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在住院期間的飲食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飲食相仿,要註意選用富有營養、易於消化的食物,慎用對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油炸類食物。根據住院時間長短飲食的調整大概可以分為三期.

骨折後不能吃什麼

忌盲目補充鈣質

鈣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為骨折以後多補充鈣質能加速斷骨的愈合。但科學研究發現,增加鈣的攝入量並不加速斷骨的愈合,而對於長期臥床的骨折病人,還有引起血鈣增高的潛在危險,而同時伴有血磷降低。

由於長期臥床,一方面抑制對鈣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增加的結果。所以,對於骨折病人來說,身體中並不缺乏鈣質,隻要根據病情和按醫生囑咐,加強功能鍛煉和盡早活動,就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利用,加速斷骨的愈合。尤其對於骨折後臥床期間的病人,盲目地補充鈣質,並無裨益,還可能有害。

忌少喝水

臥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行動十分不便,因此就盡量少喝水,以減少小便次數,如此雖小便次數減少,但更大的麻煩也產生瞭。

如臥床病人活動少,腸蠕動減弱,再加上飲水減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結。長期臥床,小便瀦留,也容易誘發尿路結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臥床骨折病人想喝水就喝,不必顧慮重重。

忌長期服三七片

骨折初期,局部發生內出血,積血瘀滯,出現腫脹、疼痛,此時服用三七片能收縮局部血管,縮短凝血時間,增加凝血酶,非常恰當。

但骨折整復一周以後,出血已停,被損組織開始修復,而修復必須有大量的血液供應,若繼續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液運行就不暢,對骨折愈合不利。

忌偏食

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腫、充血、出血、肌肉組織損傷等情況,機體本身對這些有抵抗修復能力,而機體修復組織,長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腫的原料就是靠各種營養素,由此可知保證骨折順利愈合的關鍵就是營養。

忌不消化之物

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夾板而活動限制,加上傷處腫痛,精神憂慮,因此食欲往往不振,時有便秘。所以,食物既要營養豐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脹氣或不消化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

忌多吃肉骨頭

有些人認為,骨折後多吃肉骨頭,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實不然,現代醫學經過多次實踐證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頭,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會使骨折愈合時間推遲。

究其原因,是因為受損傷後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隻有在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而肉骨頭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鈣。

若骨折後大量攝入肉骨頭,就會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導致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所以,就會對骨折的早期愈合產生阻礙作用。但新鮮的肉骨頭湯味道鮮美,有刺激食欲作用,少吃無妨。

忌食紅肉及飲料

骨折後應避免吃紅肉及可樂等含咖啡因的飲料。罐頭等醃制品也要限量使用,因其所含的磷可導致骨質流失。

忌過食白糖

大量攝取白糖後,將引起葡萄糖的急劇代謝,從而產生代謝的中間物質,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機體呈酸性中毒狀態。這時,堿性的鈣、鎂、鈉等離子,便會立即被調動參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現酸性。如此鈣的大量消耗,將不利於骨折病人的康復。

同時,過多的白糖亦會使體內維生素b1的含量減少,這是因維生素b1是糖在體內轉化為能量時必需的物質。維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能力,亦影響功能的恢復。所以,骨折病人忌攝食過多的白糖。

骨折病人的營養需求與膳食怎麼安排

△一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愈合之首要。飲食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制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

△二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

△三期(5周以上):受傷5周以後,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 出院後要註意休息,如果行動不便最好臥床休息,同時配合康復訓練,但也要註意避免二次傷害,膳食方面要加強優質蛋白和鈣的攝入。

預防骨折的措施有哪些

預防骨折的措施

(1)骨折和關節脫位初期應教育病人及時就診,采取正確治療措施,預防並發癥。骨折和關節脫位是急診疾病,復位越早效果越好。對復雜性損傷致不能及時復位時可臨時固定制動,留待以後延遲復位。

(2)對骨折和關節脫位固定期的病人要適時進行宣教,指導病人和傢屬配合治療、護理工作。

(3)疾病康復期應最大程度地恢復肢體功能活動,克服對疼痛的恐懼思想。

(4)社區護理中教育人們遵守交通規則,加強生產、生活環境安全保護措施,預防骨折和關節脫位發生。

除瞭以上的這些常見的預防骨折的措施外,對於一些像老年人這種生活中更應該多加關註的群體也需要一些特殊的註意事項和預防方法。但是在介紹之前,我們還要就老年人容易骨折的原因問題做出一些分析。

