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腹瀉期間,不應禁食,而應鼓勵患兒進食,因為孩子正處於發育時期,需要充足營養。而腹瀉會導致大量養分流失,如再限制飲食,會容易誘發或加重營養不良,妨礙生長發育。寶寶腹瀉除瞭積極治療外,我們應該如何照顧到寶寶的飲食呢?

小兒腹瀉觀察三要素

觀察體溫。在腹瀉病例中,由於飲食不慎由細菌、病毒而引起的腹瀉最為多見,稱為“感染性腹瀉”,占腹瀉病例的85%左右,且容易出現體溫反應。嬰幼兒機體對體溫的調節能力較弱,一旦發病都容易從體溫變化上反映出來。

嬰幼兒腹瀉的體溫反應主要是發燒,大多是中度發燒(38。5℃左右)。這常見於由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痢疾桿菌、沙門氏菌、輪狀病毒、腸道病毒等引起的腹瀉。發燒可能早於腹瀉或在腹瀉初起。同時,患兒還有不愛玩、不願吃東西、磨人、哭鬧等表現。有些病原體引起的腹瀉不發燒,甚至還略低於正常體溫。患兒腹瀉時,尤其是早於腹瀉出現的高燒(39℃以上),應特別重視,這是細菌互素中毒的癥狀表現,要及時就診,警惕中毒性痢疾。觀察精神狀態。主要是觀察患兒是否出現精神萎靡、嗜睡、抽搐、驚厥、抽風、昏迷等癥狀。一般輕癥腹瀉患兒不致出現這些癥狀。一旦出現這其中的某些癥狀,尤其是早於腹瀉或腹瀉初起的癥狀,應及時就醫。觀察大便形狀與次數。患兒腹瀉一般常見的是稀便、水樣便、蛋花樣便、黃綠色便或便中有少量黏液。每天患兒腹瀉5次左右,大便量不多,無明顯的脫水現象。

患兒腹瀉時,如果便中帶有血絲或出現血水樣便、膿樣便,每次便量較少,坐便盆不願起來(像成人腹瀉時的下墜感),就有可能是痢疾,或是空腸彎曲菌腹瀉或是腸出血性大腸桿菌腹瀉,應立即就醫。若患兒腹瀉次數多,排便量大,失水多,就可能出現脫水癥狀,此時應及時輸液,防止患兒酸中毒。在觀察中發現患兒病情有變化,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治療。患腹瀉的乳兒可照樣喂奶,已斷奶的嬰兒給以稀飯的營養飯食,不必忌口,要多飲水。在社區醫生的指導下,成人要對患兒做好觀察、護理工作。成人照顧患兒以後,要隨時洗手,防止擴大傳播。

小兒腹瀉的四個危害要當心

1、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腹瀉時機體不僅不能有效地從食物中吸收水份和電解質,而且還會以腸液的形式將它們進一步丟失。所以腹瀉時,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補充水份和電解質的話,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其中,電解質紊亂包括低鈉、低鉀、低鈣和低鎂,它們不僅不利於疾病的恢復,而且還會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痛苦,例如低鉀可引起頑固性的腹脹,低鈣可引起手足抽搦或驚厥。

2、病毒性心肌炎:

它發生在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腹瀉之後,腹瀉使患兒的抵抗力進一步下降,病毒就可侵犯心臟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並發此病的患兒會有胸悶、胸痛、心悸、頭暈、乏力等癥狀。重癥患兒會因為嚴重的心律失常導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腸套疊:

小兒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多見於4~10個月的嬰兒。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逐漸降低。絕大多數嬰兒腸套疊是原發性的,隻有2%~8%的病例為繼發性。由於腸蠕動失去正常節律性,腸環肌發生持續性局部痙攣,腸近端劇烈蠕動,遂將痙攣的腸段推入遠端腸腔內。腹瀉和伴隨它的病毒感染是引起腸套疊的主要原因,應當引起警惕。

4、營養不良:

多發生在遷延性腹瀉或慢性腹瀉之後。營養不良會使患兒的抵抗力進一步下降,易繼發各種感染,如鵝口瘡、支氣管肺炎、結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而且腹瀉遷延不愈還會加重營養不良,造成惡性循環。

