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蔬菜就得不到維生素? 如何讓孩子吃得更科學更有營養?在你腦袋裡,或許已經有瞭一些傳統而且紮瞭根的“飲食哲學”。可它們也許並不完全正確。看一看,下面的10個說法,以及關於這10個說法的事實真相!

給孩子補充營養的10個誤區

現在的的孩子大多屬於獨生子女,在傢裡傢長捧在手心疼在心裡,在平時的飲食中也是營養品源源不斷,可是你知道嗎這些營養品並非如你想像中的營養,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誤解1:孩子不吃蔬菜就得不到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事實是:有些孩子不喜歡吃蔬菜,卻仍然很健康。原因是,他們喜歡吃水果。在孩子慢慢學習接受青菜、菠菜之類的綠色蔬菜過程中,水果是很好的營養替代品。

如果你的孩子不吃胡蘿卜,為瞭補充可能會缺乏的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你不妨給他吃一些杏或哈蜜瓜;草莓或橙子可以代替菠菜用來滿足孩子對葉酸的需要。香蕉可以代替馬鈴薯作為鉀的來源;柑桔類水果可以代替甘藍滿足維生素c的需求。

但是,不論如何,蔬菜和水果畢竟無法完全互相替代。蔬菜不僅富含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而且還含有多種促進健康的植物化學物質。所以,你一定要不斷地為孩子提供蔬菜,讓他接受並喜歡蔬菜。這一點非常重要。

誤解2:乳制品會加重孩子的感冒。

事實是:乳制品會增加黏液的產生或者使鼻腔分泌的黏液變稠,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孩子感冒時,鼻子和嗓子裡黏液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產生。而乳制品隻是粘在瞭嗓子眼裡,讓人感到有點不舒服。

當孩子感冒時,可以繼續給他提供牛奶或其他乳制品。如果他不喝牛奶,可給他別的液體,如白開水、果汁、稀粥或雞湯,直到他感覺好些。即使孩子沒有什麼食欲,也要讓他喝足夠的水,以防止脫水,並能使黏液流出鼻腔。

誤解3:孩子需要吃紅肉(牛羊肉)來預防貧血。

事實是:孩子的年齡越小,出現鐵缺乏的可能性越大。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1~2歲初學走路的孩子中,9%會出現鐵缺乏。在3~5歲的孩子中,該比例降至3%,而6~11歲的孩子中,該比例為2%。

初學走路的孩子完全可以從他們的飲食中獲得大量的鐵,這是個好消息。很多傢庭是天生的素食者或者不吃牛羊肉。何況,肉比較硬,小孩也難以咀嚼。

紅肉含有易吸收的鐵,因此,孩子適當地吃一些是有好處的。但是,初學走路的孩子,也可以通過吃強化谷類食品和面包、幹果(如葡萄幹)、菠菜、糖蜜、大豆、扁豆、雞蛋、魚以及傢禽肉來滿足身體對各種礦物質的需要。 10歲以下的兒童每天至少應攝入10毫克的鐵,這個數量很容易達到,一杯奶酪(含鐵約8毫克)和兩小袋葡萄幹(含鐵約2毫克)就行。

如果你無法確定孩子是否缺鐵,可以咨詢專業醫生。他們會根據孩子的喂養史等情況,給你提供一些建議。

誤解4:為瞭預防肥胖,應該限制孩子的脂肪攝入量。

事實是:對於嬰兒和剛學走路的孩子,他們的大腦和身體成長極其迅速,每天所需要熱量(卡路裡)40%是從脂肪中攝取的。發育中的大腦對脂肪酸及脂肪中的其他成分有著特殊的需求。

因此,大部分專傢建議,2歲以下的孩子要喝全脂牛奶,而不是脫脂牛奶。大一些的孩子仍然需要從飲食中攝入足量的必需脂肪酸,以利於皮膚健康正常成長、性激素的分泌以及維生素的吸收。

