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進補”的理論是我國中醫學積數千年經驗所流傳下來的豐富的文化遺產,也是中國傳統的健身、保健方法之一,有它的科學理論基礎。但是,你一定要避開一些進補誤區才行。下面來瞭解一下中老年人如何科學進補。

老人科學進補要避開哪些誤區

誤區一盲目相信廣告

廣告中,關於各種補品的“神奇”、“靈驗”“包治百病”功效的宣傳,往往誇大其詞。

保健品不同於食品,也不同於藥品。在國外,對這類保健品稱為“功能食品”,它既不能針對某一種疾病有效,也不能使你在原有健康的基礎上更加強壯。它僅能使你的亞健康狀態恢復到正常的健康狀態。

誤區二進補等同於養生保健

隻有身體出現問題的人才需要進補,營養充足、無病無痛的人,就不必吃補藥瞭。這好比衣服殘破要修補,不殘、不短、不破、不洞穿的衣服,無需縫補。過去許多長壽者,居於深山老林,粗茶淡飯,照樣身強體健。反過來看,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到清代,酷愛進補的短命天子倒不少。

誤區三不辯證進補

即使你身體虛,也不能盲目進補。身體虛有許多種,每一種虛證,都有針對性的補方補藥,不對證,不但無效無益,有時反有副作用。

老一輩中醫師的用藥是十分嚴謹的,即使是現成的補藥或補膏,也要觀其處方成分然後辨證使用。因此,如何根據各人的身體體質和機能狀況進補、調理,服用哪一類補品更為合適、收效更大,應當在醫生診斷和指導下進行。

誤區四用補品代替一日三餐

人體對營養的攝取,主要是靠一日三餐,而絕不能僅僅依靠營養補劑。《皇帝內經》就明確指出:補品隻能用於調養虛弱的體質,機體的營養供給,還得讓位於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飲食。現代營養學證明,隻有一日三餐飲食均衡,才能使你的營養均衡。

誤區五用進補代替鍛煉

醫學傢對人們提出忠告:“生命需要運動,隻有配以必要的體育鍛煉,營養補劑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因為無論是正常營養的攝取,還是營養補品的吸收和利用,都必須依賴於人體健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功能。有些人缺乏運動,體質虛弱,胃腸消化功能差,代謝利用率低,吃下瞭營養補品,也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甚至會因體質虛弱或進補不當而產生副作用或反作用。

誤區六認為補品越貴越有功效

高價補品大多是加瞭一些價格昂貴的中藥材,如龜板、鱉甲、藏紅花、蟲草等。然而,沒有針對性的用藥,一般不會顯出特殊效果。況且,補藥中能有幾兩鱉甲?所以說,藥價高低並不完全代表療效的優劣。

中老年人如何科學進補

一、進補宜對號入座

中醫主張根據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虛實的不同,分為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四大型,並作對癥進補。

陰虛

陰虛是指機體精血精液營養物質的虧耗。多表現為手足發熱、潮熱盜汗、失眠心煩、面部烘熱、口幹渴飲、大便秘結等,常見於形體瘦弱的中老年人及患有肺結核、糖尿病、更年期綜合征長期使用激素的病人。藥補應該選擇麥冬、百合、玉竹、冬蟲夏草、黃精、靈芝等。食補則選銀耳、花粉、燕窩、芝麻、龜、鱉等。

氣虛

氣虛是指人體臟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或適應能力下降,多表現為精神萎靡、四肢乏力、眩暈氣短、動輒心慌、易於感冒等。常見於年老體弱及神經衰弱、貧血、低血壓等病人。藥補應選擇人參、黃芪、山藥、蓮子、芡實等。食補有火腿、豬肚、泥鰍、羊肺等。

血虛

血虛即貧血所造成的一系列表現,如面色蒼白或萎黃、口唇指甲色淡、視物模糊、眩暈耳鳴、頭昏心悸、四肢麻木等。用藥可選擇阿膠、當歸、首烏、桂圓、紅棗等。食物補品有雞蛋、豬肝、花生、菠菜、鱔魚、海參等。

