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身體是很虛弱的,有的孩子生下來體質就非常的低,免疫力下降瞭之後呢,很容易出現一些兒科疾病的,尤其是小兒腹瀉這樣的疾病一旦發生瞭之後還會出現一些臨床表現的,大傢知道小兒腹瀉應警惕的癥狀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哪些原因會導致小兒腹瀉出現呢

1.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適應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嬰幼兒水代謝旺盛,一歲以內每日攝人及排出的水分占體內總液量的1/2,對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失水容易發生體液紊亂。

2.生長發育快,所需營養物質相對較多,且嬰兒食物以液體為主,進入量較多,胃腸道負擔重。

3.機體防禦功能差 ①嬰兒胃酸偏低,胃排空較快,對進入胃內的細菌殺滅能力較弱; ②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腸道分泌型均較低。

4.腸道菌群失調 正常腸道菌群對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新生兒生後尚未建立正常腸道菌群時、改變飲食使腸道內環境改變時、或濫用廣譜抗生素時,均可使腸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失調,而患腸道感染。

5.人工喂養 母乳中含有大量體液因子、巨噬細胞和粒細胞、溶菌酶、溶酶體,有很強的抗腸道感染作用。傢畜乳中雖有某些上述成分,但在加熱過程中被破壞,而且人工喂養的食物和食具極易受污染,故人工喂養兒腸道感染發生率明顯高於母乳喂養兒。

寶寶腹瀉的四種癥狀要警惕

警惕體溫升高 嬰幼兒腹瀉的體溫反應主要是發燒,且大多是中度發燒(38.5℃左右)。這常見於由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痢疾桿菌、沙門氏菌、輪狀病毒、腸道病毒等引起的腹瀉。發燒可能早於腹瀉或在腹瀉初起。同時,患兒還有不愛玩、不願吃東西、磨人、哭鬧等表現。 有些病原體引起的腹瀉不發燒,甚至還略低於正常體溫。需要警惕的是,腹瀉時或早於腹瀉出現的高燒(39℃以上),這是細菌毒素中毒的癥狀表現,要及時就診。

警惕精神萎靡 一般輕癥腹瀉的患兒,是不會出現精神萎靡、嗜睡、抽搐、驚厥、抽風、昏迷等癥狀的,一旦出現這其中的某些癥狀,尤其是早於腹瀉或腹瀉初起的癥狀,應及時就醫。

警惕血水樣便 患兒腹瀉一般常見的是稀便、水樣便、蛋花樣便、黃綠色便或便中有少量黏液。每天患兒腹瀉5次左右。孩子腹瀉時,如果便中帶有血絲或出現血水樣便、膿樣便,每次便量較少,卻坐在便盆不願起來,就有可能是痢疾,或是空腸彎曲性腹瀉或是腸出血性大腸桿菌腹瀉,應立即就醫。

警惕脫水 如果孩子腹瀉次數多,排便量大,失水多,就可能出現脫水癥狀,此時應及時輸液,防止患兒酸中毒。

小孩腹瀉有什麼食療的方法

1、蘋果紅糖泥

這個菜所需要的材料有:新鮮蘋果1個,紅糖適量

做這道菜的方法是:1、將蘋果削皮,切片備用。

2、將蘋果片放在碗中,隔水蒸至熟爛,然後加入紅糖調拌成糊狀即可。

適宜人群:本品適宜6個月左右的腹瀉小兒食用。

溫馨提示:將削皮的蘋果浸泡在涼開水裡,可防止氧化,保持蘋果清脆。

2、淮山藥粥

所需要準備的材料有:大米50g、淮山藥細粉20g

做這個粥的方法是:1、大米洗凈,浸泡30分鐘備用。

2、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燒開,加入大米燒開,再加入淮山藥細粉,一起煮成粥即可。

溫馨提示:1、這個粥有健脾的功效,適宜於小兒慢性腹瀉者食用。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2、新鮮山藥切開始會有很多粘液,不容易切,用清水加少許醋清洗,可以減少粘液的產生。

