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是深受中國漢族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餃子也是北方的年節食品,在中國北方很多地方都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習慣。中國南方地區也普遍有餃子這一食品。包子、餃子等帶餡食品是我國的特色傳統膳食,它們不僅味美,還體現瞭中華飲食的多樣性。但要如何讓帶餡食品達到真正的營養平衡呢?

巧做餃子餡讓餃子更營養好吃

三成肉七成菜。

餡料中的肉應該以瘦肉為主,降低肥肉和動物油的用量,多用蔬菜,並且盡量使用菠菜、芹菜等高纖維的蔬菜,以幫助減少人體對膽固醇和飽和脂肪的吸收。如果能在餡料中加入雞蛋、香菇、木耳、蘑菇等食材,不但能提鮮,改善口感,還能使其營養更加均衡。

和面時加點粗糧。

在和面時加一些粗糧粉或者豆粉,頭伏吃餃子,在和面時可以放點黃豆粉,能提高餃子皮蛋白質含量,因為面粉缺乏賴氨酸,大豆粉恰恰富含賴氨酸,可以用10% 大豆粉與90%面粉混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礦物質、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攝入量,使包子、餃子的口味更加豐富,這麼做也保證瞭一天當中粗糧的攝入量。需要註意的是,由於粗糧粉或豆粉中不含面筋,所以它們的比例要控制在20%以下,否則不容易使面皮成團。

彩色餃子更有益。

所謂彩色餃子,可不是用顏料調和出來的,而是在制餡過程中,一些蔬菜切碎後很容易出菜汁,如果丟掉就等於讓其中可溶性維生素和鉀等礦物質流失,比較好的解 決辦法是把菜汁和到面裡邊,這樣在減少營養損失的同時,還能讓面的色澤更好看,激發食欲。

在這裡,小編整理瞭一些做出不同色彩餃子的方法,例如,橙色:加 入胡蘿卜汁。翡翠色:加入菠菜汁或芹菜汁等。紫色:加入紫甘藍汁。

黃色:加入雞蛋黃液。

青白色:加入雞蛋青液。

珊瑚色:加入西紅柿汁。

墨玉色:加入茄子汁。

紅色:加入草莓汁。

淺棕色:加入芋頭汁。

水晶色:加入冬瓜汁。

此外,在餡料中加幹海帶、幹蝦皮等也能起到“吸水”作用,從而留住菜汁。

溫馨提示:現代人愛吃油炸、有煎類的食物,從而導致瞭一系列的小問題,與油煎等方法相比,蒸、煮和水煎等烹調方法不會引入過多的脂肪,營養素的損失也較小。但在蒸餃子或水煎餃子時,要把餡料調淡點,因為煮餃子時,會有部分鹽溶解到湯裡,而蒸或水煎則不會。

老年人吃餃子有哪些禁忌

餃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吃的食物,尤其是在過年的時候更是我們必不可少的食物,那麼你知道老年人在吃餃子的時候應該註意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老年人吃餃子“四不宜”

一、不宜晚飯吃餃子老年人晚上外出活動少,入睡早,胃腸道蠕動慢,而餃子的面皮是用死面做的,不利於消化,易引起老年人腹脹並影響睡眠。

二、不宜吃粗纖維餡餃子像野菜、芹菜、韭菜餡餃子等,因含粗纖維多而消化時間長,如有心臟病和胃病的老年人不宜多吃,因為消化不良會引起心臟病發作。老年人最好是吃蘿卜、白菜、雞蛋餡的餃子,這些餡容易消化。

三、不宜吃煎餃子因煎餃子的面皮又幹又硬,油煎後更不易消化,最好是把剩下的餃子蒸著吃。

四、不宜吃夾生餡的餃子有的老年人煮餃子時欠火候,撈出來時餡夾生,吃後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脹、胃腸道不適。

健康的飲食才是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保證,健康的飲食習慣也需要我們日積月累的養成。要牢記飲食健康是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環節。

過年吃餃子搭配什麼更健康

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味道鮮美、餡料豐富的餃子一直是人們的心中的美味佳肴,尤其是逢年過節,餃子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角之一。全傢人團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包餃子、吃餃子,一種中國人獨有的幸福油然而生,節日的氣氛更是烘托的愈加熱烈瞭。

餃子雖然好吃,但也有其不利於健康之處。一般來說餃子餡多是以肉為主,肉多菜少,吃多瞭自然會覺得比較油膩,不但口感不適,過多攝入瞭油膩對人體健康也極為不利。因此很多人在吃餃子的時候都喜歡蘸點醋來緩解。其實,除瞭蘸醋外,我們也可以在吃餃子的同時喝些可以去油膩的健康飲品,同樣能收到不錯的效果。