陽虛

陽虛指陽氣虛弱、機體的功能衰退、代謝低下、熱量不足,臨床表現畏寒怕冷、四肢不溫、面色蒼白、夜間多尿、小便清長、大便稀爛、性欲低下、陽痿滑精等,多見於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腎炎、腎上腺皮質或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病人、肥胖病人體力虛弱者。可選擇含有蛤蚧、鹿茸、肉桂、刺五加、菟絲子、仙茅、胎盤、海馬等溫熱助陽之品。食補應選擇羊肉、狗肉、牛肉、桂圓、核桃、紅棗等。

二、要加強消化功能

膏滋藥是冬春進補中經常用到的一種傳統中藥制劑。它具有糾偏祛病、協調陰陽、補益氣血、增進體力與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但體質虛弱的人使用時應特別註意。這類人一般消化功能較差,且伴有胸悶、泛酸、噯氣、厭食、大便稀爛或便秘、舌苔厚膩等,若服用膏滋藥,更會發生食欲不振、胃部脹滿等癥狀。需先用消導藥(俗稱開路藥),如陳皮、半夏、川樸、枳殼、神曲、山楂等,連服1~2周,以運脾健胃、理氣化濕,改善消化吸收功能,達到預期效果。

此外,進補者若有便秘、機體消瘦、食欲不振等現象,同樣不容忽視。可服大黃制劑,使大便通暢,食欲增加,利於進補。

三、要註意劑型與服法

目前市場上的中藥補品名目繁多,除傳統的丸、散、膏、丹、酒劑外,尚有膠囊、口服液、沖劑等,應合理選用。如補膏較滋膩,就僅適用於冬令服用,春季不適合;人參酒、十全大補酒等,胃潰瘍病人就不宜服用;單味人參、西洋參的用法與療效息息相關,如含化法雖較方便,但有效成分難以全部溶出;燉服法費時久,難以堅持;茶飲法經開水多次沖泡,濃度降低,故選用沖劑為好,且應用足劑量與用夠療程。

老年人進補有什麼註意事項

補藥的選擇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365味中藥中具有補養作用的中藥有70味之多。在抗老延齡選用補藥方面,歷代醫傢對“腎虧易衰老”的認識是一致的。有人初步分析瞭李時珍《本草綱目》所載的1892種藥物中,發現明確載有耐老、不老、延年、增年作用的藥物達117種,比較常用的約109種,其中補益藥約50種,占28%以上,補腎藥有28種,健脾藥13種,養心藥6種,說明益腎健脾藥占較大比重。在藥物的復方組成方面,也有人分析瞭13部有代表性的方書,發現記載有長生、耐老、不老、延壽的方劑124首。其中溫補腎陽為主的約占87首,占70.2%,其方法多采用溫柔而不剛燥的溫補藥與滋益腎陰、填精補血的藥物同用,組成溫腎陽、益腎陰、填精補血之劑 以滋補腎陰為主的28首,占20.2% 以健脾益氣為主的約11首。可見中藥抗老延齡方面的作用,重點以補腎為主,健脾為輔。

冬令進補

人們通過長期對自然界四季氣候變化的觀察,得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又把人體中五臟中的腎臟作為冬季的主令,因為“腎為封藏而主蟄”,冬季又為收藏季節,此時進補,可以藏而不泄。所以人們習慣於冬令進補,如服用膏滋藥、人參、阿膠、黑白木耳、鹿茸、海狗腎、冬蟲夏草和各類成藥,以及各種食物進補。由於冬令進補的藥品很多,有單味,有復方,可根據病情、體質的不同,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服用。

伏天進補

伏天是一年中氣候最炎熱之時。民間服補藥習慣上多在冬季,叫做冬令進補,因冬至以後,天氣寒冷,不會出汗,服補藥可以收藏吸收,不被汗泄。而熱天進補,怕補藥成分隨汗而泄,等於不補。事實上伏天同樣可以進補,其功效並不遜於冬季,因為伏天氣候炎熱,晝長夜短,夜睡較少,工作辛苦,出汗較多,易感疲勞,體內空虛,加上烈日當空,炎暑傷氣,大都出現氣陰兩虛之證,特別是老年人更甚,此時進補,反易填空吸收,最為適宜。在藥補方面,適宜清補,不宜滋補,以免礙胃助濕。清補以服用人參最為理想,因氣陰兩虛而人參是補氣生津的主要佳品,其他補品,可根據病情體質,因人而施,量體裁衣。尤其對季節變化易發的疾病如哮喘、老慢支、冠心病等,可趁伏天病情穩定時,予以辨證調補,即所謂冬病夏治,以防患未然,達到治本效果。這樣夏補與冬補並進,具有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之功。

