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腦卒中的20%~30%,發生的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有關,即與高血脂、糖尿並高血壓、血管的老化、吸煙等密切相關。腦出血的患者往往由於情緒激動、費勁用力時突然發病,早期死亡率很高,那麼,腦出血正確的防治方法是什麼呢?看下面小編的介紹吧。

腦出血病因詳細解析

(一)常見致病疾病

1.高血壓 原發性或繼發性高血壓均可導致腦出血,約半數腦出血由高血壓所致。老年人高血壓是腦出血的最主要病因。對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抗高血壓治療可使腦出血的危險降低46%。長期高血壓可引起腦內小動脈病變,如動脈壁纖維素樣壞死、脂質透明變性和微動脈瘤形成,當血壓驟然升高時,血液自血管壁滲出或動脈瘤直接破裂,血液進入腦組織形成血腫。另外,高血壓可引起小血管痙攣,導致遠端缺氧和壞死、血栓形成,斑點狀出血及腦水腫,出血可融合成片狀,這可能是高血壓腦病引起出血的機制。解剖因素在高血壓性腦出血中也起作用:腦動脈壁較其他器官的動脈薄弱;隨年齡增長,深穿支動脈變得彎曲,呈螺旋狀,易受高血壓的沖擊,成為腦出血的好發部位,尤其是豆紋動脈。

2.腦淀粉樣血管病(CAA) CAA是一種不伴全身血管淀粉樣變的腦血管病,腦出血是CAA最常伴隨的表現。淀粉樣物質沉積在大腦皮質、軟腦膜小或中動脈的中層和外膜,損害血管,引起基膜變厚、血管腔狹窄、內彈力膜破碎,導致纖維素樣壞死和微動脈瘤形成,易於出血。估計大於60歲的腦出血病人中,15%由CAA引起,大於70歲的腦葉出血50%由CAA引起,在伴有阿爾茨海默病和Down綜合征的老年人中,CAA引起的腦出血更常見。(Moyamoya)、夾層動脈瘤等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3.動脈瘤 占顱內出血的16%~19%,主要是高血壓引起的微動脈瘤。

4.其他原發性或繼發性顱內轉移性腫瘤均可引起顱內出血,占2%~6%。。白血病多見,再生障礙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溶血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等也可引起出血。腦靜脈血栓形成也可引起顱內出血。大量飲酒通過損害凝血系統和腦血管的完整性增加腦出血的危險,在其他病理因素相似的情況下,中量與大量飲酒者發生腦出血的危險性分別增加2倍和2.4倍,少量飲酒是否有保護作用仍無定論。

(二)病理生理

顱內出血較常發生的部位有基底核區(40%~50%)、腦葉(20%~50%)、丘腦(10%~15%)、腦橋(5%~12%)、小腦(5%~10%)和腦幹其他部位(1%~5%),可破入腦室。有些患者可有腦動脈粥樣硬化表現和深穿支動脈粟粒狀動脈瘤。

1.血腫的起源 起源於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大腦後動脈和基底動脈的小深穿支動脈的破裂,引起腦實質出血。長期慢性高血壓產生的血管壁變性變化,使得血管順應性降低,增加瞭自發性出血的可能性。由小動脈壁擴張形成的微動脈瘤引起的出血,超微結構發現出血一般在受損動脈分又或接近分叉處,可看到明顯的動脈中層和平滑肌變性。

2.血腫的進展 以前認為,由於凝血和周圍組織壓迫,顱內出血很快停止。cT掃描研究發現,部分患者血腫隨時間推移而不斷增大。其原因與高血壓和局部凝血功能缺陷造成的原發出血部位的持續出血及周圍血管的機械斷裂有關。

3.病理表現

(1)片狀出血:由較大血管破裂引起,常見於高血壓、CAA、腦血管畸形和動脈瘤。肉眼可見出血側半球腫脹、充血、腦回變平和腦溝變窄。血液可流入蛛網膜下隙或破入腦室系統,出血灶呈不規則空腔,中心充滿血液或紫色葡萄漿狀血塊,周圍是壞死腦組織,血腫周圍腦組織受壓,水腫明顯,血腫較大時引起顱內壓增高,使腦組織和腦室移位變形,重者形成腦疝,以天幕疝和枕大孔疝多見。顯微鏡下顯示腦水腫、神經元損害,血腫周圍有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浸潤,出血後2d有膠質細胞增生,細胞內有含鐵血黃素。急性期後血塊溶解,小出血灶形成膠質瘢痕,大出血灶形成卒中囊。

