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傳言,太晚進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理由是,胃也需要休息,進食太晚,吃宵夜使胃得不到休息,妨礙胃黏膜的修復,甚至傷害胃黏膜,最終導致胃癌。其實,吃宵夜導致胃癌的說法其實並無依據。到底吃宵夜會不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如何正確解讀夜宵與胃癌的關系?下面小編為你介紹。

胃癌護理措施

1、心理護理 對胃癌患者,在護理工作中要註意發現病人的情緒變化,護士要註意根據病人的需要程度和接受能力提供信息;要盡可能采用非技術性語言使病人能聽得懂,幫助分析治療中的有利條件和進步、使病人看到希望,消除病人的顧慮和消極心理,增強對治療的信心,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營養護理 胃癌病人要加強營養護理,糾正負氮平衡,提高手術耐受力和術後恢復的效果。能進食者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食物應新鮮易消化。對於不能進食或禁食病人,應從靜脈補給足夠能量、氨基酸類、電解質和維生素,必要時可實施全胃腸外營養(TPN)。對化療的病人應適當減少脂肪、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多食綠色蔬菜和水果,以利於消化和吸收。

如何正確解讀夜宵與胃癌的關系

流言:

總是太晚進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吃夜宵對胃的傷害非常大,因為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壽命很短,約2~3天就要再生一次,再生過程一般是在夜間胃腸道休息時進行。經常在夜間進餐會使胃黏膜得不到及時修復,甚至破壞胃黏膜。

真相:

夜晚太晚進食往往被認為會“傷胃”、“使胃得不到休息”,甚至還被認為是胃癌發生的罪魁禍首。在新聞報道中,“年輕白領常年加班吃夜宵患胃癌”這樣的標題也不時出現。然而,即使在一些個例中“常吃夜宵”和“胃癌”真的先後出現,這也不能說明它們之間存在聯系。

胃黏膜要在夜晚修復嗎?

流言中提到,夜晚是胃黏膜細胞休息恢復的時間,這時候不能刺激它蠕動,要讓它好好“睡一覺”。而如果這個時候進食,會對它們造成嚴重的損傷,甚至可能致癌。這種說法是否有道理呢?

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黏膜或者皮膚一樣,胃黏膜平時的修復依靠的是上皮細胞不斷地更新換代。胃腸黏膜是體內增生最迅速的組織之一,增生和生長與表面細胞剝落所致的細胞丟失之間保持平衡狀態。新生細胞從增生區向表面移動,並逐步分化為表面上皮黏膜細胞,與此同時衰老的上皮細胞從表面剝落,並被周圍上皮細胞吞噬而得以清除。胃黏膜大約3~5天就會完全更新一遍。黏膜細胞這種更新換代的過程是持續進行的,並沒有研究發現它與晝夜節律之間存在相關性。因此,流言中提到的胃黏膜要等到夜間休息時才能修復、夜間進食會阻礙修復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吃夜宵患胃癌?沒有證據支持

流言中提到的理論解釋沒什麼道理,那麼又有沒有研究數據提示吃夜宵和胃癌風險有關呢?答案也是沒有。在Pubmed等醫學數據庫中檢索可以發現,目前還沒有研究將進食時間晚(以及進食到睡眠之間的時間間隔短)與胃癌風險聯系起來。

在提及胃癌的風險因素時,英國癌癥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UK)、美國癌癥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循證醫學數據庫UpToDate等權威機構和各個診療指南也均未將進食時間納入其中。雖然各個專業機構都認為飲食是影響胃癌發病的重要因素,但他們所強調的是“吃什麼”而非“何時吃”:過多的鹽和醃漬食品攝入才是真正與胃癌有關的風險因素。

這些壞習慣易患胃癌

1. 7點之後吃晚餐

一般來說,正常的吃飯時間為早餐7:00-8:00,午餐12:00-12:30,晚餐17:30-18:30,但一項調查表明,僅有54.2%的人在7點之前吃晚飯,而還有12.5%的人在晚8點之後才吃晚飯。

晚飯若吃得太晚,對消化器官會造成比較大的負擔。夜裡是胃腸道休息的時間,一般胃黏膜上皮細胞會在此時進行再生過程。這時進餐,不僅阻礙瞭胃黏膜的修復,胃中的食物還會對黏膜造成刺激。

2. 晚餐過於豐盛

一些人早、中餐沒有好好吃飯,導致有想把營養從晚餐中補回來的心理。於是乎,各種魚、肉都擺在瞭晚餐的餐桌上。然而,高脂高蛋白的食物在胃內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消化,同時也促進瞭胃液的大量分泌,這勢必又增加瞭胃的負擔。

3. 晚上愛吃夜宵

忙碌的工作過後,不少人喜歡叫上三五好友,吃夜宵、喝啤酒,而通常的夜宵不是油膩的燒烤,就是一些辛辣的“重口味”,可謂是以上兩個壞習慣的加強版,對胃的傷害不言而喻。

4. 晚飯後吃甜食

很多人認為飯後吃瞭甜點才是一頓晚餐的結束,但同油膩的食物一樣,甜點中大量的糖分很難在胃休息的時候消化分解,進而轉變成脂肪,這樣不僅會造成肥胖,也會引來一系列疾病。

5. 晚上不吃主食

晚餐不宜吃多,那少吃總行瞭吧?但晚餐吃得再少也不能把米、面之類的主食排除在外。主食攝入不足,不僅僅是對胃造成傷害,更是會影響全身的能量供應,使人身體虛弱。有的女性為瞭減肥,晚餐僅用水果和酸奶代替,這樣極易造成營養的不均衡。

