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氣溫多變,人體容易出現燥熱上火的現象,不妨喝杯花茶降降火。鮮花中含有22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及豐富的蛋白質、淀粉、脂肪,具有一定的藥用和保健功能,且多數具有清熱解毒功能。秋季天氣幹燥,那麼你知道日常生活中,秋季怎麼飲食養生保健方法呢?喝茶有哪些註意事項呢?

秋季養生方法和要點

一、養生特點

秋季,氣溫開始降低,雨量減少,空氣濕度相對降低,氣候偏於幹燥。秋氣應肺,而秋季幹燥的氣候極

易傷損肺陰,從而產生口幹咽燥,幹咳少痰,皮膚幹燥,便秘等癥狀,重者還會咳中帶血,所以秋季養生要防燥。

秋季,在燥氣中還暗含秋涼。人們經夏季過多的發泄之後,機體各組織系統均處於水分相對貧乏的狀態,如果這時再受風著涼,極易引發頭痛,鼻塞、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癥狀,甚至使舊病復發或誘發新病。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對這種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註意防涼。

二、養生方法

秋季養生貴在養陰防燥。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而養陰的關鍵在於防燥,這一原則應具體貫徹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秋季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所以,順應秋季的自然特性來養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起居養生:秋季應做到早睡早起,註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涼而傷及肺部。

精神養生:保持內心寧靜,情緒樂觀,舒暢胸懷,拋開一切煩惱,避免悲傷情緒,是秋季養肺的一個好方法。

房事養生:在秋季應註意順應自然界收藏的規律,節制房事,蓄養陰精。

飲食養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蘋果、橘子、山楂、獼猴桃等,以收斂肺氣;少吃辛辣食物,如蔥、薑等,可避免發散瀉肺。銀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潤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養收,可適當喝些雞湯、骨湯等。

運動養生:秋季是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煉,如登山、打太極拳、遊泳等,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

藥物養生:秋季藥補的基本原則應以滋潤為主,忌耗散。常用的藥物有西洋參、沙參、芡實、玉竹、天冬、麥冬、百合、女貞子、胡麻仁、幹地黃等。

三、飲食調養

秋季飲食調養應遵循“養陰防燥”的原則,飲食宜養陰,滋潤多汁,具體方案如下:

養肺為要

秋氣內應肺。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系到壽命的長短。秋季氣候幹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幹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註意養肺。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骨雞、豬肺、豆漿、飴糖、鴨蛋、蜂蜜、龜肉、橄欖。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此外還可適當食用一些藥膳,如:參麥團魚、蜂蜜蒸百合、橄欖酸梅湯等。

少辛增酸

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進而還會傷及肝氣,所以秋天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薑、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礎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宜多吃粥

初秋時節,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濕,悶熱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這些均會傷損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胃,又可帶來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蘿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餅粳米粥等。

宜補充健身湯

秋季飲食以滋陰潤燥為原則,在此基礎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湯,一方面可以滲濕健脾、滋陰防燥,另一方面還可以進補營養、強身健體。秋季常食的湯有:百合冬瓜湯、豬皮番茄湯、山楂排骨湯、鯉魚山楂湯、鰱魚頭湯,鱔魚湯、赤豆鯽魚湯、鴨架豆腐湯、枸杞葉豆腐湯、平菇豆腐湯、平菇雞蛋湯、冬菇紫菜湯等。

宜多吃魚

秋天是需要進補的季節,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進補導致肥胖,不妨吃點魚肉,魚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鯽魚:又名鮒魚,味甘性溫。功效為利水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清熱解毒等,主治浮腫腹水、產婦乳少、胃下垂、脫肛等癥。

帶魚:可補五臟、祛風、殺蟲,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皮膚幹燥者尤為適宜。可用作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輔助療法。常吃帶魚還可滋潤肌膚,保持皮膚的潤濕與彈性。

