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當中,有沒有註意到我們身體的關節在運動的時候會偶爾的發出響聲呢?有的人認為這可能是骨骼不好,需要補鈣瞭,其實引起關節響的原因有很多,缺鈣也隻是一個方面,下面請跟隨小編來瞭解一下膝關節響是怎麼回事吧。

膝關節的解剖特點是什麼

人體內最大、結構最復雜的關節就是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前方的髕骨組成。主要的運動方式是屈膝和伸膝,半屈曲位時有輕微旋轉活動。

膝關節囊周圍有韌帶起加強穩定作用。前下方為髕韌帶,是股四頭肌的延續,止於脛骨結節,可伸膝。在膝關節內側有內側副韌帶,起自股骨內上髁,止於脛骨內側髁的內側緣,寬而扁,其纖維與關節囊融合在一起。膝關節外側有外側副韌帶,起於股骨外上髁,止於腓骨小頭,呈圓索狀,纖維與關節囊之間被脂肪組織隔開。側副韌帶的主要功能是加強關節側方的穩定性。屈膝時韌帶松弛,伸膝時韌帶拉緊,有限制小腿旋轉的作用,關節囊內有前後交叉韌帶和內外側半月板。交叉韌帶使股骨和脛骨緊密相連,限制脛骨向前、向後移位。半月板外緣厚,與關節囊相連,內緣薄,遊離於關節腔內。半月板能起到彈性墊的作用,可加深關節窩的凹度,改善關節面形狀,使股骨和脛骨關節面更加適應,增強關節的穩定性,並防止關節面的軟骨受損。

膝關節總是響是怎麼回事

膝關節響有可能是半月板損傷引起的。月板損傷多見於青年人,有外傷史和劇烈運動史,關節出現疼痛、無力、絞鎖(膝關節屈伸到某種角度時被卡住)及彈響等。如果檢查者一手固定患者患肢大腿,一手旋轉小腿並同時屈伸膝關節時,可出現彈響且伴有疼痛。嚴重半月板損傷或損傷時間較長者,可見大腿肌肉萎縮。半月板損傷是造成彈響膝的最常見病因。較輕的半月板損傷並無痛感,走路甚至慢跑都不受影響,易被忽視,長期不診治容易造成關節軟骨損傷,最終可能導致骨性關節炎,甚至到膝關節置換的地步。因此,半月板的輕微傷應盡早處理。

膝關節骨關節炎可引起膝關節出現聲響。膝關節骨關節炎多見於中老年人,表現為膝關節疼痛、不適及腫脹,活動時膝關節內出現彈響。X線片可見骨關節部位有程度不同的骨質增生現象。

十字韌帶損傷可引起膝關節出現響聲。十字韌帶損傷者多有外傷史。傷後膝關節持續疼痛、腫脹,不能行走或行走時疼痛加劇,膝關節屈伸活動時關節可出現響聲,同時可感到骨骼之間有移位運動,患者感到膝關節不穩定。

髕骨軟化癥會引起膝關節發出響聲。髕骨軟化癥多見於中老年人。當膝關節屈伸活動時有腫脹、疼痛和關節響聲,癥狀時輕時重,各種治療效果都不太理想。檢查時用手掌部壓住髕骨,使髕骨與股骨髁部貼緊,旋轉髕骨時,可感到髕骨面不平整。X線片可見髕骨軟骨面不平,局部軟骨破壞或不完整,軟骨下骨有囊性改變,髕骨邊緣及股骨髁部可見骨質增生。

膝關節同時也是人體最復雜的關節,其結構穩定需要大量韌帶、軟骨來維持。關節中由關節囊包裹形成的空腔(圖中兩骨之間的青色部分)叫做關節腔,裡面有關節液,起到潤滑的作用。關節腔內是負壓的,這樣能夠保持關節結構的穩定。當關節受到牽拉或屈折時(拉手指和掰手指都能發出彈響),拉力超過關節腔的負壓,就會出現一個明顯的腔隙,周圍的氣體急速向腔隙內擴散,與液體一起發生震動,從而發出清脆的響聲。也就是說,生理性彈響是由於關節腔內的氣體震動造成的。

膝關節老是響是怎麼回事已經為大傢介紹瞭,骨病專傢指出,當身體出現以上癥狀時,千萬不要大意瞭,如果錯過瞭膝關節早期的治療時間,會導致病情更加的嚴重,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同時也會增加膝關節的治療難度。

為膝關節裝個金屬套

骨關節炎是世界上最常見的關節病。隨著年齡的增大,患病率迅速上升。據美國統計,65歲以上人群多數受影響,75歲以上人群80%受影響。骨關節炎在美國已成為僅次於缺血性心臟病導致工作能力喪失的第二位因素。在中國,骨關節炎發病情況如何呢?在上海,仁濟醫院曾對某個社區13歲以上人口進行瞭骨關節炎普查,13451個人中患病率為13%;汕頭醫學院附屬醫院對某社區2040人口普查結果患病率為10.8%;北京幹部局對2063名對象普查結果,患病率為38.7%,其中60歲以上患病率為78.5%。我國在1990年進行瞭第四次人口普查,60歲以上已達到8.59%,該年齡段總人口可達1億。如按78.5%患病率計算,患病人數當不低於七千八百萬,且大部分為膝關節骨關節炎。

