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癡呆是老年朋友的頭號殺手,一旦患上老年癡呆,對老人本身及對傢庭,都是一種影響,其影響力還非常之大,既然老年癡呆危害嚴重,那麼生活中大傢就應該積極預防,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應該如何預防老年癡呆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導致老年癡呆的原因是什麼

1.腦變性疾病:

腦變性疾病引起的癡呆有許多種,最為多見的是阿爾茨海默病性癡呆,在老年前期發病的又叫做早老性癡呆。其發病緩慢,為逐漸進展的進行性癡呆。除此之外,還有皮克病、廷頓舞蹈病性癡呆、進行性核上性麻痹、帕金森病性癡呆等等。後面的這些癡呆都比較少見。

2. 腦血管病:

最常見的有多發性腦梗死性癡呆,是由於一系列多次的輕微腦缺血發作,多次積累造成腦實質性梗死所引起。此外,還有皮質下血管性癡呆、急性發作性腦血管性癡呆,可以在一系列腦出血、腦栓塞引起的腦卒中之後迅速發展成癡呆,少數也可由一次大面積的腦梗死引起。總之,腦血管病也是老年癡呆較為常見的病因。

3. 遺傳因素:

國內外許多研究都證明,老年癡呆患者的後代有更多機會患上此病。但是,其遺傳方式目前仍不清楚。有人認為是顯性基因遺傳;有人則認為是隱性基因遺傳;也有人認為是多基因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且遺傳作用可受環境因素和遺傳因子的突變所制約,以致中斷其遺傳作用。也有一些研究認為老年呆屬非遺傳性疾病,如血管性癡呆與遺傳無直接關系。

4.內分泌疾患:

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癥和副甲狀腺功能低下癥都可能引起癡呆。

5.營養及代謝障礙:

由於營養及代謝障礙造成瞭腦組織及其功能受損而導致癡呆。如各種臟器引起的腦病,像腎性腦病,是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引起腦的缺血、缺氧,可以導致癡呆;其他如肝性腦病、肺性腦病等都可導致癡呆。營養嚴重缺乏,如維生素b1、b12以及煙酸、葉酸缺乏癥均可導致癡呆。糖尿病及高脂血癥都可引起大、中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小血管及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可引起腦梗死及腦出血,導致血管性癡呆。

6. 腫瘤:

惡性腫瘤引起代謝紊亂可導致癡呆,腦腫瘤也可直接損傷腦組織導致癡呆。

7.藥物及其他物質中毒:

酗酒、慢性灑精中毒者引起的老年癡呆並不少見,中是還沒有被人們所認識。長期接觸鋁、汞、金、銀、砷及鉛等,防護不善,引起慢性中毒後可以導致癡呆。一氧化碳中毒也是常見的導致急性癡呆的原因之一。

8. 艾滋病:

艾滋病是導致老年癡呆的原因之一。目前已知老年人患艾滋病早期即可出現進行性癡呆,並已證明是中樞神經系統可以直接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9. 梅毒:

梅毒螺旋體可以侵犯大腦,產生精神和神經癥狀,最後導致麻痹以及日益加重的智力減退和個性變化,即所謂的麻痹性癡呆。

10.其他:

腦外傷、癲癇的持續發作,以及正常壓力腦積水等原因均可引起老年癡呆。此外,老年人長期情緒抑鬱、離群獨居、喪偶、文盲、低語言水平、缺乏體力及腦力鍛煉等,也可加快腦衰老的進程,誘發老年癡呆。

老人應該如何遠離癡呆癥

專傢告訴我們,要想預防老年性癡呆,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保持好血管以及大腦的正常功能。要做到這點,最好的方式便是先要做到規律性的飲食起居方式,一般應早睡早起,定時進食,定時排便,保持大便的通暢對於預防老年癡呆的發生有積極的意義。

除瞭要有規律性以外,在膳食上還要強調做到“三定、三高、三低和兩戒”。“三定”即定時、定量、定質;“三高”即高蛋白、高不飽和脂肪酸、高維生素;“三低”即低脂肪、低熱量、低鹽;“兩戒”即戒煙、戒酒。

大部分老年朋友對牛奶、雞蛋、魚肉、動物肝臟等優質蛋白質食品都存在著一定的恐懼心理,以為吃這些食品就會引發心腦血管的問題,其實不然。在飲食中,老年人不應該對這些食品抱有恐懼心理,適當食用對強化大腦功能、預防和治療老年癡呆病有益。老年人特別是要多吃魚肉,經常吃魚肉會降低老年癡呆的發病幾率。

老年癡呆癥患者除選用上述優質蛋白質食品外,各種新鮮蔬菜也不能少,日常飲食中應該經常吃各種蔬菜和水果,以補充足量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另外,豆制品中含谷氨酸較高,而谷氨酸在大腦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常吃豆制品可預防老年癡呆。