青魚:有補氣養胃、化濕利水、祛風解煩等功效。食用可治療氣虛乏力,胃寒冷痛、腳氣、濕痹、瘧疾、頭痛等癥。青魚所含鋅、硒、鐵等微量元素,還有防癌抗癌作用。

鯉魚:味甘性溫。有利尿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之功效。主治浮腫、乳汁不通、胎氣不長等癥。

草魚:又稱鯇魚,有青鯇、白鯇兩色,味甘性溫,有平肝、祛風、活痹、截瘧之功效。古人認為,鯇魚肉厚而松,治虛勞及風虛頭痛,以其頭蒸食尤良。

泥鰍: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氣、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鰍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病後盜汗等癥。

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松癥。

四、養生要點

1、健康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2、調理脾胃

立秋之後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註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3、預防秋乏

俗語說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辦法就是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但要註意循序漸進;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預防秋燥

秋天雨水較少,天氣幹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幹燥癥”,比如皮膚幹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

5、預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註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發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6、早起早睡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7、加強鍛煉

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煉,這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煉,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8、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於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後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後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9、適時進補

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註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註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提倡食補。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這些食物與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10、註意養陰

秋季天氣幹燥,秋季養生要註意養陰。秋天養陰,第一,要多喝水,以補充夏季丟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氣,秋季我們要多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漫步田野、公園,這都有助於養陰。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過多會損人體之“陰”,因此,秋季鍛煉要適度。

五、運動鍛煉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此時機體活動隨氣候變化而處“收”的狀態,陰精陽氣也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所以秋季運動項目不宜過猛。

登山

登山是一項集運動與休閑為一體的健身養生運動。登高可增強體質,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經系統的靈

敏性。在登山的過程中,人體的心跳和血液循環加快,肺通氣量、肺活量明顯增加,內臟器官和身體其他部位的功能會得到很好的鍛煉。登高還有助於防病治病。患有神經衰弱、慢性胃炎、高血壓、冠心病、氣管炎、盆腔炎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適當的登高鍛煉,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此外,山林地帶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山河壯麗,陶冶性情,這樣宜人的環境怎能不利於健康!雖然登山的好處很多,但我們還是要提出登山的諸多禁忌與不宜,如什麼人不適合登山,登山應註意哪些事宜等。

冷水浴

秋高氣爽,氣溫、水溫、體溫比較接近。冷水對人體的刺激較小,所以此時最適宜開始冷水浴。冷水浴健身可以提高身體對寒冷的快速適應力,不易患因著涼而起的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同時冷水浴會促進皮膚與內臟間的血液循環,預防血管硬化及因此而引起的疾病,如冠心病及高血壓病等;冷水浴還能使內臟血管包括消化道血管內血流量增多,增強消化系統功能。

冷水浴鍛煉前應先熱身,如出汗時應待汗幹或用毛巾擦幹後才可入浴,然後用雙手快速地摩擦全身,從身體到四肢,由上而下,均勻摩擦,用力適度。感覺發熱時,可將冷水先抹在臉、手臂和大腿等處,或將毛巾放入冷水中擰幹後擦身體,讓身體由不適應逐步轉為適應。當身體能夠適應時,便可直接用冷水進行沖洗,邊沖邊摩擦。沖洗時間一般為10分鐘(冬天為5 分鐘)左右,以身體能夠適應為宜,皮膚起雞皮疙瘩是冷水浴的禁此外,也可以用藥物來預防。目前常用來預防瘧疾的藥物有乙胺嘧啶等,一般每星期服藥一次就可以達到預防的目的,但需要經常服用。中藥預防在這方面也大有作用,如常山、鴉膽子、青蒿等,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忌信號。浴後迅速用幹毛巾擦幹,穿上寬松的衣服,並用雙手摩擦身體關節部位,以預防關節炎的發生。

