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因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引起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升高所致,進而糖大量從尿中排出,呈現多飲、多尿、多食、消瘦、頭暈、乏力等癥狀。那麼糖尿病患者在飲食該註意哪些呢?糖尿病人吃什麼好呢?

肥胖與糖尿病有什麼關聯

肥胖與糖尿病的關系

長期持續肥胖者,糖尿病發病率明顯增高,可高達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統計表明,糖尿病在體重正常人群中的發病率僅為0.7%,體重超過正常值20%,糖尿病發病率為2%;體重超過正常值50%,其發病率可高達10%。中度肥胖者的糖尿病發病率約增加4倍,而極度肥胖者則增加30倍,糖尿病的危險與肥胖持續時間以及肥胖程度有關。而且,腹部型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險性遠遠大於臀部型肥胖的人,腰圍/臀圍的比值與糖尿病的發病率成正比關系。

目前我國肥胖者越來越多,而糖尿病發病率也以驚人的速度增加,使人擔憂的是糖尿病人的年齡逐漸提前,臨床上看到少年、青年患者增加顯著,其中最多的是肥胖者。肥胖可合並許多代謝紊亂,包括糖耐量低減、胰島素反應不敏感(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癥及動脈粥樣硬化等,這些代謝紊亂常可引起糖尿病。

從肥胖到糖尿病的進展一般為:肥胖→糖耐量低減→2型糖尿病→難以控制的高血糖→糖尿病並發癥→致殘及死亡。

肥胖為什麼容易引起糖尿病?

在2型糖尿病人中80%是肥胖者,60%肥胖患者有糖耐量低減。故肥胖與糖尿病“密不可分”。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糖代謝異常疾病,長期持續性高血糖可產生多種毒性作用,會慢慢地對血管進行“浸泡、滲透”,猶如“蟻螻潰長堤”一般,將動脈血管等組織細胞侵蝕得“千瘡百孔”,血管內皮被損害得傷痕累累。

根本原因在於肥胖者體內存在著一種特殊的“土壤”,叫做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是人體內最主要的降血糖激素。人在進食後將大量的糖份吸收入血液,通過血液循環運往全身各處。隻有依靠胰島素,血糖才能進入細胞,被人體利用,同時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被胰島素維持在一定的范圍內。

許多學者認為肥胖者的細胞,特別是脂肪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為滿足代謝的要求,胰腺必須分泌比正常值高出5~10倍的胰島素。也就是說肥胖者比正常人需要更多的胰島素,以使葡萄糖得到正常利用。為瞭克服胰島素抵抗,胰腺就會大量合成胰島素,造成肥胖者血胰島素水平大大高於普通人,這就是所謂“高胰島素血癥”。肥胖早期還可以通過高胰島素血癥來勉強把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隨後就有可能由於過度工作,胰腺合成胰島素的功能就漸漸衰竭,胰島素的生成就漸漸不夠把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圍。久而久之,胰臟發生疲勞,最終不能充分生產胰島素,中年以後肥胖引起糖尿病的發生,臨床上是屢見不鮮的。

糖尿病現在還無根治辦法,然而在某種程度上它卻可以預防。其最重要的預防措施就是保持正常的年齡體重,做到合理飲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預防糖尿病要從防止過度肥胖抓起,要從兒童開始。千方百計作到保持正常的年齡體重,以減少糖尿病的發生。值得註意的是,有效的減肥可以預防糖尿病的發生,或是明顯減輕糖尿病的程度。

肥胖與糖尿病如何防治

合理的飲食是肥胖與2型糖尿病預防和治療的基本方法。合理飲食的原則是營養平衡、飲食品種多樣化、科學計算總熱量、結構合理、高纖維素、低鹽、禁酒及禁甜食等。運動療法是肥胖及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措施。運動可增加脂肪分解,增加胰島素受體數目,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減輕糖尿病的癥狀。長期堅持適量運動,具有良好預防肥胖、減肥的作用。運動以中等強度為主,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高強度、高對抗性運動。

溫馨提示:

肥胖病人預防糖尿病從減肥開始。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肥胖的人常常因減肥無效而苦惱,假如某天不費吹灰之力體重就掉下來瞭,千萬不要沾沾自喜,勸君去查血糖,十有八九是患上糖尿病瞭。肥胖的人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正常,肥胖者所造成胰島素抵抗,使降糖藥和胰島素的效果大打折扣。這也是血糖居高不下的原因所在。當分泌胰島素的細胞疲憊不堪,胰島素分泌枯竭時,糖不能利用而使血糖升高,而此時脂肪開始分解,體重也就減下來瞭。對於那些已出現糖耐量低減的人來講,如果能及時調整或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性,如減肥、加強鍛煉、采用科學的飲食結構等,可以使自己在掉入糖尿病的深淵前“懸崖勒馬”。

