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健康時,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大大多過有害菌數量;人的食欲較好,排便定時通暢,大便呈現完美的香蕉狀;皮膚看上去也會光澤、紅潤。而一旦腸道出瞭問題,各種“擺不上臺面”的麻煩事就會找上門來。那麼這些表現具體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下吧。

瞭解你的腸道

一、腸道的奧秘結構:

我們的腸道約有7米長,指的是從胃幽門至肛門的消化管。腸道內腔表面有無數被稱為絨毛,表面積近200-400平方米,相當於一個超大戶型的大小。 腸道分為小腸和大腸。小腸是胃腸中最長的部分,長約5米,包括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小腸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是人體的食品加工廠。大腸長1.5~2米,起自回腸,包括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六部分,大腸的主要功能是進一步吸收來自小腸的食物殘渣中的水分、電解質和其他物質(如氨、膽汁酸等),形成、貯存和排泄糞便。 小腸的前端是胃,胃裡存在著消化液——胃酸,PH值約為1.5至2.0(鹽酸1.0),酸性較高,由於胃酸能殺滅外來細菌,所以也被稱之為是人體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小腸內酸度稍低一些,但是小腸作為主要的消化器官,蠕動頻率和強度都比較大,是有氧的環境。大腸蠕動緩慢,是無氧環境,是腸道菌數量最多的地方。

人體中的毒素大部分也是從腸道被吸收而產生有害作用的。腸毒是人體的萬病之源,漢朝大哲學傢王充曾在《論衡》中寫道:“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渣”。 二、腸道的強大功能: 1.腸道是最大的消化器官!

人體99%的營養消化吸收靠腸道!腸道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器官,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大約99%由腸道消化(另外1%左右的消化括瞭口腔的機械性咀嚼和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分解等),100%靠腸道吸收。人的一生平均要消化50噸左右的食物。人體必需的130多種維生素靠腸道有益菌合成。

小腸最初的一段——十二指腸,長度相當於12根手指的寬度,肝臟制造的膽汁和胰臟制造的胰液,都送入十二指腸。膽汁含有大量膽汁酸,具有殺菌的作用,是人體的第二道天然屏障;胰液則含有多種消化酶,能幫助蛋白質、脂肪的消化。

胃酸和膽汁被稱為人體的二道天然的屏障是相對於有害的細菌而言的,而在另一方面,如何挑選出耐胃酸膽汁的益生菌菌株並加上保護劑使益生菌能在腸道發揮作用,是益生菌研究人員面臨的挑戰。

小腸的第二部分是空腸,消化作用大部分在這裡進行;

小腸的第三部分是回腸,負責吸收大部分的養分。小腸強大的吸收功能源於小腸中佈滿的數以百萬計的絨毛,而且絨毛內部就是密密麻麻的微血管、乳糜管等,可以將吸收進來的養分,快速輸送到全身,構成一個高效率的養分吸收及運送系統。

腸道不健康主要有六大表現

1.便秘。

排便黑、硬,呈顆粒狀,排便困難,排便時肛門出血;

2.腹瀉、腸易激。表現為急、慢性腹瀉,持續排便帶有緊迫感、肛門不適,大便不成形、水分增加,排便次數明顯增加;

3.排便惡臭。

正常大便應呈偏酸氣味,而並非刺鼻惡臭;

4.放屁很臭。

腸道內有害菌產生瞭大量的硫化氣體,導致經常放臭屁;

5.口臭。

口腔呼出氣體發出難聞的氣味;

6.膚色粗糙、晦暗。

體內毒素不能及時排除,被人體吸收,則導致皮膚粗糙、黯沉、長痘等情況的出現。

夏季常見腸道疾病的防治

1.註意飲食衛生。

我們常說“病從口入”,指的就是不潔飲食易導致疾病。

要預防胃腸道疾病,就要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生吃的瓜果蔬菜要充分洗凈,吃剩的食物應合理存放,防治病菌通過蠅蟲傳播,吃剩食物再食用時應加熱處理。

2.註意飲水衛生。

不飲生水,保護水源,加強對污水的處理,飲水用具要定時清洗消毒。

3.講究個人衛生。

養成飯前便後勤洗手的習慣,勤剪指甲,不共用餐具和飲水用具。

4.減少外出就餐。

夏季應減少外出就餐,或者不去衛生條件差,餐具消毒不嚴,無衛生營業執照的夜市、小攤進食。同時,政府也要加強對餐飲店、食堂的衛生管理,餐飲工作人員應定期體檢,有傳染病者應調離。