冷水浴不宜在寒天突然開始;臨餐前、饑餓時、剛吃完飯都不宜洗冷水浴。當然,冷水浴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洗的。高血壓患者洗冷水浴,血管會急劇收縮,大量血液湧回內臟,使本來就高的血壓更高,嚴重者會使腦血管破裂、出血、中風、昏迷甚至死亡。坐骨神經痛及其他神經痛的人也不要洗冷水浴。因為神經受寒受涼後,疼痛會更加劇烈。患有寒冷性蕁麻疹、冬季瘙癢癥的人,在疾病發作期間不要洗冷水浴。不發作時如想鍛煉皮膚,可采取逐步降溫法,即最初洗熱水浴,漸改為溫水浴,再漸漸降低水溫,直到水溫已相當低但又能夠耐受為止。

運動禁忌

秋日清晨氣溫低,鍛煉時不可穿單衣去戶外活動,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鍛煉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因為人體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降低,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調控能力下降,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鍛煉時,衣服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待身體發熱後,再脫下多餘的衣服。鍛煉後不要穿著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六、藥物養生

秋季氣候幹燥,肺氣旺盛,肝氣虛弱,脾胃易受影響,所以季秋藥補的基本原則應是以滋潤為主,忌耗散,輔以補養氣血。常用藥物有:西洋參、沙參、茨實、玉竹、天冬、麥冬、百合、女貞子、胡麻仁、幹地黃等。

除上述幾味藥外,秋季藥補還可選用一些中成藥,如:黃精糖漿、復方蜂乳、雪蛤參精、復方胎盤片、人參健脾丸、生脈飲、玉靈膏等。上述各種中成藥,均有消除燥熱對人體危害的功效,即使沒有口幹、舌燥等癥,亦可少量服用,以達到養生目的。

秋季怎麼飲食養生方法

夏末秋初,氣溫多變,人體容易出現燥熱上火的現象,不妨喝杯花茶降降火。鮮花中含有22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及豐富的蛋白質、淀粉、脂肪,具有一定的藥用和保健功能,且多數具有清熱解毒功能。

菊花:將龍井茶4克、菊花7克,用600毫升沸水悶泡數分鐘後,即可以飲用,具有祛風散熱,清肝明目的功效。

金銀花:將金銀花的花、葉加水,先用猛火,後用小火煮三分鐘,濾出湯汁加冰糖後飲用。可以清熱、解暑。以金銀花為主的“雙花飲”,適用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口渴等癥。

金蓮花:不適合長期飲用,僅適用於咽喉腫痛較輕的人飲用,可單獨代茶飲,也可配合茶葉、枸杞子、西洋參片等任一種同飲。

萬變不變菊花、金銀花

五花茶,顧名思義,由五種有一定治療功效的花配伍炮制而成。

柴米油鹽醬醋,能調出色香味俱全的滿漢全席;烹調不當,則害人吐瀉不堪。五花茶也一樣,沒有固定的搭配,需要根據中醫的三因制宜理論,因時因人因地巧妙配伍,對癥則皆大歡喜,誤證則罵名一筐。

天下菜肴不離米油,五花茶也有兩種基本花:菊花和金銀花。米有大小米之分,菊花卻分白菊和黃菊。白菊花清肝明目效果好,眼睛幹澀、口幹口苦時可用;黃菊花清熱解毒作用更好,上火、口腔潰瘍、牙齦腫痛時可用。

月季。玫瑰更宜女人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如果說五花茶是蘿卜青菜,體質便是抉擇者。

五花茶,為寒涼性茶飲,喝多瞭容易鬧肚子,特別是平時就愛喝熱水怕生冷食物的人,甚至一劑都喝不得。

女性朋友對此計較苦惱,喝吧,特殊生理期不舒服;不喝吧,感覺或就要把自己吞沒。這時,不妨試試將一兩味換為月季花、玫瑰花等溫性的花,就像在一杯冰水裡兌開水一樣,平和藥性。根據自己的體質,搭配正確的五花茶,才能更健康。

小tips :喝茶的禁忌

茶對於國人來說,是不可少的飲品。或貧或富,或忙或閑,都要泡一壺茶,慢慢飲。茶的保健功效很多,不僅可以排毒潤腸,還能防癌抗癌。但前提是喝對瞭茶才行!喝茶要註意8點,否則也隻是傷身致病。

