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如何養胃護胃 胃不好的人應該多吃這些食物!,春季是一年的開始,氣溫變化大,且多雨的季節,特別容易引發感冒以及腸胃不適,那麼,春季應該如何養胃呢?首先,要學會自我調節情緒,多按摩胃部有利於保健,還有就是要少吃刺激性食物,遠離煙酒,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食物養胃效果最佳。

飲食五忌讓你遠離胃病困擾

1. 忌飲食不潔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的重要誘因之一,在潰瘍病人中,該菌的檢出率高達70~90%,而潰瘍病治愈後,該菌亦消失。潰瘍病人可通過餐具、牙具以及接吻等密切接觸傳染。不潔的食物,是感染潰瘍的原因之一。

2. 忌饑飽不均

饑餓時,胃內的胃酸、蛋白酶無食物中和,濃度較高,易造成粘膜的自我消化。暴飲暴食又會損害胃的自我保護機制;胃壁過多擴張,食物停留時間過長等都會促成胃損傷。

3. 忌狼吞虎咽

食物進入胃內,經研磨、消化,將食物變成乳糜狀,才能排入腸內。如果狼吞虎咽,食物咀嚼不細,就會增加胃的負擔,延長停留時間,可致胃粘膜損傷。另外,細嚼慢咽能增加唾液分泌,而使胃酸和膽汁分泌減少,有利於保護胃。

4. 忌酗酒抽煙無度

如果已有消化系統疾病,應立即戒掉煙酒。吸煙可使胃部血管收縮,減少胃部血液供應,同時抑制胃黏液的分泌,加重胃黏膜損害。過量飲酒則會直接破壞胃黏膜屏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甚至出血。酒精還會引起肝硬化和慢性胰腺炎,反過來加重胃的損傷。

5. 忌濫用損傷胃腸的藥物

容易損傷胃粘膜的藥物主要有三類:一是乙酰水楊酸類,如阿斯匹林;二是保泰松、消炎痛、佈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物;三是皮質類固醇等激素類藥物。它們會破壞胃黏膜屏障或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減弱胃黏膜的保護作用,均能導致胃病。

春季如何養胃護胃

一、學會調節自的情緒

《內經》認為:“怒則肝氣乘矣,悲則肺氣乘矣,恐則脾氣乘矣,憂則心氣乘矣”、“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等,其實講的就是因為情志失調而引起的發病。如果肝氣不舒服的話就會導致大腦皮層功能失調,那麼對於人的胃液的分泌黏膜血管充盈程度以及胃壁的蠕動均有影響。所以必須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學會輕松快樂的生活。

二、按摩胃部有利保健

根據針刺療法用手指用力揉按胃部,堅持兩分鐘,幫助減輕腸胃負擔;另外,為促進胃腸蠕動,防治便秘,不妨迎面躺下,左右腿依次緩慢抬起四十五度,保持三秒鐘後放下,重復使十次。需要註意的是,如果經常胃痛、胃酸、大便不暢,可復用梅氏百花散腸胃系列。

三、戒煙酒忌食刺激性食物

在飲食上,三餐應定時、定量,不宜過飽、過饑、過冷、過燙、過硬、過膩。飲食宜清淡,少吃醃制品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除煙、酒、濃茶、咖啡等不良嗜好。萎縮性胃炎伴有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平日裡須多進食富含β-胡蘿卜素、維生素C以及葉酸的食物,如獼猴桃、柑桔、草莓綠色蔬菜等。

在春季飲食的時要順應節氣的特點,比如說平時喜歡吃酸性食物的人在這個時候就必須要少吃瞭,因為春天是發散的季節,這個時候酸性的食物有收斂的功能,如果吃多的話就不利於身體的新陳代謝瞭,也會傷害到胃。那麼喜歡吃酸性食物的人應該多吃點甜食,甜食可以補益脾胃。

四、不過分強調少食多餐

很多人會囑咐胃潰瘍患者一定要“少食多餐”。然而,新的研究表明,食物進入胃內,本身對胃黏膜就是一種刺激,不僅促使胃腸蠕動加快,而且會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對潰瘍病的愈合無益。胃潰瘍患者的飲食應註重定時、定量,避免饑餓和飽餐,不要過分強調少食多餐,這樣才有利於胃潰瘍的愈合。

雞蛋和豆奶同食會引起胃病

民間傳言:雞蛋和豆奶同食會引起胃病?

雞蛋和豆奶同食會引起胃病和降低雞蛋中蛋白質的營養價值?每次早餐喝豆漿,就會聽到身邊的人勸你別吃雞蛋。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鄧聰指出,豆漿的原料黃豆本身含有一些抗營養因子(如蛋白酶抑制因子),這些物質會妨礙人體腸道中的胰蛋白酶對蛋白質的消化,並可能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等胃腸道不適癥狀。因此“相克食物”中提到的豆漿與雞蛋不能同吃,會引起胃病和降低雞蛋中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聽起來蠻有道理。但事實上,黃豆中的抗營養因子隻存在於生黃豆中,我們日常吃用的豆漿、豆腐均經過加熱,不耐熱的抗營養因子在此過程中已除去。所以,隻要生豆漿完全煮透就可以和雞蛋同吃。

試驗研究:民間的“相克食物”到底科學嗎

除瞭雞蛋和豆奶之外,關於各種食物“相克”的傳說不在少數,這些究竟科不科學呢?