但在2歲後,每天從脂肪中獲取30%左右的熱量(卡路裡)就足夠瞭。

此外,食物中的脂肪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已經吃飽瞭。因此,如果你過多地限制孩子的脂肪攝入量,他可能會通過吃更多的其他食物來加以補償。

誤解5:吃糖多會讓孩子過度活躍。

事實是:吃糖多對孩子沒有這方面的影響。事實上,研究發現,吃瞭高糖飲食的實驗室動物變得並不活躍。那麼,這種不正確的說法從哪裡來的呢?很可能是,當父母往往發現孩子吃瞭巧克力之類的糖果或喝汽水後變得異常活躍,而這兩者都包含咖啡因。其實,咖啡因才是導致孩子活動過度的原因。

誤解6:給小嬰兒添加新食物時要特別小心,因為許多孩子都對某些食物過敏。

事實是:食物過敏反應並不像人們認為的那樣普遍。事實上,真正食物過敏的孩子隻有6~8%。蕁麻疹、濕疹、嘔吐、腹瀉,或者在極端情況下,出現過敏性休克等,都屬於食物過敏時出現的反應。

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雞蛋、花生、堅果(如腰果和胡桃)、小麥、大豆、魚和貝類,90%的過敏反應是由於添加這些食物而引起的。因此,添加這些食物時,要註意觀察孩子有沒有異常反應。如果懷疑孩子有過敏反應,可以帶孩子到醫院,向兒科醫生咨詢,必要時醫生會為孩子進行過敏原的測試。

誤解7:牛奶是強壯骨骼唯一的營養食品。

事實是: 是的,牛奶的確是最好的鈣源之一。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不愛喝牛奶,他同樣可以從其他食物中獲得足夠的鈣質供骨生長發育所需。

這些食物包括:酸奶、奶酪、豆漿、甘藍、豆腐、深色蔬菜以及添加鈣的百分之百純果汁(如橙汁)。

營養學會所推薦的兒童每日鈣的攝入量:

年齡 每日鈣的攝入量

1~3歲 每天需要600~800毫克的鈣

4~8歲 每天需要800~1000毫克的鈣

9歲以上每天需要1000毫克的鈣

誤解8:當孩子生病時,最好是感冒時多進食,發燒時餓著點。

事實是:任何時候都不要強迫或限制孩子吃東西。生病時,孩子需要所有能得到營養的食物和液體,這樣,才能保證他有力量與病菌作戰。但如果他不想吃或沒吃完飯,你也不必太擔心。

孩子生病時,應當允許他吃想吃的東西,餓瞭就吃,不餓也沒有必要非讓他吃。別忘瞭,最重要的是給孩子補充足夠的液體,比如稀粥、湯、果汁、牛奶等,以防止脫水。

誤解9:果汁是健康的解渴飲料。

事實是:100%的純果汁肯定比汽水更有營養,但它並不是孩子渴時要喝的最佳的飲料。相反,你必須要限制孩子的果汁攝入量。否則,喝太多果汁會降低孩子對營養更豐富的食物的食欲,並可能取代牛奶而成為唯一一種他想喝的飲料。

此外,由於果汁含糖多,過量飲用可能會損壞孩子的牙齒或者引起胃部不適。

營養學傢建議:初學走路的孩子,每天將其飲用的果汁限制在100毫升。更大一些的孩子,每天的果汁消耗量也不應超過200毫升。另外,不要把果汁當作解渴的飲料,當孩子感覺渴時,白開水是最佳的選擇。

誤解10:白面包沒有任何營養。

事實:用全麥面粉制作的面包當然是比較理想的選擇,因為全麥面包中的纖維素含量豐富,可預防便秘、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但這並不意味著白面包就毫無營養。

白面包中常常富含鐵和煙酸、葉酸、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歡吃全麥面包,讓他吃白面包也無妨。

至於纖維素,他還可以從其他食物中獲取比如水果、蔬菜等。

寶寶吃什麼補充營養呢

1.黃瓜:

