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心臟病的治療離不開運動,運動可以促使心臟的小血管擴大、延長、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狀況,改善血液中脂質代謝;但不是所有運動都適合心臟病患者,像一些劇烈運動,心臟病患者就堅決不能做。以下是一些適合心臟病患者的運動,一起來看看吧。

心臟病的黃金搶救時間是多久

目前,心臟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命的第一疾病,除瞭老年人,中青年也成為心臟病猝死的高危人群。年輕人的心臟病突發往往沒有明顯先兆,突然發作,很危險。不過,心臟一旦“受涼”,也會發出一些預警信號給身體。通常表現為:胃部憋悶、脹滿,有時候還會伴有鈍痛、火辣辣的灼熱感、惡心欲吐,大便後會有一些緩解,但不適的感覺不會完全消失。

勞累時突然出現左胸部疼痛或延長的壓迫感,休息時可以好轉。這種疼痛可能放射到肩部、手臂、頸部或上下頦,且常伴有出汗,突然出現一陣心慌、眼前發黑,有要跌倒的感覺。有些人除瞭常見的癥狀外,還會出現呼吸急促、一呼一吸拉長或喘不過氣來的現象,靜坐幾分鐘後,呼吸似乎恢復正常,但是當患者重新開始走動時,喘息又開始。有的人急走之後會感到嚴重疲勞,連伸直身體的力量都沒有。這種疲勞不局限於身體的某個部位,而是全身性的。有些人熟睡過程中突然驚醒,感到胸悶、呼吸不暢,需要坐起一會才可好轉。

專傢提醒:一旦有瞭上述這些癥狀,切莫輕視,別以為自己得瞭小感冒,一定要去醫院,提早治療。

專傢指出,當猝死發作時,如果在2分鐘內進行搶救,大約有50%的人可以存活。一旦有人出現心臟性猝死,除瞭馬上打求救電話外,正確的搶救步驟為:首先讓病人就地平躺,大聲呼喚,如果發現病人沒有意識也沒有呼吸,要立即對準病人的前胸正中偏下部位猛力捶擊1至2拳。同時捏住病人的鼻子,對其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往病人嘴裡吹4口氣,然後進行胸部按壓,每分鐘100次,每按壓30次,口對口人工呼吸進行2次,一直堅持到急救人員到場。

心臟病人怎麼運動

心臟就像汽車的發動機,一旦停止運動,不能向其它部位供油,這部車就跑不起來瞭。如果心臟停跳4~6分鐘,不能向身體各個器官輸送血液,尤其是大腦細胞缺氧超過4分鐘,就會出現不可逆轉的病變。要是搶救不及時,造成植物人狀態,很難恢復。所以,有心臟疾病的中老年人,如果特別喜歡爬山,應選擇坡度較為平緩,高度別太高的山,最好爬山地點附近有醫院或急救中心。這樣,一旦出現意外,可以得到及時的搶救。

爬山時,當身體開始出冷汗、面色蒼白、心跳減慢、呼吸困難時,這種旁人難以察覺的體征,隻有自己感覺得到,應立即停下休息。需要註意的是,爬山時一定要隨身攜帶心臟的急救藥物。同時要隨時根據身體狀況調整爬山的速度,不要把登頂作為唯一的目的。

遊泳:遊前試水溫,不忘做熱身

很多人都把遊泳當成健身運動,對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外科主任萬峰認為,心臟病人在選擇運動時,一定要謹慎,最好不要遊泳。心臟病人在遊泳的過程中,往往還感覺不到累時,其實已經是過度勞累。如果下水前準備活動不夠,水中溫度與地面溫度溫差過大,突然進入涼水裡,容易引起肢體血管和心臟血管痙攣,導致心動過速、喘不過氣來,容易出現生命危險。

國傢體委運動創傷醫學專傢李傢盈教授認為,心臟不好的人在遊泳時熱身運動不要少,同時選擇的水溫最好和室溫接近。遊時速度不能太快,應慢慢地鳧水,時間大概在10分鐘左右,就要上岸休息。

運動處方:練前要評估,中間需調整

一個冠心病人,做完支架或冠脈搭橋以後,是可以去運動的。但是,他采取何種運動方式?運動量應多大?每周幾次?應該先對他的心臟功能進行評估,然後根據評估的結果,給他開出“運動處方有心肌梗或心臟做過搭橋手術的病人,運動前一定要做心臟功能的評測。

運動處方”由三個要素組成:

熱身———運動前要充分的熱身,做些肢體的伸展活動、廣播體操、深呼吸等,時間在10~15分鐘左右。

運動———運動量怎麼去衡量?一般以心率做為衡量的指標。運動時,心率每分鐘最低不能低於112次,最高不能高於126次,運動中每分鐘的心率保持在這兩個數值之間。運動頻率,每周要保持3到5次。低於3次,達不到運動量,高於5次,沒有必要。