【傷食型】

表現腹脹、腹痛,瀉前哭吵,大便酸臭伴有不消化奶塊,食欲不好,有口臭。多見於秋季腹瀉伴有消化不良患兒。

可以食用1.炒米粥:做法是取粳米50克,放入鐵鍋中幹炒至有香味溢出時加水適量,燒湯服。

2.蘋果湯:取蘋果一隻,洗凈,連皮

【濕熱型】

表現大便呈蛋花湯樣,有少量粘液,伴有發熱,口幹,尿深黃而少。此型在秋季腹瀉較多見。

可以吃1.葛根黃芩粥:做法是:將10g葛根,10g黃芩,加水煎湯,去渣取汁加糯米50g,煮粥,加紅糖少許服用。

2.烏梅車前草湯:做法是:將10隻烏梅,30g車前草加水500ml,煎湯,酌加紅糖,代茶飲。

【脾虛型】

腹瀉久而不愈,大便稀薄,帶有白色奶塊,食欲減退,消瘦乏力。多見秋季腹瀉後期或久瀉不愈者。

可以食用1.山藥蛋黃粥:做法是:取山藥500克去皮搗碎,加適量水,先用武火燒開後再用文火煮10分鐘,再調入雞蛋黃2隻,再煮3分鐘即可。分數次食用。

2.八寶粥:做法是:取茯苓、太子參、白術、扁豆各10g,加水煎湯,去渣取汁,加芡實、山藥、蓮肉、炒苡仁各10g,糯米50g,煮粥食用。

3.扁豆茯芩車榴湯:做法是:取扁豆30g,茯苓50g,車前子12g用佈包,石餾皮15g,以上四味共入砂鍋,加適量水,煎湯服用。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鹽,煎湯代茶飲。凡大於1歲的小兒可吃蘋果泥。

【風寒型】

腹瀉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味少,伴有腸鳴腹痛。多見於秋季腹瀉的早期。

可以食用1.薑茶飲:做法是:取生薑10克,綠茶3克,加水150毫升,煮沸,加紅糖少許,飲用。

2.扁豆幹薑蘿卜仔飲:做法是:取扁豆10克,幹薑3克,蘿卜仔6克。以上加水適量煎湯。煎成後加紅糖少許,再煎3分鐘,取汁分數次飲用。

(以上的這些治療小兒腹瀉病的食療方法僅供參考,如果想要使用上述的食療進行治療的話,應該先請教一下醫生,否則後果自負。)

小兒腹瀉的預防保健方法

提倡母乳喂養

母乳是六個月以內嬰兒最適宜的食物,應大力提倡小嬰兒按需喂養。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

註意飲食衛生

加強衛生宣教,對水源和食品衛生嚴格管理。食品應新鮮、清潔,凡變質的食物均不可喂養小兒,食具也必須註意消毒。

增強體質

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註意小兒體格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

避免不良刺激

小兒日常生活中應防止過度疲勞、驚嚇或精神過度緊張。

加強體弱嬰幼兒護理

營養不良、佝僂病及病後體弱小兒應加強護理,註意飲食衛生,避免各種感染。對輕型腹瀉應及時治療,以免拖延成為重型腹瀉。

按時添加輔食

小兒在添加輔助食物時必須註意從少到多,逐漸增加,使嬰兒有個適應過程;從稀到稠,先喝米湯,漸漸過渡到稀飯、軟飯;從細到粗,如加水果時,開始喂果汁,爾後吃果泥。五個月試加雞蛋黃、魚泥、嫩豆腐;七個月以後可添加富有營養、適合其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魚、肉末、青菜、餅幹等,逐漸為斷奶做些必要準備,但應避免在夏天斷奶。在逐漸添加食物時,最好先習慣一種食物後再加另一種食物,不要同時添加幾種。如遇小兒生病應暫時不加另一種食物。食欲不振時,不宜強制進食。