喝茶具有排毒體內毒素、潤腸等防病祛病之養生功效。有些人還認為喝茶能減肥。其實,無論人們是喜歡享受淡淡的茶香味,還是用它來達到減肥或防病養生之目的,都要謹記喝茶的禁忌。 如果您養成瞭以下幾個喝茶壞習慣,將不利於身體健康。

1、空腹喝茶

在空腹的時候絕對不能喝茶,這是因為空腹喝茶會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致使茶葉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引發頭暈、心慌、手腳無力等癥狀。為瞭身體健康,飯前是不能喝茶的。

茶文化歷史悠久,喝茶具有排毒體內毒素、潤腸等防病祛病之養生功效。有些人還認為喝茶能減肥。其實,無論人們是喜歡享受淡淡的茶香味,還是用它來達到減肥或防病養生之目的,都要謹記喝茶的禁忌。

2、喝頭遍茶

我們都知道一般泡茶,第一次的茶水肯定是不能喝的,即頭遍茶不能喝。這是因為茶葉在栽培與加工過程中難免會受到農藥等有害物的污染,茶葉表面總有一定的殘留。可見,頭遍泡茶起到的是洗滌作用,是絕對不能喝的。

3、飯後喝茶

很多人都愛在飯後喝上一杯茶,以此來加強消化食物,達到減肥的效果。但是飯後喝茶正確的方法是餐後一小時再喝茶。這是因為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可以與食物中的鐵元素發生反應,生成難以溶解的物質,長期這樣喝茶,造成的後果是人的身體缺鐵,甚至會誘發貧血癥。

茶文化歷史悠久,喝茶具有排毒體內毒素、潤腸等防病祛病之養生功效。有些人還認為喝茶能減肥。其實,無論人們是喜歡享受淡淡的茶香味,還是用它來達到減肥或防病養生之目的,都要謹記喝茶的禁忌。

4、經期喝茶

月經期間喝茶,容易誘發或加重經期綜合征。研究證明,有喝茶習慣的人發生經期緊張癥幾率比不喝茶的人高出2.4倍,每天喝茶超過4杯的人還增加3倍的發生幾率。

所以經期是不適宜喝茶的,經期是女性每個月必來的事情,但是要謹記喝茶的原則,這樣才是對自己身體好的表現。

5、晚上喝茶

晚上喝茶能夠達到加強消化食物的效果,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茶都適合在晚上喝的。晚上最好喝紅茶。因為紅茶是全發酵茶,刺激性弱。對脾胃虛弱的人來說,喝紅茶時加點奶,還可以起到一定的溫胃作用,效果非常不錯呢。

總之要記住晚上喝茶時要少放茶葉,不要泡茶太濃,以免影響睡眠。平時情緒容易激動或比較敏感、睡眠狀況欠佳和身體較弱的人,晚上還是最好少喝或不喝茶。

茶文化歷史悠久,喝茶具有排毒體內毒素、潤腸等防病祛病之養生功效。有些人還認為喝茶能減肥。其實,無論人們是喜歡享受淡淡的茶香味,還是用它來達到減肥或防病養生之目的,都要謹記喝茶的禁忌。

6、喜喝新茶

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加不能喝。這是因為新茶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對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導致發生胃病。

7、一年四季喝同樣的茶

在不同的氣候,不同的節日喝上適合的茶水,這樣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一年四季氣候不同,應選用不同的茶種,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防病養生之功效。比如春季宜喝花茶,夏季宜喝綠茶,秋季宜喝青茶,冬季宜喝紅茶。

8、患潰瘍病喝茶

有潰瘍病的人是絕對不適宜喝茶的,因為茶葉中的咖啡因會促進胃酸分泌,升高胃酸濃度,誘發潰瘍甚至穿孔,這樣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平常空腹喝茶就已經不利於腸胃瞭,如果腸胃還有潰瘍的人更加不適合,喝茶不僅不養生,還絕對是一大傷害。

人人都說綠茶抗氧化功效好,但體寒的人喝瞭反而會感到不適,喝茶還講究天時、地利,要特別註意喝茶的量與方式。

喝茶養生要註意哪些問題?

