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是中國傳統的調味品。用豆、麥、麩皮釀造的液體調味品。色澤紅褐色,有獨特醬香,滋味鮮美,有助於促進食欲。醬油是由醬演變而來,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國周朝就有制做醬的記載瞭。而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發明醬油之釀造純粹是偶然地發現。醬油怎麼吃才健康?醬油的功效與作用?一起來看下。

醬油的功效與作用

1.增進食欲

烹調食品時加入一定量的醬油,可增加食物的香味,並可使其色澤更加好看,從而增進食欲。

2.防癌

醬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大豆及其制品因富含硒等礦物質而有防癌的效果。

3.降低膽固醇

醬油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可降低人體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並能減少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害。

4.止癢消腫

醬油可用於水、火燙傷和蜂、蚊等蟲的蜇傷,並能止癢消腫。

醬油怎麼吃才健康

烹飪醬油和涼拌醬油不要混用

購買醬油時,應該看看看標簽上標明的是佐餐用還是烹飪用醬油,這兩者的衛生指標是不同的。涼拌醬油又叫佐餐醬油,是可以直接入口,主要用途就是涼拌,衛生指標較好;烹飪用的醬油不能直接入口瞭,隻能用於烹飪炒菜用。

很多消費者將烹飪醬油和涼拌醬油混用,以為沒有問題,其實是有健康風險的。烹飪醬油的細菌總數比涼拌醬油略高,如果長期把烹飪醬油當涼拌醬油用,並且人的身體抵抗力較弱,容易患胃腸炎等疾病。

註意醬油加進菜肴的時間

要註意醬油加入菜肴的時間。燒魚、燒肉,醬油要早點加;炒青菜等一般的炒菜,最好在菜肴即將出鍋前加進少許醬油,這樣可以避免鍋內的高溫破壞氨基酸,並且醬油中的糖分也不會焦化變酸。

有些人不在菜肴烹飪時,把醬油加在鍋裡,而喜歡將菜肴起鍋後,再直接加進醬油。這樣做必須用質量較高的、細菌總數達標的醬油才行,最好不要使用不能直接入口的烹飪醬油。

簡便方法防止醬油發黴

醬油的儲存也要費心思,為瞭有效防止醬油發黴長白膜,可以往醬油中滴幾滴食油、放幾瓣去皮大蒜,或者滴幾滴白酒,都能起到比較好的防黴作用。

食鹽與醬油使用禁忌

咸味是絕大多數復合味的基礎味,有“百味之王”之說。從大約5000年前的黃帝時期,食鹽已經被熟悉和食用瞭。不僅一般菜品離不開咸味,就是糖醋味、酸辣味等也要加入適量的咸味,才能使其滋味濃鬱、適口。

食鹽——增鮮味、解膩、殺菌防腐。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天天都必須攝入一定的鹽來保持新陳代謝,調整體液和細胞之間的酸堿平衡,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另外,含碘的食鹽還有益於甲狀腺。

常用淡鹽水漱口,不僅對喉嚨疼痛、牙齒腫痛等口腔疾病有治療和預防作用,還能預防感冒。清晨起床後喝一杯鹽開水,可治便秘。

禁忌:天天不易攝鹽過多,應以小於6克為宜。

醬油——以咸為主,兼具鮮香。使菜肴增味、生鮮、添香、潤色,並能補充養分。醬油中的氨基酸是人體的主要營養物質,尤其是一些人體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必須通過醬油攝取。另外,身體某部位燙傷時,可用醬油敷塗,能止痛解毒;手指腫痛,將醬油與蜂蜜加溫後,手指浸入其中,能止痛消腫。

禁忌:在服用優降寧、悶可樂等治療心血管疾病及胃腸道疾病時,不可與醬油同食,否則會引起惡心、嘔吐等副作用。

有傷口不能吃醬油嗎

有傷口就不能吃醬油?有流言稱手術後會留下疤痕,而醬油等深色食物會讓疤痕顏色變深。事實上這條毫無事實依據的論斷卻被不少患者奉為金科玉律,甚至曾為深圳各大醫院外科手術主刀醫生最想“打印出來貼在墻上的問題”。

深色食物也不會讓疤痕變黑

記者就此咨詢深圳兒童醫院,深圳北大醫院、羅湖人民醫院的十名外科醫生,其中八名醫生都有被問到過“手術後能不能吃醬油”這個問題,而且頻率還是“無數次”。深圳兒童醫院外科醫生麻曉鵬透露,他已經記不得有多少患者問過這個問題,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是外科手術醫生經常必須解釋的。“以前小時候倒是聽傢長說過醬油吃多瞭會變黑,後來不知道怎麼就演變成瞭醬油會讓疤痕變黑”。他表示,無論是吃醬油變黑,還是讓術後的疤痕變黑,都沒有科學依據。