黃瓜中含有纖維素,對促進腸蠕動、加快排泄和降低膽固醇有一定的作用。吃黃瓜可以利尿,有助於清除血液中像尿酸那樣潛在的有害物質。黃瓜味甘性涼,具有清熱利水、解毒的功效。對胸熱、利尿等有獨特的功效,對除濕、滑腸、鎮痛也有明顯效果。

2.黑木耳:

木耳中所含的一種植物膠質,有較強的吸附力,可將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的灰塵雜質集中吸附,再排出體外,從而起到排毒清胃的作用。

3.蓮藕:

蓮藕有利尿作用,能促進體內廢物快速排出藉此凈化血液。煮熟後由涼變溫,有養胃滋陰,健脾益氣養血的功效,是一種很好的食補佳品,特別適合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而表現為肌膚幹燥、面色無華的人。

4.地瓜:

地瓜所含的纖維質松軟易消化,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排便。是因為它含有豐富抗氧化的維他命C、β胡蘿卜素,及足足超過糙米2倍的維他命E,更有40%以上的纖維,可以預防便秘、排宿便。

5.綠豆:

綠豆具清熱解毒、除濕利尿、消暑解渴的功效。是由於綠豆富含維生素B、葡萄糖、蛋白質、淀粉酶、氧化酶、鐵、鈣、磷等多種成分,常食能幫助排泄體內毒素,促進機體的正常代謝。是清熱解毒的佳品,味道清香,老少咸宜。

以上內容為我們介紹瞭寶寶吃什麼補充營養及食物,這些食物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的寶寶進行很好的營養補充,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的孩子增強體質,幫助我們更好的預防各種疾病對我們寶寶身體的侵襲,希望大傢引起重視。

給孩子補充營養關鍵有哪些

寶寶的健康是媽咪爹地最關心的問題,那麼1-3的幼兒如何喂養才是最好的?現在我們就來看這個階段的寶寶喂養關鍵詞是哪些,還有正確進行營養補充——

1-2歲

關鍵詞1:發生營養不良

1歲以後,寶貝的生長發育雖然較第一年慢瞭一些,但是磨練運動技能的過程消耗瞭他們的大量體力,他們的營養需要總體上要高於嬰兒期。加之輔食添加不合理,寶貝仍會過分依賴母乳,使得1歲左右的寶貝很容易發生營養不良,表現為不活潑、皮下脂肪薄、食欲不佳、骨骼畸形、抵抗力弱、運動發育落後等。

眼看著寶貝變得孱弱多病,許多媽咪不知所措,其實隻要符合以下幾點,可以認為是寶貝成長過程的必然階段,無須多慮——

1.雖然消瘦,但體重持續增加,而非持續減少;

2.雖然食量少,但大便規律,而沒有經常性腹瀉;

3.沒有皮膚蒼白、頭發稀黃、骨骼畸形等微量營養素缺乏的情況;

4.精力旺盛,樂於探索和學習。

關鍵詞2: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1歲以後,寶貝開始逐漸建立起個人飲食習慣,傢長的食物選擇決定瞭孩子的攝食范圍。所以,孩子就像一面鏡子,能反映一個傢庭飲食習慣的優劣。

最應該保護的是寶貝先天的食物選擇能力,過多的幹涉與貧乏的餐桌一樣,會制約寶貝獲得適當足量的食物,比如燒烤、火鍋、醃漬或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該常常出現在傢庭的食譜中,傢長對蔬菜、魚肉以及低鹽少油的清淡飲食的選擇,給寶貝的影響遠比單純說教要深遠。

關鍵詞3:魚油與智力

“魚油”可不是魚肝油,人們常說的“魚油”指的是深海魚油,其中富含兩種特殊脂肪酸,即DHA和EPA。在人們經常食用的陸地動植物的油脂中,幾乎不含有這兩種脂肪酸。這兩種脂肪酸有益於寶貝的神經系統的發育,常被當作益智因子添加到嬰兒食品中。1歲以上的寶貝可以攝取各種自然食物瞭,如果讓寶貝經常吃魚,特別是深海冷水魚,如馬哈魚、三文魚、鮭魚等,寶貝自然就不會缺少益智因子瞭。