老年癡呆不能吃什麼

1、不能吃多糖食物。因為過多的食糖,特別是精制糖攝入過多,易使腦功能出現神經過敏或神經衰弱等障礙。

2、不要吃過多的味精。腦組織通過酶的轉換使谷氨酸生成γ-氨酪酸。攝入過多的味精時,可引起頭痛、惡心等癥狀。

3、供給充足的必需脂肪酸。膳食中提供充足的必需脂肪酸是極為重要的,它是大腦維持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核桃、魚油、紅花油,月見草油的必需脂肪酸含量較多,在膳食中可適量增加。

4、膳食中應註意補充含維生素E、維生素C和β-胡蘿卜素豐富的食品、如麥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這些物質具有抗氧化物質,能夠延緩衰老。

5、常食大豆。大豆含有豐富的異黃酮、皂甙、低聚糖等活性物質。美國科學傢研究發現,大豆異黃酮具有一定的腦保健作用,其化學物質極為穩定,無論炒煮燉均不會破壞其結構,也不影響其效果,所以常食大豆不僅可以攝取充分的植物蛋白,預防血脂異常癥、動脈硬化,還有抗癌及預防老年性癡呆癥等功效。

幾種常見的老年癡呆疾病

老年性癡呆

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都是老年人發生癡呆最常見的原因,兩者可以單獨發生,也可並存或先後發生。腦血管疾病亦常可使老年性癡呆加重。因此兩者存活期的鑒別診斷較困難,最後確診需病理檢查。采用Hachinski缺血量表對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進行鑒別在臨床上較簡單,且具有一定的準確性。即對每一臨床特征給1 分或2 分,積7 分以上者符合血管性癡呆,而4分以下者則為血管性癡呆。Hachinski 鑒別積分表:有Hachinski 缺血量表的主要內容,加上瞭CT 掃描,凡總分低於2 分者可考慮老年性癡呆,3~4 分可擬診血管性癡呆,4 分以上可確診血管性癡呆。

Pick病

為老年性癡呆的少見類型,占屍解腦標本的1%~7%,一般在65歲以前發病,逐漸出現自制力喪失、不修邊幅、情感淡漠、閑逛行為和食欲亢進的人格改變,有重復和刻板語言,以往熟練的技巧退化,但記憶力和計算力損害的程度較輕,癥狀出現的相對較晚。神經影像學檢查頭顱CT 或MRI 可見特征性的額顳葉萎縮,SPECT 檢查發現額顳區的腦血流量明顯減少。神經病理檢查可在額顳葉皮質發現腫大淡染的細胞——Pick 細胞,胞質內含有嗜銀的包涵體——Pick 小體,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其內是微絲和微管的聚集。

Parkinson病

為60 歲以上老年人好發的錐體外系疾病,臨床表現以震顫、強直和運動減少為特征,30%的患者在病程中可合並嚴重程度的癡呆,表現為波動性的認知功能障礙和發作性視幻覺,部分患者可以出現偏側肢體運動障礙為主的癥狀和體征,神經影像學檢查無特征性改變。但一些患者可同時合並有腦血管病。

Creutzfeldt-Jacob病

為朊病毒(Prion)慢性感染所致的亞急性海綿狀腦病,臨床早期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癡呆和言語障礙,合並有精神、行為異常,手足徐動和肌陣攣,晚期出現吞咽困難、四肢癱瘓和意識障礙,平均病程6~12個月。80%的患者在疾病晚期出現EEG 的特征性改變,慢波背景上周期性發放的高波幅棘-慢綜合波,間隔為0.5~2s。頭顱CT 或MRI 檢查除輕度腦萎縮外,無特征性改變。生前確定診斷亦需要腦活檢和神經病理檢查。其腦脊液分泌或回吸收平衡障礙,以及循環通路受阻所致的一組臨床癥狀,表現為緩慢起病,進行性加重的步態異常、尿失禁和癡呆三聯癥,發病前可有顱腦外傷、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膜炎病史。腰穿檢查CSF 壓力正常,常規及生化檢查結果正常;頭顱CT 檢查可見雙側側腦室對稱性擴大,第二、四腦室及中腦導水管均明顯擴張。

老年癡呆癥的3個階段

第一階段(1~3年)

為輕度癡呆期。表現為記憶減退,對近事遺忘突出;判斷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對事件進行分析、思考、判斷,難以處理復雜的問題;工作或傢務勞動漫不經心,不能獨立進行購物、經濟事務等,社交困難;盡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對新的事物卻表現出茫然難解,情感淡漠,偶爾激惹,常有多疑;出現時間定向障礙,對所處的場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對所處地理位置定向困難,復雜結構的視空間能力差;言語詞匯少,命名困難。

第二階段(2~10年)

為中度癡呆期。表現為遠近記憶嚴重受損,簡單結構的視空間能力下降,時間、地點定向障礙;在處理問題、辨別事物的相似點和差異點方面有嚴重損害;不能獨立進行室外活動,在穿衣、個人衛生以及保持個人儀表方面需要幫助;計算不能;出現各種神經癥狀,可見失語、失用和失認;情感由淡漠變為急躁不安,常走動不停,可見尿失禁。

第三階段(8~12年)

為重度癡呆期。患者已經完全依賴照護者,嚴重記憶力喪失,僅存片段的記憶;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現緘默、肢體僵直,查體可見錐體束征陽性,有強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終昏迷,一般死於感染等並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