1、不要空腹喝茶

不要空腹喝茶,否則會有較多的草酸吸收進入體內,形成結石的幾率比較高。尤其是結石患者,可以喝清水或檸檬水解渴,因檸檬含大量檸檬酸鈉,可以防止腎結石。

2、不宜喝太多茶

一般健康的成年人,一日飲茶6—10克,分2—3次沖泡即可。體力勞動量大、體能消耗多、吃油膩食物較多、煙酒量大的人,尤其在高溫環境,或接觸有毒物質較多的人,每天稍微多喝一些也沒關系。

3、喝紅茶刺激性小

紅茶是一種發酵茶,刺激性弱,較為平緩溫和,特別適合腸胃較弱的人,也可以在茶中添加糖和奶,既可增加能量又能補充營養;綠茶性味苦寒,其營養成分如維生素、葉綠素、茶多酚、氨基酸等物質是所有茶類中含量最豐富的,具有清熱、消暑、解毒的作用。

4、喝烏龍茶可以減肥

身體肥胖、希望減肥的人可以多喝烏龍茶,因為烏龍茶分解脂肪的作用較強,可以幫助解除油膩,幫助消化。喜歡參加派對和飲酒的人也可以喝烏龍茶,它能夠預防身體虛冷,減少酒精和膽固醇在體內沉積。

5、苦丁茶、普洱茶降血脂

苦丁茶、普洱茶都具有降血脂的作用。但苦丁茶涼性偏重,虛寒體質的人常喝會損傷體內陽氣,比較適合血壓偏高、體形發胖的體質燥熱者。普洱茶的性質溫和,適合體質虛寒的人飲用。

6、分人群喝茶

很多老人擔心喝茶會導致缺鈣,其實隻要不喝過多過濃的茶,並且適當多喝點牛奶吃點豆腐,流失的鈣完全可以補回來,上年紀後可多喝些紅茶。兒童也可以適當喝點淡茶水,對生長發育有益。男性適合喝綠茶、3年以上的生普洱、烏龍茶,特別是武夷巖茶,被稱為“男人喝的茶”;女性可以適當喝些好綠茶,有美容養顏的功效,但在經期、孕期要控制飲茶量,更年期則可以多喝花茶和單從。

7、分季節喝茶

春天重點在於疏通肝氣,而芳香類物質有通竅的功效,所以可多喝鳳凰單從和茉莉花茶。但新鮮綠茶在春季寒氣還太重,不宜多喝,體寒者尤其要註意。夏天消暑解渴首選綠茶。此外,鐵觀音、臺灣高山茶都是不錯的選擇,體質好的人也可以喝些存放3年~5年的生普洱。秋天適合喝青茶,青茶的性、味介於綠茶、紅茶之間,不寒不溫,既能清除體內餘熱又能生津養陰。秋季最適合喝當年春天的鐵觀音和上年的武夷巖茶。冬陽紅茶與熟普。紅茶冬天喝可以養陽氣,給人以溫暖的感覺;熟普洱可以暖胃驅寒,消食化積。

秋季養生三不要

註意一:拒絕秋乏

告別瞭炎夏,迎來瞭天清氣爽的秋天,人們感到比夏天要舒服得多瞭。可是,一些人會有困倦疲乏的感覺,這種現象被人們稱之為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與適應,秋乏會自然而然地消除,但為瞭不因此影響工作和生活,最好還是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首先,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果過度運動,將會增加身體的疲憊感,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其次,盡可能充足睡眠。第三,要調整飲食,飲食宜清淡,避免油膩;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胡蘿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多吃含鉀的食物。第四,要適當多吃含咖啡因的食物。