避免交叉感染

感染性腹瀉易引起流行,對新生兒、托幼機構及醫院應註意消毒隔離。發現腹瀉患兒和帶菌者要隔離治療,糞便應做消毒處理。

合理應用抗生素

避免長期濫用廣譜抗生素,以免腸道菌群失調,招致耐藥菌繁殖引起腸炎。

小兒腹瀉正確的治療方法

一到秋季,腹瀉的人就增多起來,尤其是兒童。看到孩子腹瀉,傢長就會著急給孩子吃些抗菌消炎藥,其實找到病因最重要,而有些大人吃的止瀉藥對孩子並不適用。

兒科專傢介紹說,兒童的這種腹瀉,又叫輪狀病毒腸炎,是4歲以下兒童的常見病,多發生於9月份至來年1月份。由於小兒消化系統沒有完全發育,加上秋季早晚溫差大,寶寶對外界適應能力弱,輪狀病毒就會趁虛而入。如果孩子吃東西不洗手、愛咬手指,也容易感染病毒。秋季腹瀉一般起病急,病初即有嘔吐、腹瀉等癥狀。大便次數多、量多、水分多,呈黃色水樣或蛋花湯樣,帶少量粘液,無腥臭味。一般數日後嘔吐漸停,腹瀉減輕。

諾氟沙星兒童不可用

看到孩子腹瀉,有的傢長馬上給孩子吃諾氟沙星膠囊,這是錯誤的。動物實驗表明,諾氟沙星可影響幼齡動物的軟骨生長,對兒童身高發育不利。另外,秋季腹瀉是病毒引起的,對於免疫功能正常的孩子,不用治療就能好,如果在不合並感染的情況下使用抗生素,容易引起腸道菌群失調。不過這種腹瀉很容易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不及時治療甚至會威脅生命。所以說及時補液很重要。可以買小兒專用補液鹽(ORS),也可以在傢自制補液鹽。

有兩種自制口服補液鹽的方法:

一是加糖加鹽的小米油:用小米熬湯,熬久一點兒後,隻取最上面的汁——小米油,將米渣全部濾掉。然後,在小米油裡放入少許糖、鹽,入口稍微感覺到一絲甜甜、咸咸即可。

二是加糖加鹽的炒面糊:先將白面放入鐵鍋裡炒一炒,或放入微波爐裡烤,色至金黃時出鍋;然後用開水把面沖成糊狀,再加適量糖和鹽,也是略微甜甜的、咸咸的口感。

如果孩子沒有脫水,仍要積極預防。如果孩子出現精神差、眼窩凹陷、嘴唇發幹、尿量少、眼淚少或無、肢端尚溫暖或稍涼,說明患兒已處於輕到中度脫水狀態,要口服補液及時糾正脫水。

一旦孩子尿量減少、哭而無淚、精神委靡,尤其是超過6小時沒排尿,說明脫水已經相當嚴重,必須立即去醫院靜脈補液。

註意飲食做好預防

在飲食方面,要少吃高蛋白、高脂肪、含纖維素豐富等易加重腹瀉的食物,適合吃面葉、蛋花湯、稀粥等清淡、易消化的流質、半流質食物。

還可以給孩子服一些藥物,如腸粘膜保護劑蒙脫石散(商品名思密達)、活菌制劑、鋅制劑、維生素A及一些中成藥。但註意蒙脫石散要在吃飯前空腹時用,不要和其他藥物一起使用;活菌制劑要飯後用溫水化開。

傢長要註意防患於未然,預防腹瀉一要維護好孩子的消化功能,二要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

1.每次添加一種新輔食,由少而多,從半流質到固體食物,讓孩子的消化道有個適應過程。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經常給孩子的餐具高溫蒸煮消毒;為孩子把尿後、喂食、喝水前,大人、小孩都要洗手。

3.每天開窗通風。

4.腹部註意保暖。

5.少帶孩子去人群密集尤其是封閉性的公共場所。

6.不要接觸腹瀉患者。

7.選擇接種輪狀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