整理———是運動後的身體調整。深呼吸、步行,15分鐘左右,讓心率恢復到安靜狀態下的70次。

患有心臟疾病的人按照“運動處方”運動,2到3個月後,要到醫院做心肺功能的復查。醫生會根據復查結果,調整制訂新的“運動處方”,進行下一個階段的運動。如果經過復查,心臟功能增強,就增加運動量;心臟功能差瞭,就減少運動量。增加或減少的數量,是醫生針對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病情程度,“量身定做”的。

對中老年人最安全、最有效的就是有氧運動,如慢步行走(兩腳交替支撐,不傷關節)、打太極拳,騎自行車等。但每次不要超過40分鐘,這樣能夠避免時間過長,身體產生有害的物質———自由基。想運動時間長點兒的人,可以采用分段運動,如上午9點鐘散步30分鐘,下午4點鐘散步30分鐘,晚上7點鐘散步30分鐘,同樣能夠達到健身的效果。

有氧運動有益心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由英國心臟基金會資助的一項長期研究發現,每周隻要進行兩個半小時的舒緩運動,就能抑制一些可能引起心臟病的炎癥。並且,不論什麼年紀的人,加強體育鍛煉都能顯著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運動能抑制炎癥

運動有助於改善健康狀況,這點已是眾所周知。但英國科學傢的這項最新研究發現,運動之所以有益健康,是因為它能抑制炎癥。

自上世紀90年代起,研究人員對4000多名公務員開始進行跟蹤研究。當時,這批研究對象的平均年齡為49歲。科學傢對這批研究對象血液中的兩種關鍵炎癥標志物進行瞭分析:C反應蛋白(CRP)和白細胞介素-6(IL-6)。6年後和11年後,科學傢又兩次對其進行重新分析。

研究人員發現,從一開始,經常運動的研究對象身體內所含有的CRP和IL-6相對較少。並且,在研究進行的10多年來,CRP、IL-6含量與人體運動量之間的反相關關系長期存在。

“我們的研究首次證實,保持積極的生活方式能夠抑制炎癥和心臟病。”這項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倫敦大學流行病和公共健康學副教授馬克·哈默表示,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人血液中含有較少的炎癥標志物。即使是在那些快要或已經退休的中老年人中,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人的炎癥水平也低於運動較少的人。

每周5次有氧運動

英國政府建議,成年人每周應進行五次有氧運動,每次不少於30分鐘。最初,大約隻有一半的研究對象能堅持每周鍛煉5次。在隨後幾年裡,這一比例上升到83%。

“這是因為他們在研究的最後階段逐漸開始退休。”哈默說,“如此看來,退休有助於增加鍛煉。人們在退休後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使他們的心臟在逐漸老化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健康。”

研究人員還發現,不隻是那些高強度的體育訓練才能產生對身體有益的效果。快走和遊泳等常規運動能使心率提高到每分鐘120次或更快,但即使隻是散散步、或做做園藝,也有益於健康。

“在閑暇時間進行適量、舒緩的運動,對健康就很有幫助。”英國心臟基金會資深心臟外科護士莫琳·塔爾伯特說,“這項研究強調,加強鍛煉將對心臟健康產生積極影響,用運動重振你的生活,永遠也不晚!因此,戴上你的園藝手套、或者拾起畫筆作畫吧!當然,重要的是,不要真等到退休才離開沙發,堅持體育鍛煉是保持心臟健康的重要途徑。”

“三高”人群運動要量力而行

很多人都知道運動能夠改善心臟功能,但在臨床上,運動“毀心”的事件也常常發生。我的一個病人,45歲的公務員,男性、肥胖,平素伏案工作、活動較少,體檢發現“三高”,一個月前開始鍛煉,每天“快走”一小時,約10公裡。但自從鍛煉後晚上心慌、心跳快、夜間出虛汗。殊不知,像他這種情況,就是運動疲勞的表現,如果不加以控制,長此以往還有損害心臟的危險。

無氧運動很容易造成運動疲勞,這樣的運動最傷心臟。如何判斷運動是有氧還是無氧呢?我經常給病人開一個包含“四不”原則的運動處方:

一、運動時,心跳加快但不胸悶;

二、跑步中還能吹口哨,不喘;

三、跑完後半小時微微出汗,不累;

四、運動後次日不感到疲勞。

如果運動中出現氣短、呼吸困難、胸痛、胸悶等癥狀,很可能是心臟供血不足或者肺功能差,肺活量不夠的表現。建議“三高”人士、有潛在冠心病的人在開始規律鍛煉前,最好通過計算心率或做運動心電圖等方法評估運動強度和安全性,因為這些高危人群的運動往往誘發心肌缺血。跑步跑到氣喘籲籲,已經不能吹口哨瞭,這就是強度過大的跡象,跑步結束後很快心跳就回復平靜,這樣的鍛煉比較適中,如果運動後半小時或者夜間心跳過快,那就要註意自己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瞭;如果運動影響第二天生活和工作,而且有疲勞感,這就要降低運動量和運動強度。