“不光是兒童,就算是成年人甚至老人都有這個困惑”,羅湖人民醫院普外科醫生吳先生透露,自己也經常遭遇這個問題,也奇怪這個無稽之談怎麼會流傳得這麼廣,也不得不認真解釋。事實上,不少外科醫生私下吐槽,很想在診室貼一張紙,告知廣大手術患者,醬油不會讓你的疤痕變深,其他顏色深的食物也都不會。

不能過量食用醬油隻因鹽分高

醬油和疤痕顏色的誘因完全不同。“醬油是豆制品在發酵之後做成的食物,主要成分是氨基酸,讓皮膚或者疤痕變黑的物質是黑色素,黑色素是由存在於表皮中的黑色素細胞分泌的,而氨基酸並不會產生這種物質”。她同時透露,就算是食用色素被人體吸收,也不會被人體輸送到皮膚。不過曾瑤池也提醒,平均五毫升醬油含有1克鹽,一個正常人的食鹽攝入量應該是每天6克左右,過多的鹽分攝入會導致血液變得粘稠,不利於術後傷口愈合,因此也要避免過量食用醬油。

怎樣區別釀造醬油勾兌醬油和化學醬油

醬油是日常生活離不瞭的一種調味品,不同的用途需選擇不同的醬油。隨著醬油品種越來越豐富,因此,如何挑選醬油成為傢庭主婦必須掌握的一門學問。

要想買到合適的醬油,首先要看標簽。從醬油的原料表中可以看出,其原料是大豆還是脫脂大豆,是小麥還是麩皮,可知其原料檔次的高低。看清標簽上標註的是釀造醬油還是配制醬油。如果是釀造醬油應看清標註的是采用傳統工藝釀造的高鹽稀態醬油,還是采用低鹽固態發酵的速釀醬油。釀造醬油通過看其氨基酸態氮的含量可區別其等級,每百毫升的氨基酸態氮所含克數含量越高,品質越好(氨基酸態氮含量≥0.8g/100ml為特級,≥0.4g/100ml為三級,兩者之間為一級或二級)。

同時還要看清醬油用途。醬油上應標註供佐餐用或供烹調用,兩者的衛生指標是不同的,所含菌落指數也不同。供佐餐用的可直接入口,衛生指標較高,如果是供烹調用的,則千萬別用於拌涼菜。

其次要聞香氣。傳統工藝生產的醬油有一種獨有的酯香氣,香氣豐富醇正。如果聞到的味道呈酸臭味、煳味、異味都是不正常的。

最後看顏色。以往人們選購醬油有一個誤區,以為顏色越深越好。其實,正常的醬油色應為紅褐色,品質好的顏色會稍深一些,但如果醬油顏色太深瞭,則表明其中添加瞭焦糖色,香氣,滋味相比會差一些,這類醬油僅僅適合烹制紅燒菜肴。

黑豆醬油(傳統釀造) 傳統釀造醬油是將黑豆、黃豆……等原料洗滌蒸煮後,加入曲! 菌拌鹽等過程,再放入大缸內,經過日曬慢慢發酵約半年左右,則散溢出醬油特有的風味-香醇甘甜,這就是所謂的「黑豆醬油」,也是現今醬油中的極品,價格較高,產量較少。

釀造醬油這種醬油品質、價格次於「黑豆醬油」。制造方法與前大同小異,不同的是它以廉價的「脫脂黃豆粉」為主原料,這是制造黃豆油後剩下的豆粕。少瞭黃豆的油脂,其風味與營養當然無法與「黑豆醬油」相比。

化學醬油(胺基酸醬油)以脫脂黃豆粉為原料,加上鹽酸分解,再以蘇打中和而成,所有過程隻要3~7天即可完成。這種用化學速成的醬油,全無醬油的風味,味道酸苦,氣味嗆鼻,需要加入大量的化學調味料。更令人憂心的是,鹽酸和脂肪在高熱下,會合成前述奧地利檢測出的致癌物--「單氯丙二醇」。由於化學醬油風味太劣,不宜食用,因此延伸下列兩種制法的醬油:

速釀醬油將釀造醬油與化學醬油混合,再進行發酵而成,此法可以減少釀造的時間。加入化學的成份,風味當然好不到哪兒去,所以也必須添加調味料,以符合大眾的口味。目前市面上有不少這類的醬油。

混合醬油將化學醬油與釀造醬油或速釀醬油混合。這種醬油多使用在食品加工業、餐飲業中,喜歡外食的朋友得當心瞭,別抱著「撈本」的心態猛加醬油,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