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多風,氣候幹燥,養生保健尤要註意衣食住行的調節。體質虛弱、抵抗力較差的人在此時尤易產生感冒、打噴嚏、流鼻涕、咽幹、口幹等呼吸道癥狀,因此適當地進行“秋補”,使身體機能能夠順利適應從夏熱至秋涼的過程。那麼秋補首選魚是什麼魚呢?不同體質如何秋補怎麼做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秋補人參莫濫用

人參品種多,作用差異大。不同種類的人參由於產地不同、生長環境的變化和不同的加工方法等,其保健治療作用差異也較大,臨床上應根據不同的癥狀和體質選用適合自己的品種服用。據介紹,人參按生長環境不同可分為野山參、移山參和人工栽培人參三大類。按加工方法的不同,人參又可分為生曬參和紅參。按品種又可分為西洋參和主產於亞洲國傢的“人參”。不同種類的人參其作用機理也不一樣。

一般來說,西洋參藥性涼,而人參性溫,適用於寒證。熱證的人如果用溫性的生曬人參,則可加強身體的興奮度,使炎癥惡化。紅參為溫補之藥,氣味濃厚,微苦而甘,功能偏於溫養,主要用於氣虛而兼有寒象的病證,如心血管疾病、大病後的恢復期,實熱證切記不能用紅參。所以盲目服用人參,非但達不到保健治療作用,還會出現流鼻血、過敏甚至休克等副作用。西洋參和人參都屬於補藥,其化學成分沒有本質的區別,都具有強壯身體、抗疲勞、降血糖、精神安定、免疫增強等多種生理活性作用,在應用中要註意區別。但一般情況下,病人很難辨明自己的寒熱虛實,最好在有經驗的中醫指導下服用,切不可濫用。

以下癥狀者不宜食用人參:有嚴重過敏體質的人若服參後出現皮疹,則立刻停用,有化膿性發炎時更不可服用;高血壓病人屬肝陽上亢者,服後易引起腦血管意外,但虛寒的高血壓病者可服用人參,但用量宜少。當收縮壓> 180mmHg時,無論哪一型病者均不宜服用人參;感冒發熱時一般不宜服用,因發燒時心悸劇烈,服用人參會提高血循環使心悸,還有肺氣上逆之喘證,或因燥熱引起的咽喉幹燥,吐血、鼻衄等人都忌用人參;濕熱壅滯導致的浮腫,服參後浮腫更甚(因人參有抗利尿作用),腎功能不全伴尿少者慎用;失眠、煩躁者不宜用人參;凡氣盛、身熱、脈滑實有力、大小便不通而實熱者均忌用人參。

秋補首選一種魚

十月正值鱸魚肥美期,此時產出的鱸魚肉質肥美,營養豐富,還有潤燥和養胃的雙重作用,是秋季滋補的首選。

鱸魚味甘性平,能補肝腎、健脾胃、化痰止咳,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佳的人群來說,有非常好的滋補作用。它秋後始肥,到瞭秋末冬初,體內積累的營養物最豐富。

鱸魚肉為蒜瓣形,最宜清蒸。

清蒸的做法如下:新鮮鱸魚洗凈後用鹽抹勻;盤子下墊上幾片蔥薑,將魚放在上面,在魚肚裡和魚身上放兩片薑;蒸八分鐘;出鍋後淋上點蒸魚豉油,撒點蔥絲,熱鍋燒油,淋在上面就行瞭。

口味重的,可以嘗試做香辣豆豉蒸鱸魚。做法是將魚頭、魚尾切下,魚背部用刀切成約1厘米寬的塊。撒上鹽、蔥、薑、料酒、生抽醃制15分鐘。魚頭魚尾魚身都放在盤子裡,撒滿豆豉。上蒸鍋蒸8分鐘,關火後再虛蒸5分鐘。將小蔥、紅甜椒撒上,最後淋上熱油即可。

五種體質秋補方法大不同

火體這類人比較多,多以年輕人為主。這類人在秋季會口臭、口幹、唇幹、上火、口角爛、牙齦爛、便秘。楊力說普通的秋季“潤食”已不能緩解這些癥狀,因此需要喝一些中藥泡飲,可以選擇金銀花3克、黃苓3克、麥冬3克、桔梗3克、甘草3克、菊花3克沖泡,癥狀如還不能緩解可以再加大黃1~3克。另外,在飲食上可以吃杏仁,還可以吃帶苦味的蔬菜如苦瓜、油麥菜、白蘿卜、黃瓜等。