(2)點狀出血:各種原因造成的腦血管滲透性增強,使血管滲出而導致的彌散性小量出血稱為點狀出血。主要分佈在大腦白質毛細血管周圍,病因多為腦栓塞、靜脈血栓、感染和中毒等。腦表面除肉眼可見有充血外,多無改變,切面常見點狀出血,常見於白質。顯微鏡下見出血以一個血管為中心。

4.病理生理

(1)急性顱內壓增高:腦出血時,除血腫直接壓迫外,由於腦組織代謝障礙和血管活性物質的釋放,使得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大量血液成分漏入血管外造成腦水腫。另外.腦出血時動脈壓升高也是造成腦水腫的主要原因。腦水腫加重導致急性顱內壓增高,進一步發展可形成腦疝,腦疝是各類腦出血最常見的直接致死原因。腦水腫通常持續5d,長者可達2周。腦水腫早期是滲透性水腫,血凝塊中血漿蛋白的釋放和積蓄造成的滲透壓改變,以後由於血腦屏障破壞、Na+泵能量衰竭和神經元壞死,引起血管源性和細胞毒性水腫。

(2)大腦功能損害:腦出血時,除病灶本身產生的特征性局灶性癥狀外,還可引起血腦屏障破壞和腦水腫的發展,存在神經元損害和腦水腫介導的繼發性損害。腦水腫等損害上行網狀激活系統,引起意識障礙;損害邊緣系統出現精神癥狀;累及下丘腦和腦幹的體溫、脈搏、呼吸中樞時,出現生命體征的變化。

(3)血腫周圍組織缺血:血腫的直接壓迫,血腫釋放血管活性物質引起血管痙攣,可造成血腫周圍組織局部血流量下降,神經元損害。近來研究證實後者的作用更大。

(4)對全身各系統的影響:由於腦水腫和對腦幹、下丘腦的影響,可造成肺水腫和呼吸功能障礙、循環系統障礙、應激性潰瘍、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

腦出血正確的防治方法

腦出血的治療

治療原則為安靜臥床、脫水降顱壓、調整血壓、防治繼續出血、加強護理防治並發癥,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殘疾率和減少復發。

1、一般應臥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靜,避免情緒激動和血壓升高。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等生命體征,註意瞳孔變化和意識改變。

2、水、電解質平衡和營養,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計算,如有高熱、多汗、嘔吐,維持中心靜脈壓5~12mmHg或肺楔壓在10~14mmHg水平。註意防止水電解質紊亂,以免加重腦水腫。每日補鈉、補鉀、糖類、補充熱量。

3、調整血糖,血糖過高或過低者,應及時糾正,維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之間。

4、明顯頭痛、過度煩躁不安者,可酌情適當給予鎮靜止痛劑;便秘者可選用緩瀉劑。

5、保持呼吸道通暢,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必要時及時行氣管插管或切開術;有意識障礙、消化道出血者:直禁食24~48小時,必要時應排空胃內容物。

6、降低顱內壓,腦出血後腦水腫約在48小時達到高峰,維持3~5天後逐漸消退,可持續2~3周或更長。腦水腫可使顱內壓增高,並致腦疝形成,是影響腦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復的主要因素。積極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是腦出血急性期治療的重要環節。

7、一般來說,病情危重致顱內壓過高,內科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應及時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8、康復治療,腦出血後,隻要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進展,宜盡早進行康復治療。早期分階段綜合康復治療對恢復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有益。

怎樣預防腦出血

大腦疾病的治療一般比較困難,腦出血也是如此,但患者們也無需擔心,因為這種疾病是可以治愈的。不過專傢指出,對於腦部疾病,特別是腦出血,最好還是要以日常生活的預防措施為主。鑒於此,我們就為大傢介紹一下腦出血的預防措施。