魚肝油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是維生素A、D,能夠預防佝僂病、骨軟化及夜盲癥等相應的維生素缺乏癥。

關鍵詞4:營養性貧血

營養性貧血在1-2歲的寶貝中並不少見,既與生長發育過快有關,也與喂養不當有關系。母乳或牛乳的含鐵量都不算高,並且牛奶中的鐵不容易被人體吸收和利用。如果沒有適當地添加含鐵豐富且易吸收的肉食、肝臟、魚、血豆腐、大豆、小米等,寶貝就很可能發生缺鐵性貧血。

為瞭預防貧血,媽咪需註意輔食添加中的葷素搭配原則,蔬菜、水果,如柑橘、紅棗、西紅柿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大大提高腸道對鐵的吸收率。當然,營養不足隻是貧血的一個原因,慢性失血、補鋅過度也可能造成頑固的貧血。所以,在為貧血患兒補鐵之前,應該先明確貧血產生的原因。

關鍵詞5:及早預防肥胖

學步乳兒何來“體重控制”一說?但肥胖往往萌芽於幼年,喂養不當、運動不足在不經意間就造成瞭肥胖。肥胖對寶貝的未來健康影響非常嚴重和深遠,與成年後的高血壓、高血糖、心腦血管病等有很密切的相關,兒童肥胖真正是傢長心中深深的痛。

肥胖重在預防,在食物選擇中,甜度超過10%的飲料(如果汁、奶飲料、可樂等)、油炸食品、點心、糖果、夾心餅幹、膨化食品不該經常出現在寶貝的食譜中。另外,每天至少要安排1-2小時戶外活動。

關鍵詞6:註意飲食禁忌

這個階段的寶貝,容易在飲食上進入諸多“禁區”,媽咪應該註意——

1.油膩、油炸、大塊、堅硬的食物;

2.咖啡、濃茶、辛辣、脹氣的食物;

3.粗纖維含量豐富的蔬菜、泡菜,如生蘿卜、洋蔥、豆子、甘藍、整粒花生、杏仁、榛子等;

4.高糖度食物,如甜點心、夾心餅幹、巧克力;

5.未經煮熟的海產品,特別是貝類。

開學瞭要怎麼給孩子補充營養

飲食營養均衡四項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孩子多吃動物性食物,不利於心血管健康,還可能增加成年後患癌癥的風險。所謂植物性食物是指谷類、蔬菜、水果、豆類和堅果;動物性食物是指魚、蝦、雞、鴨、豬、牛、羊、禽蛋類和奶類。

第二個原則是食物多樣化,不要偏食。以谷類食物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同時兼顧其他各類食物,才能滿足全面的營養需要。

第三個原則是谷類食物宜粗不宜精。黑面、糙米是粗糧,細磨的玉米面是細糧。因為細糧中的淀粉含量高、吸收快,容易引起血糖波動,長期食用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幾率。

第四個原則是飲食清淡。傢長做飯時,菜肴中的油、鹽、糖都要適量使用。飯菜中放入過多的油和糖容易導致孩子發胖,而鹽放多瞭,可能增加孩子患高血壓的風險。

孩子吃快餐時配點水果

每天都要上班的傢長有時出於無奈,隻能用外購的快餐作為孩子的午餐。有些傢長因此而感到自責,認為給孩子吃垃圾食品是自己的過錯,其實不然。垃圾食品是跟外國人學來的不恰當叫法。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類食品曾經是中國人吃不到的高級營養食品。這些食品隻有外國人天天吃、頓頓吃,吃得幾乎人人都超重時,才會有如“垃圾”。因此,有節制地食用這些食品不存在營養不合理的問題。如果能為孩子們的午餐搭配一些黃瓜、西紅柿和水果等,那麼,營養就會比較均衡瞭。