我們都知道,步行對心臟健康有利,但不分人群、不分年齡、不分體格,不管體檢結果和心臟功能的“萬步走”和“快走”,對心臟可能弊大於利。美國心臟病治療指南中定義“萬步走”屬於運動活躍人群,而“快走”指的是“輕快的行走”而不是狹義的“速度快”,很多人每天日常生活就已經走瞭3000步—4000步。營業員、護士、手術大夫每天工作狀態下就已經走瞭5000步瞭。所以鍛煉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

此外“三高”人群的運動也各有側重:想通過鍛煉減肥降血脂的人,一天內要保證足夠的運動量,計算攝入的卡路裡和運動消耗掉的卡路裡,保證消耗大於攝入。高血壓的鍛煉方式切忌“緊張”式的運動,避免對抗性,不拼勝負不計比分,悠閑散步即可。心臟病後的康復鍛煉更要註意強度,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以散步為主。

得心臟病的原因是什麼

1、膽固醇過高,患心臟疾病的機會比普通人多三倍,因為體內過多的膽固醇會積聚在血管內,使血管日漸狹窄,妨礙血液流通;

2、吸煙人士比普通人的機會多兩倍半,原因是香煙中的尼古丁或煙草化學物質會損害心臟血管,若血管出現裂痕,膽固醇便會積聚起來。

3、血壓高,比常人的機會多兩倍半,血壓高會使到血管收縮。

4、糖尿病,女性患者有心臟病的機會比一般人多一倍,男性多百分之五十。

5、過分肥胖,因為肥胖引致血壓高,血脂肪過高,糖尿病,而這些疾病又會誘發心臟病。

6、生活緊張,神經緊張令心律失常,內分泌失調,影響心跳,刺激心臟病發,正常的心臟比拳頭大一點,透過循環系統不停泵送血液。心臟每天平均跳十萬次,泵送約二千加侖的血液來回體內。若以七十歲的壽命來計算,心跳可達二十五億次。

心臟病要做的檢查有哪些

1、動態心電圖(Holter)又稱長程心電圖

可提供受檢者全日的動態心電活動的信息。有效地補充常規心電圖的不足,不僅可以獲得連續24小時甚至48小時的心電圖資料,結合病人的活動日記,還可以明確病人的癥狀、活動狀態及服用藥物等與心電變化之間的關系。應用范圍:

1.心悸、胸痛、頭昏、暈厥等癥狀性質的判斷。

2.心律失常的定性、定量診斷。

3.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及相對的定位診斷。

4.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後隨訪作預後評估。

5.選擇安裝心臟起搏器的適應證,評定起搏器的功能。

6.抗心律失常及抗心肌缺血藥物的療效評定。

2、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

是用以發現早期冠心病的一種診斷方法,雖然與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對比有一定比例的假陰性和假陽性,但由於其方便、無創傷、安全,仍被公認為一項重要的臨床檢查手段。其中平板運動試驗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運動負荷試驗方法。

適用於:

①對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患者進行鑒別診斷。

②評估冠心病患者的心臟負荷能力。

③評價冠心病的藥物或手術治療效果。

④進行冠心病易患人群流行病調查篩選試驗。

哪些心臟病會遺傳

心臟病會遺傳嗎?母親患有“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病時,也會使胎兒心臟發育不正常,高齡婦女的多產兒容易有先天心臟病及其他畸形。先天性心臟病與胎內的環境密切相關,或者說,與母體密切相關。因為心臟的發育成形是在懷孕後的頭三個月,如果在懷孕期間母親患瞭病毒感染,尤其是風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就很可能造成胎兒心臟畸形,懷孕的母親服用太多的鎮靜藥、抗菌素和奎寧等也是心臟病原因之一。

從遺傳上使胎兒致病的就是染色體病,比如21-和18-三體綜合征。但這樣的染色體病是可以存在在所有人身上的,病不一定心臟病父母就有這種遺傳特征。所以說,心臟病父母也可以生下健康寶寶,健康父母也可能生產先天性心臟病寶寶。

懷孕期間接觸放射線,飲食中缺乏葉酸,孕婦的心情不佳等,均與嬰兒先天性心臟病有關系;另外,也可以見到在同一傢庭中,雙胎或幾個孩子都有心臟病或其他畸形,傢庭成員中有人患心臟病時,小孩得心臟病的也多。這些情況都說明先天心臟病和遺傳有關。母親在懷孕期間,如能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特別是預防病毒感染,盡量少吃藥(包括中藥在內),這對於預防胎兒心臟發育畸形是很有好處的。那麼先天性心臟病有沒有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