後人。這既豐富瞭老人的精神生活,也不失為傢庭的一筆精神財富。如果老人文化水平有限,晚輩人可以幫助整理。有一位年過七旬的老太太,她本人並沒有多少文化,中醫養生之道卻硬是在兒女的幫助下,把自己幾十年的坎坷人生寫出來印成瞭書。這本書,既是一部很好的傢史,也是老人傢的精神財富,它使老人擁有一種成就感。

老人謹防話多傷氣

人到老年,話就會不由自主地增多,遇到什麼事就愛嘮叨。俗話說,“樹老根多,人老話多。”真是一點兒也不假。雖然老人多嘮叨嘮叨,有利於排解心理壓力,但是,說話太多瞭也不行,因為“話多傷氣”。

早在金代,著名醫學傢李東恒就在《省言箴》中提出“話多傷氣”的說法。

中醫認為,語音出於肺而根於腎,又因心而主神志,管理語言的表達有“言為心聲”之說。所以,語言過多,既會損傷肺腎之氣,又耗心神。因此,對於傢庭、工作上的瑣事,少說,老人對於兒女的生活,少幹預,既利於雙方和睦,還有利於自己的身體健康。

不僅如此,吃飯時也要“省言”。若進食時談笑風生,容易使食物吸入氣管或異物進入食道。睡前也不宜多說,躺下後還聊天會使人精神興奮,思維活躍,難以入睡。因而古語也有“食不言,寢不語”之說。

中醫還主張,“大小便時宜閉口勿言。”這是因為排便需要使勁兒,若再張口講話,會使正氣耗損增多。如果有便秘,用力排便還會使血壓顯著升高,這時講話或因講話而致心情激動,則血壓升高會更明顯,甚至可能誘發腦血管意外。

不過,提倡“省言”,並不是“禁言”,該說的話應該說,該發泄的也當發泄,但切記不要過度。

老人突然話多是狂躁癥嗎

生活中,有些老人的話特別多,而且說起話來絲毫不感到疲倦。心理醫生說這樣的多話老人很可能是位躁狂癥患者。引發躁狂的原因很多。現代臨床研究表明,骨骼、肌肉發達,結締組織充實的老人,較身體纖弱的人患病多。循環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好交際、開朗、興趣廣泛、好動、易興奮樂觀、也較易變得憂慮多愁。矮胖體型伴有循環型人格的老人患上躁狂的幾率明顯增高。

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功能逐漸衰退,心理活動的調節能力和平衡能力也較弱。特別是合並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老年患者,對刺激的承受力差,一旦受到強烈的情緒刺激,長時間才能平復,更容易出現躁狂癥狀,表現為興奮話多,情緒高漲,精力過於旺盛,言語內容誇大,似乎無所不能等癥狀。巨大的刺激可直接誘發躁狂,而且,很多老人潛在的心腦血管疾病,如輕微的腦梗塞,平時沒有明顯的癥狀,一旦遇到情緒刺激可導致神經內分泌發生劇烈改變,就可能加重這些器質性病變,進而誘發躁狂。

據瞭解,躁狂癥的主要臨床癥狀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心境高漲: 這些老人常常處於持久而強烈的興奮狀態,經常主動與陌生人打招呼,讓人莫名奇妙。常常認為自己是很有本事的人,整天喜氣洋洋,好像人間從無煩惱事。病人常自稱是“樂天派”、“高興極瞭”、“生活充滿陽光,絢麗多彩”。情緒反應不太穩定,可因細小瑣事或意見遭駁斥、要求未滿足而暴跳如雷,有些病人躁狂期也可出現短暫心情不佳。

二、動作明顯增多: 這些老人在說話時手舞足蹈,做任何事都很積極,對人一見如故,親熱異常。終日忙忙碌碌,效率卻不高。興趣廣,喜熱鬧、交往多,主動與人親近,與不相識的人也一見如故。與人逗樂,愛管閑事、打抱不平。凡事缺乏深思熟慮,興之所致狂購亂買,每月工資幾天一掃而光。病人雖然終日多說,多動,甚至聲嘶力竭,卻毫無倦意,精力顯得異常旺盛。

三、自我評價過高: 他們常常自我感覺良好。感到身體從未如此健康,精力從未如此充沛,才思敏捷,一目十行。往往過高評價自己的才智、地位,自命不凡,可出現誇大觀念。常有“腦子開瞭竅”、“變聰明瞭”、“舌頭跟思想賽跑”的體驗。

四、食欲性欲增強,睡眠需求減少: 尤其是老年人性欲突增,很可能是躁狂癥患者或受到躁狂情緒影響的人,其抑制性興奮的能力下降,會出現性欲亢奮,有這種癥狀的老年人,千萬別把這種惡性癥狀當做是精力旺盛的表現,一定要盡早去醫院檢查。

由於輕度躁狂的老人會顯得自信樂觀,幽默詼諧,甚至妙語連珠,容易給人積極印象。此時,傢人不要被這個假象迷惑,應著重關註此人與之前是否“判若兩人”,其情緒行為是否與所處的生活環境協調。如果情況加重、延續時間長,則應該去就醫。

老人話多的食療方

人們離不開飲食所化生的精氣,成年人如此,兒童、嬰幼兒如此,老年人更是如此。合理的飲食,是維持老年人健康的需要。“以食治疾,勝於用藥”,此是養生,特別是老人養生之大法也。主張擅長用食物來調理疾病比用藥物來治療疾病更好。當然,治病有時還必須依賴藥物,但始終應以飲食調護為根本。

老年人在飲食衛生方面,尤其需要註意的是:一不能“飲食自倍(過量)”,年紀大的人,不可一次吃的過飽,而是要一日多餐,但每次食用量不要貪多。這樣可使食物容易被脾胃消化,氣血生化正常。如果每次吃的過飽,可損傷人體。二是“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食物別過熱或過寒。食物過寒、過熱,也不適合老年人。過於熱的食物可以燙傷消化道黏膜,長期食用過熱食物,可致消化道黏膜惡性病變;過於冷的食物,能使消化道黏膜、血管痙攣,從而導致胃痛、泄瀉等病證的發生。

所以,對於老年患者,我們強調一個原則:順其自然,以容易吸收為主。當然,這裡強調的是一般的老年患者,而對於那些脾氣很犟和“梗”的男性患者,也應盡量勸其飲食要以易於腸胃消化吸收的食物為主。

在日常生活的飲食中,要註意飲食物的平衡攝取,以清淡、新鮮、溫軟為務。堅持“少而多餐”,廢除“多而頓食”的飲食習慣,少吃多餐,不要多吃少餐。老人牙齒不濟者,還應註意食物要煮爛,宜食軟食、易消化食品。

相對於男性而言,通常老年女性本身油膩東西吃的偏少。老年女性患者,年紀一大,胃口不好。對於這些患者,就不要太過於限制和過多飲食禁忌瞭,以免出現營養供給不足。建議她們吃得慢一點,少量多餐,多吃些易吸收有營養的食物。偶爾吃點腐乳、咸菜等增加胃口的食物,也不宜反對,隻是要註意控制這些食物的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