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一到,讓很多傢長頭疼的秋季腹瀉又來瞭。這時,不妨試試喂米湯這種經濟簡單的方法,或許會有奇效。孩子腹瀉後,最大的危害是脫水,因此補充水分,調整飲食非常重要。對於母乳喂養的嬰兒,出現腹瀉不必停止喂奶,隻需適當減少喂奶量,縮短喂奶時間,延長兩次喂奶的間隔時間,並喂一些米湯。如嬰兒腹瀉停掉母乳,單純喂米湯是不恰當的,因為單純的米湯不能滿足蛋白質的供應。讓我們來看一下吧。

米湯可治嬰幼兒腹瀉

醫學研究人員發現,口服米湯治療腹瀉,既方便又奇效,特別適用於腸胃功能較弱的嬰幼兒。

米湯之所以能治腹瀉,是因為其中含有高濃度的碳水化合物。可增加水鹽的吸收。其中的維生素對預防和治療某些維生素缺乏性腹瀉有一定的補充作用。

用於治腹瀉的米湯,可因地制宜選用大米湯、糯米湯、玉米湯、小米湯、高粱米湯等。米湯熬得不要太稠也不要過稀。飲用的次數和用量要與腹瀉的次數成正比。腹瀉好轉後,仍需堅持飲用兩三天米湯,以補充體內損耗的水分和營養,使腹瀉徹底痊愈。

經常腹瀉怎麼調理

腹瀉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腹瀉可引起貧血

長時間的腹瀉的話,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貧血的癥狀,會給身體帶來比較大的影響,由於消化吸收的障礙,蛋白質及其他造血原料的吸收減少,可引起貧血,發生指甲、手掌、皮膚以及口唇、和瞼結膜等處顏色蒼白,倦怠乏力,頭暈耳鳴,註意力不集中等貧血癥狀,甚至可發生營養不良性水腫。

2、腹瀉能引起營養不良

長時間的腹瀉還可能會引起營養不良,給身體帶來比較大的傷害,眾所周知,胃腸道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唯一途徑,攝入的食品和其他營養物質在胃腸道消化和分解後,有用的部分被吸收,無用的殘渣由糞便排出。腹瀉時,人體對營養的吸收發生嚴重障礙,能量供給不足,使人感到頭昏眼花、口幹舌燥、四肢疲乏、心慌氣短,甚至發生營養不良現象。

3、腹瀉可引起維生素缺乏

腹瀉還會導致出現維生素的缺乏,容易給身體帶來比較大的影響,長期腹瀉可直接影響機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引起維生素的缺乏。有些人腹瀉日久後發生皮膚頭發幹燥,頭發失去正常光澤和滋潤,間有散在性脫落,產生早禿現象,此為缺乏維生素A所致;又如,有些人發生舌炎、口角炎、多發性神經炎,這是缺乏維生素B的結果。

4、腹瀉可降低身體的抵抗力

長時間的腹瀉還容易降低身體的抵抗力,會讓各種疾病入侵,影響身體健康。腹瀉引起的營養不良、貧血及維生素缺乏等,可使人體對傳染病及各種感染的抗病能力減弱,炎癥輕易擴散,也可使組織再生及外傷愈合能力減弱,受傷後傷口不易愈合。

腹瀉怎麼調理?治腹瀉三大藥茶方

一、暑濕瀉:癥見發病較急瀉下黃水樣便,腹部絞痛,惡心嘔吐,藥茶方:藿香10克,佩蘭10克,白蔻仁5克。三藥共搗粗末,放入保溫杯中,加沸水沖泡,10分鐘後即可飲用,邊飲邊加開水,每天一劑。

二、傷食瀉:癥見腹痛即瀉,瀉後痛減,少頃復又痛瀉,大便稠粘或糞水雜下,穢臭難聞。藥茶方:麥芽30克,雞內金10克,粳米30克,茶葉5克。上藥共放鍋內,用小火焙黃,略搗碎後,放保溫杯中,用沸水泡20分鐘後即可當茶飲用,邊飲邊加開水,每天一劑。

三、脾虛瀉:癥見大便時稀溏,時水瀉,每食生冷油膩或不易消化食物則腹瀉加重,體倦乏力。藥茶方:白術20克,山藥20克,茯苓15克,烏梅10克,紅糖適量。上藥共放鍋中,加水適量,煎沸30分鐘後去藥渣,加入紅糖溶化,倒入保溫杯中當茶飲用,每天一劑。