糖尿病患者吃點什麼好

糖尿病營養專傢認為,首先糖尿病人禁止吃甜食和許多種水果,因為葡萄糖、蔗糖,消化吸收快,食用後將使血糖升高;也少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白薯、土豆、藕等;最好也不要飲酒。

糖尿病人可以多吃高纖維食物,促進機體的糖代謝。如玉米、小麥、白菜、韭菜、豆類制品。

含糖低的蔬菜。如韭菜、西葫蘆、冬瓜、南瓜、青菜、青椒、茄子。而西紅柿含糖量低,既可做蔬菜又可做水果可以多吃。

多吃含鈣的食物。缺鈣能促使糖尿病人的病情加重。如蝦皮、海帶、排骨、芝麻醬、黃豆、牛奶等。

富含維生素B和維生素C的食物。補足這兩種元素,有利於減緩糖尿病並發癥的進程,對減輕糖尿病視網膜的病變、腎病有利。如魚、奶、白菜、豆類以及青菜、芥菜、甘藍、青椒、鮮棗等。

富含硒的食物。硒有與胰島素相同的調節糖代謝的生理活性。如魚、香菇、芝麻、大蒜、芥菜等,它們能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

此外,南瓜、苦瓜、洋蔥、黃鱔等對病人多飲、多食、多尿癥狀有明顯改善作用,有降低血糖、調節血糖濃度的功能,適宜多吃。

糖尿病人的飲食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方法

進餐次數的調整。胃輕癱時以少食多餐為佳,每日3大餐分為6~7小餐,分別在早晨、中午、下午、臨睡前進餐,餐間安排2~3次點心,以減少餐後高血糖,同時避免餐前饑餓感。

食物狀態的調整

胃輕癱時,固體食物排空受阻較液體食物更明顯,因此,膳食搭配時最好將固態食物勻漿化,或多進食流質食物,必要時甚至完全依靠流質食物,這樣有助於改善胃腸道癥狀與控制血糖。

合理減輕體重

不要選擇過於嚴格的飲食,如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因為這種飲食方式會使您在短期內減輕體重,但不利於長期堅持。糖尿病患者需要對日後的飲食方式有一個正確的理解,飲食將與糖尿病病情有關,向健康生活方式邁進一點點,身體便將獲得莫大的益處。

食物成分的調整

糖尿病胃輕癱患者,消化運動減弱,胃排空已延長,故需降低食物中不消化纖維的含量,一些含豐富纖維素的蔬菜(如芹菜、白菜和馬鈴薯等),雖有降低餐後血糖作用,但是易有胃腸道反應,因此糖尿病胃輕癱患者不能多吃。

飲食豐富多樣

以谷類為主,粗細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每天吃奶類、大豆及其制品,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如飲酒應限量,吃新鮮衛生的食物。

禁食含糖高的食物

如白糖、紅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糖果、糕點、果醬、蜜餞、冰激凌、甜飲料等。另外,含碳水化合物較多的土豆、山藥、芋艿、藕、蒜苗、胡蘿卜等少用或食用後減少相應的主食量。

稱重治療飲食控制總熱量

對所需食物,均應在烹調前將皮、根、骨等不食用部分去除後稱重、加工然後進行烹調,更為合理的控制熱量的攝入,這可能是糖尿病患者飲食較繁瑣之處。

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食物

苦瓜

味極苦,性寒,有清熱解暑、清肝明目、解毒的功能。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苦瓜含苦瓜甙、5—羥色胺、谷氨酸、丙氨酸及維生素B1等成分。苦瓜的粗提取物有類似胰島素的作用,能降低血糖,對糖尿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麥麩

味甘,性平、偏涼,除充饑、補充營養外,尚可養心安神。麩小麥可益氣、除熱、止汗;麥麩調中、清熱、止虛汗,可根據病情所需而選用。用麥麩、面粉按6:4的比例,拌和雞蛋,做成糕餅,可作為糖尿病病人正餐或加餐食品。

洋蔥

味甘、辛,性微溫,與蔥、蒜性味相近,具有健胃、增進食欲、行氣寬中的功效,與大蒜一起食用有降糖效果。經常食用洋蔥,既可充饑,又能降糖治病。

魔芋

是一種低熱能、高纖維素食物。因其分子量大,粘性高,在腸道內排泄緩慢,能延緩葡萄糖的吸收,有效降低餐後血糖升高。魔芋中所含的葡萄甘露聚糖對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較好的效果。又因為它吸水性強,含熱能低,既能增加飽腹感,減輕饑餓感,又能減輕體重。

