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瞭寒冷的冬季,人們的抵抗力就會下降,養生尤其是冬季養生,對人體健康是極其重要的。中醫有“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養腎”的說法,那麼冬季應該怎麼吃養生方法?下面我們將做具體的介紹。

冬天要怎麼吃薑才最有益健康

從一天來講,早上吃生薑對身體有易。古人說“早上吃薑,勝似喝參湯;晚上吃薑,等於吃砒霜。”早上吃一點薑,對健康有利。但晚上吃,因為生薑味辛性溫,含有揮發油、薑辣素、樹脂及淀粉等,本來屬熱,會讓人上火,勞命傷身,所以不宜吃。

俗話說得好,“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因此,夏天吃薑對身體更好,中醫認為,薑益脾開胃,止嘔,溫經散寒,解頭疼、發熱,調理痼冷沉寒、霍亂腹痛、吐瀉之疾等。

冬天為什麼要少吃薑?

冬天氣候幹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而生薑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不少水分,加速血液循環,食後容易上火,加重幹燥對我們人體的危害。而在進餐時選擇蘿卜,可以消谷食,去痰癖,止咳嗽,解消渴,通利臟腑之氣。因為蘿卜屬土,按中醫五行之說居中,利脾胃,益中氣。所以冬季服食蘿卜可以預防疾病,利於健康。

俗語“冬吃蘿卜夏吃薑”闡明的是冬天吃蘿卜,夏天吃薑特別適合,但並非指其他季節就不能吃這兩種食物。其實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是種不錯的調味品。另外冬天天氣冷,人容易感冒,而薑湯對風寒性感冒就特別有用,冬季溫差大,從寒冷的室外走入室內都非常適合喝薑水驅寒。

在著名的醫學巨著《傷寒論》中記載的113首方劑中,應用生薑的方劑就有37首。在日常生活中,善用生薑,可以治療諸如感冒、頭痛、腹痛、嘔吐等多種疾病。

冬季應該怎麼吃養生方法

1、冬季可適當食冷飲。

人肺腑火盛,而冬天“上火”的現象似乎還更多,故民間有“冬吃蘿卜夏吃薑”的說法。冬天外界氣候雖冷,但人們穿得厚,住得暖,活動少,可造成體內積熱不能適當散發,再加上冬令飲食所含熱量較高,所以很容易導致胃肺火盛,甚至人會出現“火盛三焦”現象,即上焦蘊熱,表現為舌尖赤紅、舌苔黃厚,易導致上呼吸道、咽峽、扁桃腺、口腔粘膜疾患;中焦蘊熱,多因過食油膩、甜或大補的食物造成,表現為舌苔厚、尿黃、便秘 、焦渴等;下焦蘊熱,多因腎虛、腎炎、膀胱炎、痔瘡等引起。

冬季吃些冷飲,旨在消“火”,不但效果較快,而且也是一番別致的享受。當然,冬天吃冷飲食也要因人而異,尤其是胃腸功能欠佳者需慎食。同時,冷食隻能起到帶走體內一部分熱量的作用,治標不治本,所以不妨再吃些性冷的食物,如蘿卜、蓮子、松花蛋等。

2、冬天適當吃點涼菜。

冬天天冷,人們喜歡吃油脂多、高熱量的食品,加之戶外活動少,因此易發胖,尤其是胸、腹部和臀部。為瞭不增加體重,除瞭註意體育鍛煉外,多吃些涼菜,能迫使身體自我取暖,多消耗一些脂肪從而達到減肥目的,確保健康。

3、冬季可常喝涼開水。

若能經常飲用涼白開水,有預防感冒、咽喉炎和某些皮膚病之效。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涼開水,能使肝臟解毒能力和腎臟排洗能力增強,促進新陳代謝,加強免疫功能,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心肌梗塞。

冬天怕冷吃什麼好?

羊肉

冬季補陽當推羊肉,羊肉性熱、味甘。羊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且含量較豬肉、牛肉高,氨基酸的構成比例比較好。羊肉含有維生素A、B、C、D、K、煙酸、生物素等,尤其是維生素D的含量較高。羊肉所含的鈣、磷、鐵、鉀等礦物質也較豬肉、牛肉高。

羊肉具有強身、補血、暖身、補腎、壯陽、生肌、健力、抵禦風寒之功效,能改善中老年人身體虛弱、陽氣不足、畏寒無力的癥狀。羊肉能補血虛,可治療女性氣血兩虧、形體消瘦。羊肉也有助於潤膚養顏、烏須黑發。羊肉還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有保護胃壁、幫助消化的功能。

