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是中國漢族傳統小吃之一,屬於節日食俗。元宵的做法是以餡為基礎,先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曬後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然後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裡,倒上江米粉,“篩”起來,隨著餡料在互相撞擊中江米沾到餡料表面變成球狀,就成瞭元宵。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均為不同的食品。元宵節的歷史?吃元宵的五點建議?一起來看下。

元宵節的歷史

元宵節的歷史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據史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過元宵節的風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元宵節花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瞭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又說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瞭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瞭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隻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元宵和湯圓的區別

俗話說,正月十五鬧元宵。按中國傳統民俗,這天人們除瞭看花燈、猜燈謎,還要合傢團聚吃元宵,寓意新年團圓甜蜜。

說到元宵,不少人以為湯圓就是元宵。其實元宵和湯圓盡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別不大,實際是兩種東西。下面讓小編我帶領大傢一起瞭解元宵和湯圓的區別吧!

由於元宵和湯圓都是用糯米粉做皮,並且常采用芝麻、白糖等做餡料,因此容易讓人混淆,但它們在制作工藝上還是有很大區別。

北方“滾”元宵

元宵在制作上要比湯圓要繁瑣得多:首先需將和好、凝固的餡切成小塊,過一遍水後,再扔進盛滿糯米面的笸籮內滾,然後再過水,繼續放回笸籮內滾,反復幾次,直到餡料沾滿糯米面滾成圓球方才大功告成。

由於制作工藝不同,元宵比湯圓的口感要粗一些。元宵煮後,湯會比較濃,跟糯米面粥似的,表皮松軟,餡料硬實有“咬勁”,果香和米香濃鬱。

南方“包”湯圓

湯圓的做法有點兒像包餃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跟做餃子時和面一樣),用手揪一小團濕面,擠壓成圓片形狀。挑一團餡放在糯米片上,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湯圓。

超市裡滿是各種口味各種名牌的湯圓,但小編總感覺不是童年的那個味道,各種添加劑、防腐劑也讓小編望而卻步。為瞭能夠追回童年的記憶在十五之前小編探尋濟南大街小巷就為瞭尋找那個老味道。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還被小編我找到瞭:)——愛特蛋糕店。

雖然是機器滾筒替代瞭原先的手工笸籮,但是看到那滾圓的元宵在滾筒裡翻來覆去越變越大的過程,還是讓小編我興奮不已。售貨員介紹,做元宵的配料都很新鮮就做這不到一周的時間,過瞭十五,你也沒機會吃到。

超市裡的湯圓味道都太過香甜,而愛特蛋糕店做出的元宵回歸瞭傳統元宵的制作工藝,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口味更傳統。

吃元宵的五點建議

一、湯圓屬精白主食:湯圓是一種以糯米(南方大多這麼叫糯米,北方管叫“江米”其實是一種東西)和糧為主的食品,除瞭精白糯米粉含有大量淀粉外,餡料中多以糖為主。所以,從歸類看它算一種主食。主食就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特別是含淀粉的食品。這種糯米食品是以非常精細的糯米粉制作出來的。

建議:如果吃湯圓,一定要相應減少主食的數量,一般來說,3個湯圓所用的糯米粉相當於1兩米飯所用的米。

二、湯圓油脂含量高:湯圓的餡料中不僅有糖,更含有相當多的固態油脂;甚至它的油脂比糖份更多。這樣做是讓湯圓的口感更細滑、更爽口。然而,我們的米飯、饅頭等一些主食幾乎是沒有脂肪的。傳統的湯圓中的油脂大多是以動物油來做,後來隨著市場的更新大多以黃油做,再後來隨著市場的利益競爭和時尚生產商又以植物奶油、氫化植物油產品代替黃油和動物油。這樣的產品就給我們的健康帶來瞭隱患。在北方大傢喜歡用芝麻花生、堅果仁、巧克力等高脂肪的原料,加上拌餡的油脂,總量相當大。以這樣量的湯圓來吃,3個湯圓就相當於1盤菜的油。

建議:如果吃湯圓,當餐或當日一定要少吃點油。否則,過多的脂肪和熱量在不知不覺中就攝入體內瞭。

三、巧克力餡營養價值低:餡料中也有好東西,那就是芝麻、花生和各種堅果,還有豆沙的。堅果類原料營養比較高,豆沙中也含不少蛋白質和礦物質,相比巧克力餡的營養就最低。因為,巧克力中可能放的是代可可脂和巧克力味的香料。

建議:吃湯圓選擇果仁、芝麻、豆沙類餡的湯圓,少吃巧克力的。

四、無糖湯圓並非“無糖”:這種湯圓對糖尿病人來說很感興趣。他們覺得沒糖就可以放心吃瞭,殊不知,無糖並不意味著熱量就低,也不意味著低血糖反應。因為,湯圓中的糯米粉可使血糖升高,甚至於比蜂蜜還要快,與白糖相差無幾。雖然沒有加糖,但它裡面的油不等於少放,那麼裡面的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也不利於控制血糖。所以糖尿病人要十分小心選擇。

建議:如果擔心其中的糖和油,隻能少吃點就好,不要迷信無糖食品就安全。當然,在這樣的節日氣氛中也要感受一下隻吃一兩個意思一下也不是不可以。為瞭控制血糖和血脂,用低脂高纖維的食物配合,比如豆類食物、蔬菜類食物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五、糯米食品較一般的食物來說,比較難消化。因為湯圓煮出來柔軟細膩,黏滑難消化,對於消化脂肪有困難的人來說吃湯圓就更麻煩一些。