5.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6.及時就醫。

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疾病癥狀時,應及時就醫。

情緒會影響腸胃

這是一個很不順心的早晨。你上班遲到瞭,你的老板對你十分生氣,要你馬上到他辦公室去一趟,就在這個時候,你卻突然想上廁所……

準備瞭很久的考試即將開始,老師臨發卷前問同學們還有什麼問題,你舉手,說大便憋不住瞭……

而有些人出現以上情況會特別嚴重,緊張時會伴隨腹痛或便意,食用冷辣生鮮食品會立刻拉肚子,而你可能把這些事歸咎於緊張或者吃壞瞭肚子。實際上這是一種功能性胃腸病——腸易激綜合征。

首先請你進行一個小測試:

你是否存在腹痛或腹部不適反復發作,而排便後癥狀改善;

緊張或焦慮時,是否伴有排便頻率的改變,同時伴有糞便外觀改變;

以上的情況是否已經持續超過6個月;

以上情況最近3個月內每月是否至少發生3天。

如果你符合以上四條,則可以初步確診患上瞭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IBS)常見 但發病原因尚不明確

轉接介紹說,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常見的胃腸道功能障礙性疾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適為主要癥狀,排便後可改善,常伴有排便習慣改變,然而許多人在檢查中沒有發現異常。她同時補充說,“這種疾病發生率並不低,在中國,10%-15%的人患有該病,在美國,發病率則超過瞭20%。目前,它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不太明確。可能與飲食因素、內臟高敏感性、胃腸道動力異常、腸道感染與炎癥、心理社會因素等相關。而腸道動力異常和內臟高敏感性是腸易激綜合征發生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的主要發病機制”。

然而,這種嚴重影響生活的腸胃疾病就醫率卻相當低。主要原因是患者對該疾病的認識不足,以為自己隻是偶感不適,隨意服用一些消化類藥物,忽視瞭其是慢性腸胃病反復發作的表現,耽誤瞭去醫院就診並及時得到妥善診斷和治療的時間。

不能不說的腸道健康秘密

嬰兒出生一兩天內,細菌便乘機進入體內,並在嬰兒腸道內“安傢落戶”,成為人體終生“伴侶”。在嬰兒時期,由於食物相對單一,嬰兒腸道內擁有龐大的有益菌群,其中最顯著的是雙歧桿菌的有益菌群。嬰兒開始添加輔食後,腸道中菌群將逐漸發生變化,隨著食物的多樣化以及人類活動能力的提升,腸道中有益菌群的數量開始慢慢減少,有害菌的數量則日益增加。人體腸道中的生態平衡開始逐漸形成。到青年階段後,腸道中龐大的菌群(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之間已經形成相對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腸道中維護人體健康的天然防線完全形成。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腸道中的有益菌群就會不斷地減少,腸道生態的平衡便被打破,種種相應的疾病將接踵而至。而當生命趨於終結時,腸道的有益菌群將消耗殆盡,因此我們應該註重維護腸道生態的平衡,重視腸道中那“微不足道”的有益菌。

腸道內有益菌群的作用很大,它能幫助人體合成B族維生素、維生素K、葉酸等難以通過食物補充的人體必需的維生素;人體腸道中重要的有益菌—雙歧桿菌的增殖,不僅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長,維護腸道生態的平衡,而且雙歧桿菌在繁殖時能分泌有機酸,有機酸一方面能刺激腸道的蠕動,增加腸道的排便能力,另一方面能促進營養成分在身體中的吸收。而且雙歧桿菌在腸道中的增加,能協助增強機體的防禦能力,從而間接提升人體的免疫能力。

腸道老化可危及健康與生命

腸道內微生態環境對人體鍵康至關重要,科學傢經過多年的實驗,最終提出瞭“腸道年齡”的新概念。所謂腸道年齡,實際上就是隨著生理年齡的增長,腸道內菌群勢力分佈變化的階段反映,並作為一種反映體質狀況的健康數據。通過腸道菌群之間的平衡度,人們可判斷腸道是否有老化現象。

一些人因工作緊張繁忙,經常參加酒宴應酬,過重的精神壓力而產生焦慮,抑制等情緒,導致身體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腸道生理功能紊亂,使腸道內微生物環境失去平衡,進而造成腸道老化。科學研究證明,當腸道生態出現失衡,腸道吸收功能及排泄功能將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到人體營養的吸收和毒素排出,容易造成多種疾病的產生,最終影響人類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