羊肉一般的人都可以吃,值得提醒的是:羊肉屬大熱之品,火大的人或有上火癥狀的人不宜食用,流感、急性腸炎病人、高血壓病人忌食。

冬季養生方法和要點

一、養生特點

冬季氣候寒冷,寒氣凝滯收引,易導致人體氣機、血運不暢,而使許多舊病復發或加重。特別是那些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如中風、腦出血、心肌梗死等,不僅發病率明顯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劇上升。所以冬季養生要註意防寒。

冬季,人體陽氣收藏,氣血趨向於裡,皮膚致密,水濕不易從體表外泄,而經腎、膀胱的氣化,少部分變為津液散佈周身,大部分化為水,下註膀胱成為尿液,無形中就加重瞭腎臟的負擔,易導致腎炎、遺尿、尿失禁、水腫等疾病。因此冬季養生要註意腎的養護。

二、養生方法

冬季養生的重要原則是“養腎防寒”。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腎氣旺,生命力強,機體才能適應嚴冬的變化。而保證腎氣旺的關鍵就是防止嚴寒氣候的侵襲。

三、飲食調養

原則

冬季飲食應遵循“秋冬養陰”、“養腎防寒”、“無擾乎陽”的原則,飲食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

養腎為先

寒氣內應腎。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準備

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註腎的調養,註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卜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

溫食忌硬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屬陰,冬季吃這類食物易損傷脾胃。而食物過熱易損傷食道,進入腸胃後,又容易引起體內積熱而致病;食物過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暢,而血量減少將嚴重地影響其他臟腑的血液循環,有損人體健康,因此,冬季飲食宜溫熱松軟。

教你冬季排毒小妙招,5種方法要牢記

1、多喝水

每天保證兩公升的水,就可以通過尿液的排出不少毒素,減輕腎臟的負擔。喝水也有最佳時間的講究。早晨起床時喝水,既可以給機體補充足水分,又可以促進毒素的排出。下午3點左右是中醫認為膀胱神經最活躍的時間,應多喝水。晚上9點是人體免疫系統最活躍的時間,此時及時補充水分可促進人體恢復免疫系統、再生細胞等生理功能。

2、纖維質食品

纖維質食品具有解毒的功效,多吃可有助於消除體內累積的毒性物質。其作用原理是毒性物質在被小腸吸收之前,就可附著在纖維食物上,隨大便排出,從而減少毒素的累積效應。常見的纖維質食品有糙米、蔬菜、水果等。

3、讓身體多出汗

出汗是人體排毒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是冬季人們的運動量少瞭很多,怎樣才能保證正常的出汗呢?洗澡的時候選用天然絲瓜瓤做成的搓澡巾,通過這種摩擦可去除死皮,疏通堵塞的毛孔,保證正常出汗。

4、蒸桑拿

如果有條件,每周蒸桑拿一次都可加快新陳代謝,起到排毒養顏的功效。蒸桑拿前飲一杯水可幫助加速排毒。蒸桑拿的過程中飲多點水,可使排毒效果更好。

冬季養生秘訣 女性必吃三種食物

女性冬季調養身體的秘訣

飲食調養:冬季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應該是以“藏熱量”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鵝肉、鴨肉、蘿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同時,還要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則: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咸,心主苦,當咸味吃多瞭,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冬季飲食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因為此類食物屬“飲”,易使脾胃之陽氣受損。

精神調養:除瞭重視保持精神上的安靜以外,在神藏於內時還要學會及時調攝不良情緒,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狀態時,應盡快恢復心理平靜。同時,在冬季還要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癥的發生。所謂季節性情感失調癥,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發生情緒抑鬱、懶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現象,並且年復一年地出現。這種現象多見於青年,尤其是女性。預防的方法是多曬太陽以延長光照時間,這是調養情緒的天然療法。

起居保健:《黃帝內經》裡指出:“早臥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後為益(尤其對於老人而言)。冬季起居養生應註意以下幾點:首先,穿衣要講“衣服氣候”,指衣服裡層與皮膚間的溫度應始終保持在32℃~33℃,這種理想的“衣服氣候”,可緩沖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其次,要註重雙腳的保暖。由於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因此腳的皮溫最低。中醫認為,足部受寒,勢必影響內臟,可引致腹瀉、月經不調、腰腿痛等病癥。其三,冬季定時開窗換氣有利於身體健康。其四,蒙頭睡覺不可取。冬天蒙頭睡覺極宜造成缺氧而致胸悶氣短。其五,夜間忌憋尿。由於冬夜較長,長時間憋尿,會使有毒物質積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