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後,人們的胃口隨著氣溫的下降逐漸好轉起來,因此,一到冬季,許多人就張羅著吃各種各樣的食物進補瞭。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冬季進補,來春打虎”。冬季適當進補,不僅是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而且也為冬季的來臨。請看下面介紹。

冬季進補的七大誤區

誤區一:越貴越補

一些人以為東西越貴越好,不惜花高價買燕窩、魚翅之類的保健食品。其實這些東西進補功效未必就好,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十分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缺什麼,補什麼”是進補的基本原則,不要以貴賤分高低,關鍵是看自身哪項功能較差,再根據體質選擇相應補品,尤其是老年群體,則更應以實用為滋補原則。

誤區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說法是很不科學的。過量進補會加重脾胃、肝臟負擔。夏季人們常吃冷飲、冷凍食品,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入秋即大量進補,會驟然加重脾胃及肝臟的負擔,使長期處於疲弱的消化器官難以承受,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還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等副作用。

誤區三:虛實不分

進補要先分清自身體質,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進補,不是虛癥病人不宜進補,要辨證施補。即使是虛證,也有氣虛、血虛、陽虛、陰虛之分,人體器官又有心虛、肺虛、肝虛、脾虛、腎虛等不同,進補前最好先向專業醫生咨詢,結合各種補藥的性能特點,對癥施用。如熱性體質者就不適合服用人參、鹿茸、海馬等溫熱性的藥物。

誤區四: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的做法是不科學的,許多食物也是很好的滋補品。如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芝麻、花生、紅棗、扁豆等也是進補的佳品。

誤區五:進補單一

有些人喜歡按照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這麼做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對健康是不利的。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如牛羊、狗肉、辛辣食物、酒等,都是偏溫熱的,會導致體內毒火旺盛,出現口幹、口渴、嗓子疼等癥狀,不宜過多食用。

誤區六:凡補必肉

夏季過後,脾胃尚未完全恢復到正常功能,因此過於油膩的食物不易消化吸收。另外,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以及過多的脂肪、糖類等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但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所以,秋冬季在適當食用牛肉、羊肉進補的同時,不應忽視蔬菜和水果,它們可以為人體提供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誤區七:重“進”輕“出”

近年來提出一種關註“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否則食物代謝後產生的有毒物質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對身體會產生更大的危害。

有利冬季進補養生的食物

隨著立冬已過,天氣也越來越寒冷,人們開始更多的考慮在冬季需要補進些有利於身體的食物。中醫認為,冬季的主氣為寒,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而這對應的內臟就是是腎臟,腎臟的機能強健,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否則就會使新陳代謝失調而發病。因此,冬季進補養生重點是“養腎防寒”。

冬季飲食切忌黏硬、生冷,因為此類食物屬陰,易使人體陽氣受損,飲食調養應以“補”為主。補法中以燉補為佳,燉補制作時間長,有利於營養消化吸收,而且還可以適當加入藥材,以增強療效。燉補時可根據個人體質選用一些高熱量、高蛋白質的食物:

一、羊肉:冬天吃羊肉非常合適,因為羊肉性溫,能給人體帶來熱量。中醫說它是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之妙品,是一種良好的滋補強壯食物。比如羊肉燉青蘿卜、胡蘿卜燉羊肉。

二、鵝肉:自古以來流傳著“喝鵝湯,吃鵝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諺語。常食鵝湯、鵝肉,可以防治咳嗽,還能補益五臟。

三、鴨肉:冬天除吃一些能補陽的食物外,還要註意養陰,鴨肉營養豐富,是滋補妙品,尤適於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特別是低燒、虛弱、食少、便秘和水腫的人,食鴨肉最有益。

四、牛肉:中醫認為,牛肉是滋養強壯的補品,具有健脾養胃,強筋壯骨之功。牛肉含鉀和蛋白質鉀是大多數運動員飲食中比較缺少的礦物質。鉀的水平低會抑制蛋白質的合成以及生長激素的產生,從而影響肌肉的生長。牛肉含鐵鐵是造血必需的礦物質。與雞、魚、火雞中少得可憐的鐵含量形成對比的是,牛肉中富含鐵質。

冬季進補固然很重要,肉食可以有效的增強人們的體質以提抗嚴寒,但是要註意,不應過多的食用肉類,要合理的安排飲食,從而達到營養的均衡。

冬季進補分清體質

冬季進補分清體質,都說冬季是進補的好時候,但是也要分清楚什麼樣體質的人如何進補,那麼冬季我們如何進補呢?

