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量飲酒有益健康這個說法不僅僅在酒類營銷中經常強調,許多醫學、營養和科普界人士也經常提到——而且,他們還真能擺出許多科學研究文獻來支持這種說法。這種說法真的靠譜嗎?詳細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傢。

適量飲酒是否有益健康

適量飲酒的確對心血管有益

這個說法大致起源於1991年。在美國的一個電視節目中,有人提出瞭一個“法國悖論”——法國人的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並沒有多健康,他們的心血管發病率卻不高。節目中給瞭一個解釋:法國人喝葡萄酒多,葡萄酒可能有利於心血管健康。

為瞭解釋“法國悖論”,各國科學傢們進行瞭大量研究,總共調查過的人數加起來超過百萬,時間長的可達一二十年。在流行病學調查領域,這可以算得上數據最豐富的研究之一。在這些研究中,科學傢們把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以及它導致的死亡率與喝酒的量對比,發現“適量飲酒”的人群中二者都比完全不喝酒的人群要低。當然,喝酒比較多的人群中,這二者又升高瞭。而且,不僅僅是葡萄酒,啤酒和白酒也有類似的結果。

作為流行病學調查,往往會受到其他“混雜因素”的影響。比如,經常喝葡萄酒的人,收入往往比較高,因而醫療條件等也要好一些。一般的結論是,在剔除瞭科學傢們能夠想到的混雜因素之後,“適量飲酒”對心血管健康的積極作用減小瞭,但並沒有完全消失。也就是說,比起不喝酒的人,每天喝一點酒的人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以及它導致的死亡率依然要低一些。

為瞭解釋這一現象,有學者提出瞭一些假說。比較有名的一個是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劑比如白藜蘆醇。不過,動物試驗又發現,要通過喝葡萄酒來達到白藜蘆醇起作用的劑量,人會先被撐死。另一種著名的假說是酒精有助於增加血液中的“好膽固醇”,而好膽固醇的增加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一些試驗證據似乎支持這種假說,“適量飲酒有益心血管健康”也就得到瞭較多認同。

飲酒無論多少,都有致癌風險

但是,心血管疾病並非危害健康的唯一因素,“適量飲酒”會不會對於其他的健康因素也有影響呢?2004年,意大利學者發表瞭一項薈萃分析,匯總瞭過去30多年中發表的喝酒與腫瘤等14種疾病以及受傷情況的流行病學調查。在這些研究中,飲酒量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與通常的結果很一致:與不喝酒的人相比,每天喝20克酒精的人冠心病的發生率低大約20%。

但這是“適當飲酒”唯一降低的疾病發生率。在其他疾病中,即使是每天喝25克酒精這個“適量”,也會導致多種疾病的風險明顯增加,比如口腔癌和咽癌的風險增加82%,食道癌增加39%,喉癌增加43%,乳腺癌增加25%,原發性高血壓增加43%,肝硬化增加1.9倍,慢性胰腺炎增加34%。其他的結腸癌、直腸癌、肝癌也有小幅增加。如果飲酒更多的話,那麼這些疾病的風險就大大增加。同飲酒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研究相比,飲酒與其他疾病風險的研究還比較有限。雖然這項薈萃分析中涉及的人數超過瞭11萬,但具體到許多疾病上,研究數與涉及的人數也都不算多。這就使得結論的代表性比較有。

由此可見:第一,飲酒對健康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應僅考慮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雖然酒類營銷很喜歡這樣宣傳;第二,飲酒對癌癥風險的影響是隻要喝瞭,就會增加。

喝酒的危害

喝酒對人體的傷害是全面的,尤其空腹喝酒摧殘更大。

首先喝酒直接傷肝,酒精肝、肝炎,肝硬化,肝臟傷瞭後,視力必然下降,身體解毒能力也下降,造成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病和腫瘤。

其次喝酒傷胃,消化不好,體質就差,也容易感染其他病。

第三,喝酒還會傷害心臟、脾臟,胰腺,容易引起高血壓,心血管病,中風和胰腺炎。

第四,喝酒會傷腎,造成前列腺炎,影響性功能。

第五,喝酒傷神經,經常酗酒的人會產生對酒的依賴性,脾氣變得暴躁、不安。

第六,喝酒傷害容貌,經常喝酒的人容貌枯槁、憔悴,皮膚也容易衰老。

飲酒和醉酒的區別

1.仰臥。醉酒者容易嘔吐,但酒後人神智不清,咽反射及吞咽動作較為遲鈍,此時如果仰臥,嘔吐物可能會難以吐出來,還可能返流回到氣管中,導致誤吸。誤吸輕者會發生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較大量嘔吐物堵塞氣管,導致窒息發生,危及生命。

2.俯臥。深度醉酒者的呼吸中樞受到抑制,呼吸比較微弱,俯臥時,人口鼻朝下,常易埋入被褥或軟枕中,導致口鼻呼吸不暢。再加之胸腹部受壓,呼吸會進一步受到抑制。而醉酒者的全身肌肉松弛癱軟,難有足夠的支撐力來變換睡姿。以上諸多因素,可引起吸入空氣不足,加重醉酒後的昏迷。

3.坐位。我們常看到,在公共場所有些人喝醉瞭,就到沙發上坐著睡,這樣也會有危險。

人深度醉酒時,心血管反射調節能力相應減弱,加上嘔吐、出汗會使機體丟失大量水分,此時血管內的血容量會相對不足,易出現低血壓、休克。血壓低時,坐位不利於腦部的血液供應,也不利於下半身的血液回流,會使心、腦、腎等重要生命器官缺血。