周末應給孩子吃營養餐

人類進化的幾百萬年中,多數時間是饑一頓、飽一頓的生存狀態,已經進化出足夠的能力應對每頓以至每天飯量在一定范圍內的變化。正是有瞭這樣的適應能力,人可以平衡幾天,甚至更長時間營養供給的波動。也就是說,在一段時間內,食物的營養供給不足,機體照樣可以維持生命活動的正常運行。不同營養素在體內儲存量不同,可以耐受供給不足的時間也不同,有的幾天、有的幾周、有的甚至幾個月。平均算下來,計算營養均衡的周期應以一周為宜。也就是說,一個人在一周內可以有幾頓飲食達不到健康合理、營養均衡,但如果把一周所攝入的各種食物加起來,能夠達到要求就可以瞭。

周末傢長應該調理孩子的飲食結構,補充其日常飲食不夠均衡的地方。當然,所謂日常飲食不均衡也應該有一定限度,盡量達到前面提到四個原則的基本要求。如果日常飲食過度不平衡,單純靠周末吃營養餐也不能把營養不均衡的情況糾正過來。

一日三餐不要機械化

暑假期間,有的孩子喜歡睡懶覺,往往容易錯過吃早餐的時間,傢長們不必為此過分擔心。其實,不必強求孩子保持平時的就餐習慣,開學以後一切都會恢復常態。至於營養均衡等問題,也無需機械地按固定比例分配一日三餐。在一定范圍內,三餐的進食量可以根據孩子的胃口進行調整,前提是孩子沒有胃腸道不適,也沒有因此而發胖。

幫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講道理容易,實際做起來難。孩子上小學後,已經形成瞭自己的飲食習慣和偏好。但是傢長們不要因為自己過去在培養孩子健康飲食習慣的疏忽,而放棄或一味遷就孩子。其實,他們的飲食習慣還有很大的調整空間,所以引導孩子正確選擇食物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那些在老人身邊長大的孩子,更容易被嬌慣而放縱飲食。傢長遇到這種情況,不妨試試以下三個方法。

★讓老人瞭解健康飲食的知識。現在的孩子基本不缺營養,缺的是營養均衡。

★教育孩子,讓他們瞭解營養均衡的四項基本原則。

★根據孩子的飲食習慣,調整飲食結構。在改變的過程中應註意循序漸進,例如增加蔬菜,幾天為一個單元,每個單元增加一點,同時註意品種的搭配。

此外,除瞭需要註意飲食營養均衡外,還要培養孩子的衛生習慣。同時,為瞭保持體重,還要鼓勵他們多做運動。飲食營養均衡隻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還需要培養他們在飲食、運動等方面養成良好的行為模式。

孩子補充營養過猶不及

肥胖、高血壓和高學脂等成年人的常見病,越來越多見於兒童。專傢提醒,兒童的營養補充過猶不及,而且其發病年齡越小,成年後患相關嚴重疾病的危險性越大。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營養科王建主任介紹,越來越多的孩子因為營養過剩而導致體重超標,而兒童肥胖發生的年

齡越小、肥胖病史越長,各種代謝障礙就會越嚴重,成年後患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膽石癥、痛風等疾病的危險性就越大。

王建說,很多高能營養食品中一般都含有促使兒童性早熟的激素,因此盲目進補可能導致孩子過量攝入激素,出現性早熟。他說,這些激素可能會擾亂兒童自身的內分泌狀態:在生理上,可能導致兒童骨骺提前閉合,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高;在行為上,由於兒童的心理發育尚未成熟,性器官的過早發育和性意識的過早覺醒,將導致兒童不具備相應的自控能力。

此外,兒童的高血壓、高血脂、齲齒等也越來越多。王建說,兒童常吃高蛋白、高能量的黏糊狀食物,營養物質在乳牙邊積累就變成瞭齲齒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