據鄧聰醫生介紹,我國醫學界早就對民間所謂的“相克”食物進行瞭相關的科學試驗。上世紀30年代,我國著名生物化學傢、營養學傢鄭集就選取民間流傳甚廣的14對所謂“相克食品”進行研究,通過動物和研究者試食兩天的方法,觀察受試者表情、行為、體溫、大便次數及外觀等,發現香蕉和芋頭、綠豆和狗肉、蜜和蔥等所謂“相克食物”均無相克現象。

蘭州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等按傢常方法烹制所謂“相克食物”(豬肉和百合、土豆和西紅柿、韭菜和菠菜等),三至七天後觀察食用的志願人員均反應正常。

中醫揭秘:有些食物相克或是食物中毒或暴飲暴食引起

那為什麼還有不少人相信食物“相克”呢?又是什麼原因導致大傢食用食物後出現不適癥狀呢?鄧聰醫生指出,這通常與食物不衛生、烹飪方法不當及個體情況如自身疾病等有關。如日常生活不常放在一起吃的食物,偶爾吃一次,又吃得過多,引起“暴食傷身”;或恰巧兩種食物中有一種不衛生;或某種食物已經腐爛、變質(如食用未成熟或發芽馬鈴薯);或在同食這兩種食物之前,已有胃腸道、膽道或胰腺方面的疾病;或體內已有潛伏性疾病;或因一些人的特殊體質產生食物過敏等等。

專傢提醒:食物的營養素相互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平衡膳食可以彌補,對於“相克食物”網友應該搞清楚所謂的“相克”背後的原因,正確分辨信息,並更多地瞭解自己的身體,做到真正科學合理地搭配食物,發揮食物的協同作用,促進健康。

三種水果極易導致胃病

山楂開胃易患結石

山楂雖酸甜可口,但是脾胃不好的人最好少吃山楂。專傢介紹,過量吃山楂有可能導致胃結石。因為山楂中果膠和單寧酸含量較高,接觸胃酸後容易凝結成不溶於水的沉淀,與食物殘渣等膠著在一起形成胃結石,結石可引起胃潰瘍、胃出血,甚至胃壁壞死和胃穿孔。但是把山楂煮熟瞭吃會減少單寧酸的影響。

鮮棗好吃棗皮紮胃

鮮棗不宜吃太多,否則會傷腸胃。因為棗中的膳食纖維含量很高,一次大量攝入會刺激腸胃,造成腸胃不適。膳食纖維大部分存在於大棗的棗皮中,而大棗的棗皮薄而堅硬,如果胃黏膜剛好有炎癥或者潰瘍,會加重疼痛和不適。

獼猴桃通便但“燒心”

中醫認為,獼猴桃屬寒,過食損傷脾胃的陽氣,會產生腹痛、腹瀉等癥狀。另外,獼猴桃中所含的大量維生素C和果膠成分,會增加胃酸、加重胃的負擔,產生腹痛、泛酸、燒心等癥狀,天氣寒冷時癥狀還會加重。在寒冷的季節裡,胃病(脾胃陽虛)患者應當少吃甚至不吃獼猴桃。

日常養胃的6大誤區

常喝稀飯:過去主張胃病患者飲食大多以稀飯為主。實際上,稀飯未經咀嚼就吞下,沒有與唾液充分攪拌,得不到唾液中的淀粉酶的初步消化,同時稀飯水分較多,進入胃內稀釋瞭胃液,這都成為引起稀飯不易消化的原因;加之喝稀飯使胃的容量相對增大,而所供熱量較少,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瞭胃的負擔,而且營養相對不足。 所以胃病患者不宜天天喝稀飯,幹飯隻要細嚼慢咽,不僅對胃部無害反而會促進消化,對健康有利。

少食多餐:很多人會囑咐胃潰瘍患者一定要“少食多餐”。然而,新的研究表明,食物進入胃內,本身對胃黏膜就是一種刺激,不僅促使胃腸蠕動加快,而且會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對潰瘍病的愈合無益。目前主張潰瘍病人的飲食註重的是定時、定量,避免饑餓和飽餐。

牛奶能治胃病:傳統的觀念認為牛奶能中和胃酸,對消化性潰瘍的康復有幫助。最新研究表明,牛奶能促進胃酸分泌。有報告說,飲牛奶後胃酸分泌增加30%。所以,消化性潰瘍患者和飲牛奶後即出現腹瀉的人都不宜喝牛奶,而酸奶中含較多的乳糖酶,容易被消化和吸收,對消化性潰瘍無不良反應。

吃湯泡飯:有的人認為將菜湯舀在碗裡泡飯可以使飯菜吞咽順暢及易於消化。這種方法也不科學。它的原理和喝稀飯基本一致。

生薑暖胃:民間有用生薑末水煎,加醋少許趁熱服下,能治消化不良的偏方。因此人們普遍認為薑可暖胃,胃部不適時喝碗薑末水是常見的事。胃病患者根據自己的情況,偶爾用之,且無不良反應,未嘗不可。但應認識到,薑是刺激性食物,過量食用會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部不適或加重病情。若想用薑來治胃病應請中醫辨證施治,采用不同的方劑對癥治療效果更佳。

拒食辛辣:其實,低濃度的辣椒會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並會刺激胃黏膜合成和釋放前列腺素,能有效阻止有害物質對胃黏膜的損傷,對胃有保護作用;大蒜能殺滅胃內的幽門螺桿菌;而適量的生薑可以達到暖胃、增強胃黏膜保護的作用,胃病患者要根據自己的喜好適當食用,從而達到治病養胃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