1、註意飲食,飲食要註意低脂、低鹽、低糖。少吃動物的腦、內臟,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配適量瘦肉、魚、蛋品。

2、預防便秘,大便燥結,排便用力,不但腹壓升高,血壓和顱內壓也同時上升,極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發腦溢血。要預防便秘,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的食物,如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適當的運動及早晨起床前腹部自我保健按摩,或用適且的藥物如麻仁丸、蜂蜜口服,開塞露、甘油外用;可有效防治便秘。

3、生活要有規律,老人可以適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但不可過於勞累。

4、血壓要控制,高血壓是終身疾病,要終身服藥,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血壓反復反彈,極易導致血管破裂,發生腦溢血。

5、防止勞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不要過於勞累,超負荷工作可誘發腦出血。

6、保持良好的心態,保持樂觀情緒,避免過於激動。做到心境平靜,減少煩惱,悲喜勿過,淡泊名利,知足常樂。

7、經常動左手,日常生活中,盡多用左上肢及左下肢,尤其多用左手,可減輕大腦左半球的負擔,又能鍛煉大腦的右半球,以加強大腦右半球的協調機能。醫學研究表明,腦溢血最容易發生在血管比較脆弱的右腦半球,所以防范腦溢血的發生,最好的辦法是在早晚時分,用左手轉動兩個健身球,幫助右腦半球的發達。

8、密切註意自己身體變化,中風會有一些先兆癥狀,如無誘因的劇烈頭痛、頭暈、暈厥,有的突感體麻木、乏力或一時性失視,語言交流困難等,應及時就醫檢查治療。

9、註意天氣變化,寒天是腦中風好發季節,血管收縮,血壓容易上升,要註意保暖,使身體適應氣候變化。還要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進行一些適宜的體育鍛煉,如散步,做廣播體操等,以促進血液循環。

口腔不清潔容易引起腦出血

日本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導致蛀牙的一種變形鏈球菌與腦出血有關,這種細菌的某種菌株會阻礙人體的止血功能。研究小組認為,這一發現有可能幫助找到預防腦出血的新方法。

變形鏈球菌是口腔天然菌群中占比例最大的鏈球菌屬中的一種,也是齲病的主要致病菌。

日本國立循環器官疾病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征得100名腦出血患者的同意後,采集瞭他們的唾液,培養瞭唾液中含有的變形鏈球菌。結果發現,如果患 者唾液中的變形鏈球菌是含有cnm基因的菌株,與沒有這種基因的菌株相比,前者腦出血的發病風險是後者的4倍。通過磁共振成像圖能夠觀察到,唾液中含有這 種特定變形鏈球菌越多的患者,微小的腦出血部位也越多。研究小組認為,變形鏈球菌會從口腔中的血管隨著血液流動到達腦部血管。在這裡與血管壁的膠原蛋白結 合後,引起炎癥,從而妨礙止血作用,並使血管變脆,最終引起腦出血。

研究小組指出,腦出血是腦卒中的一種,攝取鹽分過多等不良生活習慣被認為是危險因素,不過此次研究顯示,日常的口腔清理和牙科治療對於預防腦出血也非常重要。如果能夠減少病原性很高的細菌,就有可能預防腦出血。相關論文已刊登在新一期英國《科學報告》雜志網絡版上。

認真對待自己的口腔,北大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主任醫師葛立宏建議,保持口腔健康,成年人要像孩子一樣認真對待,做好最基本的三個點。第一點,堅持正確的刷牙。首先要刷夠三分鐘,足夠的時間才能保證刷牙的效果,但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甚至不到一分鐘牙就刷完瞭,基本上是牙膏在嘴裡起起泡沫就被沖刷的過程。然後要保證刷牙的次數,其實應該每次吃完飯都刷牙,做不到的話也應該用清水漱漱口清潔口腔,防止食物殘留影響口腔健康。最好使用牙線,很多人用不習慣,其實牙齒很多間隙牙刷是刷不到的,而牙線可以幫助我們清除隱藏這些區域裡的食物殘留,預防牙垢。