造成老年人骨折原因

1、由於年事已高,不少老年人四肢力弱、行走不穩、反應靈敏度差。

2、由於營養吸收能力趨差,致使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D等營養物質存在不足。

3、更有些老年人由於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常出現暈厥以致偏癱、肢體無力等現象,這就更使老年人易於摔倒,造成骨折。

4、多數老年人存在骨質疏松是最直接的原因。

骨折病患護理八個方面

 一、護理診斷/護理問題

1.疼痛 與骨折、軟組織損傷有關。

2.軀體移動障礙 與固定肢體活動受限有關。

3.有周圍神經血管功能障礙的危險 與骨折損傷、外固定、牽引等有關。

4.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 與臥床、活動限制、固定壓迫等有關。

5.潛在並發癥 休克、感染、脂肪栓塞、骨筋膜室綜合征。

6.有墜積性肺炎和泌尿系感染的危險 與年老體弱、長期臥床、飲水減少等有關。

但是我們應該知道的就是在護理骨折患者的同時,不僅僅需要治療原發病,還需要預防並發癥的出現,一旦骨折的患者出現瞭肢體功能下降等並發癥,那麼患者的日常生活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的,為此我們應該全面的給予骨折患者護理。

骨折病人的急救措施是什麼

如今骨折疾病的發病率是越來越高,這已經嚴重的影響到瞭大傢的工作狀態。希望大傢在生活中能夠多加註意。

突發性事件很容易造成人員傷害——缺腿斷臂、渾身青腫、脊椎骨折都有可能發生。斷骨應及早檢查。骨折傷員的搬移要格外小心。若有更嚴重傷勢急待處理,別急著首先固定傷骨。在搬移前先固定包紮,隨後再完成治療。骨折可分為兩種類型:外骨折和內骨折。外骨折時斷骨可能會刺破皮膚,可能會有明顯的傷口,這種情況容易引起病菌感染,使治療變得更加困難。在夾板固定前要把斷骨復位,斷肢擺直。這一定很痛。如果傷員已經昏迷,可以直接完成。內骨折是指斷骨沒有刺穿皮膚或裸露在外的病例。觸動受傷部位時疼痛會尤為劇烈。

◇ 疼痛難忍。

◇ 即使外施輕微壓力,也會一觸即痛。

◇ 腫脹(內出血進入組織中),隨後出現青紫斑或失去血色。

◇ 變形:肢體明顯變短,觸摸或觀察都能感覺到不正常,尤其是與正常肢體相比。

◇ 移動傷肢,傷員會痛苦大叫。(檢查時也不要輕易移動傷肢)比較一下相互對稱的雙肢。

減緩傷痛

如果有希望獲得醫療幫助,可以簡單固定傷肢,留待以後專傢治療。否則,應積極主動地尋求減緩病情的方法,免除傷員發生極其痛苦的肌肉痙攣。比照對稱的另一肢,將斷骨牽引復位,再加以固定包紮,這時需要夾板,可以利用各種材料——枝條,船籬,浮木,折疊的報紙等。註意:用衣物將夾板與皮膚隔開——苔蘚這時會有用——否則會損傷皮膚。

如何固定

固定整條斷肢。用繩子吊起斷臂。為瞭增加穩定性,在沒有夾板的情況下可將傷肢與對稱的另一肢一起綁紮。在雙肢之間空隙部位填充襯墊,使得傷肢保持合適的位置。在斷肢上下及鄰近關節之間用柔軟結實的材料綁紮緊。所有的繩結應位於同一邊,平結會便於檢查傷口。按時檢查雙肢的血液循環是否通暢。

懸吊材料

三角形繃帶十分理想——佈料、腰帶等在緊急時也可使用。不能用綁繩直接捆紮傷口,或者讓繩結壓住傷肢。

肘部以下骨折

用懸帶將傷臂吊於肩上。從肘部至中指用加墊的夾板固定。在肘部下方打結可以阻止滑動。手臂抬高可以避免嚴重腫脹。

骨折疾病患者的急救方法,讀瞭上文,大傢應該已經知道。大傢一定要意識到骨折疾病的危害性,做好相關的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