側臥是醉酒者的安全睡姿,醉酒者應當有側臥的意識。當傢裡有人喝醉時,傢人也不能隨便讓他一躺,就撒手不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預防。

1.寬衣解帶,側頭後仰。解開醉酒者的領帶、衣扣等;抬起其下頜,使頭偏向一側並稍後仰,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2.側身而臥,枕頭抵背。采取側臥位,並在背後加個枕頭或者阻擋物,避免睡眠過程中翻身成仰臥位。

3.留心觀察,直至清醒。傢人應每隔一會兒去看看醉酒者有無異常表現,直到他完全清醒過來。

4.昏迷窒息,送院救治。一旦發現醉酒者出現昏迷,應及時送其到最近的醫院救治。

怎麼喝酒不容易醉

1、不要空腹飲酒

因為空腹時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可以在赴宴之前吃點東西。那具體吃點什麼好呢?一般吃點高蛋白的比較好,例如吃兩個雞蛋,喝點牛奶,豆漿等,因為這些高蛋白的食品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結合,發生反應,減少對酒精的吸收。註意,切忌用咸魚、香腸、臘肉下酒,因為此類熏臘食品含有大量色素與亞硝胺,與酒精發生反應,不僅傷肝,而且損害口腔與食道粘膜,甚至誘發癌癥。

2、宜慢不宜快

飲酒後五分鐘乙醇可進入血液,30~120分鐘時血中乙醇濃度可達到頂峰。飲酒快則血中乙醇濃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會出現醉酒狀態。若慢慢飲入,體內可有充分的時間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產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3、飲酒時吃豬肝最好

這不僅是因為其營養豐富,而且因為豬肝可提高機體對乙醇的解毒能力,常飲酒的人會造成體內維生素B的丟失,而豬肝又是維生素B最豐富的食物,故吃煮豬肝或炒豬肝是很理想的伴酒菜。

4、不要混合碳酸飲料喝

不要和可樂、汽水等碳酸飲料一起喝,這類飲料中的成分能加快身體吸收酒精。更不要多種酒混著喝,喝一杯啤酒再來一被白酒,接著是一杯葡萄酒,這樣很容易就倒下。

5、多喝白開水

喝酒時,要多喝白開水,以利於酒精盡快隨尿排出體外;喝啤酒時,要勤上廁所;喝烈酒時最好加冰塊。喝酒之後,盡量飲用熱湯,尤其是用薑絲燉的魚湯,特別具有解酒效果。

6、多吃綠葉蔬菜

由於酒精對肝臟的傷害較大,喝酒的時候應該多吃綠葉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劑和維生素可保護肝臟。還可以吃一些豆制品,其中的卵磷脂有保護肝臟的作用。

7、甜點加水果

飲酒後立即吃些甜點心和水果可以保持不醉狀態。俗話說“酒後吃甜柿子,酒味會消失”,這話不錯。甜柿子之類的水果含有大量的果糖,可以使乙醇氧化,使乙醇加快分解代謝掉,甜點心也有大體相仿的效果。

8、喝點淡茶

民間流行喝濃茶解酒的說法沒有什麼科學根據,茶葉中的茶多酚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但濃茶中的茶堿可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反而會加劇頭疼,因此酒後可以喝點淡茶,也可以吃一些水果,或者喝一些果汁,因為水果和果汁中的酸性成分可以中和酒精。

冬天喝酒抗寒正確嗎

“喝酒暖身”的說法其實並不科學。人們喝酒後確會有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酒精刺激身體表面的毛細血管,使血管變粗,血液加速流向皮膚。在酒精刺激下,人體肝臟等處儲存的血液也會流到身體表面,感到溫暖的隻是皮膚表皮。

但這種現象隻是暫時的,事實上,因身體散熱速度加快而消耗的熱量,比酒精供給的熱量還要多。等酒勁過去,機體貯存的大量熱能散發體外,而因為酒精作用,血管不能及時收縮防止血液散發熱量,身體禦寒能力反而下降,使人渾身起雞皮疙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酒後寒”。

冬天喝少量酒對身體有益,但過量飲酒除瞭傷胃外,還會傷害肝臟、增加心臟負擔,令血管失去彈性,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不良後果。

專傢提醒說,飲酒禦寒隻是一種錯覺。酒精中的乙醇會引起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使人體內大量的熱量通過皮膚散失,進而會使體溫下降。因此,飲酒禦寒,不僅起不到禦寒功用,反而易使人出現感冒、凍傷等癥狀。

尤其需要提醒的是,靠飲酒禦寒對老年人更為不利。老年人本來就對體溫變化不十分敏感,如因喝酒引起體溫中樞調節紊亂,更容易損傷其調溫功能。

大量飲酒可引起急性酒精中毒,會導致醉酒者昏迷、神志不清。如果是醉倒在室外的嚴寒中,還會使人出現感冒、凍傷等癥狀,甚至有凍死的危險。

禦寒,一是要進食有營養、熱量高的食物,來幫助身體增加熱量;二是加強保暖。若是單純靠飲酒禦寒,反倒不耐寒,所以飲酒禦寒是不可取的。由此而生的喝酒可活血、有利關節的說法,更是不科學的,酒能產生的熱量很有限,對關節沒有什麼意義。

此外,長期飲酒會加速骨鈣的丟失,導致腳軟無力、腰背疼痛。經常飲酒會導致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使血漿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濃度升高,造成動脈粥樣硬化。酒精對消化道的不斷刺激,會加重肝病、胃病和十二指腸潰瘍、食管炎等患者的病情。長期飲酒還會造成營養不良,可引起肝硬化並發肝衰竭,甚至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