第二點,飲食上要註意,盡量少吃一點。吃得太多體重太大,容易造成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對口腔的健康也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春節過後,很多醫院的口腔科都很繁忙,除瞭人們保護口腔的觀念日益進步之外,春節期間大吃大喝也是一個原因。但這不是讓人們不吃,少吃一點甜食,保持健康體重,既能預防齲齒, 還能減輕身體和口腔的負擔。

第三點,定期檢查口腔,這是大部分人往往會忽略的一點。人們註意到牙齒往往是感覺到它疼瞭腫瞭有問題瞭,才急急忙忙去口腔科,平時想不起來對它做個體 檢。其實,成年人應該每半年或者一年去醫院檢查一下口腔,小朋友應該每三、四個月檢查一次(起碼寒暑假都應做一下檢查)。這樣做的好處是除瞭能早早發現一 些口腔問題並且早期治療外,醫生還會針對你的口腔情況給出一些針對性強的口腔保養建議和個性化指導。

對腦出血病人的護理需註意什麼

1、絕對臥床休息2周,頭部可輕輕向左右轉動,應避免過度搬動或抬高頭部,四肢可在床上進行小幅度翻動,每2小時一次,不必過分緊張。大小便須在床上進行,不可自行下床解便,以防再次出血的意外發生。

2、高血壓是本病常見誘因。服用降壓藥物要按時定量,不隨意增減藥量,防血壓驟升驟降,加重病情。

3、腦出血患者需要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特別是發病2周內,應盡量減少探望,保持平和、穩定的情緒,避免各種不良情緒影響。

4、告知患者及其傢屬,患者病程中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頭疼,例如頭部脹痛、針刺樣痛、劇烈疼痛等,這是最常見的癥狀。我們會給予合理的治療。隨著病情的好轉,頭疼會逐漸消失,因此不必過度緊張,要學會分散註意力,如聽聽輕音樂等。如在治療過程中,仍覺得痛得很厲害,不能耐受,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醫生能采取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5、有些病員會出現煩躁不安、躁動的癥狀,對這樣的病員我們會采取約束帶、床檔等保護措施,這樣可防止病員自行拔除輸液管或胃管、墜床等不必要的意外。一旦病情穩定,不再煩躁後,即可撤離對軀體的約束,但床檔還需時時加護,特別是有氣墊床的病人,嚴防墜床。

6、長期臥床,皮膚受壓超過2小時,易發生褥瘡,應加強翻身;按摩受壓處,保持皮膚清潔幹燥;肢體放置功能位,防畸形。

7、腦出血患者的飲食要營養豐富、低脂、清淡軟食,如雞蛋、豆制品等。病人病情如已穩定,但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吞咽困難時,應采用鼻飼飲食,將易消化的流汁狀飲食,如濃米湯、豆漿、牛奶、新鮮蔬菜汁、果汁等分次灌入,或5-6次灌入混合奶1000-2000毫升,灌入食物不宜過熱過冷,以37℃-39℃為宜。 若病人神智清醒,但進食時有時發生嗆咳,可頭偏向一側,予糊狀飲食,其飲食內容為蒸蛋羹、肉末菜末稠粥、肉末菜末爛面條、牛奶沖藕粉、水果泥或將飯菜用搗碎機搗爛後給病人食用。喂食速度慢,避免交談,防嗆咳、窒息。

8、老年病人,心腦血管老化、脆性程度高,季節變化易誘發疾病。長期臥床易肺部感染,痰多不易咳出,藥物祛痰,加強翻身、拍背,使痰液松動咳出,減輕肺部感染。無力咳痰者,采取吸痰措施。

9、恢復期據醫囑搖高床頭10-15度,後按耐受及適應程度逐漸搖高床頭至半臥位,每天30分鐘、1-2小時不等。

腦出血癥狀有什麼表現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取決於出血的部位和大小,重者發病後數小時即死亡,輕者可無明顯癥狀(如在“靜區”少量出血)。常發生在高血壓患者.男性比女性多見,多數無預兆而突然發生,34%~38%在發病後即達到高峰,嚴重者頭痛、嘔吐,幾分鐘後昏迷。早期神經癥狀的進展大多由於發病後幾小時的繼續出血和血腫擴大所致。睡眠中發病者很少,有部分患者可有使血壓升高的誘因,如情緒激動、緊張、用力、咳嗽、排便和性生活等。

