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一種常發於中老年人群的一種疾病,它的發病及嚴重後果,超出瞭人們的想像。所以,掌握和瞭解預防腦出血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日常生活中怎麼預防腦出血呢?下面為大傢介紹一下正確防治腦出血的7個妙招。

腦出血疾病的治療方法問題

1.一般應臥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靜,避免情緒激動和血壓升高。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等生命體征,註意瞳孔變化和意識改變。

2.保持呼吸道通暢,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必要時及時行氣管插管或切開術;有意識障礙、消化道出血者:直禁食24~48小時,必要時應排空胃內容物。

3.水、電解質平衡和營養,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計算,如有高熱、多汗、嘔吐,維持中心靜脈壓5~12mmHg或肺楔壓在10~14mmHg水平。註意防止水電解質紊亂,以免加重腦水腫。每日補鈉、補鉀、糖類、補充熱量。

4.調整血糖,血糖過高或過低者,應及時糾正,維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之間。

5.明顯頭痛、過度煩躁不安者,可酌情適當給予鎮靜止痛劑;便秘者可選用緩瀉劑。

6.降低顱內壓,腦出血後腦水腫約在48小時達到高峰,維持3~5天後逐漸消退,可持續2~3周或更長。腦水腫可使顱內壓增高,並致腦疝形成,是影響腦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復的主要因素。積極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是腦出血急性期治療的重要環節。

7.一般來說,病情危重致顱內壓過高,內科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應及時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8.康復治療,腦出血後,隻要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進展,宜盡早進行康復治療。早期分階段綜合康復治療對恢復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有益。

正確防治腦出血的7個妙招

一、生活要有規律:老人可以適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但不可過於勞累。

二、控制高血壓:要想理想地控制血壓須註意許多方面。

三、保持良好的心態:保持樂觀情緒,避免過於激動。做到心境平靜,減少煩惱,悲喜勿過,淡泊名利,知足常樂。

四、註意飲食:飲食要註意低脂、低鹽、低糖。少吃動物的腦、內臟,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配適量瘦肉、魚、蛋品。

五、預防便秘:大便燥結,排便用力,不但腹壓升高,血壓和顱內壓也同時上升,極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發腦溢血。要預防便秘,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的食物,如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適當的運動及早晨起床前腹部自我保健按摩,或用適且的藥物如麻仁丸、蜂蜜口服,開塞露、甘油外用;可有效防治便秘。

六、防止勞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不要過於勞累,超負荷工作可誘發腦出血。

七、註意天氣變化:寒天是腦中風好發季節,血管收縮,血壓容易上升,要註意保暖,使身體適應氣候變化。還要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進行一些適宜的體育鍛煉,如散步,做廣播體操等,以促進血液循環。

哪些原因會引發腦出血

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是腦出血的主要因素,還可由先天性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腦瘤、血液病、感染、藥物、外傷及中毒等所致。

當具備上述改變的患者,一旦在情緒激動、體力過度等誘因下,出現血壓急劇升高超過其血管壁所能承受的壓力時,血管就會破裂出血,形成腦內大小不同的出血灶。

中老年人是腦出血發生的主要人群,以40—70歲為最主要的發病年齡,腦出血的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硬化有關。血管的病變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的老化、吸煙等密切相關。

通常所說的腦溢血是指自發性原發性腦出血。患者往往由於情緒激動、費勁用力時突然發病,表現為失語、偏癱,重者意識不清,半數以上患者伴有頭痛、嘔吐。

腦出血的臨床表現

1.意識改變 半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表現為嗜睡、昏睡和昏迷,重癥者可在發病後數分鐘內意識模糊或昏迷:意識障礙是顱內出血最突出的癥狀,也是判斷預後的主要指標。位於皮質和基底節區外側的少量出血,出現意識障礙較少,而位於基底節區內側、丘腦和腦幹的較大量出血,因出現腦水腫和影響網狀系統,容易出現意識障礙。患者有意識障礙時,多伴有尿失禁或尿瀦留。

2.頭痛、惡心、嘔吐 有40%~50%的患者出現頭痛、惡心和嘔吐,常為首發癥狀。開始表現為病灶同側劇烈頭痛,顱內壓增高時為全頭痛,伴有噴射樣嘔吐,轉頭和翻身時更易發生。有視乳頭水腫。發病後期有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嘔吐更加頻繁,病情危重者,下丘腦受損,嘔吐物為咖啡色。

3.呼吸、血壓和心率 由於呼吸中樞受損、腦水腫等原因,可出現呼吸功能的變化,表現為過度換氣、潮式呼吸和不規則呼吸等。大多數患者有血壓升高和心率加快,當出現心動過緩時,應警惕顱內壓增高較嚴重。90%的患者血壓升高,且升高的程度相當大。