警惕胃癌早期癥狀

癥狀一:胃部疼痛

多數胃癌患者發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的癥狀。開始僅僅是感到上腹部不適或有膨脹、沉重感,有時心窩部隱隱作痛,因此,常被患者誤認為是胃炎或潰瘍病,治療後癥狀可暫時緩解。如病變發生在患者的胃竇部,則可誘發十二指腸的功能改變,出現類似潰瘍病的節律性疼痛,也常被患者忽視,直到出現持續性疼痛甚至出現黑便或嘔血等癥狀時才引起患者的註意,而此時患者的病情往往已發展到瞭胃癌的晚期,失去瞭治療的最佳時機。

因此,必須警惕胃部疼痛這一無特殊性的胃癌早期信號,特別是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更要註意,並應及時做胃鏡檢查以明確診斷。

癥狀二:食欲減退、消瘦、乏力

患者出現食欲減退、消瘦、乏力,也是一組常見而又缺乏特異性的胃癌早期信號。食欲減退且不伴胃部疼痛者可能是胃癌的早期表現,若與胃痛癥狀同時出現並排除肝炎時,尤應引起重視。有些患者因在進食後出現腹脹、噯氣等癥狀後便自動限制日常飲食,致使體重下降,出現消瘦、乏力的現象。由於患者腹脹的位置多在劍突下或偏右的地方,因此很容易被誤診為膽囊疾病。

癥狀三:惡心、嘔吐、嘔血、便血

胃癌的早期患者還可出現食後飽脹感並伴有輕度惡心的癥狀。賁門部的腫瘤開始可出現進食不順,以後逐步出現吞咽困難和食物反流等癥狀。胃癌早期患者也常出現便血的癥狀,這是由病變破壞瞭胃內小血管所致。少量胃內出血的患者可表現為大便潛血陽性,出血量多時可表現為嘔血和黑便。平日無胃病的老年人,一旦出現黑便尤應警惕胃癌的發生。

此外,患者如出現腹瀉、便秘、胃下部不適、按壓上腹有深壓痛及輕度肌緊張等癥狀,也可視為胃癌的早期信號,應及早進行全面檢查。

胃癌術後飲食註意事項

胃切除術後,使部分病人不能保持原有體重,由於創傷或不能正常進食,使體內蛋白質,脂肪等消耗,致使體重下降,還可發生一些維生素缺乏病及胃切除術後的並發癥。

在胃切除術後,通常應禁食禁飲,24小時~48小時後一般情況良好,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才可給予少量的溫開水或葡萄糖飲料。如無不適,次日可給少量清淡流食,如米湯、菜湯、稀藕粉、淡果子水等,但不能吃蔗糖、牛奶及豆漿等,因為這些食物可產生腹脹。第四日可仍用流食,但在流食的基礎上加用甜牛奶、甜豆漿等。第五日可用少渣半流食,例如可選擇大米粥、碎肉蕃茄汁燴豆腐、餛飩、內末蕃茄汁或菜汁燴掛面、面包、蛋糕、牛奶、豆漿等。第九日可改用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無刺激性、質軟一日五餐的胃病飲食。若進食後有惡心、腹脹等不適,則應減少或停止飲食。待癥狀消失之後,病情好轉,再開始進食。

胃切除後的恢復飲食十分重要,既要彌補術前疾病的慢性消耗,又要填補手術創傷的損失。因此應在較長時間內采用胃病五次飯,保證有足夠的營養、高蛋白、高維生素和維生素A、B、C含量充足的食物,以促進創傷的修復。如蛋類、乳類及其制品、瘦肉類、豆腐、豆漿等豆制品、鮮嫩的蔬菜及成熟的水果等。避免吃刺激性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辣椒、芹菜、酒、咖啡、濃茶和含粗纖維多的芹菜、韭菜等。

烹調方法更應註意,不要采用炸、煎、煙熏及生拌等方法,以免難於消化,采用蒸、煮、燴、燉等烹調方法。患者要待手術創傷及虛弱的身體完全康復後,再逐漸過度到正常普通飲食。由於胃切除後,容積明顯減少,食物營養素的吸收受到瞭影響,所以每日膳食中註意適量增加維生素D含量多的食物,如動物的內臟及胡蘿卜等,以防止手術後的骨軟化病。另外,吃飯後不要急於下床活動,應臥床休息,不要吃高糖飲食,防止傾倒綜合癥。

胃切除術後,最常見的並發癥是缺鐵性貧血,維生素B族缺乏。有15%的患者有骨軟化病,由於維生素D的缺乏,很容易使非常稀薄的骨質發生變化。在一些無明顯維生素D缺乏的病人中,早期的骨組織變化可以得到糾正。這就使人們很難推斷,在胃切除後所發生的骨質疏松和骨軟化病是否與維生素D缺乏,鈣吸收有關。但不論怎樣,這些病人有明顯的鈣吸收障礙和維生素D的缺乏。胃切除術後的病人應註意膳食中補鈣,維生素D的食物,這對骨骼鈣化有利。動物性食品如蛋黃、肝臟,含視黃醇很高。一些植物性食品如黃、紅色蔬菜、水果中含β-胡蘿卜素,可在肝中轉變為維生素A。

含鈣較高的食品有各種豆制品,乳制品和燕麥片、卷心菜、白菜、胡蘿卜、芹菜、南瓜、蘿卜、菠菜、葫蘆、韭菜、蒲公英、冬瓜等。某些硬果和種子類食品含鈣量也很高,如幹杏仁、核桃、榛子、葵花子等。水果類有橙子等。

一些蔬菜和菠菜、莧菜、蕹菜等所含的草酸均影響鈣的吸收,對含草酸高的蔬菜可先在沸水中焯一下,使部分草酸先溶於水、濾去水再炒食。註意在面粉、玉米粉、豆粉中加發酵劑,並延長發酵時間,可使植酸水解,遊離鈣增加,使鈣容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