具有去油膩效果的健康飲品有很多,如茶水、果汁等,但與餃子搭配最為適宜的還是要數我國的傳統飲品酸梅湯瞭。酸梅湯是由烏梅、山楂等數種天然原料熬制而成,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粗纖維等營養物質,尤其是其中富含的花表素更是一種植物化學物質,可以極為有效的幫助身體排出油膩。而且酸梅湯的味道雖酸,但它卻屬於地道的堿性飲品,肉類等酸性食物吃多瞭,攝取瞭過多的油脂,導致血液酸化。喝點酸梅湯還會有助於我們保持體內血液酸堿值的平衡。而且酸梅湯的味道酸甜可口,比起苦澀的茶水和甜膩的果汁更為適宜搭配菜肴飲用。

除瞭在健康方面酸梅湯是餃子的完美搭檔外,酸梅湯還與餃子同樣是我國的傳統飲食代表。早在周代就已經有瞭酸梅湯的雛形出現,到瞭清朝酸梅湯更成為歷代皇族的日常保健飲品。而酸梅湯被九龍齋自宮中流傳到民間後,同樣受到瞭百姓們的歡迎,成為瞭京味傳統美食的代表之一。因此,吃餃子就酸梅湯不但有益健康,更是體現出瞭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飲食文化精髓所在。

再過些日子就是我們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瞭,按照習俗傢傢戶戶不但要吃幾頓餃子,還會做上許多佳肴來慶祝新年,所以我們不妨多喝些酸梅湯這種健康飲品,既能解除油膩保證身體健康,也讓這個春節更加的中國味道十足,過上一個京味健康年。

餃子餡的種類

我們都知道餃子是我們東北人的地方特色,它之所以能夠受到我們消費者的喜愛,關鍵在於它的獨特氣味。然而,對於喜歡吃餃子的朋友,你們在平時有沒有瞭解過餃子餡的種類呢?你們一班都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來制作餃子餡的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餃子餡的種類吧。

餃子餡的種類比較繁多,關鍵還是在於我們消費者的口味不同,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口味來選擇合適自己的餃子餡,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做出來的餃子餡比較美味而且適合我們的口味。

餃子餡的一般種類:三鮮餡、雞肉冬筍餡、魚肉韭黃餡、香菜餃子餡、西瓜皮餃子餡、素三鮮餡、西紅柿雞蛋餡、韭菜蝦仁餡、牛肉餡、魚肉餡、素菜餡、豬肉餡。 包餃子可是技術活,下面介紹一些餃子餡的種類及包餃子的小常識。

和的面要“醒”好:這樣才好搟皮、好包,而且不破。在每500克面粉中加1個雞蛋,可使餃子皮更結實。煮的時候,在鍋內放幾段大蔥,也可以在鍋裡加少量食鹽,可以有效地減少餃子的粘連。

調餡時:如全用肉餡,要註意往肉餡裡“打”水,水要慢慢加,並邊加邊用筷子朝一個方向攪動。餡的瘦肉多,可多放些水;肥肉多要少放水。然後再加入蔥花、醬油、薑末、味精等調勻,最後才放鹽。如用肉菜餡,蔬菜最好用生的,要用水燙,防止維生素流失。蔬菜剁好後如果有湯,可輕微擠一擠,以防包餃子時滲出。剁好的菜和肉餡放到一起後,不要多攪,攪多瞭也會出湯。出湯後,可摻些幹面,冬天也可拿到室外冷一冷,油脂一凝就稠瞭。

三鮮餡料:鮮蝦仁200克,水發海參100克,冬筍150克,豬前夾肉200克,薑片10克,蔥節20克,薑末20克,蔥末50克, 雞蛋清1個,精鹽10克,胡椒粉3克, 料酒30克,味精10克,雞精10克,白糖10克,香油25克,高湯350克。

制作方法:

蝦仁洗凈剁成泥,加精鹽、雞蛋清攪勻;

水發海參入鍋,加薑片、蔥節、料酒、雞精、高湯煨入味,撈起切成細粒;

冬筍切成細粒後,入沸水鍋中氽一下撈出;

豬前夾肉去皮洗凈,絞成茸,加精鹽、胡椒粉、料酒、白糖、味精及適量清水攪打均勻;

再加入蝦仁泥、水發海參粒、冬筍粒、薑末、蔥末、香油和勻,三鮮餃子餡即成。

從文章介紹的餃子餡種類中,相信大傢對餃子餡的種類有更好的認識瞭吧。如果你們想要品嘗不同的餃子餡,我們建議大傢可以嘗試一下文章介紹的做法,每次做多幾種餃子餡,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來選擇自己想要吃的餃子。希望你們有所瞭解。

關於吃餃子歷史傳說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如今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

餃子

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陜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裡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大約到瞭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如今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裡單獨吃。宋代稱餃子為“餃耳”,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歷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清朝時,出現瞭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瞭紀念盤古氏開天辟地,結束瞭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

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瞭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紮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瞭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