現代人營養充足,大多數人都不需要額外進補。“冬令進補”的概念,是針對身處寒帶、溫帶,或是體質純虛的人提出的;然而廣東地區,冬天氣候也較暖,隻有在寒流來襲或氣溫僅10度上下時,才適合羊肉爐、薑母鴨等“溫補”。

中醫將藥膳分為溫補、平補、清補(涼補)3種;體質虛寒則溫補,不虛則平補,燥熱則清補。由於南方人體質比較偏燥熱,如果溫補過頭,可能會產生口幹舌燥、睡不著等癥狀。因此冬季無需熱補,平補就好。

“四神湯”是最佳的平補食譜。用蓮子、茯苓、山藥、芡實(或薏仁)煮成的四神湯,具有健脾、利濕、補腎的功效。四神湯性味平和、適合所有人食用,還能“顧脾胃”。進補要先照顧脾胃,因為“虛不受補”,如果腸胃功能不佳,即使補瞭也無法吸收。

若是常熬夜、長痘痘、易嘴破、便秘的人,別再去吃十全大補湯或羊肉爐等較強烈的溫補,可以改吃四神湯來滋陰、顧脾胃,讓消化系統穩定下來。

另外,蓮藕、百合、荸薺、山藥、白木耳等,也可收到類似效果。

冬季進補分清體質,專傢表示說我們有的人的體質是不適合進補的,有的人的體質適合補充熱量高的食物,有的就是適合進補一些補氣補血的食物,我們應該找對自己的的體質來進行進補,這對於我們的身體也是非常有利的。

影響我們冬季進補效果4大原因

沒有目的亂補

以往進補,人們所重視的僅是參而已,一到冬季,各大商場、藥店的各種參特別好銷。參,不但歷史悠久,且功效確鑿,歷來為進補的首選品。但每一個人所患疾病不同,體質亦各異,參絕非人人皆宜。進補時,大補藥、大補酒、其他保健品等,都可選用;藥補之外,更有食補,方法多樣。如婦人冬天服當歸羊肉湯,既補血又暖胃,味美效又佳。進補的原則應是缺什麼補什麼。

地域不分“濫補”

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生活方式不同,同屬冬季,西北地區與東南沿海地區的氣候迥然有別。因此,,千萬不要地域不分“濫補”。冬季的西北、東北地區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味,如羊肉、狗肉、鹿肉等,補品中如人參酒、參茸酒等,強壯補身,禦寒助陽確有作用。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北方地區要溫和的多,進補宜清淡甘溫之味,如雞、鴨、鵝等。長江以南地區的人們如果多食羊肉、狗肉、鹿肉等容易燥熱動火,出現咽痛、口瘡、鼻出血等癥狀。雨量較少且氣

老少不辨“蠻補”

由於人有男女之別和老少之異,因而在冬季“進補”之時,也不盡相同。如老年人生理機能減退,大多體質虛弱,所以適當適量“進補”可增強抵抗力,有利於身體健康。然而,小兒生理機能旺盛,正常發育的健康兒童,或生病尚未痊愈的兒童,就不宜“進補”,尤其對一些甘溫、溫熱之物,如羊肉、狗肉、鹿肉、麻雀肉、麻雀卵等,隻適宜於成年人,兒童即使體質弱,也應忌食或少食,反之則有損無益。

不對癥進補

在冬令進補的人群中,有不少是病後進補,這些人必須到醫院請醫生予以斟酌,有的放矢,方能收桴鼓之效。病後進補不同於一般的健康進補,或先攻(邪)後補(虛),或先補後攻,或攻補兼施,不得有誤。

冬季老人進補別發福

《黃帝內經》指出:春發、夏長、秋收、冬藏。所以很多人喜歡冬季進補,但是進補過度,容易導致身體發胖發福,尤其是老年人,中醫指出,冬季老人進補別發福。

老人發福不但加重慢性病風險,還容易導致開春後免疫力低下,增加春季患病幾率。

國內一項調查發現,47%的人會在秋冬季增加體重。現代科學也表明,人體在生物鐘的支配下,體重呈“冬胖夏瘦”的規律,人體冬季脂肪合成代謝的速度要快於平時的2—4倍,而脂肪分解代謝的速度要低於平時的10%。與此同時,很多人冬天又習慣進補各種各樣的補品、食物,運動量也跟著減少,多餘的能量就以脂肪的形式貯存在體內。

冬季“發福”對中老年人來說,也許並不是件好事。中老年肥胖是眾多慢性病的“根源”,同時還會加速關節損害,可能引起骨性關節炎。冬季應合理控制體重增長,把自己的體重指數控制在18.5至22.9的范圍內。換算過來,即一位165公分的女性,體重不宜超過62.1公斤。

知道瞭冬季老人進補別發福,建議冬天多吃少油、少糖的食物,每天堅持半小時到一小時運動,青年人可以遊泳或者打球,老年人建議餐後都要散步,即使天冷,也要堅持在室內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