米湯治小兒腹瀉比ORS更佳

小兒急性腹瀉又稱腸炎,好發於夏秋季,大多數急性腹瀉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病兒每天的大便次數超過三次,大便呈稀水樣,粘液樣或膿血樣,有時還伴有發熱、惡心、嘔吐等癥狀。由於頻繁腹瀉和嘔吐,病兒體內丟失瞭大量水分和電解質,因而可發生脫水。脫水時常表現為尿少,眼窩凹陷,哭無淚,皮膚幹燥和體重下降,嚴重的出現嗜睡、煩躁等。年輕的父母看見孩子腹瀉,往往不知所措,沒有及時給孩子補充水分以預防脫水。要知道,及時補充體液是治療小兒腹瀉的關鍵。

小兒腹瀉可用米湯補充體液

那麼,如何給病兒補液呢近年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向世界各國推薦瞭一種口服補液鹽(即ORS),這是治療急性腹瀉脫水的一種有效藥物。10多年來,在全世界廣泛應用,效果顯著,治療脫水的有效率達95%以上。近年我國推廣ORS的同時,發現米湯電解質溶液與ORS在治療和預防小兒腹瀉脫水上具有同等的效果。這種傳統補液療法方便簡單,經濟實惠,補液的口味也不錯,病兒樂意接受。常用的米湯電解質溶液有兩種。

第一種稱優質ORS,它是由炒米粉50克,氯化鈉(食鹽)3。5克,碳酸氫鈉(小蘇打)2。5克和氯化鉀1。5克配制而成。如果沒有氯化鉀,可用菜水或蘿卜湯代替,病兒服用前加溫開水1000毫升。

第二組稱方便ORS,由炒米粉25克,加水500毫升,煮沸7~10分鐘,冷卻後加食鹽2克而成,也可以在煮大米飯時用濾過米湯500毫升加食鹽2克。米湯電解質溶液與ORS的根本不同點是前者用50克炒米分代替瞭後者配方中的20克葡萄糖。經測定50克大米粉含蛋白質4。35克,水解後產生35克葡萄糖,超過瞭ORS中的20克葡萄糖所提供的營養物質。

米湯為低滲性溶液,可減少發生滲透性腹瀉的危險。所以,用米湯電解質溶液治脫水比ORS更佳。米湯電解質溶液的具體用量是根據小兒脫水程度和體重來計算的。一般輕、中度脫水,每公斤體重應補充50~100毫升,開始時每次喝5~10毫升(相當於2~4小匙)為宜,每隔3~5分鐘喂一次,少量每次口服可防止發生嘔吐。倘若病兒發生嘔吐,父母也不必緊張,應繼續給病兒服用,力爭在6~8小時內服完。以後根據腹瀉程度繼續服用,直到脫水完全糾正為止。預防小兒脫水,應於腹瀉開始時不補充米湯電解質溶液,每公斤體重按20~40毫升計算,在6~8小時內服完。一般而言,病兒在服用米湯電解質溶液期間不必禁食,但三餐中的進食量可適當減少,以減輕胃腸道負擔;母乳喂養兒應繼續哺乳或適當縮短哺乳時間。

在配制和給病兒服用米湯電解質溶液時,父母應註意以下三點:

一、要保證盛裝米湯容器(瓶、杯、碗匙等),清潔衛生,最好煮沸後應用。

二、應用微火炒米粉,至米粉稍稍變黃碳化後煮成米湯即可,這樣容易消化。

三、密切註意孩子的病情,如腹瀉不止,尿少,眼眶凹陷,精神不佳,應立即去醫院救治,以免耽誤病情發生危險!

四、應用抗生素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五、對嘔吐頻繁者應中止口服補液,即送醫院處理。

嬰幼兒腹瀉的原因

嬰幼兒腹瀉,是嬰幼兒期的一種胃腸道功能紊亂,以腹瀉、嘔吐為主的綜合征,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本病致病因素分為三方面:體質、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亂。臨床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排稀便和水電解質紊亂。本病如治療得當,效果良好,但不及時治療以至發生嚴重的水電解質紊亂時可危及小兒生命。

原因:

1.體質因素:本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其內因特點:

(1)嬰兒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酶的活性較低,但營養需要相對多,胃腸道負擔重。

(2)嬰兒時期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

(3)嬰兒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腸桿菌抗體滴度以初生至2周歲最低,以後漸升高。因而嬰幼兒易患大腸桿菌腸炎。母乳中大腸桿菌抗體滴度高,特別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腸桿菌分泌型IgA高,所以母乳喂養兒較少發病,患病也較輕。同理小嬰兒輪狀病毒抗體低,同一集體流行時,小嬰兒罹病多。