紫菜

含有豐富的紫菜多糖、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維生素等,其中的紫菜多糖能顯著降低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可於飯前食用紫菜,以降低血糖。

黑木耳

含木耳多糖、維生素、蛋白質、胡蘿卜素和鉀、鈉、鈣、鐵等礦物質,其中木耳多糖有降糖效果,動物實驗表明,木耳多糖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黑木耳可炒菜或燉湯,也可作配料。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護理重點

足部宜動不宜靜

動則血運增加,靜則血運緩慢。足部經常按摩或適當活動,可以促進其血液循環,改善神經功能。但不可過量活動,以免增加足部負荷。這也是對糖尿病足冬季護理措施有哪些的介紹。

飲食要健康

患者每天都要吃飯,而日常飲食一定要保持健康主和合理。相對來說,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飲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島素的參與。但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與葡萄糖,請患者慎食蜂蜜。不暴飲暴食,生活有規律,吃飯要細嚼慢咽,多吃蔬菜,盡可能不在短時間內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有瞭這些方法也能做到糖尿病的護理。

足部宜暖不宜寒

入冬後,糖尿病患者足部應註意保暖,可采用多種恰當的取暖方法,以期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保持良好的血液及營養供應,加速酸性代謝產物的排泄。但在取暖時應防燙傷。

穿鞋襪宜合適不宜過松過緊

由於重力作用,下肢靜脈回流較之軀幹上肢阻力大,若鞋襪過松可致局部靜脈瓣負荷量增加,影響靜脈回流量及速度;但鞋襪過緊則壓迫血管,致使血流阻力加大,對動靜脈血流均不利,既不利於血供也不利於代謝產物的排泄。

觀察病情變化

糖尿病的病情一般較平衡,但是也可能會出現一些異常,所以要註意觀察。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由於合並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很多,因此要定時測量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每日測血壓2次,控制血壓在正常范圍,因高血壓可加重視網膜病變。更要觀察患者神志的變化,防止發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觀察體重及尿量的變化:每周測體重1次,每日記出入量和小便次數,並註意尿的顏色、氣味,隨時留置標本,以備檢查。

足部宜凈不宜污

特別在冬季宜每日用溫水洗腿足,勤清洗更換鞋襪,保持足部清潔;及時清理鞋襪內異物,防止足部硬傷發生;註意清潔足部著力點角化組織,以免有礙血運而致過度角化使皮膚形成囊泡、感染促發潰瘍。

糖尿病並發癥有哪些可導致死亡

糖尿病並發癥的出現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傷害,所以患者要註意並發癥給患者帶來的傷害,尤其是會導致死亡患者要特別的註意,那麼,糖尿病的並發癥有哪些可導致死亡?下面讓專傢來解答一下。

糖尿病並發癥又分為急性並發癥和慢性並發癥兩種,急性並發癥感染和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最為常見。慢性並發癥是指大血管並發癥、微血管並發癥和神經並發癥。大血管並發癥有腦血管意外、冠心病和下肢血管兵變引起足部壞死。微血管並發癥主要影響腎臟和視網膜血管,造成腎功能不好,視力不良等。

糖尿病心腦血管並發癥,除心腦血管病的臨床表現外,還有糖尿病心臟病,糖尿病心臟病患者常出現:

息性新動過速:糖尿病早期常累及迷走神經,而交感神經處於相對興奮狀態,故心率常有增快傾向,此種心率增快常較固定,不易受各種條件反射所影響,表現為活動時、深呼吸時心率差異不大及從臥位快速起立時心率的加速反射減弱。

猝死:偶因各種應激因素可致嚴重的心率失常甚至猝死。

無痛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常表現為無痛性心肌梗死或隱性冠心病。無痛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率較高,病人無明顯胸痛,可僅有惡心、嘔吐、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律不齊,有的甚至隻有疲乏的感覺,故易於漏診或誤診。

體位性低血壓:表現為患者由臥位於5秒種內起立時收縮壓下降大於30mmHg,或舒張壓下降大雨20mmHg或者兩者兼有常伴有頭暈、軟弱、心悸、大汗、兩眼冒金花、昏厥或休克。

專傢溫馨提醒:對於糖尿病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並選擇正確的治療方式,以免加重病情導致疾病惡化,後果會非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