1.意識改變 半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表現為嗜睡、昏睡和昏迷,重癥者可在發病後數分鐘內意識模糊或昏迷:意識障礙是顱內出血最突出的癥狀,也是判斷預後的主要指標。位於皮質和基底節區外側的少量出血,出現意識障礙較少,而位於基底節區內側、丘腦和腦幹的較大量出血,因出現腦水腫和影響網狀系統,容易出現意識障礙。患者有意識障礙時,多伴有尿失禁或尿瀦留。

2.頭痛、惡心、嘔吐 有40%~50%的患者出現頭痛、惡心和嘔吐,常為首發癥狀。開始表現為病灶同側劇烈頭痛,顱內壓增高時為全頭痛,伴有噴射樣嘔吐,轉頭和翻身時更易發生。有視乳頭水腫。發病後期有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嘔吐更加頻繁,病情危重者,下丘腦受損,嘔吐物為咖啡色。

3.呼吸、血壓和心率 由於呼吸中樞受損、腦水腫等原因,可出現呼吸功能的變化,表現為過度換氣、潮式呼吸和不規則呼吸等。大多數患者有血壓升高和心率加快,當出現心動過緩時,應警惕顱內壓增高較嚴重。90%的患者血壓升高,且升高的程度相當大。

4.癲癇發作 有6%一7%的患者有癲癇發作,大多出現在出血後數小時內,小部分患者是首發癥狀,可表現為大發作或局灶性發作,腦葉出血比深部出血多見。病情嚴重者會出現癲癇持續狀態,癲癇發作使病情進一步惡化。

5.腦膜刺激征顱內血腫破人蛛網膜下腔或破入腦室而流入蛛網膜下腔時,除頭痛、嘔吐外,可出現頸強直和Kernig征等腦膜刺激征。

6.不同部位出血的特點

(1)基底節區出血

為高血壓性腦出血最好發部位,約占全部腦出血的70%(殼核60%.丘腦10%)。由於出血常累及內囊,而出現一些共同的表現,故又稱內囊區出血。

1)殼核出血:系豆紋動脈破裂所致,表現為突發的病灶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同向性偏盲,雙眼球偏離病側肢體,主側病變還可伴有失語等。出血量大可有意識障礙。

2)丘腦出血:臨床表現取決於出血量的多少,一般為突發的病灶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甚至偏盲,丘腦出血可以擴展到下丘腦和上部中腦,引起一系列眼球運動障礙和瞳孔異常,通常感覺障礙嚴重,特別是深感覺障礙更為突出。該部位出血還有以下特殊表現:①丘腦性感覺異常:對側感覺過敏或自發性疼痛;②丘腦性失語:言語緩慢而不清、重復言語、發音困難、復述差,但朗讀和認讀正常;③丘腦性癡呆:記憶力下降、計算力障礙、情感障礙、人格障礙等。若出血量少者,僅表現為對側肢體感覺障礙,或甚至無明顯的表現。

(2)腦葉出血

系大腦皮質支血管破裂所致,也稱皮質下出血。約占腦出血的10%。腦葉出血的原因除高血壓外,其他原因還有腦血管淀粉樣變性、腦血管畸形、腦腫瘤、血液病、抗凝或溶栓治療後等。出血以枕葉、顳葉最多見,其次為頂葉、額葉;多數為單發,少數為多發。多數的腦葉出血均有頭痛、嘔吐,癲病發作也較常見,其他的表現取決於出血的部位,如額葉出血表現為精神障礙、運動性失語、失用、對側肢體癱瘓等;頂葉出血者表現為體象障礙,對側肢體輕偏癱和明顯的感覺障礙,顳葉出血者表現為感覺性失語,部分性偏盲和精神癥狀。枕葉出血隻表現為對側偏盲並有黃斑回避現象。一般來講,腦葉出血病情較輕,但出血量較大者,病情重並可導致死亡。