腹瀉飲食上都有哪些禁忌事項

飲食禁忌一:忌雞蛋、雞湯等葷湯,肉、魚、蝦等高蛋白質食物。因為患腹瀉的寶寶腸道腐敗作用很強,高蛋白質的攝入會加劇腹瀉。

飲食禁忌二:忌牛奶、酸奶。酸奶、牛奶是產氣食物,進食以後會導致腸道內脹氣,使腸蠕動增強腹瀉加劇,故不宜食用。六個月到一歲未斷奶寶寶如要吃奶,可買專門的腹瀉奶粉。一歲以上斷奶寶寶可吃些米湯、稀飯,以幫助恢復消化系統功能。

飲食禁忌三:忌豆類食物及豆制品。如青豆、蠶豆、黃豆、綠豆、豆芽、豆腐、粉絲。這類食品因富含粗糙纖維及豐富的蛋白質,會引起寶寶腸道蠕動增強而致脹氣,並加劇腹瀉。

飲食禁忌四:忌進食含粗纖維素的水果和蔬菜。如香蕉、菠蘿、西瓜、青菜、白菜、毛筍、辣椒、韭菜、紅薯等。因為纖維素有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從而加重寶寶腹瀉。

飲食禁忌五:忌糖。糖進入腸內常會引起發酵而加重脹氣,所以寶寶腹瀉期間,應不吃糖或少吃糖。

小兒腹瀉檢查

小兒腹瀉需做的檢查一般有便常規、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和白細胞計數(WBC)等項目。

1、糞便常規檢查:大便顯微鏡檢查,註意有無膿細胞、白細胞、紅細胞與吞噬細胞,還應註意有無蟲卵、寄生蟲、真菌孢子和菌絲。

2、大便培養:對確定腹瀉病原有重要意義。一次糞便培養陽性率較低,需多做幾次,新鮮標本立即培養可提高陽性檢出率。

3、大便乳膠凝集試驗:對某些病毒性腸炎有診斷價值,如輪狀病毒、腸道腺病毒等。有較好敏感性和特異性,對空腸彎曲菌腸炎的診斷有幫助。

4、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對輪狀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異性。有助於輪狀病毒腸炎和其他病毒性腸炎診斷。

5、聚丙烯酰凝膠(PAGE)電泳試驗:此法可檢測出輪狀病毒亞群及不同電泳型,有助於輪狀病毒分類和研究。

6、糞便還原糖檢查:雙糖消化吸收不良時,糞便還原糖呈陽性,pH值<6.0。還原糖檢查可用改良斑氏試劑或Clinitest試紙比色。

7、糞便電鏡檢查:對某些病毒性腸炎有診斷價值。如輪狀病毒性腸炎、諾沃克病毒性腸炎等。

8、血白細胞計數和分類:病毒性腸炎白細胞總數一般不增高。細菌性腸炎白細胞總數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數以上的患兒有桿狀核增高,桿狀核大於10%,有助於細菌感染的診斷。

9、血培養:對細菌性痢疾、大腸埃希桿菌和沙門菌等細菌性腸炎有診斷意義,血液細菌培養陽性者有助於診斷。

10、血生化檢查:對腹瀉較重的患兒,應及時檢查血pH、二氧化碳結合力、碳酸氫根、血鈉、血鉀、血氯、血滲透壓,對於診斷及治療均有重要意義。

11、其他:對遷延性和慢性腹瀉的孩子,必要時作乳糖、蔗糖或葡萄糖耐量試驗,呼氣氫試驗,也可作纖維結腸鏡檢查。

小兒腹瀉吃什麼好

1、焦米湯

材料:米粉,糖。

制作:將米粉放在鍋內用文火炒至焦黃,加少量糖和水煮沸後服用。

功用:焦米湯有一定的熱能,米粉炒熱後可使部分淀粉轉變成糊精,利於消化吸收;炒焦後的淀粉還有吸附腸內毒素及氣體的作用。

2、蘋果泥

材料:蘋果。

制作:蘋果切塊,搗成果泥後食用。每天食蘋果泥2—3次,每次30—60克。也可取蘋果一個洗凈切碎,糖5克,水250毫升共煎湯,分2—3次飲用。

功用:適用於6月齡以上小兒。蘋果含有果酸,能吸附毒素,並含有鞣酸,具有收斂作用,適宜於小兒腹瀉癥。

3、胡蘿卜汁

材料:鮮胡蘿卜100克。

制作:取鮮胡蘿卜洗凈切碎放入鍋內、適量水,煮爛後去渣取汁,每天分2—3次服用。

功用:有健脾消食作用。

4、淮山藥粥

材料:粳米50克,淮山藥細粉20克。

制作:上述材料同煮成粥,每日2—3次。

功用:具有健脾的功效。對遷延性、慢性腹瀉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