建議:吃湯圓最好吃熱的,而且要吃慢點,避免燙傷,也避免油脂過多難以消化,最好細嚼慢咽。

吃元宵7點註意事項

早餐不宜食用

專傢指出,元宵、湯圓雖然味道好,但也不能多吃。無論是元宵還是湯圓都屬於高熱量、高糖分的食品,還含有油脂,但卻缺乏營養素,除瞭熱量和糖外並沒有太多其他營養。這樣的食品首先是不適合當早餐吃,除瞭缺乏營養外,還因為人早起時胃腸道功能是最弱的,而無論是元宵還是湯圓,外皮的部分都是糯米的,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湯圓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而導致泛酸、燒心等情況,影響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每頓一二兩

除瞭早餐不適合吃元宵、湯圓外,究竟該什麼時候吃元宵、湯圓還有很多講究。於康建議,最好也別把元宵當正餐,早飯後九、十點鐘或者下午加餐的時候吃點兒元宵還可以,但每次吃個一二兩(50—100克)也就足夠瞭。在吃元宵、湯圓的同時,不能再吃其他含糖高的食品;還要減少其他主食的攝入,一般來說是吃三個元宵或湯圓就要減去半兩(25克)主食。夜宵如果和睡覺的時間離得比較近,最好也別吃元宵、湯圓,前面說過瞭,這類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也會加重胃腸道負擔。一些胃腸功能弱的人在吃瞭元宵後就會出現泛酸、燒心等胃食管反流問題。因此元宵不能吃得太飽,吃完後也不要馬上就躺著,最好活動兩小時以上再睡覺。

喝點兒湯促消化

其實元宵、湯圓也並非“一無是處”,一些微量元素、營養素就溶解在煮湯圓、元宵的湯裡。因此吃瞭元宵、湯圓最好再喝湯,這可以促進消化吸收,即民間常說的原湯化原食。不過喝湯一定要註意別在湯裡再加糖。如果吃的是咸湯圓,可以在湯裡放些小蝦米及蔬菜,補充營養,但最好不要再放油脂或調味料。無論是吃元宵還是喝湯還要註意不能太燙,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否則很可能燙傷口腔和食管黏膜。醫學研究已經證實,食物灼傷很可能引起食管癌、胃癌等相關疾病。有的人吃元宵時一被燙瞭就很快把元宵咽下去,這種習慣危害更大。

元宵要小口吃

面對熱滾滾、香噴噴的湯圓,忍不住想要大咬一口,小孩和老人一定要特別註意,吃湯圓切記緩慢、小口,避免湯圓哽住喉頭或氣管。由於湯圓含高量“糖分”,加上花生、芝麻、鮮肉餡含“高油脂”及“高熱量”,一定要少量食用,不要一次吃得太多。

炸元宵少吃

除瞭煮元宵外,有人還喜歡把吃不完的元宵油炸瞭吃。雖然油炸的元宵比較香脆,但油炸會使本身油脂含量就不低的元宵油脂比例更高,而且能量增加,成瞭更不健康的食品。因此油炸元宵從營養角度來看是不可取的,少量吃一些則另當別論。但是有膽囊、胰腺疾病的患者,食用油炸的元宵、湯圓很可能會使這類疾病復發,故不能食用。

當心色素污染

衛生監督部門提醒市民,購買元宵和湯圓一定要看好生產廠傢、廠址、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最好選擇自己熟悉的正規廠傢的品牌產品。購買後要嚴格按照儲存標準存放。對於如今市場上出現的彩色元宵,專傢提醒,為瞭健康要學會鑒別其中是否有色素:一是從色彩上判斷,含有色素的產品顏色較重;色彩可能不夠均勻,呈顆粒狀。如果煮出的湯圓退色,最好別吃。

特殊人群不宜多吃湯圓

由於湯圓餡大部分都是甜的,因此有幾類人是不適合吃的,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癥患者、胰腺炎、膽囊炎患者以及胃腸道功能比較弱的人。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一定要盡量少吃,否則很容易引起血糖波動較大。

元宵食用禁忌

糖尿病患者:元宵含糖量較高,患者若貪圖口福,可使血糖急劇升高,不僅會加重病情,還能誘發酮癥酸中毒。

潰瘍病患者:吃元宵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對潰瘍面的刺激,嚴重者可誘發胃出血、胃穿孔等。

胃腸消化功能不良者:元宵是由糯米面做成的,黏性較大,不易消化,食後可導致胃痛、胃脹、噯氣、反酸甚至腹瀉。

急性胃腸炎患者患者:胃腸道正處於充血、水腫狀態,病人應吃米湯、藕粉等易消化食物,吃元宵會加重胃腸道負擔。

高燒患者:發熱時患者的胃腸道處於相對抑制狀態,因此應吃些流食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否則會加重病情。

高血壓、高血脂及痛風患者:這些病人食用元宵有加重病情的危險,因此少吃為宜。

久病初愈者此時患者:食欲雖有好轉,但消化功能仍然較弱,過量食用元宵不利於康復。

年老體弱者:這些人消化功能減退,牙齒脫落,特別是老人吞咽反射比較遲鈍,可能會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元宵卡喉,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

嬰幼兒:小兒消化功能較弱,吞咽反射尚未發育完善,因此吃元宵時不能整個地吃,要分成四分之一吃,吃完一口再吃第二口。一定要細嚼慢咽,以防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