陰虛體 此類人在這個季節除有“秋燥”的普遍癥狀外,還伴有五心煩熱(胸心、手心、腳心)、心煩、傍晚臉紅等。這類人平常要加養陰的藥:枸杞5克、麥冬5克、黑玄參5克、桔梗5克、甘草3克,泡水喝。

氣虛體 這類人除瞭有“秋燥”等普遍癥狀外還伴有氣弱、脈弱的現象。可以用沙參5克、麥冬5克、桔梗3克、甘草3克,再加西洋參片2~3克,泡水喝。

寒體此類人除瞭有“秋燥”癥狀外,還會有胃寒、舌苔白、怕寒、怕冷,不能吃涼食,皮膚幹裂。因此這類人不能吃涼藥、涼食,要吃白色潤肺的食品如豆漿、牛奶、甜杏仁、銀耳、百合、白梨,但寒體的人在吃百合、白梨時一定要煮一下,這樣能達到不寒而潤的效果。另外可以多喝銀耳百合小米粥。在藥飲方面,可以采用西洋參 3克、桔梗3克、麥冬3克、生薑3片、幹草3克,泡水喝。

燥體 這類人肺胃燥熱,表現癥狀鼻子幹、嗓子幹、大便幹,沒有口臭,牙齦不爛,可以多吃潤肺,養陰生津的食物,如藕粉、冰糖銀耳、秋梨、香蕉、蜂蜜。可以采菊花2克、麥冬5克、桔梗5克、甘草3克,泡水喝。

進補之前傷胃三大時刻要註意

麻辣燙、燒烤、涮鍋,消化科醫生最忌諱的食物

什麼最傷腸胃?大吃大喝、不吃不喝、亂吃亂喝!在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科主任高翔的門診中,很多人都是因為這些原因造成腸胃不適來就診的,吃,是影響腸道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麻辣燙、燒烤、涮鍋等當今最流行的食物是消化科醫生最忌諱的食物之一。

“又辣又爽,很多人吃的就是那個勁兒,嘴上爽瞭,卻全然不顧對胃腸道的刺激和破壞。”作為一名消化科專傢,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錢傢鳴坦言,自己“消受不起”這些美食,也從來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腸子最怕焦慮,不良情緒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

腸道除瞭負責消化食物,還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70%的免疫細胞位於腸黏膜內,而且,腸道也被稱為人體第二大腦,我們的情緒與心理狀態都會影響腸道的生活和工作節奏。

熬夜剝奪瞭胃腸道休息的機會,誘發潰瘍

熬夜的成本太高,除瞭造成免疫力下降、皮膚變差等,腸道也不能幸免。“消化酶分泌有早、中、晚周期,晚上是消化酶分泌高峰期。長期黑白顛倒,不規律的飲食和睡眠會打亂消化酶的分泌規律性。”錢傢鳴教授強調,經常熬夜的人更易出現肚子脹、消化不良、排便不規律等問題。而且熬夜剝奪瞭胃腸道休息的機會,甚至會誘發消化性胃潰瘍等。

秋補過頭容易引發老痔

秋季進補要適當

據孫院長介紹,秋季氣候幹燥,人體本來就容易疲乏、上火。如果再貪吃辛辣食物或進補過頭,很容易造成火毒內結而引起各種肛腸疾病。痔瘡很怕高蛋白和辛辣食物,魚蝦蟹都是辛味,都含高蛋白,而最近又是食蟹的黃金時節,人們想不吃都難;辣就更不用說瞭。這無疑為有“痔”之士埋下瞭諸多健康隱患。另外還有不少人喜歡秋季進補,如果溫補過瞭頭,很容易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從而引起便秘和腹瀉,而便秘和腹瀉都是誘發痔瘡的重要原因。

痔瘡與結腸炎有著相同的癥狀:便血,而其他肛腸類疾病也同樣具有便血癥狀,尤其當炎腫局限於直腸粘膜時,便血便往往未被重視,如不及早檢查,及易產生麻痹大意地自診為痔瘡,釀成大患。

早診早治少痛苦

孫院長介紹:痔瘡患者一旦出現便血癥狀時,應定期到肛腸科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在痔瘡發生時,癥狀長期無明顯好轉或出現反復便血,便秘、腹瀉交替出現,血色暗紅、粘液濃血等癥狀時應加以重視,專傢建議及早做指檢或腸鏡檢查,確診病情;提防由於痔瘡自診而忽視瞭直腸炎、結腸炎等肛腸疾病的診斷。在肛腸疾病發病初期,如果患者能提高健康意識。但相當一部分患者在肛腸疾病剛剛發作的時候並不在意或者無暇顧及,於是任憑疾病發展,結果反而小病拖成大病,不需手術的拖成瞭必須手術,不僅增加瞭治療難度,而且增加瞭治療成本與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