4.癲癇發作 有6%一7%的患者有癲癇發作,大多出現在出血後數小時內,小部分患者是首發癥狀,可表現為大發作或局灶性發作,腦葉出血比深部出血多見。病情嚴重者會出現癲癇持續狀態,癲癇發作使病情進一步惡化。

5.腦膜刺激征顱內血腫破人蛛網膜下腔或破入腦室而流入蛛網膜下腔時,除頭痛、嘔吐外,可出現頸強直和kernig征等腦膜刺激征。

6.不同部位出血的特點

(1)基底節區出血

為高血壓性腦出血最好發部位,約占全部腦出血的70%(殼核60%.丘腦10%)。由於出血常累及內囊,而出現一些共同的表現,故又稱內囊區出血。

1)殼核出血:系豆紋動脈破裂所致,表現為突發的病灶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同向性偏盲,雙眼球偏離病側肢體,主側病變還可伴有失語等。出血量大可有意識障礙。

2)丘腦出血:臨床表現取決於出血量的多少,一般為突發的病灶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甚至偏盲,丘腦出血可以擴展到下丘腦和上部中腦,引起一系列眼球運動障礙和瞳孔異常,通常感覺障礙嚴重,特別是深感覺障礙更為突出。該部位出血還有以下特殊表現:①丘腦性感覺異常:對側感覺過敏或自發性疼痛;②丘腦性失語:言語緩慢而不清、重復言語、發音困難、復述差,但朗讀和認讀正常;③丘腦性癡呆:記憶力下降、計算力障礙、情感障礙、人格障礙等。若出血量少者,僅表現為對側肢體感覺障礙,或甚至無明顯的表現。

(2)腦葉出血

系大腦皮質支血管破裂所致,也稱皮質下出血。約占腦出血的10%。腦葉出血的原因除高血壓外,其他原因還有腦血管淀粉樣變性、腦血管畸形、腦腫瘤、血液病、抗凝或溶栓治療後等。出血以枕葉、顳葉最多見,其次為頂葉、額葉;多數為單發,少數為多發。多數的腦葉出血均有頭痛、嘔吐,癲病發作也較常見,其他的表現取決於出血的部位,如額葉出血表現為精神障礙、運動性失語、失用、對側肢體癱瘓等;頂葉出血者表現為體象障礙,對側肢體輕偏癱和明顯的感覺障礙,顳葉出血者表現為感覺性失語,部分性偏盲和精神癥狀。枕葉出血隻表現為對側偏盲並有黃斑回避現象。一般來講,腦葉出血病情較輕,但出血量較大者,病情重並可導致死亡。

(3)腦橋出血

原發性腦下出血占腦出血的10%。在腦幹出血中,絕大多數為腦橋出血,少部分為中腦出血,而延髓出血極為少見。腦橋出血量大於5ml者,通常患者很快進入昏迷,雙側針尖樣瞳孔、四肢癱,可伴有胃出血、高熱、呼吸困難、去大腦強直等,多在發病24~48小時內死亡。小量腦橋出血可無意識障礙,表現為突然頭痛、嘔吐、復視、眼震、凝視麻痹、交叉性感覺障礙、交叉性癱瘓、偏癱等,其預後良好,有的儀遺留輕偏癱或共濟失調。

中腦出血少見,輕癥患者表現為突然出現復視、眼瞼下垂、一側或兩側瞳孔擴大、眼球不同軸、水平或垂直眼震、同側肢體共濟失調,也可表現weber或benedikt綜合征。重者出現昏迷、四肢遲緩性癱瘓、去皮質強直,常迅速死亡。

延髓出血更為少見,臨床表現為突然猝倒、意識障礙、血壓下降、呼吸節律不規則、心律夫常,繼而死亡。輕癥患者可表現為不典型的wallenberg綜合征。

(4)小腦出血

約占腦出血的10%。最常見的為小腦上動脈的分支,病變多累及小腦齒狀核。發病突然,眩暈和共濟失調明顯,可伴有頻繁嘔吐及枕部疼痛等。出血量不大時主要表現為小腦癥狀,如病變側共濟失調、眼球震顫、構音障礙和吟詩樣語言,無偏癱。出血量增加時,還可表現有腦橋受壓體征,如外展神經麻痹、側視麻痹、周圍性面癱、吞咽困難及肢體癱瘓和(或)錐體束征等。大量小腦出血尤其是蚓部出血時,患者很快進入昏迷狀態,雙側瞳孔縮小呈針尖樣、呼吸節律不規則,有去皮質強直發作,最後致枕骨大孔疝而死亡。