(4)嬰兒體液分佈和成人不同,細胞外液占比例較高,且水分代謝旺盛,調節功能又差,較易發生體液、電解質紊亂。嬰兒易患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亂,此時腸道分泌型IgA不足,腹瀉後易於遷延。

寶寶經常腹瀉七大誤區

腹瀉的護理誤區

誤區一:寶寶高燒急死人,拉稀跑肚小毛病

醫學觀察:父母可不要小瞧幾泡稀,其中含有大量的電解質和水分,而電解質是維系人體血漿容量必不可少的,是維持體內酸堿平衡的物質基礎,水對人體的作用就更重要瞭,嬰幼兒嚴重脫水可導致生命危險。相反,高燒是嬰幼兒對抗疾病的一種機制,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可怕。

誤區二:治療腹瀉,最重要的是吃藥打針

醫學觀察:因為寶寶腸道環境受到侵害,藥物並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惟一的治療方法。口服補液、食物療法、精心的飲食護理在腹瀉病的治療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有些藥物對此時的腸道來說難以吸收,而打針輸液藥物有效成分作用到腸胃並不理想。總而言之,藥物治療腹瀉不是最主要的,所以父母的傢庭和飲食護理最重要。

寶寶經常腹瀉,媽媽心疼又心憂。嬰幼兒腹瀉病是小兒常見病之一,那麼腹瀉病註定頻發嗎?不是。經過媽媽 的妙手護理能夠成功狙擊腹瀉病嗎?可以。請首先消滅這7個誤區。

誤區三:寶寶一拉稀,父母就立即自行給藥

醫學觀察: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腹瀉,馬上會使用藥物,這些藥物來自:上次腹瀉時沒有吃完的藥物;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藥店的推薦自行購藥等。不恰當的醫藥處理導致頻繁更換藥物和人為的藥物耐受。事實上,每一次腹瀉的病因、癥狀、治療方法都可能不同,父母是沒有能力總結和辨別的。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而且,不要僅僅盯住止瀉藥,換瞭一種又一種,白白花錢,孩子受罪。瀉是結果,不是病因,所以應治本,不是僅僅止瀉。

誤區四:拉稀是病從口入,限制飲食就天經地義瞭

醫學觀察:嬰幼兒腹瀉不提倡限制食量,更不能限制飲水。嬰幼兒正處於身體和大腦的快速生長階段,腹瀉的孩子已經丟失瞭養分,再禁食禁水豈不是雪上加霜。許多腹瀉孩子往往由於處理不當,導致“饑餓性 腹瀉”的發生。腹瀉就是這樣造成遷延的。

誤區五:習慣叫腸炎,既然有“炎”就應該吃抗菌素

醫學觀察:這就是濫用抗菌素典型的代表。亂用抗生素治療嬰兒腹瀉是導致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嬰兒腸道內非致病菌群數目少,還沒有建立正常的菌群系統,腸道內環境不穩定,容易被外界因素破壞,一旦內環境遭到破壞,不易恢復。所以,隻有經醫生確診為細菌感染性腹瀉才需要抗菌素,且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誤區六:寶寶拉稀,就一定是病瞭

醫學觀察:嬰幼兒,尤其是小嬰兒,非“病”的腹瀉現象是不少見的。如:母乳喂養的嬰兒大便次數多,也比較稀,這不是腹瀉。若乳母的飲食有所改變,比如吃瞭涼的或油膩的食品、啤酒等,或母親外出回來後馬上給孩子喂奶,這樣那樣的原因可導致孩子的大便出現改變,不要馬上就認為孩子腹瀉瞭,立刻就吃藥、打針,要等一等,看一看,是否由母乳造成的,或許拉一次兩次就很快好轉瞭。此外,在添加輔食過程中,嬰兒的大便可能變得發稀、發綠,有奶瓣,次數偏多,這不是腹瀉病,可能是對新的輔食不適應。減少輔食量或停止添加,會很快好轉的。

誤區七:腹瀉病治療都是一樣的

醫學觀察:引起嬰幼兒腹瀉的原因有很多,細菌感染性腹瀉,其中最具有代表的是細菌性痢疾;病毒感染性腹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秋季腹瀉。廣義的嬰幼兒腹瀉病還包括:饑餓性腹瀉、消化不良性腹瀉、乳糖不耐受性腹瀉以及腸道易激惹綜合征等。它們都各自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傢長們可不要混淆瞭哦!

父母不要以為寶寶腹瀉是小毛病,隨便拿些自備藥給寶寶吃,這是錯誤的做法!父母要弄清寶寶腹瀉的原因,不同的腹瀉有不一樣的治療方式。父母可不能亂來哦。