(3)腦橋出血

原發性腦下出血占腦出血的10%。在腦幹出血中,絕大多數為腦橋出血,少部分為中腦出血,而延髓出血極為少見。腦橋出血量大於5ml者,通常患者很快進入昏迷,雙側針尖樣瞳孔、四肢癱,可伴有胃出血、高熱、呼吸困難、去大腦強直等,多在發病24~48小時內死亡。小量腦橋出血可無意識障礙,表現為突然頭痛、嘔吐、復視、眼震、凝視麻痹、交叉性感覺障礙、交叉性癱瘓、偏癱等,其預後良好,有的儀遺留輕偏癱或共濟失調。

中腦出血少見,輕癥患者表現為突然出現復視、眼瞼下垂、一側或兩側瞳孔擴大、眼球不同軸、水平或垂直眼震、同側肢體共濟失調,也可表現Weber或Benedikt綜合征。重者出現昏迷、四肢遲緩性癱瘓、去皮質強直,常迅速死亡。

延髓出血更為少見,臨床表現為突然猝倒、意識障礙、血壓下降、呼吸節律不規則、心律夫常,繼而死亡。輕癥患者可表現為不典型的Wallenberg綜合征。

(4)小腦出血

約占腦出血的10%。最常見的為小腦上動脈的分支,病變多累及小腦齒狀核。發病突然,眩暈和共濟失調明顯,可伴有頻繁嘔吐及枕部疼痛等。出血量不大時主要表現為小腦癥狀,如病變側共濟失調、眼球震顫、構音障礙和吟詩樣語言,無偏癱。出血量增加時,還可表現有腦橋受壓體征,如外展神經麻痹、側視麻痹、周圍性面癱、吞咽困難及肢體癱瘓和(或)錐體束征等。大量小腦出血尤其是蚓部出血時,患者很快進入昏迷狀態,雙側瞳孔縮小呈針尖樣、呼吸節律不規則,有去皮質強直發作,最後致枕骨大孔疝而死亡。

(5)腦室出血

占腦出血的3%~5%。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腦室出血。原發性是指脈絡叢血管出血或室管膜下l_5cm內出血破人腦室,繼發性是指腦實質出血破人腦室者。原發性腦室出血出血量較少時,表現為突然頭痛、嘔吐、頸強直、Kernig征陽性,一般意識清楚,有血性腦脊液,應與蛛網膜下腔出血鑒別,預後良好:出血量大時,很快進入昏迷狀態或昏迷逐漸加深,雙側瞳孔縮小呈針尖樣,病理反射陽性.早期出現去皮質強直發作,常出現丘腦下部受損的癥狀及體征,如上消化道出血、中樞性高熱、大汗、血糖增高、尿崩癥,預後差,多迅速死亡。

(6)內囊出血

大腦基底節為最常見的出血部位,由於損及內囊故稱內囊出血。除腦出血所具有的一般癥狀以外,內囊出血的患者常有頭和眼轉向出血病灶側,呈“凝視病灶”狀和“三偏”癥狀,即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偏盲。

1)偏癱:出血對側的肢體發生癱瘓,癱瘓側鼻唇溝較淺,呼氣時癱側面頰鼓起較高。如昏迷不深或在壓眶或疼痛刺激時可見健側肢體自發動作而癱瘓側肢體無動作。不等程度的偏癱在內囊出血是幾無幸免的。完全遲緩的偏癱,腱反射消失,甚至病理反射也引不出來。但一般在數天或數周後偏癱肢體的肌張力就漸漸增高。癱瘓肢體由遲緩性逐漸轉為痙攣性,上肢呈屈曲內收,下肢強直,腱反射轉為亢進,可出現踝陣攣,病理反射陽性,呈典型的上運動神經源性偏癱。

2)偏身感覺障礙:出血灶對側偏身的感覺減退。針對肢體、面部時並無反應或反應較另一側為遲鈍。

3)偏盲:在患者意識狀態能配合檢查時還可發現病灶對側同向性偏盲,主要是經過內囊的視放射受累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