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有生理上的衰老和心理上的衰老,往往心理上的衰老更讓人顯得蒼老,因此,保持年輕態的心理是很有必要的,老人在身體衰老的同時要預防心理的衰老。老人要保持良好的樂觀心態,讓自己的心理保持年輕,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的舒心。那麼,老人要如何保持心理年輕呢?

老人怎樣保持年輕態的心理

1.鞏固愛情: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恩愛夫妻多長壽”。愈是年老愈要珍惜、鞏固愛情。老年夫婦切莫分開各自跟隨兒女過日子,而應朝夕相處,說說悄悄話,相互體貼,相互關心。

2.珍惜親情:人到老年更應珍惜對配偶、對子孫的感情,讓親情充滿天倫之中。尊重兒女們的選擇,不要過多幹預兒女的生活。

3.增進友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話對許多老年人來說體會尤為深刻。人到老年害怕孤獨,應該多交朋友,並常與老友聚會,或結伴郊遊,使老年生活興趣盎然。

4.愉悅心情:保持良好的情緒,心胸豁達大度,逢事淡然處之,勿與人爭高低,盡力培養自己的業餘愛好,確立精神支撐,從中尋找樂趣。琴棋書畫,種花養鳥,都是最佳的選擇,自可陶醉其中。

5.註意世情:進入老年,也應入時,要註意自己的穿著打扮,因為恰當的修飾能給老人帶來活力,它會使老人自感年輕。同時,註重儀表也利於社交活動。

老人應該如何保證心理健康

1.確立生存意義、正確對待身體的變化

人貴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樣。老年人應客觀地意識到歲月不饒人,要正確地對待身體的變化,要定期體檢,發現疾病及早治療。不要抱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誤治療;也不要被疾病嚇倒,要坦然面對死亡,認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要認真地過好每一天,不僅應老有所養,還要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

2.保持與外界環境的接觸

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這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悅心情,又可以及時的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準備工作,認識到退休是將工作崗位讓給青壯年,有利於提高工作質量及工作效率,從而有利於社會發展,避免“養老金死亡”。退休後多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活動,發揮餘熱。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使生活豐富多彩。

3.生活規律、適度腦體勞動

讓老年人學會安排規律的生活與合理的作息時間,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體質狀況有選擇性、有規律地進行運動。

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極拳等體力運動,下棋、打牌等腦力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延緩大腦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緩記憶力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的減退,思維能力和精力等高級心理功能的減退。

4.傢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礎

老年人常會感到孤獨,希望得到傢人的關心、愛護和照顧,因此子女應經常與老人溝通,遇事與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應有的尊重,喪偶的老人獨自生活,會感到寂寞,因此子女應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為,滿足老年人的願望。

老年人心理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工作:離退休、病休的老年人多數尚有工作能力和學習要求,驟然間離開工作崗位肯定會產生許多想法。對這樣的老年人如不給以工作和學習的機會,自己又不能創造這方面的條件,將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關愛:人到老年,會感到孤獨,希望得到社會的關心、單位的照顧、子女的孝順、朋友的往來、老伴的體貼,使他們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和睦:老年人都希望有個和睦的傢庭和融洽的環境,不管傢庭經濟條件如何,隻要年輕人尊敬、孝順老人、傢庭和睦,鄰裡關系融洽,互敬互愛、互幫互助,老年人就會感到溫暖和幸福。

安靜:老年人一般都喜歡安靜,怕吵怕亂。有時老同志就怕過星期天,這一天兒孫都來瞭,亂嚷嚷地過瞭一天,很多老年人是受不瞭的,他們把這天叫作“苦惱的星期天”。

坦誠:老年人容易多疑、多憂、多慮、愛嘮叨。他們喜歡別人征求他的意見,願出謀獻計。我們對老年人這些心理特點,要以誠相待,說話切忌轉彎抹角。

求偶:喪偶的老年人獨自生活,感到寂寞。子女照顧也非長久,別人都代替不瞭老伴的照顧,所以子女應該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老人常見的6大心理危機

一、憂鬱心態。老年人離退休後,社會地位和社會交往也發生瞭不小的變化,此時感到的反差更大,常常會睹物思舊,留戀過去,回顧當年,多愁善感。致老年人憂鬱心態的產生和發展。

二、急躁心態。老年人由於自身社會角色的改變,孤獨感、自卑感增長。遇事急躁,易動肝火,將會嚴重損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三、多疑心態。這種心態大多產生在一些長期與他人缺乏溝通和來往的老人身上,他們對別人的關懷和幫助,常常會懷疑其是對自己不懷好意的疑病心理。

四、懼死心理。這類老人懼怕談論死亡,不敢探視病人,怕經過墓地和聽到哀樂,甚至看到一隻死亡的動物也備受刺激,不敢正視。

五、愛幻想心理。受身體逐漸衰老的影響,有些老年人盼望長壽的願望會越發強烈。於是,他們會常常用幻想來欺騙自己,以獲得一時的心理寬慰,如愛聽他人關於自己健康的恭維話等。

六、害怕孤單心理。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異常,這類老人既希望別人關心照顧,又害怕由於過分期望而出現過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於是常常拒絕與他人交往,因而會變得行為孤獨、性情孤僻,與周圍人的距離越來越遠。

長壽老人具有的心理特點

(1)興趣廣泛

大多數長壽老人,都有業餘愛好,興趣比較廣泛。如種花養魚、吹拉彈唱、書法繪畫、集郵寫作、河邊垂釣等。生活充實,才能“樂以忘憂”,並且使大腦和全身各器官得到鍛煉,延緩衰老。

(2)樂觀豁達

長壽老人大都胸襟開闊,心態平和,為人處事熱情,樂於工作,善於助人,遇事不怒。他們生活得自由自在,輕松大方,沒有壓力。事實證明“心胸窄,憂患多;心胸寬,人快活:人快活,疾病躲”。

(3)節哀制怒

在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坎坷、挫折,甚至災難等,這些自然會讓人氣憤。而長壽老人遇到這種情形,都能盡量做到制怒,順其自然,想得通、看得遠,在逆境中自強自立,努力走出困境。

(4)寬以待人

長壽老人大多能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凡事不斤斤計較,不患得患失。當自己吃虧時,能為國傢、集體和他人著想,做出一些讓步和犧牲,平時能多看他人的長處和優點,取長補短。具有這種良好心理和精神境界,心理上自然容易保持平衡,有益於延年益壽。

(5)熱愛生活

長壽老人多數有“老驟伏櫪,志在千裡”的雄心壯志,顯得精力充沛,生氣勃勃。這主要是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傢庭。他們每天讀書看報,能與時代共前進,每天有事幹,精神有寄托。而且他們具有比較科學的生活方式,起居有規律,睡眠有保證,能順應自然。基本做到瞭人與自然的平衡。這些自然有益於健康長壽。

(6)知足常樂

研究表明,一個人有過多的奢求,必然會經常失望,心理出現不平衡,影響健康長壽。而長壽老人則多具備知足而樂的心態。因為他們知道,高興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既然這樣,為什麼不快樂地度過每一天呢?所以,他們能夠從實際出發,對自己和他人從不苛求。這種和善、平靜、知足的心理,使他們的身心與環境長期處於平衡而有規律的狀態,為健康長壽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