註意二:拒絕秋燥

秋天幹燥的氣候,使人常感到口鼻咽喉幹燥以及發生燥咳,又因肺與大腸相表裡,秋令還可出現大便燥結。此外,秋燥還可導致口唇幹燥、皮膚幹裂以及毛發脫落。防止秋燥,首先要註意補充水分,每天最好喝3~4杯開水。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防燥護陰為基本原則,可多吃梨、蘋果、葡萄、香蕉、蘿卜及綠葉蔬菜以助生津防燥,少吃辣椒、蔥、薑、蒜等辛辣燥烈之物。中老年人在秋季洗澡不宜過勤,每周洗1~2次為宜,每次不超過半小時,水溫在25℃左右。不宜用堿性肥皂洗澡,應選用刺激性較小的肥皂等。秋季還應笑口常開,經常笑,不但能保養肺氣,還可以驅除抑鬱、消除疲勞、解除胸悶、恢復體力。

註意三:拒絕秋膘

夏天天氣炎熱,能量消耗較大,人們普遍食欲不振,造成體內熱量供給不足。到瞭秋天,天氣轉涼,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宜人氣候,讓人睡眠充足,汗液減少。另外,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積極地儲存禦寒的脂肪,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多於散發的熱量。在秋天人們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這對於本來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註意減肥。首先,應註意飲食的調節,多吃一些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赤小豆、蘿卜、薏米、海帶、蘑菇等。其次,在秋季還應註意提高熱量的消耗,有計劃地增加活動。秋高氣爽,正是外出旅遊的大好時節,既可遊山玩水,使心情舒暢,又能增加活動量,達到減肥的目的。

秋季的9個養生小常識

1.要註意防止熱能過剩,在秋季飲食中,要註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2.中醫稱“宜食麻以潤其燥”。首先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應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蘿卜、西葫蘆、茄子、綠葉菜、蘋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發功用的辛香氣味食物,如芹菜。

3.由夏到秋,氣溫下降,人體為瞭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過於生冷,會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種消化道疾患。所以飲食上有“秋宜溫”的主張,也就是說秋天應當避免光吃些涼和性寒的食物,應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

4.海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和礦物質。而海苔更是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藻糖酸,可以保護人體免受放射線的傷害

5.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6.秋燥癥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卜、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幹喉痛、大便幹結的人食用。

7.秋季要盡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薑、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癥狀。

8.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佳,秋燥易傷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時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9.初秋時節,氣溫還比較高,相對比較幹燥,進補也應以“清”補為主。

秋季養生五大防

1.防濕邪傷脾 俗話說,“秋瓜傷肚”。入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果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於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後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後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2.防秋燥傷肺

白露過後,氣候逐漸變涼,一早一晚就更添寒意,如果這時再赤膊露體,就容易受涼,輕則易患感冒,重則易染肺疾。因秋氣主燥,燥易傷肺,如因著涼而使免疫力下降,無力抵禦外邪,則會出現肺及呼吸道疾病,如發燒、咳嗽等,若風邪侵犯經絡筋骨,使筋絡阻痹,還可出現四肢痹證。

3.防脾虛失聚

夏季天氣發熱,能量消耗較大。人們普遍食欲不振,造成體內熱量供應不足。到瞭秋天,天氣轉涼,人們食欲大振,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氣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減少。另外,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積極地儲存禦寒的脂肪,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大增。“肥人多濕”,如果濕邪困脾,就會減弱脾的運化功能,造成脾虛失聚。所以,肥胖者在秋季更應註意減肥。應註意飲食調節,多吃一些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赤小豆、蘿卜、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並註意增加熱量的消耗。

4.防陽氣損耗

秋令時節堅持鍛煉,不僅可以調養肺氣,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部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然而,由於秋季早晚溫差大,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應防運動過度。秋天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做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宜選輕松、平穩、緩慢、活動量不大的項目。如果運動過度,則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所以,每次運動前還要註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5.防無病濫補

中醫歷來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應註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註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提倡食補。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這些食物與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