讀者閱讀瞭本刊所刊登的文章,會對骨關節炎的早期與中期病人的治療原則已有所瞭解,對後期的病人又該如何處理呢?劃分疾病的早中晚期,可參照x線片上的表現。一般從x線片上可以將骨關節炎分為4期:1)第一期:隻有關節邊緣骨質增生,關節間隙並不狹窄,說明關節軟骨的厚度沒有改變;2)第二期:除有關節邊緣骨質增生外,還有關節間隙變窄,說明由於磨損,關節軟骨正在逐漸變薄;3)第三期:除有上述變化外,還有軟骨下囊性變,說明軟骨下骨板亦因疾病的進展而累及。軟骨下囊性變可有程度上差別;4)第四期:關節已經毀壞,出現屈曲攣縮,x形腿或o形腿,並有不同程度的骨缺損。

可以認為第一期屬於早期病變,第二期與第三期的早期尚處於病變的中期,而第三期的後期與第四期處於病變的晚期。應該指出,x線分期往往輕於手術時發現,說明疾病的實際情況要比x線表現重些。疾病發展到瞭晚期,藥物難以奏效,可以考慮手術治療。為瞭改善生活質量,將關節置換掉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髖關節置換手術現已十分普及,而膝關節置換術亦已成熟。在國外每年髖關節置換手術數量與膝關節置換術數量持平,而在一些發達國傢,膝關節置換術數量甚至超過瞭髖關節置換術的數量。在我國,因為經濟因素或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不同,膝關節置換術數量低於髖關節置換術數量,但近年來膝關節置換術數量逐年增加,說明該手術已日趨被人們所接受。

有人顧慮做膝關節置換術切除骨頭過多。從醫學術語膝關節置換術實質上是表面置換術,即將關節端有病變的軟骨及軟骨下骨板切去薄層,然後用金屬殼將關節的骨端包裹起來,中間夾一層超高密度的聚乙烯制成的襯墊,就好象蛀牙清洗後用金屬套罩起來差不多。

以往金屬殼是用不銹鋼制成的,現在都改用鈦合金或鈷鉻合金瞭。兩種的生物相容性均優於不銹鋼,通俗地說人體對這兩種金屬的適應性很好。人們很關心,人工關節植入人體內可以用多久?從實驗室檢測的數據看來是很令人鼓舞地。國外開展此工作已久,根據臨床長期隨訪的結果,可應用10-15年之久,年齡大的活動量小些,使用的壽命更長。

換瞭膝關節後一定要在醫師的指導下作康復治療。這樣關節的活動度更好一些。在日本,人們要席地而坐,在我國北方,人們要上炕上盤腿而坐,這樣對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治療要求更高些,但不是不能做到的。

希望膝關節骨關節炎老年病人能夠勇敢地接受手術治療,使你的晚年生活象夕陽般燦爛。

打球如何減少膝關節損傷

1、首先每個人都要瞭解保護膝蓋的重要性,瞭解膝關節的結構,正確的認識膝關節損傷原因以及傷病特點,自己掌握好科學的訓練時間,找到合適的訓練方法,便可以有效地減少膝關節的損傷。

2、提高膝關節的力量以及柔韌性,平時多進行膝關節力量增強練習。

3、註意天氣情況以及場地情況,避免外在因素。

4、在訓練或者比賽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5、當感到身體不適或者體力不支是要抓緊休息,以免出現受傷。

6、要規范好技術動作,保證良好的技術動作可以有效地降低膝蓋的損傷幾率。

7、出現突發狀況時,要學會自我保護,當有外力作用於膝關節時,身體應該迅速向外力方向傾倒,減少受傷幾率。

8、科學合理地安排運動員訓練時間與強度,不要使膝關節負荷過大。

9、在訓練和比賽後要註意對膝關節的保暖,及時消除膝關節的疲勞,例如,按摩、熱水浴等。

10、機體在疲勞時訓練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重復受傷。

11、加強各種有身體接觸性的對抗碰撞練習,使膝關節的活動適應不斷變化的對抗條件,以增加防損傷能力。

12、盡量減少在過硬的地面上做大強度的跑、跳練習,以減少頻繁落地對膝關節的沖擊。

13、運動時若發生膝蓋疼痛,應立即休息,用冰塊冰敷,並抬高患部20至30分鐘。不要低估冰塊的效力,最好在當天晚上或隔天早晨起床時,再以冰塊敷一次。冰塊是極佳的消炎劑,它有助於減輕膝蓋疼痛。

14、當運動鞋失去彈性而無法再承受反作用力後,應立即換鞋。如果一個跑步者一周至少跑40公裡,則每隔2至3個月即該換新運動鞋。若低於40公裡,則應每隔4至6個月換運動鞋。跳有氧舞蹈、打籃球和網球的人(一周練習兩次),也應在4至6個月後換鞋。假如一周練習四次以上,則應2個月換一次鞋。

膝關節疼痛喝鵪鶉薏米粥

方中鵪鶉有溫補氣血的作用,杜仲、枸杞可補益肝腎,生薑能溫經散寒,薏米、赤小豆能通絡除濕。諸物合用,共奏補益脾胃、利水除濕之功效,適用於體虛受寒而導致的關節疼痛、腿腳浮腫患者。

患者平時應註意多吃含鈣多的食品,還要註意對膝關節的保護,盡量減少負重,可使用護膝,避免關節受寒,防止關節外傷,站立時間不要太久,盡量少提重物行走。同時,要進行適量的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騎自行車等,以增強膝關節的功能和肌力強度,但不宜做下蹲、登山等有損關節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