老年人如何選擇滋補中藥

“補”的正確理解

進補得法,增進瞭健康;進補不得法,反而會損害健康,我們叫做“補病”,輕的停補後適當處理可恢復,重的甚至於危及生命。所以,進補必須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進補,身體缺少什麼就補什麼,如果不需要就不必補。一個沒有偏食胃口正常的人,從飲食中獲得的營養物質即可滿足生理需要。同時,個人的體質、病因、癥狀既是基本相同,進補的藥也可能完全不同,若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同一補法去補,或者認為隻要是補藥就行,這樣隻會適得其反。

科學健康的補法

藥補,除瞭要適體、適時補,還要適量。藥物的作用主要靠藥性,而且都有一定的偏性,進補就是利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例如,人體偏於熱性,就利用偏於寒性的藥物來糾正,如果用之過多,糾正太過,人體又可偏於寒性。即使是屬營養制劑的補藥,隻要補夠量,就不能再補,補過瞭頭,就會影響人體各種營養物質相互間的平衡協調,從而帶來危害。所以,藥補一定要適量,要得法,要多問醫生。切不可想當然的進補。

人到老年,生理功能逐漸減弱,很容易導致衰老,各種虛癥隨之出現,進補可減緩生理功能的下降,推遲衰老的進程,達到長壽之母的。但是,進補一定要根據身體虛的類型來選擇補的方式。

例如,氣虛主要表現為體倦力乏,稍饑餓即心慌、氣短、頭暈、出汗,平時易患感冒。易用補氣健脾之品。補藥補品可選用人參、黨參、黃芪、大棗、淮山藥、白扁豆、豬肝、牛肚、羊肚、鯽魚、雞肉、驢肉、泥鰍等。

中藥養生是老年養生的途徑之一,但並不是唯一途徑。所以老年朋友不要聽到凡是可以滋補的中藥都買回來食用,這樣的做法是不科學不合理的。像無病的老年人可選用人參、西洋參、枸杞子、杜仲、首烏、冬蟲夏草、靈芝、蜂蜜、胡桃肉、鴿肉等。但是,也應該註意量的適度。

老年人秋季進補須養陰

秋季陽氣逐漸收斂,陰氣慢慢滋長,而肺氣和燥氣過度地交換循環造成體內津液大量耗傷,此時人體如能及時順應秋冬收藏規律而養陰,可使體內保證氣血運行的陽氣有所收斂而不致外散,積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精氣和營養。所以秋季進補,養陰為上。《素問》認為,人至中年以後,腎中精氣逐漸衰少,促進津液分泌和血液生成的腎陰也隨之衰減,老年人容易出現腎陰虧虛。因此,秋季養陰對於中老年人顯得尤為重要。

中醫認為,陰虛征是指體內津液精血等陰液虧少所表現的虛熱征候。其表現為形體消瘦、口燥咽幹、五心煩熱、小便短黃、大便幹結等特征。秋季進補原則是益氣養陰、氣陰雙補,由於老年人臟器衰弱,脾胃消化功能不足,因此進補時要選用補而不峻、潤而不膩的平補之品,不能馬上進食阿膠、甲魚等過於滋膩的養陰補品,這樣會滋膩礙胃,加重脾胃的負擔,甚至損害其消化功能,既浪費又有損健康。秋季,可選用茭白、南瓜、芡實、蓮子、桂圓、花生、栗子、藕、百合、山藥、白扁豆、黑芝麻、紅棗、核桃、梨、荸薺、胡蘿卜、番茄、薺菜、平菇、黃鱔、海蟄、海帶、蛇肉、兔肉等食物,既營養滋補,又容易消化吸收。還可適量服用黃芪和西洋參、太子參等氣陰雙補之品,老人秋補忌用人參、鹿茸、淫羊藿、肉桂等過於溫熱的補藥。

此外,初秋除註意精氣的收斂護養外,還要註意科學安排勞作與休息,多喝些開水、淡茶、豆漿、牛奶。在清晨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也是秋季進補的一種輔助方法。

老人應當註重秋季進補這個環節,進補過程中要註意養陰,除此之外,還要註意其他的輔助方法,如鍛煉、飲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