(5)腦室出血

占腦出血的3%~5%。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腦室出血。原發性是指脈絡叢血管出血或室管膜下l_5cm內出血破人腦室,繼發性是指腦實質出血破人腦室者。原發性腦室出血出血量較少時,表現為突然頭痛、嘔吐、頸強直、kernig征陽性,一般意識清楚,有血性腦脊液,應與蛛網膜下腔出血鑒別,預後良好:出血量大時,很快進入昏迷狀態或昏迷逐漸加深,雙側瞳孔縮小呈針尖樣,病理反射陽性.早期出現去皮質強直發作,常出現丘腦下部受損的癥狀及體征,如上消化道出血、中樞性高熱、大汗、血糖增高、尿崩癥,預後差,多迅速死亡。

(6)內囊出血

大腦基底節為最常見的出血部位,由於損及內囊故稱內囊出血。除腦出血所具有的一般癥狀以外,內囊出血的患者常有頭和眼轉向出血病灶側,呈“凝視病灶”狀和“三偏”癥狀,即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偏盲。

1)偏癱:出血對側的肢體發生癱瘓,癱瘓側鼻唇溝較淺,呼氣時癱側面頰鼓起較高。如昏迷不深或在壓眶或疼痛刺激時可見健側肢體自發動作而癱瘓側肢體無動作。不等程度的偏癱在內囊出血是幾無幸免的。完全遲緩的偏癱,腱反射消失,甚至病理反射也引不出來。但一般在數天或數周後偏癱肢體的肌張力就漸漸增高。癱瘓肢體由遲緩性逐漸轉為痙攣性,上肢呈屈曲內收,下肢強直,腱反射轉為亢進,可出現踝陣攣,病理反射陽性,呈典型的上運動神經源性偏癱。

2)偏身感覺障礙:出血灶對側偏身的感覺減退。針對肢體、面部時並無反應或反應較另一側為遲鈍。

3)偏盲:在患者意識狀態能配合檢查時還可發現病灶對側同向性偏盲,主要是經過內囊的視放射受累所致。

腦出血出現後的具體護理辦法有什麼

1、心理護理,病人常有憂鬱、沮喪、煩躁、易怒、悲觀失望等情緒反應。因此,傢屬應從心理上關心體貼病人,多與病人交談,安慰鼓勵病人,創造良好的傢庭氣氛,耐心的解釋病情,消除病人的疑慮及悲觀情緒,使之瞭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鞏固功能康復訓練的信心和決心。

2、預防並發癥,每日定時 幫助病人翻身拍背4~6次,每次拍背10分鐘左右。一旦發現病人咳黃痰、發熱、氣促、口唇青紫,應立即請醫生診治。鼓勵病人多飲水,以達到清潔尿路的目的。並註意會陰部的清潔,預防交叉感染。如發現尿液混濁、發熱,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應及早治療。癱瘓病人多有便秘,有的可因為用力排便致使腦出血再次發生。因此需註意飲食結構,多給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飲食及含粗纖維的蔬菜、水果等,並給以足夠水分。定時定點給便器排便,必要時應用通便藥物、灌腸。

病人癱瘓在床,枕骨粗隆、肩胛部、髖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處易發生褥瘡。應用軟枕或海面墊保護骨隆突處,每2~3小時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動作,床鋪經常保持幹燥清潔,定時溫水擦澡按摩,增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狀況。每日行四肢向心性按摩,每次10~15分鐘,促進靜脈血回流,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一旦發現不明原因的發熱、下肢腫疼,應迅速診治。

3、保持功能位,保持癱瘓肢體功能位是保證肢體功能順利康復的前提。仰臥或側臥位時,頭抬高15~30度。下肢膝關節略屈曲,足與小腿保持90度,腳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狀態,手握一佈卷或圓形物。日常生活動作鍛煉,傢庭護理的最終目的是使病人達到生活自理或協助自理。逐漸訓練病人吃飯、穿衣、洗漱、如廁及一些室外活動,由完全照顧過度到協助照顧,直至生活自理。

4、功能鍛煉,功能鍛煉每日3~4次,幅度次數逐漸增加。隨著身體的康復,要鼓勵病人自行功能鍛煉並及時離床活動,應嚴防跌倒踩空。同時配合針灸、理療、按摩加快康復。上肢功能鍛煉:護理人員站在病人患側,一手握住患側的手腕;另一手置肘關節略上方,將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轉運動;護理人員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運動。下肢功能鍛煉。護理人員一手握住患肢的踝關節,另一手握住 膝關節略下方,使髖膝關節伸、屈、內外旋轉、內收外展。護理人員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個趾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